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话这样说:人生缘何不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苏轼的一生,不是被贬,就是在被贬的路上。他一生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坎坷,从黄州至汝州期间,写下了:人间有味是清欢。面对人生,豁达的态度表露无遗。
看过一句话,苏轼行程三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这是后人的戏语。但事实也确实如此,在杭州,他修水利,免税赋,免费熬药赠百姓抗疫情,留下的美食西湖醋鱼至今在西子湖畔楼外楼饭店被人称颂。留下“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的名句。在黄州开荒种地自给自足,由此得名“东坡”,发明的东坡肉传遍天下,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成为千古绝唱。在惠州品荔枝,留下: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名句。在62岁高龄被贬“鸟飞犹用半年程”的海南儋州,在夏酷暑,病无药,居无室的恶劣环境,他在这里办学堂,留下:我本儋耳人,寄生西蜀国的诗句。
苏轼的一生涉及诗词,书画,美食,医学,水利……,他把别人眼中的苟且,活成了自己的潇洒人生。
绍圣元年(1094年)闰四月苏轼奉新命,依前左朝奉郎责知英州(今广东英德)军州事,这时苏轼已是59岁的老人,润四月天气已暑气酷热,苏轼在元祐一朝八年间,虽官至殿阁学士,封疆大吏,但两袖清风并无积蓄,中原距广东路途遥远,盘缠不菲,对苏轼来说不免捉襟见肘,时其弟苏辙为汝州军州事,苏轼自陈留(今河南开封)沿汝水乘船往别其弟,说是话别,其实也有筹集路费的意思,行至郏城长桥渡口(今郏县西长桥码头遗址),腹中饥饿难忍,抬头看见岸上一糕点铺子,便登岸走入店铺,店不大,但所做糕点很有风味和特色,苏轼食后赞不绝口,至汝州后写下“他年吊古知有人,姓名聊记东坡弟”的诗词。在汝州苏辙带苏轼游郏城小峨眉山,二人站里山巅,北望嵩岳,南瞰汝水,脚下午两座山峰妆若峨眉,酷似家乡的峨眉山,便对苏辙说,将来致仕后来此隐居,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苏轼在常州病危,临终前留下:即死,葬我嵩山下的遗嘱,苏轼死后,苏辙将灵柩由常州运至郏城小峨眉山南麓埋葬,十一年后,苏辙也埋葬于此,后人又从其老家四川寻其父苏洵的衣冠埋葬此地,这便是如今的三苏园景区,
时人为纪念苏轼,将苏轼在长桥码头吃过之饼命名为“东坡饼”,河南东坡饼家食品有限公司继承至今。东坡茶点以当地纯正食材五花肉、鸭蛋黄、花生,红牛肉传统馅料为主,用高达220度底火烤制,因工艺限制只能纯手工制做。东坡茶点色泽金黄,软糯酥香,口感独特,回味无穷。
郏县是苏轼的长眠之地,东坡之名,声震环宇,远播海外,东坡一生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对饮食颇有研究,是当之无愧的美食家。
河南东坡饼家食品有限公司,旨在传承东坡文化,拚匠人精神,使东坡茶点发扬光大,东坡精神万古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