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到一个地方,最快的融入的方法就是熟悉它的烟火气,而烟火气最多的承载就是地摊经济。当年北京东华门夜市,虽然味道是否老北京有待商榷,但它确实声名在外。88年海峡两岸开始人员来往,我家台湾亲戚到北京特别要求晚上去那里,当时我不以为然,而今回想“那就是外人眼里北京的烟火气”
在苏州,在扬州,在南京,在无锡,在杭州…当地都有特色的小吃街道。虽然本地人不推荐去,但作为外地人的我还是必去,口味其次,主要是体验,感觉那个地方的风土人情。印象特别深的是无锡惠山当地人春节都在古镇河两岸的茶馆喝茶,聊天,吃瓜子,也不吃饭?我想这就是惠山的烟火气吧!
有人说男人不爱逛街,其实不对,男人主要是不爱逛熟悉的商店。我特别爱逛外地的大型商厦,就是要看看那里的消费能力,价格,商场状况。一路看下来我觉得都不比北京的差,大多数还更好。特别是看一些三四线城镇,都是非常的好。例如沽源这类五线城镇都很好。
对于上海,天津,重庆,广州这样的特大城市,历史文化名城。它们的街道,弄堂就是城市的符号,历史的缩影,文化的承载。而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和他们的衣食住行就构成了城市的烟火气。
北京没得吃,还贵现在,怀念以前北京早市夜市低物价
哈尔滨网红店排雷队长这大爷挺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