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饶# 走进江西上饶市婺源县江湾镇的大街小巷,家家户户正在做清明粿。据了解,清明将至,清明粿祭奠先人的供品。
清明粿皮用糯米粉加艾草混合而成,馅有肉馅还有糖馅,做法有些像包汤圆。只见老人们将绵软的馅放进粉团在手里捏揉,一个个青皮丸子就做成了,然后上锅蒸制数十分钟,香气四溢的清明粿就做成了。#清明节# #心动的春天#
胖姐的小餐馆
图一这个位于我们村大桥头,老远看起来低矮破旧的窄小民房,便是我好朋友胖姐的小餐馆,虽然从外表看来不起眼,但里面是进行了精装修的。
这个窄小的平房是村里一户人家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建的,当时是作为住宅房的,房主一家住了好多年。
后来该房的房主买了人家一幢旧楼房,因此这个位于村里大桥头的窄小平房便闲置了下来。
该房主家与胖姐家有点亲戚关系,于是6年前胖姐便把里面简单的装修了下,也不用付房租,就开了个小餐馆。生意还不错,当年我问胖姐挣到钱没?她点了点头,说挣了。至于挣了多少,我也没仔细问,那时胖姐的三个已出嫁的女儿都在店里帮忙。
两年后,胖姐的儿媳妇生了小孩,她媳妇是县医院的护士,产假满后要上班的。所以胖姐就停止了营业,在家种田种菜采茶带孙子。
去年胖姐的孙子三周岁了,可以自己满地跑着玩了,并且上了幼儿园。胖姐又重操旧业——开餐馆。
这次她将店内进行了精装修,装修完毕,马上开始营业了。
我没见胖姐的店里有营业执照,甚至店门口也没挂什么招牌,但她靠的是厨艺和口碑。
胖姐的小餐馆,主要是一些人家做房子,家里沒人烧饭的,或嫌麻烦不想烧饭的。师傅匠人及小工吃饭,就在胖姐店里包了。
再就是比如人家来了客人,或请个客聚个餐什么的,就在胖姐店里点上几个菜,招待客人。
胖姐的小餐馆可以放四、五张大圆桌子。于是村里有些人家办几桌周岁酒十岁酒或乔迁酒什么的,也懒得在家里麻烦了,就在胖姐的小餐馆里定了酒席。光这一项胖姐一年都要办好多次,她收入不菲。
平时如果店里客人少,或没人定了酒席时,胖姐就搞一些婺源特产,比如:牛肉酱、豆腐乳、糯米子糕、灰汁果、麻兹果……等,她小女儿给她在网上销售,这也是一笔不少的收入。
我们村里有端午节蒸发糕,农历七月半做灰汁果,十月半打麻兹果的风俗。有些人家怕麻烦,不想在家里搞这些东西。胖姐就在她餐馆里搞这些,卖给本村村民,反正现在大家也不缺那点钱。更何况胖姐搞这些时,村妇们看得见,摸得着,她们吃着放心。因此,蒸熟后一出锅,就被村民买走了。
胖姐是出奇的好脾气,她是大肚能容天下事,所以她人缘很好,在村里德高望重。村民们谁家有个红白喜事,在家里办酒席的,都是请胖姐去当厨师,甚至邻村都常常有人来请她。
前些日子,我去胖姐家帮她卖丛菜,无意识地问了她老公:“胖姐的餐馆去年挣了多少钱”?他翘起大拇指和小拇指:“6万多”。
6万多的纯收入,我估计即使县城的某些小餐馆都没这个收入,更何况胖姐平时还种田种菜采茶养猪。
我认为山不在高,水不在深,看似这么个不起眼的小餐馆,年纯收入6万多元。胖姐凭的是精通的厨艺,良好的人缘和口碑[赞][赞]。
[心]中国国家地理|春分:看遍中国大地黄金色 :宏村风景区、江西婺源、湖北施恩大峡谷、重庆万盛乡村......你最喜欢哪一个?#春分#
[谢谢]今日起,暗夜渐短,白昼渐长,小烤鸭们,不负春光不负自己,要加油!这个春天,你去哪里踏青啦?
春分的英文叫做“the Spring Equinox”
Equinox是指一年中两次日夜平分的时刻,即春分或秋分(one of the two times in a year when night and day are of equal length)。
春分吃春菜
Eating spring vegetables[微风]
Eating spring vegetables during the Spring Equinox is a commonly practiced custom in many regions of China. 'Spring vegetables' refers to seasonal vegetables that differ from place to place.
