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中国##江苏##宝应#
宝应县位于江苏省中北部的里下河腹地,东接建湖、盐城、兴化,南连高邮,西与金湖、洪泽隔宝应湖、白马湖相望,北和淮安毗邻。京杭大运河纵贯宝应县南北,是扬州市所辖的一个县。
宝应于秦朝时期建县,始名东阳县,汉治平安县,南齐改置安宜县。故治在今宝应县西南。隋朝初年,县境统一为安宜县。唐肃宗上元三年农历四月十六日(公元762年5月14日),因女尼姑真如于宝应境内获“八宝”并献于皇帝唐肃宗,取“胜宝应真”之意,遂改上元三年为宝应元年,并赐安宜县名为“宝应县”。《旧唐书·地理志》载:肃宗上元三年建巳月,于此县得定国宝十三枚,因改元宝应,仍改安宜为宝应。”明朝,隶高邮州。清朝乾隆年间,改属扬州府。
1949年,仍设宝应县,隶属苏北扬州行政区。1950年,宝应隶属江苏省扬州专区(扬州地区)。1960年初,析宝应湖以西置金湖县。1983年,扬州市和扬州地区合并,改隶扬州市。
【宝应特产·宝应荷藕】
宝应荷藕,又名宝应莲藕,江苏省宝应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产品色泽鲜艳,表皮光滑,体白个大,产量高,品质优秀。用它加工的多种藕菜也非常著名,明代为朝廷贡品,入选《中华名菜谱》,并被列入国宴“国菜”之列。
宝应荷藕以红莲为主,据历史记载,唐代鉴真大师东渡时,将扬州红莲携带到日本,亲手栽植在奈良唐招提寺,播下了中日友谊的种子。悠久的种植历史使宝应形成了以顶尖“红芽”为特征的三大独特品种,号称宝应“美人红”、“大紫红”、“小暗红”(小雁红)三大红莲为当家品种。
【宝应特产·宝应慈姑】
宝应是著名的“中国莲藕之乡”、“中国慈姑之乡”。“宝应慈姑”在唐代就成为御用贡品,清代被列为重要土产。
宝应慈姑球茎近圆球形,顶芽基部缩缢明显,表皮青色带紫,肉色乳白,肉质紧密,入水即沉,熟食鲜美爽口、味苦回甘。
【宝应美食·全藕宴】
宝应县土地肥沃,气候温润,西湖东荡,百里荷香,是全国著名的“荷藕之乡”。明清时期,宝应白莲藕粉被列为皇室贡品,有“鹅毛雪片”之称;宝应藕菜“蜜饯捶藕”满誉江淮,为四方宾客所称道。当时宝应名士喜好藕菜,产生了“全藕席”,室供碗莲盆景,壁挂荷花诗画,席中放一花瓶,以清水插鲜荷花数朵,色香味具全,颇具雅趣。当今扬州的“全藕宴”列为宝应十大名菜之首,给您带来清淡、凉爽、馨香的感受。
全藕席是维扬菜系中一个独特的门类。始于清代,建于民国。盛于20世纪80年中期。
全藕席以藕为原料,通过炸、熘、爆、炒、烹、炖、烩、煎、贴、煮、蒸、烤、熏、炝、涮、拌、卤等道工序,制作出香、甜、咸、酸、辣等五味俱全的百种以上精品佳肴,被列入《中国名菜谱》,其中多种极品菜肴如捶藕、鹅毛雪片等被列为皇室贡品。
“全藕宴”包括下列名菜:蜜饯捶藕、桂花藕粉圆、糖水花香藕、炸藕夹、葱花藕饼、荷叶叫化鸡、合叶粉蒸肉、金莲瓣、琥珀莲羹、荷叶八宝粥、甲鱼莲子羹、藕丝糕、糯米烂藕、莲菜八宝饭、百年和合水晶糕、荷塘戏鸭、荷花金针木耳汤。
【宝应风景·射阳湖荷园】
