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远上央视CCTV-10 《味道》了!
我的家乡菜“招远篇” #招远##招远央视味道#
CCTV-10 (8月28日)19:30 上集 CCTV-10 (8月29日)19:30 下集
中国金都,山东招远不仅有黄金,还有美食~
访问CCTV官网搜索味道 即可查看视频。
提起农业文化遗产,好像有些空泛,容易让人觉得这和咱普通老百姓过日子有啥关联吗?
其实古老的农耕文化已经体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仔细观察,随处可见。农家冬季窖藏大白菜和萝卜,就是其中的一种。
地点烟台招远南乡农村,早春还能吃到自家种的新鲜萝卜,简直是人间美味啊。当然还有大白菜,剥去带泥的白菜帮子,在阳光下晾晒,外层变得干爽后,即可拿到屋里阴凉处存放,各种烹饪方法尽情轮换。#烟台头条#
北方的冬季,露天可以种的蔬菜品种并不多,小菠菜、洋葱、大蒜苗在雪地里过冬,“立冬萝卜小雪菜”,这萝卜和白菜成了农民过冬的主打蔬菜。
经过长长的冬季,再加上来年春天,白菜和萝卜怎么储藏成了大问题。经过历代实践,就地挖菜窖子,白菜和萝卜放入其内,浅土掩埋。#保护农业文化遗产#
原本生长的环境,大白菜全根全须保留。萝卜切除顶缨,根须保留完整,小心放入菜窖内,吸收土层里的湿气,尤其是萝卜,不糠瓤,吃起来“咯哧”带响。
现在大棚培育出来的反季蔬菜品种可真不少,可老农民过日子,还是留恋这种农耕文化传承的窖藏,原地挖窖储存,萝卜和大白菜保持了生长状态时的新鲜,而且不用花钱,只是费点功夫挖窖子,何乐而不为呢?#GIAHS(中国)20周年#
@头条三农 @头条农友会 @头条本地通
#中国地道风物# 在我们烟台招远南乡农村,柿子树受到农村大爷大妈们的偏爱,门口的犄角旮旯,方寸之地也会栽上一棵,这是为什么呢?
在我们当地农村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柿子树招财旺运,是难得的旺宅果树,有个吉祥的寓意柿柿(事事)如意。结出来的果实,不管是生吃,还是晒成柿饼,都是美味呢。
深秋初冬柿子成熟后,金灿灿的果实挂满枝头,好像一个个小灯笼,点缀着山村,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农村老宅子的门西,我家老父亲也种了一棵,别看树体瘦瘦弱弱,好像弱不经风似的,每年奉献累累硕果。
收获柿子的时候,父亲总是推迟几日,大约在初冬的季节。果实在树上经历风霜,吃起来味道更甜。#我的冬日乡村生活记#
陆陆续续摘下树的果实,父亲会催促几个孩子回家拿。脸颊带笑,洋溢着欢乐,树上树下忙活,仿佛年轻了好几岁。
您也喜欢吃柿子吗?不妨也栽上两棵,易于管理,叶片翠绿,花朵清雅,何况回报我们的,还有美味的果实呢。#三农观察日记#
@头条三农 @头条农友会 @头条本地通
地点烟台招远十里铺村,果园篱笆上的“蒲盘头”,为何独自芬芳独自落,无人采摘?
这种野果的学名叫做覆盆子,在我们招远南乡农村方言里叫做“蒲盘头”,是一种蔷薇科悬钩子属的木本植物。#新农人创作大赛#
这是胶东农村山里的一种野果,小时候经常摘着吃,味道酸酸甜甜的,可以说伴随着整个童年的快乐记忆。
只是在采摘的时候要小心,枝干上长有小倒钩刺,一不小心划伤手,留下一道道红色的拉伤痕迹。#我的夏日乡村生活记#
贪吃的孩童,为了美味,即便受点小伤,也抢着去采摘,心里美滋滋的。可如今这样的美味,为啥无人问津呢?
