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乡的特色美食# 我大广西贺州的家乡特色美食,看着都嘴馋了差点流口水了,很想吃,吃着又不油腻,[比心]
#我家乡的特色美食#
我的家乡贺州
贺州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地处湘、粤、桂三省区交界地,东与广东省毗邻,北与湖南省相连,西与广西桂林市接壤,南与广西梧州市相邻,以此也造就了很多让人垂涎三尺的美食。下面就分享最具有本地特色的几道美食
1.牛肠酸
牛肠酸是本地有名的特色小吃,在大街小巷都会遇到。虽然是小吃,但在本地已是到了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地步,口味繁多又独特,令人流连忘返。
2.酿菜
酿菜是本地人日常生活必然少不了的一道经典美食,酿菜包括‘豆腐酿’,‘竹笋酿’,‘瓜花酿’,‘苦瓜酿’‘茄子酿’‘辣椒酿’‘蒜根酿’‘葫芦瓜酿’‘白萝卜酿’。
3.黄田扣肉(香芋扣肉)
这是香芋与五花肉碰撞出来的一道美味佳肴,肉富芋味,芋有肉香,味美鲜香。
4.米粉饺
米粉饺也是一道特色小吃,是用大米制作的粉皮,放入馅料,包成三角形状,加入酱汁即可食用,吃起来有嚼劲,口感爽滑,美味香鲜。
5.灰水粽
灰水粽,顾名思义是用独特的天然草木灰水做成的粽子,色泽金黄,晶莹饱满,吃起来有淡淡的草木香味,糯滑可口,清香细腻,老少皆宜。
#头条创作挑战赛#
#我家乡的特色美食# 我的家乡在广西贺州,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油茶是我们家乡一日三餐必不可少的美食
广西油茶是大部分人喜欢的一种小吃,它几乎遍地每个县城,苦中带甜、也是逢年过节或待客的 一道美食,说它是茶有花生,黄豆葱等等…说它是粥只有茶叶水和上面这些东西,根据季节和地方、东西可能稍微有略差,喜欢喝茶的人应该都能接受,如果在广西来到府上能喝上一碗热腾腾的油茶那你就是上等贵宾了
几十块就能吃爽的贺州美食,我只想私藏起来慢慢吃!
贺州人民的智慧真是让人无比佩服,特别在吃的方面,正是应了那句老话“民以食为天”。用竹笋炒各种东西或许还不能满足我们的创新精神,竹笋酿的出现大概是最高点了,我想应该没有谁能用竹笋,再创造一个比贺州竹笋酿更让人意想不到的菜式了。
此前在贺州旅游,有机会见过老板亲自做的竹笋酿,把嫩笋切成条块状,用针在中间划一道道的口子,头尾相连,不用划出头。笋酿的馅与大宁豆腐酿的馅一样,就是简单的猪肉、香菇、调味料。把剁好、调好味的馅塞进划好的笋里,直到它鼓起了一个小小的肚子即可。
所见之处皆是贺州人民对美食的用心,下次有机会一定要再去一次!#中国首个全域长寿市#
#西红柿牛肉拌面太香了#我也是最爱赶集。上次去广西贺州采风 本来没有去赶集的安排,我硬是跟主办方要求,安排了一次,他们叫赶圩。他们也很久没有去了,都说有意思。到任何一个地方,一定要去逛市场,那是了解当地风土人情最好的办法。
#贺州美食记录#在贺州,还是蛮多人喜欢吃牛红的,今天路过城区太白市场,遇到了一个小店有牛红,那就吃一碗吧,感觉好久没有吃过了[大笑][大笑][大笑][大笑]
在别的美食主播在相互模仿、相互跟风的当下现状,美食作家王刚老师已经另辟蹊径,开启了另一个新的潮流,对美食的深刻理解,加上优美、精准的描述,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美食的独特味道,不愧是走在时代前列的美食作家。
前几天王刚老师特意来到广西贺州市,寻找贺州美食黄田扣肉的制作秘诀,其实作为贺州美食来说,扣肉是黄田扣肉名气比较大,但是在贺州各个乡镇地方,制作的扣肉口味也是有差异的,有的是咸香,有的是咸甜,需要到的佐料也是有些许差异,相对来说,黄田扣肉是比较有代表性的扣肉吧,王刚老师特意来学,也说明了这一点。#贺州头条# #美食作家王刚#
这是遇到螺丝粉狂人了吗?近日,广西贺州在一家小吃店里突然进来一名赤裸上身的男子,来“打劫”螺丝粉。
他先是走到窗口,自己拿了一个塑料袋然后走到第一桌客人面前,直接把客人正在吃的螺丝粉倒在了塑料袋里。
最后又走到了第二桌,第二桌坐着一男一女。男客人端起自己的螺丝粉,躲到了旁边。赤膊男子就把塑料袋撑在女客人面前,女客人此时状态还是蒙蒙的,直接很配合的就把自己的螺丝粉倒在了塑料袋里。
之后又走到了第三桌,顺手把第三桌的饮料拿走了。然后大摇大摆地走出了小吃店。
整个动作非常流畅,简直是行云流水。看样子不是第一次来了。像到了自己家一样熟练!