位于宝应县射阳湖的荷园,总面积近两万亩,其中荷藕种植面积1.5万亩。射阳湖荷园地处宝应县东荡,位于扬州、盐城、淮安三市交界处,素有“水乡泽国”之称。荷藕种植面积达8.5万亩,总产量达10万吨,建有省级荷藕脱毒苗培育技术示范园和省级无公害荷藕生产基地。1998年,以当时水泗乡为主要荷藕生产基地的宝应县被国家农业部等六部委命名为“中国荷藕之乡”。水泗荷藕,自唐代至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明朝洪武年间已有种植荷藕的史书记载。每逢中秋佳节,民间有选用—上等连枝藕供奉月亮和吃藕饼的习俗。清朝雍正年间,水泗藕粉被选为皇室贡品,誉为“鹅毛雪片”。
行走的美食之长鱼面
全国大多数人认为面是北方主食,但其实在江浙地区,很多人都喜欢吃面,今天就来说说江苏,江苏号称十三太保,每个地方都有特色的面食,长鱼面就是其中一种,长鱼就是黄鳝,有的地方称鳝鱼,如果把长鱼面等同于黄鳝面是不对的,因为江南很多地方如苏州,无锡,上海,杭州等都有,但不能叫长鱼面,长鱼面只流行在苏北地区,主要是在淮安,扬州(高邮、宝应)地区。
十多年前我一直去淮安,所以对淮安的长鱼面是我最早的认知,当时是在经开区的富城会一带吃的比较多,具体店家有些淡忘了,只记得孙家面馆,排场很大,品种繁多,但我一般都是吃长鱼面,淮安是淮扬菜的发源地之一,又是周恩来总理的故乡,历史上处于京杭大运河南北分界附近,漕运发达时,来往客商云集,是一个繁华的地方,漕运总督府也在淮安,可以视作水利部唯一的派出机构,所以官商皆备,饮食业发达是自然的事,淮安水网密布,以洪泽湖最著名,所以鱼类菜肴众多,长鱼就是其中一种,民间有六月黄鳝赛人参之说,淮安长鱼面的制作工艺比较精致,选活杀黄鳝的背肉,当场称分量,因为很多店家对于浇头的价格是按分量算的,然后热油炝锅,加葱姜蒜,加入长鱼煸炒,加入少许韭菜,各类佐料下锅,讲究的是一份一炒,然后浇在煮好的手工面上,一碗鲜香扑鼻的长鱼面倾刻就端上桌来,呼噜呼噜吃完真的很有满足感!因为面馆还有不少其他浇头,胃口好的可以另加一份,一般就加份肉食,比如无花肉、腰花、猪肝、牛肉等均可,那就可加爽了。
这么多年我一直以为长鱼面就是这样的,直到我吃到了宝应长鱼面,才有新的领悟,宝应是扬州下面的一个县城,和他平级的有高邮,仪征等地,但在美食江湖中,高邮的地位明显要高不少,因为有了当代作家、美食家汪曾祺,汪老是高邮人,他的美食大作估计很多人看过,娓娓道来,让人口水直流,把高邮美食的名气打出去了,宝应就缺少了这一环,有点可惜,他那边的莲藕制品不少,我觉得味道不错,但宣传力度的问题,居然连上一级的扬州市也鲜有人知,宝应和高邮都有湖泊,同样水网密布,水产丰富,宝应长鱼面以宝应汜水的最佳,这是一个运河边的小镇,我曾坐车经过,我吃过的宝应长鱼面基本都在县城里面,基本上每次去必吃,宝应长鱼面的制作方法居然和淮安长鱼面完全不同,就是将长鱼活杀后,将剩下的鱼骨和猪大骨、虾壳一起炖煮成乳白色,弃去骨头,只留下浓汤,放入长鱼段氽熟,加盐和胡椒粉,不用其他佐料,上桌时鱼汤加面,另一小碗盛放长鱼,吃口清鲜滑嫩,汤浓味鲜,看似没有一点油花,但精华都在汤中。
我这几年淮安去得少,扬州去得多,在扬州也有好多宝应长鱼面的店,馋了就吃一碗,对比两种长鱼面,如同人的两种生活境界,淮安长鱼面如人生的高光时刻,流光异彩;而宝应长鱼面如洗尽铅华,返朴归真;对于食客而言,前者属于年轻人,干劲十足,后者属于中老年人,养生宜人!
