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简单又好吃的美食软糖(各种口味的软糖制作)

2个馒头、1把白糖,几分钟做一道河南名菜!酥脆香甜,可惜很多年轻人没见过。

2个馒头、1把白糖,几分钟做一道河南名菜!酥脆香甜,可惜很多年轻人没见过。

河南作为小麦“第一大省”,对馍的喜爱到底有多猛?作为一个地道河南人,可以拍着胸脯说:半年不吃大米没事,一天不吃馒头不中!

河南人对馍的依赖,那是刻在骨子里的;对馍的研究,更是能用极致来形容,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俺们做不到!就像今天这道河南名菜,仅用2个馒头、1把白糖,几分钟就能搞定,香甜酥脆、老辈人几乎都吃过,可惜的是很多年轻人不熟悉、没见过。

它就是九十年代最受欢迎大席名菜——水激馍,下面,我就给大家详细讲解一下水激馍的做法,让你们真实感受下河南人对馍的极致拿捏。

准备食材:隔夜的手工凉馒头、白砂糖。

具体做法:

1.把凉馒头揭掉馍皮,馒头瓤切成大拇指粗细的馍锭子。

2.准备一盆温水,加入少许食盐吐出甜味,正所谓“要想甜、来点盐”。然后把馍锭子放淡盐水里蘸一下,三五秒钟赶紧捞出来,再轻轻搦搦、把水挤出来。这叫第一次水激,方便后期炸酥、保持外焦里嫩,同时避免吸油、保持清爽。

3.锅里加清油,六成油温下入馍锭子,利用高温快速把外壳炸硬、锁住里面的水分,小火炸制外壳金黄,颠勺邦邦响,就是非常酥脆,可以出锅了。

4.锅里留底油,加一勺水、一勺糖、少许食盐,小火勤搅熬成香油色的糖稀,然后立即把炸好的馍条倒进去,快速颠锅翻匀进行第二次糖水激,让每个馍条都挂上糖汁、晶莹透亮。

5.金黄酥脆、外焦里嫩、香甜可口的水激馍,俗称“好吃不撂筷”,可惜现在很多人不会做了,喜欢的可以收藏起来慢慢研究,本来能走出去的豫菜就不多,别再让这些老菜蒙尘了。

水激馍想做好,三分在技术,七分在于对馍的选择!一定要用隔夜的手工凉馒头来做,那超市里、商场里、普通馍店里机器揉出来的馒头,沾水就化、根本不成型,这款山东石磨千层馒头,纯手工老面馍馍、暄软筋道,无论是日常吃,还是做水激馍都是最优选择,喜欢的朋友不妨试一试。

下单文中同款千层馒头

[发怒][发怒][发怒][发怒][发怒][666]

阿钟吗优质美食领域创作者

小羊爆浆软糖#美食 #零食 #糖果 #零食推荐 #童年记忆小零食

01:10

甜度低,无添加,小朋友也能放心吃,还方便携带!

素食小胖子的小厨房

国庆做小孩最爱的软糖,健康无添加,简单好吃,一口气炫10个

01:02

拍于2022年11月13日9:06南充市高坪区东观镇

在东观镇新街,老两口拉着三轮车正准备“出摊”,车上“糖麻圆一元一串”的标牌格外醒目。我问:一天要卖多少?老者回答:几百串吧!我说:还不错哦。#南充头条# #南充美食记录# #记录南充身边事# #南充故事# #鹿眼视界·人文纪实#

[酸][酸]

阿钟吗优质美食领域创作者

卷卷软糖手工diy#美食 #零食 #糖果 #零食推荐 #童年记忆小零食

01:55

#我家乡的特色美食# 我们家乡,广东省阳江市里的一个小鱼港,油炸鱼饼,叫糖好码(音译),好吃的不得的,制作方法也告诉大家了,大家可能自己尝试。保障停不了口。

#我家乡的特色美食#

说起家乡美食,红薯糖是印象最深的,小孩子对甜食情有独钟,还特别能吃,我的蛀牙就是小时候吃糖太多落下的。

我出生在安徽省固镇县,记事后3、4岁吧,跟随父母走南闯北,10岁左右回到了故里。上大学再次离开,之后就是异地与家乡间的奔波。

小时候过年时,父母会带我们去爷爷奶奶那里,爷爷会拿些瓶瓶罐罐,都不记得挖出点啥塞进我嘴里,那时都觉得特别美味。

特别爱吃老家制作的红薯糖,说来惭愧,我都不知道怎么做的。只记得软软糯糯的红薯糖粘上点面粉,放在桌子上,孩子们抢着吃,拽一块拉好长的丝,放嘴里,慢慢嚼超满足呢。

自己动手能力差,对家乡的饺子和一些油炸小丸子也很馋,却从来没有自己弄过,有时看到友友们的制作,很是羡慕,却又懒于尝试。

·弋氵"一

阿钟吗优质美食领域创作者

麦芽糖牙刷棒棒糖#美食 #零食 #糖果 #零食推荐 #童年记忆小零食

01:37

广西妹教你做家乡特产柚皮糖,步骤详细,做法简单,全家爱吃#今日头条# #美食# #柚皮# #自制美食# #美食教程#

郑家三姐姐

一起学下怎么做柚皮糖#柚子糖 #老人小孩都爱吃 #我的家乡特产

01:34

软糯香甜[赞][赞][赞]

优优说美食

柚子糖软糯香甜,看看我是怎么把柚子皮变废为宝的

01:39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405919/
1
上一篇简单又好吃的美食水煮(水煮的食材)
下一篇 简单好吃易保存的美食(简单易做的吃食)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