孔子留下了多少“遗产”?后代在2000多年的基础上生存,第77代孙子是出生时的巅峰。连蒋介石输给台湾,他都非要带走他!
当年春节刚过,山东曲阜一公馆被村民和长辈围攻。就连时任中华民国大总统的徐世昌,也专门下令军队前往府邸维持秩序。男人不安,女人迷茫,府邸内外的空气都仿佛凝固了一般。
在外人看来,这里的景象令人毛骨悚然,但实际上,府邸内的紧张更像是一种肃穆,一种即将迎来“圣人”的肃穆。
伴随着婴儿的哭声,人们开始侧耳倾听。锣响了十三声才停,十三声!十三次!满脸期待的人们纷纷欢呼起来。“圣人”之后,新的“衍圣公”孔德诚诞生。
如果说朝代的更替伴随着世家的兴衰,那么只有一个家族才能算得上“万代万代,万古荣华”。那就是孔家。
自汉高祖刘邦封孔子九世孙孔腾为“拜主”,汉武帝“罢诸门,独尊儒”后,儒家的荣华富贵,不仅是儒家对他们的尊重,更与封建王朝的命运息息相关。深深地联系在一起。
“衍圣公”这个名字,是从宋仁宗时就立的。圣人子孙不断发展,世世代代没有止境,称为“圣延”。在后世,这个名字的地位不断上升,从宋代的八品到元代的三品,再到明代的一品,直到“文官班首”。官员。
在税收方面,朝廷也给予了足够的特权,比如名下土地自治,允许土地兼并,不动产不征税等。至明末清初,文府所拥有的土地遍及6省30县,总计64.5万亩,名副其实。伟大的贵族。可以说,皇室只要有肉吃,就绝对少不了孔家的一口汤。
从孔子诞生到孔德成诞生,一共2400多年,中国五千年历史的半壁江山,孔子家族辉煌灿烂。
但这种特权并非没有代价。
孔德成的出生之所以受到如此多的关注,最大的原因在于他是一个“遗腹子”。他的父亲孔令宜一生有四妻四妾,但都没有生下男孩。怀孕的时候,孔令宜已经身患绝症,等不到王氏分娩的那一天。临终前,他留下了遗嘱:如果是男孩,那么他就是新一代的“衍圣公”。
但如果是女孩子,就会引起一系列儒家“正统”的争夺。无论是北洋政府,还是别有用心的日本人,都在暗中寻找孔家的血脉。他们要的,无非就是这座“万世之师”牌坊。
好在孔德成的诞生暂时搁置了暗中的阴谋。因为孔德成的生母在他出生17天后就因产后发烧去世,他被交给姑姑抚养。百日宴上,北洋总统宣布孔德诚为新一代燕圣公,这也是历史记载中最年轻的燕圣公。
为抓紧时间用“尊孔”的口号凝聚人心,孔德成从五岁起就开始担任文庙祭祀的主祭。十岁那年,姑姑桃中风去世,年少的孔德成成了孔家的“掌门人”。
本来,孔德诚还能和从小陪伴他的两个姐姐诉说自己的烦恼,但随着大姐和二姐的嫁人,这位“衍圣公”不得不独自面对孤独。二姐走的时候,孔德诚不无伤感,说道:“二姐,现在只剩下我一个人了,你一定要经常回来看我。”
偌大的孔氏家族,没有一个能说话的人。这或许就是成为“衍圣公”的代价。
1949年,知道大势已去的蒋介石仓皇逃往台湾。临行前,孔德成的家人也被带走了。他继续装饰台北文庙的门面,直到去世才回到曲阜。无论生前还是死后,他都依然享受着“衍圣”的优待。用孔德成自己的话说,“孔氏之所以受到历代尊崇,是因为他们是皇室司仪,一面喊口号,一面让百姓齐跪!”
孔子的“遗产”还剩多少?也许只要中华文明还在,孔子的思想就会永远流传下去。尊重孔子的思想,自然就会爱家爱家,就会对他的子孙产生好感,但一旦把两者混为一谈,就会把“尊孔”当成一种招揽客人的方式。金字招牌,留下的恐怕只有一些说不出口的脏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