在中国各地都有春分吃春菜的习俗。“春菜”指的是各地不同的时令蔬菜。
犒劳耕牛
Reward farm cattle
This practice is popular in the southern area of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As the Spring Equinox comes, farm work starts and both the farmers and the cattle start to become busy. Farmers will reward cattle with sticky rice balls to express their gratefulness.
江南地区流行犒劳耕牛。春分一到,耕牛即开始一年的劳作,农民以糯米团喂耕牛表示犒赏。
令我感动的2021年
2021年已经过去了,回首这一年,发生了很多很多令我感动的事。
我是一个听障残疾人,性格耿直,不会作虚弄假,不会圆滑,情商低,因此我这个人几乎是没有什么朋友。
自从我入驻了今日头条以来,却结交了很多来自五湖四海的真诚朋友。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从不称我的名字,都是干脆叫我“聋仂”。比如我前夫李某就是一直称我“聋死尸”的。
而我入驻今日头条一年多来,虽然有些喷子们的评论令我气愤,但却从来没有人称过的一声“聋子”。朋友们大都是称我孙姐、孙阿姨、姐、妹妹,甚至还有尊称我为孙老师的。大多数朋友都是对我坎坷的一生深表同情,劝我忘掉过去,过好当下。
我的这些朋友中的孙爱娟女士,是浙江嘉兴桐乡人,与我相隔千里,却路远迢迢给我寄来保温杯(见图十一)。她是一个商人,日理万机,当她得知我连红包都不会发时,便不厌其烦,图文并茂教我发微信红包。……。
阿兰是四川眉山人,大学毕业,有份稳定的工作,而善良的她却从不摆架子,相反时常牵挂着一生命运多舛,现在独居的我。更令我感动的是,前段时间她竟跨越数千里,给我寄来眉山的特产——枕头粑(见图十二)。
华妹是河北人,几年前远赴巴布亚新几内亚打拼,办了个板厂,这两年由于疫情对制造业造成了影响,她生意也比较萧条。但当她看了我的头条故事后,善良的她唏嘘不已。她主动的加上了我的微信,当听说我一个月的流量不够用时,马上给我发过来红包,见我不收,远在异国他乡的她,居然给我的手机充了费。
与我同是上饶地区的金姐,是铅山人,今年端午节她还打算寄棕子,我因高血糖不能吃糯米食品,谢绝了她,但她的这份情,我永远铭记于心。
玉山的阿惠,是一名乡镇司法干部,我看了我过去的那些不幸遭遇,对我同情顿生。平时她常常诚邀我去玉山玩,去年过年时,她得知我在外地工作的儿子不回家过年,怕我一个人孤单,说可以去她家过年。并亲自来婺源接我,后来因疫情原因末能成行。就在前段的时间,她还特意微信我,叫我今年过年如儿子又不回家,可以去玉山和她一起过年。
还有好几个朋友,听说我从小喜欢看书,还打算给我寄书。几个在武汉的朋友,叫我如果去儿子家,就和她们说一声,她们带我游湖,请我吃饭。……。
还有每天无论多忙,都会隔屏陪着我的朋友菊子、萍妹、徐姐、绿叶姐………。
天津的胡先生,他话语不多,但心地很善良,他无论工作多忙,多晚都会看我的文章,然后黙默地点个赞。平时我微信打扰他,他都会不烦不恼及时回复。
远在山东的巧妹,和四川的英妹以及瓷都的萍妹,多次诚邀我去玩。尤其是与我相隔近2000里的巧妹,特意地在网上百度了与我的距离,并表示如果我去她那里的话,车费由她出。
还有很多很多,这里也难以一个一个的例举。
2021年年终总结报告数据出來了后,有好几个朋友都特意微信和私信我,说她们最喜欢的创作者是我,让我很感动,有一种受宠若惊之感。尤其是退休干部徐姐,她在武汉带孙子,很忙也很累,但她还是每天都会看我的文章。
感谢今日头条这个平台,让我这个残疾人也拥有了这么多真诚的朋友,她(他)几乎每天都给我带來温暖和感动,使我孤寂的独居生活变得充实和快乐。
2021年,是我一生中最感动最难忘的一年,谢谢你们,我的头条朋友们!
