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是久负盛名的千年盐都,地下蕴含的宝藏--盐卤水和天然气,很早就被人们认识并加以开发利用,然而蕴藏于地下的另一种宝藏--沉睡了上亿年的恐龙化石,在百年前却鲜为人知。直到1915年这类神秘而古老的古生物化石,才终于被科学家发现并认识:当时应中央资源委员会邀请,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地质学家劳德伯克博士带领一个地质调查组,在四川盆地南部的威远、荣县和自流井一带进行地质调查,目的主要是帮助中国寻找石油和天然气,他们虽然没有找到石油和天然气,却意外的发现了恐龙化石。
劳德伯克在荣县的这一重大发现,不仅扣开了自贡恐龙化石宝藏的大门,是自贡地区恐龙化石首次科学的发现,也是四川盆地乃至整个中国西南地区恐龙化石的最早的科学记录,从此揭开了四川这个红色盆地的秘密。
大山铺恐龙化石的最早发现者是驻扎在大山铺镇东侧的原地质部第七普查大队的助理工程师黄建国。那是1972年8月下旬的一天,经过一天紧张工作之后的黄建国略显疲倦,然而闷热的天气又无法使他待在狭小的家中休息,于是晚饭后他便出去散步,当他沿着公路漫步到大山铺镇北面的万年灯时,已是接近黄昏时刻,落日余晖映照下,被暴晒了一天后油亮发光的柏油公路犹如一条玉带,蜿蜒伸展于山丘之间,出于职业工作的习惯,黄建国总要对路边出露的岩石驻足观看,就在抬头往右边的崖壁上看时,他感觉到在4米多高的因风化而变得光秃秃的陡崖上有一些异样的东西突出来显得十分醒目,黄建国随即爬了上去,用石头砸下一块拿到公路上再轻轻的敲打。虽然这时天色渐暗,但从外形上仍然清晰可辨的像是一块古代动物骨骼的化石。就这样突如其来的,大山铺恐龙化石群惊现世间了。#在家云旅游# #旅行# #美好旅行地#

【祭奠我的老母亲】今天是12月22日,算起来老母亲离开我们整整两个月了。老母亲是突发疾病离开我们的,当时我正在老家探望,中午还陪老母亲吃了午饭,午休后她坐在床上,我娘俩还说了会话,谁知下午五点左右,我正在厨房准备晚饭——母亲喜欢吃的滑肉汤时,母亲突感不适,不到十分钟时间,母亲就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甚至120都还没来得及抢救。
母亲享年83岁,一生省吃俭用,并生育了我们五个子女。年轻时吃了不少苦,并落下一身疾病,特别是老年时几乎双目失明,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好在儿女们都很孝顺,特别是我这个最有“出息”(考上大学有工作)的儿子经常回去看她,她很高兴!母亲最不好的就是怕给子女添麻烦,每年接她到城里住几天,她都要慌着回去,无法我只能经常回老家探望她。
母亲老年时胃口不好,可她最喜欢喝羊肉汤。每年冬季,每次回老家我都会想办法在内江甚至威远用高压锅给她端一两斤羊肉汤回去,母亲每次都高兴得合不拢嘴,每次都要吃上一大碗饭、两碗汤,并主动要求给她留一碗下顿再喝。昨天是冬至,我们又喝了羊肉汤,我想起了老母亲,可老母亲已经喝不上儿子的羊肉汤了,而且是永远也喝不上了。所以孝敬父母要趁早,真可谓“子欲养而亲不待”呀!

畅游五一(三)
五月一日凌晨4:30从四川威远出发,经蓉遵、厦蓉、黔贵高速至贵阳绕城,因前方事故堵塞一个小时,在花溪青岩古镇下高速,吃中午饭,休息两个小时。
下午14:30从青岩古镇上高速,经银白、汕昆、广昆一路顺畅到百色服区吃晚饭。
18:00从百色服务区经广昆至南宁绕城上兰海高速至达湛江,除临上南宁绕城有10多公里较重堵行外,一路畅通。
五月二日凌晨1:30分,安全抵达目的地西粤京基城。共计1400公里,历时21个小时,其中驾驶行车16个小时、堵车1个小时、休息吃饭4个小时。
自古以来婆媳关系,就是世上最难的关系。但如果儿媳毒死婆婆,那可就是大逆不道了。这不清朝同治年间,四川威远县发生一起毒杀大案,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女冯雅勤尽然用一包老鼠药把自己婆婆送上西天……