#淮安成功申创“世界美食之都”#11月9日,淮安成功申创“世界美食之都”。以前大概在每年的9月23日,淮安还会举办“淮扬美食节”,有花车游行,很隆重 ,后来不知道为什么不办了。
对于淮安办“淮扬美食节”,扬州人民表示不服 ,淮扬菜明明是我们扬州的最正宗 ,怎么淮安却抢走了。
作为一个淮安人,我在市区没有吃到正宗的淮扬菜。要想吃正宗的淮扬菜,淮安市的淮安区,也就是周总理出生的地方,宝应、扬州那一带,很多路边的小馆子做的都很正宗,很好吃。
淮扬菜,我的理解就是淮安扬州这一带的 ,否则怎么会叫淮扬菜呢?!
在江苏下面吃一些有记忆的特色饮食
现在每天写点文字都很困难,这是与每天能坚持写些什么文字有关系。
不能总是记录跑步的事吧,也不能总是游泳的破事。我情不自禁地想起曾经吃过的美好餐饮,即便是在生产队期间,连肚子都很少吃饱过,就别再奢望还能吃好什么食品。
那时我们去到人民公社或县城去转一转,基本就是饿着肚子,不像在南方插队时那吃的小饭店比比皆是,好像你随意走到哪一家都能找到你所想要吃的东西,既实惠又好吃解馋,2003年我去淮安担任一个盐矿的矿长,就是再不想吃,也逃避不了这里人们招呼你,接触你,了解你的平台,你完全躲也是躲不过去的。
我们盐矿的客户很多在宝应,每半年就要前往那些盐商用户去拜访一下,我们每次去宝应时,都避免不了去宝应县城北门大街的官巷口,就是具有历史典故的“荣记震丰园饺面店”,我们每次从淮安来到宝应县时,都当仁不让地选择“禄记震丰园饺面店”,除去无话可挑剔的馄饨、锅贴、糖粥等特色点心外,后来它又增添的水晶汤圆、春卷、包子、年糕以及卤菜、炒菜等大众菜点,这家店主待人真诚,做事低调,收费合理,口味诱人,因此我们去宝应与客户接触还是结算,都选择震丰园的美味馄饨远近闻名。
震丰园馄饨的特点是:皮薄、馅精、味鲜配料齐全。馄饨皮极薄,每斤面可打600张皮子,放在手上可透见掌心指纹;馅心全部都是鲜精猪肉,先用刀剁成细肉糊,再加入适量的水,然后再放入十几种配料搅拌均匀,包入皮内,下锅煮沸,捞起后再加入六种作料,方可食用。由于皮薄犹如竹膜,吃时不觉有皮,馅美量多而细腻鲜嫩,无油腻感,再拌进香酥的糙米以及其他作料,这样做出的馄饨,自然味道绝佳,闻名遐迩。吃着这样馄饨,让闻名的小吃四处传播。只可惜以后越来吃到这馄饨越少,渐渐地也轮不到我们再吃到这样馄饨了。
1967年9月,文革算是高潮,我从北京去到南京,很多店铺都在勉强维持,那些身披小业主的店主,只能老老实实做着零星服务工作,也就是将每天的煎饺或锅贴做出来就可以,也没有专门在食品的口感上下功夫。南京夫子庙的“蒋有记锅贴”那时候也就只有这样几家店铺还在维持经营,,每天下午我没事,就被我奶奶派到夫子庙的蒋有记锅贴店,在那里端坐排队,一个接一个的坐好接受店家的抽签挂号。就是在那些时候,我奶奶还是一个头脑清晰眼明心亮的“食客”,吃什么,什么好吃,去排什么队,购买什么,全凭老太太自己说话,我那时也只有10岁左右,聆听老太太的话语,她说让我去那里干什么我就老实去干什么。
“蒋有记锅贴”是牛肉馅的,其特色是:选料好、馅子细、作料丰、水分少、包皮薄、煎做好、火色美、炸油足,相对南京还有很多家生煎包子还是不错的,远远要比那些什么“七家湾牛肉锅贴”要强很多啊。后来我上街基本不吃这样锅贴或那样煎包了,胃口一旦被破坏,再想吃的愿望就几乎没有了。留下的只有记忆了。
那时候,虽然没有专门去为吃而去吃,我不经意间还真吃到不少经典大餐的。像宝应的特色菜炒软兜虎尾和虾仁干丝,也许就是在那些年月里,人们的思想都十分干净朴素,这两道菜肴不知不觉中成为“资产阶级典型看家菜”而很少有人光顾,可是我的60多岁的老太太就顽强维持这种通过一定技艺制作成的美味菜肴,成为南京那个时代“遗老遗少”们的美食。