大舅妈的饺子
刚刚刷头条,刷到一位网友写的关于饺子的文章,她说忘不了最后一次吃她妈妈包的饺子。
我脑子里瞬间想起了41年前大舅妈包的那顿饺子,猪肉韭菜馅的。
1980年夏未,一天傍晚,有人稍信给我父母:今晚有货车去南昌。
在父母的催促下,我匆匆忙忙收拾了几件衣服,准备去南昌。那时侯,我母亲刚从楼上摔下来不久,还在家中养伤。可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我提着自已的几件衣服,母亲拄着拐杖,父亲用根小棍子,挑着送给大舅的十几斤糯米和刚刚匆匆忙忙炒好的几升南瓜籽,送我和母亲去上车。
父母和我三人步行到城郊的武口茶场卫生院门口,在我父亲前妻当司机的侄子帮助下,母女俩人登上了开往省城南昌的货车露天车斗,车子开动了,父亲还站在夜幕中,目送着我和母亲离去。
经过一夜的颠簸,天亮时,货车驶入的省城南昌市区。同车而行的一位好心人,拿着我母亲给他的一个信封,按照上面的地址,帮助我母女找到了位于豫章路大舅的家。
在江西日报社工作的大舅和在京剧团当演员的大舅妈,此时都已经去上班了,正在过暑假的表弟表妹在家。
中午时分,下班回家的大舅,推开门的一瞬间,忽然见到他亲妹妹和外甥女,他又惊又喜。那年代没电活,通讯只靠书信与电报,我们是临时搭货车来的,所以大舅事先不知道。
过了一会儿,舅妈也下班回家了,同样是又惊又喜,她和我母亲打过招呼后,便爱怜地在我身边蹲下来喧寒问暖,她问话我自然没法听见,只用我那蹩足的普通话,向舅妈讲述着自已的病情。
那年代没有双休,一个星期只周未休息一天,大舅和大舅妈平时都很忙。但还是几次挤出时间带我去了省城的大医院,每次大舅带我去医院,舅妈中午下班后,不是先赶回家,而是急匆匆赶到医院。
虽然已是8月下旬了,但天气还是很热,大舅妈一边向医生打听着我的病情,一边用手帕擦着汗扇着风。为了治我的病,大舅还特意请了那个给我看病的中年主治医生来他家做客。
遗憾是是,治疗了半个多月,没什么效果。那年我虽然已是18虚岁的姑娘了,但心态还象小孩子,况又是第一次出远门,离家这么久,想家了。
我和母亲临回家的前一天,大舅和大舅妈分别向报社和剧团请了假。上午舅妈去买来了猪肉和韭菜,然后择韭菜、剁肉馅、和面。中午大舅妈烧了一顿丰盛的午餐。
午饭后,收拾完桌子,洗完碗筷,大舅妈开始拌猪肉和韭菜的馅料,大舅则开始用面扙捍饺子皮。
舅妈包饺子很快,饺子皮放入馅料后,两手一按,一个漂亮的饺子就完成了,我妈也帮着包,但她不会象她嫂子那样包,她只按婺源的清明果那种包法。
那天晚饭大舅一家四口加上我母女,共六口人全部吃饺子,大舅亲手掌勺,煮了几大盘饺子,放在桌子上,舅妈则捣蒜泥,给我们每个人面前放小半碗醮料。
开始吃了,饺子滑滑的,韭菜和猪肉的馅香喷喷的,大好吃了!那是18年来,我第一次吃饺子,我几乎不用咬,可以一口一个,也可以不用醮蒜泥的料子。如果不是因为在舅舅家有点儿拘束,如果不是要注意形象,我可以一口一个,一个人都可以吃两大盘。
这些年来,虽然我自已不会包饺子,但我却吃过很多饺子。有大女儿包的;小女儿包的;儿媳妇包的;还有超市买的;酒席上吃的。但我吃来吃去都觉得没有41年前我大舅妈包的那顿猪肉韭菜馅的饺子好吃。
写到这里时,我眼泪忍不住流了下来,我亲爱的大舅已于三年前离开了人世,再也盼不到他回故乡与亲人团聚。
三年前,在广州与舅妈一面后,她这几年也没回老家来了,去年她在家族群里说,今年回婺源看亲人的,但最终没见她来。
大舅妈,我想你了,我多想你回到大舅的故乡来看看我们,我多想再吃一顿你包的猪肉韭菜馅的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