威远县少女冯雅勤家境贫寒,兄弟姊妹众多,从小就许配嫁给同县徐家。因未婚夫徐光伟在外经商,常年不在家,再加上自家确实困难,冯雅勤便住到冯家了,与婆婆王氏及小姑翠妞共同生活。
这婆婆王氏也是个势力之人,拜高踩低,对待冯雅勤尖酸刻薄,砍柴做饭、担水洗衣,打扫伺候等全部家务劳动都推给雅勤来干,还时常对她甩脸子,稍不如易就打骂雅勤。
翠妞同雅勤年纪相仿,从小过着衣来张口,饭来伸手的日子,脾气惯的奸诈凶恶,稍一不顺心就经常欺负辱骂雅勤。
这天,翠妞为了一点儿小事又向雅勤发火,污言秽语,不堪入耳。雅勤实在忍无可忍,便顶撞了几句。翠妞想不到这个一向忍气吞声的雅勤竞敢还嘴,抬手就是一巴掌,把翠妞左脸都打肿了。
当天晚饭,吃的是粥,雅勤心中凄苦,只顾在那哭泣不止,翠妞给母亲和雅勤各端上一碗粥,然后就气哼哼的跑了。

这哪里吃得下,王氏看雅勤不动筷子,也不管雅勤,拿过她面前粥碗,一股脑的喝了下去。
一盏茶的功夫,就只见婆婆王氏捂着肚子,止不住的在地上哀嚎打滚,又过了一会儿,王氏竟然七窍流血,两腿一登,一命呜呼了。
命案关天,县衙很快便派仵作过来验尸,仵作最后证实王氏是中毒身亡。威远县县令向左右邻居稍加调查,便知徐家婆媳不和,于是认定此案冯雅勤所为。
刚开始审讯时雅勤还大声呼冤,几次过堂下来,十四五岁的少女,还象花朵一样鲜嫩,岂能承受大清朝的严刑搞打,无奈只得招认是自己毒杀婆婆的。
罪案告破,案子便很快定了下来,到了年底,凶犯冯雅勤就会被依法处决了。冯雅勤真的是凶手吗?
就在当年,原县令外调高升,彭元俊继任威远县县令。到任之初复核了威远县所存旧案,这桩投毒案引起了彭县令注意。

此案颇觉可疑,一个十四五岁少女毒害婆婆,其心也太过歹毒了吧,另外当天与小姑争执,还挨了一耳光,但为啥要毒杀婆婆呢,要毒杀也因是小姑啊。
彭元俊县令便向上司请示,要求重新审案。上司批准了,可是一连十多天,无论是和风细语,还是历声喝问,翠妞都坚持声称:是冯雅勤投毒害死了母亲。而冯雅勤虽然竭尽全力不承认,却只能空口白话,没有证据。
彭县令冥思苦想,心生一计,命人把县衙公堂设在本县城隍庙内,白天就在庙中审理案件,晚上便撤掉所有衙役,将冯雅勤与翠妞一同关于庙内,暗中派心腹衙役潜伏于室外偷听。
可是一连两夜,那精明的翠妞尽管与冯雅勤争吵不休,但一到要紧之处,却是半点口风也不露。
到了第三天夜晚,彭元俊县令一直将这两个女人审案到半夜后,一阵瞌睡袭来,便伏于桌案上打起盹来。

翠妞与冯雅勤争辩多时,也都疲惫不堪,昏昏欲睡。在恍愡之间,忽然殿内一尊神像微微摇动起来,又过一会儿,竟突然而起,面目狰狞,张牙舞爪地对着翠妞直扑而下。
此时,残灯昏黄如豆,鬼影闪烁晃动,越发给人以阴森恐怖之感。
翠妞此时吓得肝胆俱裂,大叫一声,连连磕头道:“神灵饶命啊,小女愿招认了。毒药是我拌于粥中,不过我是想毒死雅勤,并不想加害于母亲。哪知最后是我母亲自己抢过粥喝了,我真的很伤心啊!”
还在打盹的彭元俊闻声而起,迅速录下翠妞口供,喝令翠妞签字画押。这时,“咕咚”一声,那座神像也回到原处,不再移动了。
原来,彭元俊县令估计女人害怕鬼神,便预先挑选两名彪形大汉埋伏于神像之后,半夜时分推神像而动。翠妞本就心虚,经过这么惊吓,以为真的触怒了神灵,便身不由已地供出了实情。

那天翠妞与冯雅勤争吵后,虽打了雅勤一巴掌,仍不解气,本来心胸狭窄,回房后也越想越气恼,晚饭之时,便把一包老鼠药搅拌于雅勤的粥碗之中,亲自端上桌,然后自己则托言上厕所,躲了出去。
@闻史观今 县令利用案犯心虚害怕的心理,加以鬼神恐吓,以达到审案的目的,毕竟没有现代的侦查技术手段(例如测谎仪等),这种方法在古代也算是一种好办法了。
每天分享不一样的历史,欢迎大家关注并转发。
#历史故事##古代奇案##历史##头条历史#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1931年冬,内外交困的蒋介石决定效仿墨索里尼,建立一个绝对效忠自己的特务组织。于是,召集贺衷寒、邓文仪、刘健群等十几个得意门生开会,哭丧着脸说:“现在日本帝国主义者压迫我们,共产党又捣乱,我们党的精神完全没有了,弄得各地的省市党部被包围、被打,甚至南京的中央党部和国民党政府都被包围,我们的党一点力量没有,我们的革命一定要失败!我的好学生都死了,你们这些又不中用,看着我们的革命就要失败了!”话讲完后,蒋介石就宣布散会。过了几天,蒋介石又连续两次召集这些人开会,再三重复骂过的话。有着“黄埔三杰”之称的贺衷寒终于悟出蒋介石的意图。