我觉得无非这几个原因,植株攀覆在果园的篱笆墙上,管理果树打药的时候,会有少量药液飘荡洒落。
靠近路边的位置,车水马龙带起来的浮尘不少,路边的果子也就无人采摘啦。
现在的孩子,家家大人常常掐着耳朵嘱咐,入口的食物要谨慎,品种繁多的水果提供了宽广的选择范围,谁还采摘野果吃呢。#农技科普大赛第二季#
@头条三农 @头条农友会 @头条本地通
#肉蛋菜为何涨价#孙大姐最喜欢吃的是啥东西?到了百吃不厌的地步,无论是春夏秋冬,她隔三差五都要买回家吃一顿,她喜欢的是啥美食呢?就是我们招远的特产——毛蛋。#烟台头条#
今天上午,孙大姐想吃毛蛋的馋虫又上来了,她吃了早饭,抬脚就去了镇上的超市。在超市里,她看到毛蛋的价格大吃一惊,过去一盘毛蛋(30个,下同)是10-15元,现在竟然是38元一盘,价格翻了将近三倍,孙大姐犹豫了半天,最后还是没买。
招远有专门生产毛蛋的,而且品牌名字叫“壳里香”,两个月之前,毛蛋的价格还是15元一盘,当时人们还直呼价格太高了,没想到现在变成了38元一盘,究其原因,就是鸡蛋的价格猛涨,现在高价已经是每斤6元钱了,生产毛蛋的厂家仔细算账,卖毛蛋还不如卖鸡蛋赚钱,但是为了迎合像孙大姐这样爱吃毛蛋人的需求,只能将毛蛋提价,对他们来说,此举实属无奈。
现在肉蛋菜都在涨价,临近春节需求量增加和疫情是主因,另外原因就是种养殖量减少,已经满足不了人们的消费需求。像毛蛋这类不是刚需的食品,更是产量降了很多,所以成几倍的涨价也在情理之中。
毛蛋价格这么高,您还会去买毛蛋吃吗?#三农小分队# @头条三农 @头条本地通
#三农创作挑战赛#地点烟台招远南乡农村, 这是什么美食?大家都在抢着摘?
历年来气候温差的关系,招远城南和城北的农作物成熟时间也有时差。以花生为例,招远城北的种植时间,要比招远城南早一个星期左右。#烟台头条#
时下正值胶东半岛槐花盛开,城北己过盛花季,城南刚进盛花期,大自然丰厚的馈赠,农村人的福利,这样的好机会,怎么会错过呢。
今年的槐树,花量多,在枝头白皑皑一片,格外耀眼,映衬得叶片都成了可有可无的点缀。槐花的花香浓郁,相距百八十米,都能闻到浓浓的花香,引得蜜蜂相逐采蜜,蘸出了花香味十足的槐花蜜。
这样的好机会不容错过,新鲜的槐花摘回家,焯水后食用,吃不了的放冰箱里冷冻起来,想吃的时候,取出化冻即可食用。#三农小分队#
@头条三农 @头条农友会 @头条本地通
#我们一起上头条#我是烟台招远南乡人,我们那个小村子隶属于夏甸镇,从夏甸镇往南是莱西,不再属于招远地界,因而招远人习惯把夏甸镇叫做“老南乡”。
当年高中毕业时,夏甸镇组建脱毒苗木厂,来学校选人去莱阳农学院学习。这在当时来说,是个新兴事物。经过老师的推荐,我和另一个女同学有了学习的机会。#寻找小组生活家#
当时选修的是林果课程,校长是周世浩先生,教我们的是战淑敏老师。边学习边实践,当时的厂址在夏甸镇新旺庄村。
厂长也是当地人,是夏甸镇后路家村的刘昇堂先生,在他的带领下,全体职工齐心协力,厂子虽然规模不大,却也是有模有样。
后来因为种种原因停产,大家也各奔东西,那段同甘共苦的岁月,让人终生难忘。在莱阳农学院学习的时光,校园里的点点滴滴,也让人颇是怀念啊。
如今的莱阳农学院搬到了青岛,更名为“青岛农业大学”,选填个人资料,根本搜不到“莱阳农学院”的选项,只能填报“青岛农业大学”。
今天收到了今日头条寄来的“头条品鉴官”奖章,忽然想起了我的母校。平凡如我,农民一枚,却是真真实实的喜爱农村这片热土。感谢今日头条提供的大平台,让咱农民也有展现自我的机会。
秋季是个丰收的季节,期待农村更多的小伙伴来到今日头条,聊聊今年地里的收成,栽种的果园,晒晒自家小菜园,或者农家餐桌上的美食,以及农村那些有趣的人和事。#秋日乡村生活记#
@头条三农 @头条农友会 @头条本地通
#三农发文挑战赛# 今天是三八妇女节,怎样过才最有意义?