那时我们也没有忘记淮安的大街上能有特色的面条店,去只能早一点去排队,吃肉丝面或其他简单一些的捞面,去晚了就吃不到了。
在朱桥主要去吃朱桥甲鱼,江苏名菜,堪称淮扬菜甲鱼系列菜肴中的代表,与炖品菜、小炒菜并称为朱桥镇三大系列地方特色私家肴馔。早在上世纪30年代初,就以“醇、鲜、肥、美”著称,距今已有八十多年的历史。我在朱桥没少吃朱桥的甲鱼,估计这辈子不会忘记了。
热烈祝贺:扬州城市交流会突破3000人。
从2022年1月12日成立到现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扬州城市交流会就从0到现在的3000人,发展势头喜人。
扬州城市交流会也一直通过各种活动激励着大家的发文。
关于有奖发文,大家一定要看清规则,很多人参与主题活动了,但没有按照规则。
1.如果要求在主题下发文,那在交流会里发文的时候直接点击上方某一个主题就行了,如图2,3,4,5
2.如果要求添加主题发文,那在文中直接添加#号然后主题就行了。如图6,7
目前扬州城市交流会已经吸引了20多个省的好友加入,他们有的是扬州人在外工作,有的在扬州工作过,有的来扬州旅游过,有的期待着来一次扬州旅游。。。。都在通过扬州城市交流会了解着扬州的点点滴滴。大家也多多发文,让大家了解扬州的文化,欣赏扬州的美景,品味扬州的美食。如图8,9,10
此外扬州是个大家庭,仪征,高邮,宝应也是扬州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扬州城市交流会里面仪征,高邮,宝应方面的文还不多,也希望这些地方的好朋友向大家多多介绍当地的人文,美景,特产[比心]如图11,12,13
也欢迎大家多介绍身边朋友加入扬州城市交流会 ,扬州明天会更好,加油[比心]
#扬州头条# #仪征# #高邮# #宝应#
南京都市圈——金陵饭后杂谈篇。
这几天看到头条一篇文章,网友们讨论评论一些,说南京不在江南范围内,把南京排斥在江南以外,理由也简单,南京是江淮官话,不在吴语方言内,还有就是“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仿佛江南就只有苏州~杭州,国内一些学者也是陈词滥调,误导年轻人对于江南地区的误解,以南京为历史上的徽京江淮官话,把南京推向另一面。
笔者套用一句普京名句:“没有俄罗斯,那还要这个世界干什么”。“没有南京,江南一词还有存在必要吗”。对于历史古人所说的江南概念,我们也要与时俱进正确分析理解。1.广义上讲是长江以南更远地区;2.狭义上讲秦岭从西向东一直延续到江苏境内,笔者认为江苏淮海以南地区到景德镇~皖南新安江~钱塘江~杭州~宁波一线,为什么这样看呢?因为历史上这一带就是中国的平原地区,湖河纵横,鱼米之乡,文化之乡,不能用地方方言来代表江南一词概念。这一范围内语言庞杂,举一例:南京高淳区方言,十个有十个听不懂人在说什么。
南京作为六朝古都,十朝都会,历史上从东吴大帝孙权建都开始,一直是汉民族政治,文化,经济中心。横跨年代之长,人口之多,没有那一座城市能与南京媲美。把南京撇在江南以外,是别有用心,误导历史,误人子弟。
笔者还一直疑问❓所谓的“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句词中说成苏州~杭州是否真实。个人理解为“苏”代表的是江苏苏南地区,并不是苏州一地,而是苏南整个地区城乡,要按方言扬州怎么划分,谁也不会说扬州不是江南。扬州可是历史上有名的城市,至今依然保持江南特色,在看看它的辖区内大运河两岸的江都,高邮,宝应也依然保持扬州美食,景致典雅,这也是笔者为什么把江南一词划分在淮海以南地区的原因。不要为古人一句话左右我们判断,也不要用小桥流水人家来和扬州比,红楼梦主人在南京生活,南京不是江南,康熙,乾隆也不是不学无术之辈,能把两江总督府放在南京。
