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封了,土豆片下茶
#美食# 炒土豆丝+茶π+油桃。
#战争##历史有知识##美食##美食文化#
一部由食物演绎而出的精彩历史
【战争事典特辑025】李从嘉著《舌尖上的战争:食物、战争、历史的奇妙联系 》 围绕谷物、肉奶、盐、酒等食物引起的种种战争趣闻、历史轶事展开,细述食物、战争、历史几者间的奇妙联系
由食物演绎而出的历史精彩得犹如一出大戏:新大陆的扩张和牛肉密不可分,中国人为了盐打了千余年的仗,香料、蔗糖、茶叶的掠夺史就是半部西方战争史,土豆、大麦等作物的开发使各国势力此消彼长……《舌尖上的战争:食物、战争、历史的奇妙联系》将谷物、肉奶、盐、酒、香料、糖等食物引起的种种战争趣闻、历史轶事铺展而开,细述食物、战争、历史几者间的奇妙联系。相信阅读过后,您会对餐桌上的美食产生全新的认识。
舌尖上的战争
大麦茶是日本、韩国和中国的一种饮料,其传统的做法是将大麦炒熟后,食用前像沏茶一样用热水浸泡。近几十年出现了袋装的磨碎的大麦,在日本已经成为大麦茶的主要形式。在韩国,也有将炒熟的玉米和大麦合在一起泡茶,这样玉米的甜味可以冲淡大麦的稍稍的苦味。另外还有将糙米炒熟而成的糙米茶。
茶是饮料的一种,饮料对于人类来说,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补水,不管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由于水没有味道,喝起来不爽,人们就想各种办法,大麦茶之类就是这些办法之一,因为有麦香,比纯水好喝,这样可以多喝进去些水。因此在对待各式茶及饮料的时候,首先要考虑的是在补水。
大麦茶之所以不怎么流行,是因为和真正的茶以及咖啡相比,缺了一样东西:咖啡因。咖啡因有提神效果,这是麦香不能比的,因此咖啡和茶流行开了,成为全球通行的饮品,大麦茶只局限在东亚。日本有玄米茶,是将糙米和绿茶混在一起,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这个缺陷。
大麦是食物,炒熟后用开水泡,只要大麦本身没有质量问题,大麦茶在安全性上应该没有问题。然而喝大麦茶让日本人和韩国人提高到了对健康很有益的程度,宣称大麦茶有抗菌能力、促进血液循环、有抗氧化能力、促消化、促进睡眠、有助于血液稀释等等,这么一说由不得人不喝了。
不能说日本人带头吹,还真有些研究成果,那些几十年前的就不说了,看看近些年来的几项成果。
抗菌能力来自2006年的一项研究,意大利的研究人员用不同的饮料处理模拟牙齿,发现大麦茶能够抑制导致龋齿的链球菌的吸附和繁殖,但是这只是一项实验室研究,至多能够说明大麦茶有可以预防或减少龋齿的生成,其作用可能是影响细菌粘附在牙齿上,并不能证明大麦茶有抗菌效果。在此之后,并没有其他研究证实,更没有临床试验来证实,这样一个孤证无法证明喝大麦茶能够抵抗细菌感染。
关于大麦茶的抗氧化功能的研究一直有,这种来自于植物的东西肯定有抗氧化物,问题是抗氧化本身已经站不住脚,建立在此之上的大麦茶的健康功效也就站不住脚。如果追求这样的效果,吃大麦食物就是了,我们一日三餐已经摄入了足够的这种抗氧化物,没有必要再多喝大麦茶。
关于大麦茶稀释血液是从烷基吡嗪推论的,研究发现烷基吡嗪能够降低血粘度,这也只是一项研究的结果,而且很多东西比如咖啡和红酒都有烷基吡嗪,并非大麦茶所独有,而且稀释血液已经有了几种非常有效的药物。至于促进血液流动,锻炼一下、泡个澡会更有效。
此外那些促消化等作用,也就是多喝水的效果。促进睡眠就更没谱了,是因为和咖啡和茶相比,因为没有咖啡因,不会影响睡眠,改善就谈不上了,喝多了会多起几次夜,反而影响睡眠。
至于排毒或者清热解毒,纯属胡扯。
对于日本大麦茶的研究发现每公斤含有致癌物丙烯酰胺200-600毫克,但这种含量远低于每公斤含有1000毫克以上丙烯酰胺的土豆片及其他土豆食物,而且泡大麦茶用不了多少大麦,这点丙烯酰胺是不足为虑的。
大麦茶的味道有些苦涩,谈不上甘美,有人加糖,也有人偏爱其本来的味道。和茶相比,摄入的污染会少一些,因为大麦和茶叶相比污染少,更加保险的话可以自己制作,这也是其一大长处。大麦茶也不会对牙齿染色和对茶具上色。
至于营养,因为泡在水里就没多少东西,水解的物质很少,更谈不上营养丰富,就是借着多喝点水吧,尤其是适合对咖啡因敏感的人。
喝大麦茶还可以避免喝软饮料和其他饮料时摄入过多的糖,喝得惯就多喝,喝不惯就少喝或不喝,记住就是为了补水,没有那么多讲究。
#寻找小组生活家#秋收的季节,好吃的果子也很多,园子里的金桔丰收了,老爸一次性给我摘了5-6斤,留一部分直接吃,一部分我熬成了金桔茶。
再记录一下送餐生活[笑]
昨天周一,午餐是土豆丝、陈皮蒸脆骨、白菜苔,搭配了牛奶、橘子、手工红薯片
今天周二、有机淮山面、筒骨白萝卜汤、小青菜、闺女加了两个煎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