随后,贺衷寒上窜下跳,联络了一些黄埔同学密谋成立特务组织。此举得到上下认同后,在曾扩情举行的南京“浣花菜馆”晚餐上,被蒋再三骂过的黄埔学生推举贺衷寒、酆悌、腾杰、周复、康泽等五人负责筹备。后又决定由贺衷寒起草章程,康泽起草纪律条例。将该组织名称定为“中华民族复兴社”,简称“复兴社”。
1932年3月1日,复兴社在南京秘密成立。按社章蒋介石是“真命”社长,他在为复兴社致的训词中强调了“攘外必先安内”、“内部团结统一”、“发挥硬干、快干、实干精神”,并鼓吹其“力行哲学”。大会选出贺衷寒、酆悌、腾杰、周复、康泽、桂永清、潘佑强、郑介民、邱开基等九人为中央干事。会后,蒋介石又指定贺衷寒、酆悌、腾杰三人为常务干事,腾杰为书记,辖组织、宣传、训练、特务四个处。内中,具有实力和名望的特务头目共有15人。他们以封建社会的“太保”自居,故称“复兴社十五太保”。他们是:

大太保贺衷寒,湖南岳阳人,黄埔一期生。号称复兴社四大台柱之一。他除了有较深的资历外,还具有较深的理论修养和狂热情绪。
二太保邓文仪,湖南醴陵人,黄埔一期生。在意识形态领域为蒋介石拼命鼓噪,疯狂宣传法西斯主义,是一个十足的拥蒋狂和反共狂。
三太保刘健群,原籍江西吉安,先世以避乱进入贵州,定居遵义。他能说会写,也很会活动,但不是黄埔生。
四太保康泽,四川安岳县人,黄埔三期生。一生主要从事宣传、特务工作,曾参与筹建复兴社、别动队和三青团。
五太保胡宗南,浙江镇海县人,黄埔一期生。他在黄埔学生中保持着几个第一:第一个跨入将军行列;第一个当军长;第一个当战区司令官;第一个晋升上将。
六太保桂永清,江西贵溪人,黄埔一期生。任复兴社训练处长,鼓吹:“德国出了一个希特勒,使德国复兴;中国有了我们的蒋校长,只要大家一致拥护,中国必可复兴。”

七太保郑介民,广东文昌县人,黄埔二期生。从事特务工作20余年,戴笠死后,他任军统局代局长和保密局局长,显赫一时。
八太保潘佑强,湖南湘乡县人,黄埔一期生。曾任复兴社中央干事和作为复兴社外围组织的“革命军人同志会”中央干事兼书记。他牢牢记住复兴社的宗旨“内求统一,外抗强权,拥护领袖,收复失地”,一言一行都要对照一番。他把蒋介石奉若神明,除了蒋,他谁都瞧不起,在复兴社里几乎与所有的人都有矛盾。
九太保葛武棨(qi),浙江浦江县人,黄埔二期生。复兴社组建时,有人曾建议效仿意大利法西斯“黑衫党”,在中国组织一个“蓝衣社”。对此,蒋介石未置可否。葛便认为领袖默认了这个计划,于是,便主张把复兴社改名为蓝衣社,成员一律着蓝衣服。后来这个计划没有得到推行,但葛却从此穿上了蓝衣服,一年四季一身蓝。
十太保梁干乔,广东梅县人,黄埔一期生。他早年曾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又投靠蒋介石,以研究反共政策而著名。
十一太保萧赞育,湖南邵阳人,黄埔一期生。他个性突出,办事沉稳,有“一味生姜”的雅号。他深得蒋的信任。但他安于现状,乐于读书做学问,不愿卷入国民党内各派之间的斗争。
十二太保曾扩情,四川威远县人,黄埔一期高材生。任国民党四届中央执委、国民党四川省党部中将主任。
十三太保腾杰,江苏阜宁县人,黄埔四期生。他外表上温文尔雅,实际上是一个狂热的法西斯信徒,担任过复兴社的首任书记和国民党其他党政军要职30余个。
十四太保酆(feng)悌,湖南湘阴人,黄埔一期生。
十五太保杜心如,湖南湘乡人,黄埔一期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