在来看看南京历史留下遗迹与文物,最早的是孙权墓地,南朝石刻,梁武帝与达摩一苇渡江故事真实发生地幕府山,,唐朝的栖霞山千佛岩,宋代桥梁,明清城墙,民国都城。这一切说明一点,南京有历史,有实物证据存在。看看今天太湖周边,皖南地区,新安江一线不是江南,古人留下的诗篇,难道不是狭义上江南,是狭义上的显摆。对于认识历史与比较地理现实环境的人来说,不要被什么方言误导,“小桥流水人家”就是真正意义上的江南。
以上是笔者对于江南一词的理解,说的不对地方,欢迎探讨!
图片:笔者拍摄(按年代排序)。
扬州长寿老人越来越多。据统计,全市现在共有100周岁以上老人260人。其中江都区70人、广陵区46人、高邮市39人、仪征市36人、宝应县28人、邗江区19人、经济技术开发区13人、瘦西湖风景名胜区8人、生态科技新城1人。260位老人中女性占196人,男性仅64人,女性明显多于男性。扬州长寿老人多,除了基因、物质、水土、习惯、性格、心情都有密切的关系。
【扬州:请叫我大城市!】
最新消息!扬州凭借城区150.69万人口,明确为Ⅱ型大城市!
不止如此,2021年度全国健康城市建设评价结果通报,扬州排名全国第十二!被评为全国“样板市”!
扬州,正在蓬勃发展!
近日,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制的《2020中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曝光;
目前我国共有105个大城市,包括7个超大城市、14个特大城市、14个Ⅰ型大城市以及70个Ⅱ型大城市。
扬州为Ⅱ型大城市。
上述城市评级关系到不少大项目的审批,与城市建设发展息息相关。
本次扬州跻身Ⅱ型大城市,无疑是提升城市实力,拥有更多发展可能,以及更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好时机。
点滴进步,积少成多,扬州的城市竞争力不断提升,今年的扬州不一般!
近期,全国爱卫办公布2021年度全国健康城市评价结果。扬州在全国地级行政区划的407个城市中脱颖而出,位列全国第十二!被评为全国“样板市”。
扬州坚持把健康融入所有的政策当中,具体做出以下多个贡献:
1、每个健康社区建有健康主题公园、健康步道和健康小屋,健康环境得到不断巩固;
2、通过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全市建成省级农村区域医疗中心17家,基层医疗机构创成省级特色科室30个、市级特色科室126个。
3、截至2021年底,全市实现累计建成省级健康促进区(县)5个、省健康镇26个、省健康村(社区)251个、健康家庭4335户,全市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明显提升。
扬州,别名广陵,是一座具有2500多年历史的古城;
有“淮左名都,竹西佳处”之称,又有着“中国运河第一城”的美誉;
它位于江苏省中部、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
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注定让扬州与众不同,富庶和精致,写在了这座城市脸上。
近年来的扬州,方方面面都展现出大城的气度!