作为土生土长的招远南乡人,讲究的是自然实在,洗手下厨房,为全家人做顿美食。
毕竟过节讲究的是气氛,还有什么能比美食更能抚慰凡人的心灵呢。农家美食讲究的纯天然,邻居娜娜送的鲜嫩花椒叶,洗净后加糊油炸。#烟台头条#
看起来有些“张牙舞爪”,像树枝的形状,叶脉清晰,嫩黄中透着淡绿。吃到嘴里既有花椒的辛辣气味,又有鸡蛋糊的炸香。
以前只知道花椒是极佳的调味品,没想到花椒的嫩芽也是如此美味,这样的美食,您吃过吗?#三农小分队#
@头条三农 @头条农友会 @头条本地通
铁锅炖大鹅,咸鹅蛋,红咸菜,炒辣椒、酱烧茄子,蒸板栗,4个人6个菜,这菜咋样呢?[大笑][大笑]#烟台头条#
上午招远市里的李姐,带着老公和孩子,还有妹妹妹夫一家,来我家的山顶果园摘桃子了,提前约好的,让我中午给他们炖只大鹅。
散养的鹅由于常年奔跑,肉质劲道,所以要慢火炖2-3个小时。大锅里炖着大鹅,上面正好蒸着栗子、红咸菜、咸鹅蛋。上午10点半左右,他们开车来的时候,大鹅也差不多炖好了。
到果园里,大人们边摘桃子边吃,小宝宝高兴的撒欢地跑。
摘完桃子,回来正好吃午饭,大鹅也炖好了,鹅汤鹅肉满满一盆!撒上一把葱花和香菜,满院子都飘满了香味儿!用美女的话说“头上有蓝天白云,地下鸡鸭鹅成群,树上鸟儿在喳喳叫,在野外吃一餐农家饭,感觉太美了”[耶][耶]
您喜欢这样原生态的生活吗?#你认为世上最好吃的美食是什么# #三农小分队#
深圳餐饮之光Ensue的老板Ricky,因为在美国求学时候的“爱吃”而结缘餐饮,他的理念是用全球餐饮美学与更成熟的烹饪技术让中国在地食材的珍贵,被看见。而他真的是这样做的,光这一点,就值得我钦佩。
早起仍在回味昨晚Miles与薯唛的四手,Ensue的餐,一向细致入微,从菊花糠代替叉烧酱汁就可见一斑。一道看似随意的鱼骨汤,就有四种海鱼熬制的鱼骨:黄鸡鱼、彩眉鱼、鹰鲳鱼、黄角立,更是细致。
蟹粉脆鲍鱼这道让我吃到五头渤海湾鲍鱼的美,先鸡汤蒸后烤,此前鲍鱼已经用鸡汤鸡油浸泡4小时,再风干四小时,非常独特。侍酒师Della特意选了Ricky此前在芒通Mirazur喝到的Chateau Simon,打开了吃货们的话匣子,轻度氧化的味道完美承接螃蜞蟹与腌仔蟹粉。
我昨天惊艳于刺身级别的渤海大竹荚鱼,新疆沙棘和攀枝花番茄冷汤,江门香草小镇的柠檬香蜂草调味。这道的配酒是Markus Moliter酒庄罕见的干型Auslese的搭配,前调黄杏迷香,后调夹杂幽幽柠檬草香。
两位名厨合作出品的咕噜肉,选用九分肥一分瘦的藏香猪梅花肉,海拔 1900 米的攀枝花普威县纯放养,用上海崇明岛的青杆嫩甘蔗进行熏烤。云南棕榈心是用咖啡渣与盐焗烤过的。酱汁里的脆桃不如糖醋有料,1.5年荔枝醋是Ensue后厨自己酿的,再加片糖、茄汁与山楂调节酸甜度。
那道山东烟台招远县和牛上脑,是我在台湾香港外第一次吃到国内的熟成牛肉。经28天熟成后烤制,搭配腌河南开封洋姜及洋姜泥,以及牛肉露薄脆。炸云南树花及千两茶所熬制的酱汁配菜,妙不可言。原来灵感是Della云南回来给同事们的礼物。我去后厨看了牛肉熟成室,隔壁还有鸡,让我对新菜充满期待!
