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重庆都第六个年头了,年年跟着女儿女婿吃重庆的腊肉,腊肠,腊猪脚等,吃习惯了,到也好吃,只是有点好奇,这东西莫非就是靠盐和烟作出来的吗?
当地老乡说,腊货这玩意,靠得就是盐和烟这两件宝。但要真字,街上任何一家店里都买不到,都不好吃,唯有老百姓家里亲手制作的,哪才够味。
原来,当地真字的腊货,都不会拿出来买的,都是当地的老百姓用自家饲养的肥猪,在年根腊月的时候才杀了制作的。但当地老百姓的肥猪,首先得满足自家的需求,多余出来,才买给身旁的亲朋好友。
而且,重庆这块腊月时分买肉,基本上都是买整猪的,而且都爱选三四百斤的大肥猪,瘦小的猪一般没人待见,鲜有象北方人那样,买个一斤二斤,三斤五斤的。
而这一头三四百斤重的大肥猪,对重庆人来说,真的不多。四条腿带前排后臀,只能制作四根腊猪脚。五花做了腊肉,剩下的肉留点里脊后制作腊肠。这样一分割,对老重庆人来说,一年去吃,还是有点不够。

因此,要想买到当地人自家饲养的膘厚油大的猪肉,就得提前几个月和主家打好招呼,贵点也是要人家的,这样等到人家杀猪的时候,才好分头地道的肥猪。
若没有这个机会,哪就只能从集市上购买了,但集市上的肉都是从猪场拉回来的,再肥也是饲料猪,根本不可能是吃青菜叶孒长大的,因此无论怎样选来选去,都不可能选下标准的农家肥猪,制作下的腊货都势必差强人意。
而当买下了当人吃青菜粮食长大的肥猪肉后,那可就有事做了,去淋巴,剔扇骨,理排骨,下脚腿,分肉块,洗猪肠,然后切肉块,准备淹制,手续多得麻烦死了。
所以,以前我女儿家买下猪肉后都是请人做的,要送到山上女婿的老家,由女婿老家的幺爷爷帮忙淹制熏烤。
据说挺费事的,一上盐出水,二上盐入入味,三上盐保质,四上架风干,五烟熏挂吊,前前后后历时一个多月,腊货才能正式下山。由于远,我也从来没有见过这腊货的制作过程。
而今年肉腿也送上去了,唯有腊肠和腊鱼吊在了我们楼上,女婿说不值得再送山上去了,晾了几天后就在附近员工的家里熏制,这让我有幸亲眼目睹了整个熏制过程,果然太费事了,烧得全是新撇的柏树枝叶,还不让见明火,只让出浓烟。
但熏制腊肠的时间仅仅只有两天,绝对不是一个月。这我就纳闷了,那为什么熏制腊肉腊猪脚就那么费事呢?
吃什么肉更减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