不仅实力过关,还能给人带来满满的幸福感!
那么,扬州到底是什么样的神仙城市呢?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扬州的风雅在逝者如斯夫的大运河里。
流淌了2000多年的运河水滋润着这座江淮名邑;
舟楫穿梭,船帆如云,盐运漕运,昼夜不息。
"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成为多少富商大贾的向往。
扬州的风雅在东关街。
千年的老街与繁华的东关古渡应运而生。
在老街走一走,你才会慢慢地领悟,什么叫"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扬州的古韵深藏在狭窄幽深、纵横交错的巷子里。
走进日影斜横的古巷,仿佛走进尘封的历史。
徜徉在古韵犹存的诗情画意之中。
扬州是诗意的
扬州的婉约之美,在瘦西湖里体现的淋漓尽致。
不论何时来到瘦西湖,每个角度都像是用心雕琢过的,完美的没有死角。
慢游在个园,看园林竹石风采,一边听着盐商的故事,一边在园林中漫步。
登上大明寺的栖灵塔可俯瞰整个蜀冈,绿意盎然,阳光洒下来时间都变得温柔。
在寺内悠闲的走走,梵音阵阵,香烟缭绕,别有一番意境。
扬州是繁华的
扬州的繁华从西区开始,西区的繁华从京华城开始。
京华城对扬州人的意义不仅仅是一座商场。
它改变了扬州人的消费方式,让西区的城市地位一跃到顶。
一条文昌路,半部扬州史。
文昌路贯穿扬州东西,像是一条动脉,连接扬州的两大新城。
广陵新城,这个名字仿佛就充满了活力,各种产业基地设立在这里,扬州的年轻血脉汇聚于此。
扬州是便捷的
交通兴则区域兴则城市兴。
随着快速路环线的形成,区域间的壁垒被打破,扬州终于迎来了快速路时代!
主城内的快速路环线交织成一幅庞大的交通路网,也给城市带来生机和全新的面貌。
老城区保留着属于扬州味道的老城情怀。
而快速路沿线的新城则是让我们看到了都市的繁华。
当开着车奔驰在快速路上时,高楼林立尽收眼底;
三湾、瘦西湖等城市美景均坐落在这条环线上。
快速路还在不断扩张,城市利好还在继续。
开发东路快速化改造工程、运河快速路北延一期工程、江平快速路东延工程已进入施工阶段。
未来扬州的交通将会更加快速便捷。
扬州是好吃的
“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是扬州人最典型的休闲生活方式。而“皮包水”正是扬州早茶的写照。
老鹅鲜嫩入味;
宝应藕粉圆子粘糯香甜;
邵伯龙虾的个大肉肥;
高邮双黄蛋咸香四溢;
扬州炒饭的口感丰富平常却不平凡;
蟹粉狮子头的肥而不腻、干拌香飘四溢......
活色生香的世界美食之都,一下子跃然于眼前。
扬州的时光很慢。
慢的可以让你在那里好好的享受生活,慢的可以让你发现扬州的许多美好。
平日里忙碌的生活,本就让我们失去了慢慢品味生活的时间;
在扬州,恢复自然的慢生活,享受静静的安逸。
这就是扬州,生活在这样的城市就是大写的幸福!