甜品,是我爱的“杏仁茶”,不过一吃,又是非传统!铁观音冰糖茶汤里,有小小一块顺德龙皇杏仁豆腐,2% 北杏、98%南杏,再加葛根粉,轻微的韧,不过足够嬉戏舌头!
#头条生活家# #吃在深圳# #西餐# @头条美食 @今日头条 @头条号
这几天,老杨打算干一个出口生意,就是将普普通通的地瓜梗晒干后,卖到韩国,据说能卖到20000多块钱一吨。#女子以小哥名号拍视频火遍海内外#
老杨是烟台招远人,自己种了10多亩地瓜,因为地瓜品种好,所以地瓜收获后,他也不愁卖。这几天老杨通过朋友了解到一个生意,就是加工地瓜梗卖到韩国。#烟台头条#
地瓜梗本来是不值钱的东西,一般都是丢弃或者当做牛羊的饲料,现在一吨能卖上20000多元,这对于老杨来说,无疑又是一笔不少的收入。
老杨介绍:地瓜梗加工很简单,只要将地瓜梗上热水里烫一下,捞出来在太阳底下晒干即可,加工简单、利润大,所以老杨很着急想干这个生意。
现在庄稼地里有很多值钱的东西,只是因为我们宣传不到位,别人不知道,一旦外地人或者外国人知道了,那就变成了赚钱的宝贝,所以说农产品宣传很重要。#农事日记#
云南保山的90后小姑娘董梅华,就是回乡以滇西小哥的名号通过抖音宣传家乡的农产品,在抖音电商“山货上头条”的助力下,介绍了当地的美食,卖出了很多农产品,帮老乡们增产致富。
所以如果烟台这边能涌现出更多更优秀的网名主播,把烟台的稀奇农产品,比方地瓜梗之类的推广出去,甚至推广到国外去,那该有多好啊。
关于地瓜梗出口韩国,您有啥看法?
#烟台头条#梆--梆--梆--,舒缓、透亮、厚重、有穿透力、有节奏的敲香油梆子的声音,立刻传变了招远的某个小村庄,村里人都熟悉的声音———来卖香油的了,快拿芝麻,先换二两香油。。。。。。百年来,这样的香油梆子声音、称芝麻、打香油这样换香油的场景在招远大地上的每村庄里都有过。现在老香油匠人渐渐老去,传统技艺面临失传。人们还是愿意享受那独特的浓香,那份深入骨髓的儿时记忆,是家乡的自家和回想。
2018年2月界河公社商标申请后,界河石磨香油加工销售,改变以前香油无商号无品牌的状况,界河公社商标把界河石磨生产的传统技艺香油才开始真正标注出处,走出招远大地,在烟台、威海、青岛、淄博、莱芜、厦门、天津、杭州、广州、重庆、及韩国、澳大利亚等海外市场开始推广销售并被一致认可。
一、2019年7月福山电视台《美食原产递》节目两期推介界河公社牌小磨香油、界河公社牌芝麻酱,搜狐网、腾讯视频等门户网转发。二、《烟台晚报》自2019年10月份开始陆续发表传承人赵金辉的文章1、《我家的香油坊》2、《爸爸卖香油》3、《爱劝架的父亲》4、《芝麻渣》三、烟台日报大小新闻平台连续推介1、.赵金辉:”界河公社”香油的守护者2、赵金辉:有初心有目标,女承父业做香油3、.赵金辉:女承父业做香油 年销售1万斤收入百万4、福山有个“香油女匠人”,来看她的别样人生5、烟台福山节节高芝麻酱,看似制作工艺简单,其实是好芝麻的精华6《烟台日报》要闻版刊登,“香油女匠人”的别样人生7、福在福山融媒体转发四、2020年7月国家级平台学习强国--山东故事烟台市福山
#车厘子价格节后“腰斩”# 今天看了一则车厘子价格节后腰折的消息。却闹出了一个大的笑话,真是太尴尬了!#烟台头条#
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烟台招远的农村人。从小在农村长大,也没有见过什么世面,至如外边五颜六色的世界和各种名目繁多的花色小吃和各种各样的新鲜进口水果,知道的更是少的可怜。
今天下午我看到了关于车厘子春节以后价格大跳水的新闻消息以后,立刻皱起了眉头,咦!什么是车厘子呢?于是我立刻问起了我身边的好友,好友告诉我说,车厘子就是我们本地的大樱桃,只不过它是从外国进口而来的。
一听说是大樱桃,我立刻明白起来。说起大樱桃,其实我们这里的人都并不陌生。改革开放以后,农民自己的自留地,在经营方面基本上有了主动权,为了发展经济人们便在自己的土地上动起了脑筋,许多人栽上了大樱桃。
由于当时栽植大樱桃,在我们当地属于新生事物,所以,根本掌握不了大樱桃的种植技术。另一方面,也许我们这里确实不适合大樱桃的栽植,人们所栽植的大樱桃只是一个劲儿的旺长,但就是不结果。
我们这里是有名的烟台苹果产区,有悠久的生产苹果的历史,也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大多数的人都是以种植苹果为主。最后人们在无奈的情况下,只好伐掉了大樱桃,又重新栽上了苹果树,所以现在我们这里很少看到有种植经营和管理大樱桃的。所以我对大樱桃并不感冒,这样也勉强地说得过去。
下面我再说一说,今天看到的消息,消息大体的意思是说,春节以前车厘子的价格是每斤100元,春节刚过,车厘子的价格立刻降到了100元五斤的价格,但是由于价格的回落,却引起了销量的猛增。
其实,只要有利润价格的回落,有时还真不是一件坏事,总比价格高高在上,让消费者望洋兴叹买不起,而商户又卖不掉,没有办法,最后只好烂掉要强得多。这跟我们农户卖苹果是一个道理,在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农民存在冷库里的苹果也只有低价出售,目的也只是刺激消费,以防止自己的产品砸在自己的手里。
大樱桃不同于苹果,它的储藏期和货架期太短,更不适合长期保存,所以春节过后,从外国进口大樱桃的价格立刻大跳水,从100元一斤直接降到100元五斤,这也并不奇怪,
以上是我对#车厘子价格节后“腰斩”# 的一点自己的看法,关于这个问题,朋友,您是怎么看待的呢?#三农小分队#
真丢人,50多岁的人,作为一个上过高中的我,居然连“涪”都不会念,自己都感觉有点儿不好意思,我一直你认为它读“pei”呢。
在我们烟台招远的每一个商店里,几乎都有卖涪陵榨菜的,每次到商店买涪陵榨菜,我都会对售货员说“我买几袋pei陵榨菜”,她二话不说就给我装上几袋,看样子她也这么读的。
那么你知道我是怎么发现的呢?因为拼音打字根本打不出来,后来才知道是读“fu”陵榨菜,你们有没有像我一样出现这样的笑话呢?#一日三餐好好吃饭# #烟台美食记录#
提起烟台招远的老酒厂在哪个位置,父亲虽久居农村很少进城,依然说得头头是道。问父亲怎么记得如此清楚,老人家乐得满脸是笑容:生产队的时候跑了多少趟,去打散酒,三斤地瓜干换1斤白酒,每斤还要1毛钱的加工费呢。
说起这段历史,父亲告诉我过去农村老百姓过日子,谁家囤上几瓶好酒,可是相当的露脸,堪比现代的茅台。门前东头王大爷家的大女儿,大学毕业后参加工作,临走的时候想带两瓶酒,家里确实没有,还到父亲这里借了两瓶。
是那种瓷瓶的,白色,是为了带回新单位露露脸,这在当时可是相当的牛啊。种了一辈子的老农民,自己不舍得喝,原本是留在家里用来招待客人的。
用钱去买,确实手头不宽裕,用地瓜干去换酒,也是商家摸准了农村老农民的消费心理,反正是农家自家地里种的,拿出交换也不肉疼,这其中的差价资源让商家也有利润可赚,可以说各取所需吧。
原本以为只有上了年纪的人,才会对地瓜干情有独钟。有位来自福建龙岩的00后女大学生莲讯,通过抖音电商“山货上头条”的助农项目,直播间卖地瓜干,销售家乡特产。 #00后女大学生回应毕业回家卖地瓜#