朋友们大家好!味暖宝今天和大家侃的是江苏省的另一个地级市——扬州市。
扬州古称广陵、江都、维扬,地处江苏省中部,东与泰州、盐城交界;西与南宁六合县、安徽天长市接壤;南邻长江,与镇江隔海相望;北与淮安毗邻;纵贯南北的京杭大运河与万里长江在这里交汇,历来是水陆交通枢纽, 南北漕运咽喉,苏北重要门户。有“淮左名都、竹西佳处”之称,又有着“中国运河第一城”的美誉, 被誉为扬一益二、月亮城”。
扬州市辖属3区(邗江区、广陵区、江都区)、2个县级市(高邮市、仪征市)和1个县(宝应县)。
扬州创立于公元前486年,春秋时期扬州称为邗越;秦、汉时称为广陵、江都;东晋、南朝置南兖州;周时称吴州;隋朝开皇九年改扬州;康熙六年属江苏省;1949年1月江都解放 并设立扬州市。
扬州是一座具有2480多年历史的古城,自隋炀帝开凿大运河以后,古代扬州几度繁荣,是我国水陆交通枢纽和盐运中心,东南第一大都会、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素有雄富贯天下之称。
扬州历史上还是一个戏曲之乡,是扬剧、扬州评话重要的发源地。扬剧、清曲、弹词、评话等是扬州曲艺文化的独特代表;扬州民俗淳朴丰厚 ,富有地方特色的扬州传统工艺、漆器、玉雕、刺绣、绒花、玉器、八刻、剪纸、盆景等,有些其历史可追溯到二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三把刀、淮扬菜、澡堂叙说着扬州休闲文化的精致。
钟灵毓秀的江都人文荟萃,杜牧、苏轼、欧阳修都曾在这里流连,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孤篇压全唐的扛鼎之作《春江花月夜》就诞生于此,《拔根芦柴花》、《茉莉花、《撒趟子撩在外》登民歌从这里走向全国;鉴真大师东渡、崔致远入扬求学、普哈丁来扬传教、马可波罗来扬任职,见证了扬州在对外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近代还涌现出了雷达之父束星北、中科院陈帧、革命烈士江上青、著名评话大师王少堂、画家刘力上、国际佛光总会会长星云大师等一大批之名人士。
扬州即是风景城,又是人文荟萃的文化城、历史悠久的博物城。这里有中国古老的运河,汉隋帝王的陵墓,唐宋古城遗址,明清私家园林,众多的人文景观,秀丽的自然风光 丰富的旅游资源使扬州成为了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
下面味暖宝就扬州市主要旅游景点和美食的分布情况罗列如下,希望能给想去扬州旅游的朋友多一个选择的途径。同时,也希望能有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扬州。
邗江区旅游景点:瘦西湖、大明寺、汉陵苑、宋夹城、扬州博物馆、运河三湾景区、蜀冈生态公园、史可法祠墓、甘泉陈园…。
广陵区旅游景点:个园、何园、茱萸湾景区、凤凰岛生态旅游区、扬州城遗址、扬州八怪纪念馆、文峰塔、琼花观、四望亭…。
江都区旅游景点:邵伯古镇、江都开元寺、江都朴园、自在公园、仙女公园、渌洋湖自然保护区、山水园…。
高邮市旅游景点:于城驿、抗日战争最后一役文化园、国塔寺、文游台、清真寺、护国寺、高邮湖…。
仪征市旅游景点:捺山地质公园、孔雀山生态体育公园、红山体育公园、翔宇生态园、澄月湖景区、龙山景区、东岳庙、西郊森林公园…
宝应县旅游景点:宝应湖、曹甸楚甸公园、宁国寺、扬州八宝亭、荷园、学宫…。
扬州美食名扬天下,为全国四大菜系之一。是淮扬菜的一部分,迄今有1600年的历史。扬州著名的大菜油八宝葫芦、扒烧猪头、彩蝶飞舞、扬州五亭桥、琵琶对虾、菊花海螺 而红楼宴、三头宴、全藕宴是扬州菜肴的三颗明星。
扬州市主要特色美食:扒烧猪头、大煮干丝、老鸭粉丝汤、阳春面、热炝虎尾、拆烩鲢鱼头、虾仔饺面、翡翠烧麦、蟹粉狮子头…。
扬州市主要特色小吃:野鸭菜包、扬州炒饭、灌汤包、生肉夹藕、千层糕、扬州春卷、四喜汤圆、三丁包子、胡辣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