作为一个农民,特别关注助农项目。小时候农村漫山遍野晒地瓜干的情景,如今还是记忆犹新。农家纯手工制作,繁琐的操作,处处透露出家乡的味道。#保护农业文化遗产#
如今各种美食点缀老百姓的生活,有人说哪里有什么农业文化遗产,其实古老的农耕文化,已经在农业发展中沉淀和继承,仔细观察,随处可见。简单朴实的地瓜干,来上两块,让你吃着吃着,是不是不由自主泪光闪闪?#GIAHS(中国)20周年#
@头条三农 @头条农友会 @头条本地通
在我们烟台招远南乡,家家户户的小菜园里,韭菜是常见的“懒人蔬菜”,一次种植,可以多次收割。既省时省力,管理起来也方便。
韭菜的烹饪方法五花八门,在我们当地常见的制作方法,加鸡蛋炒着吃,或者包成韭菜饺子和韭菜包子。
尤其是家里临时来了客人,提着镰刀去菜园里割上两把韭菜,收拾干净包成饺子,新鲜美味的饺子端上桌,这是最好的待客方式啦。
记得很久以前,在人民医院后门那条街上,有家卖韭菜盒子的特别有名,全招远人都知道,后来不知啥原因突然间销声匿迹了,或许是搬走了吧。以至于路过那条街,我总是觉得似乎闻到了韭菜盒子的味道。
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上面说的这些烹饪方法实在太老套了,那怎么吃才够味?当然是烤着吃啦。炎炎夏日的傍晚,路边烧烤摊上来上两串烤韭菜,配上肉串,再有冰镇啤酒来助阵,这感觉也太爽了!
对韭菜怀有特殊感情的还有68岁的退体教师王保荣,在讲台上发光发热40年后,又回到生他养他的田间地头,教给农民如何科学种植韭菜。#68岁退休教师二次创业种韭菜#
“做韭菜种植,我的压力也很大,每年光工人的工资就要支出近六十万元。韭菜的生长周期很短,要是到了该收割的时候没人来收,就只能眼睁睁看着韭菜烂在地里。”
为了解决销路问题,今年年初,68岁退休教师王保荣二次创业,主动学习了解阿里社区电商渠道。“我自己做了很多对比,盒马集市对农产品的选择标准很高,而我的韭菜也绝对是高品质,和这样的平台合作,我心里有底!”
王保荣之前做老师的经历,有丰富的文化底蕴,通过和农科院专家们不断沟通学习,他最终用有机肥、草木灰替代了有毒的甲拌磷,生产出高品质的无公害韭菜。王保荣说,接下来的目标是让全国人民都吃上放心韭菜。
#本地达人计划# 实拍沈阳刘敬贤辽菜博物馆,清朝宫廷御宴满汉全席108道菜,这么些菜吃的过来吗?
这个正月北市场皇寺庙会最热闹啦!其中辽菜博物馆里展出了清朝宫廷宴满汉全席,整个席面共有108道菜。其中南菜54道,北菜54道,汇集了煎、炒、扒 、炸 、 熘 、烧 等烹饪技手法。突出满族与汉族菜的风味,完美展示中华民族烹饪技艺,“满汉全席”宴被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108道菜的模型做的栩栩如生,真想不到当时的清朝宫廷美食原来是这样的丰富!每道菜的摆盘特别漂亮,估计也能挺美味!参观的游客都拿着手机拍照和录像!参观完满汉全席还有周边的美食产品!有豆包馒头等面食类,价格也适中,1.5千克的30一袋!
刘敬贤,男,汉族,1944年5月生,祖籍山东招远市人,现居辽宁沈阳,国宝级烹饪大师,辽菜泰斗,他创造了辽派菜系在中国烹饪史上的崭新地位,被称为“辽菜祖师爷”,中华食神!代表菜品有兰花熊掌、红梅鱼肚、凤腿仙鲍、游龙戏凤等。在展馆内有很多他的荣誉证书和名人合影!
昔日宫廷御膳,今日百姓佳肴!这个正月大家有时间,就来实地感受下满汉全席吧!
@微头条 @头条号 @冷冰冰 #沈阳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