主要是被“打劫”的客人也比较配合,全程一脸懵逼的表情,不敢相信眼前发生的一切。
咱们总结一下:
第一个人,被抢走了螺蛳粉跟筷子;第二个人,保护好了自己的螺蛳粉,未被夺走;第三个人,貌似被吓懵了,很配合地把自己的螺蛳粉倒进了袋子里;第四个人被抢走了饮料。
小吃店老板最后还是给被抢的客人又重新煮了螺丝粉。
这大千世界真是无奇不有啊!
#夏日生活打卡季# #媒体人周刊# #夏日大作战#
我到贺州走一走(2)好吃的东西太多了
出身贫寒,没有体会奢侈的条件。所以,从小我对吃喝一向都不是太讲究的。只要饿了,无论啥食物,先填饱肚子再说。
比如,在南方,特别是湖南长沙十分流行的臭豆腐,我就不敢想象那是一种什么味道。不过,老家的街上,近年,竟然也出现了一个卖臭豆腐的地摊儿。每次从它旁边路过,那臭不可闻的味道,都使我肠胃翻滚恶心不已。
但是,有一天下午,饿急。有朋友随手递给我一杯臭豆腐。我也顾不得斯文和好恶,一股脑儿倒入口中,竟然觉得那味道实在太好了!以至于陡然想起老革命家瞿秋白就义前写的那篇著名的文章《多余的话》里最后的两句:中国的臭豆腐就很好吃,世界一流。永别了。
想想也是,如此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都不能免俗,赴死前仍然对一种特色小吃情有独钟念念不忘,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有什么资本、资格挑肥拣瘦呢?!
特别是出门在外人在旅途,我从来没有过因为不习惯一个地方的饭菜,而不吃或少吃的记录。
有一年春节,我和一位老兄结伴出游,大年初二来到嘉陵江畔的阆中古城。家在南充的一位远亲带着两车家人赶过来请我们吃饭。席间,上了一道菜,怪怪的名字我已经记不清是什么了。但我当时吃第一口就判定,那东西绝对就是老家扔了都没人吃的鱼腥草。可川人却视若上等的好菜,一遍又一遍的劝让着我们品尝。虽然腥味儿难耐,但我还是慢慢的夹起一筷子,很自然的送进口中,细嚼烂咽,生怕辜负了亲戚们的一片好心美意。去年初,武汉大疫。善良的四川人民,竟然把他们视若最好的青菜——鱼腥草,一次就捐给了武汉乡亲们四五吨。结果,武汉的老少爷儿们不但不知道这是什么菜,遑论怎么吃了。一时间,网上网下,热炒热议,成就了一道别开生面的风景线。
还有一年,去山西。两三天下来,当地很流行的一种面食——抿节儿,就吃了好几顿。到了最后那一天中午,热腾腾的抿节儿端上桌的时候,同行的几位哥儿们都不吃了,我却大快朵颐津津有味。这场景,一直成了大家笑我能吃能喝的由头。其实,不是我能吃,而是我从不挑食。就像我平常一般不吃老家街头烟熏火燎做成的劣质烧烤,而到了离开烧烤就做不成饭的新疆,我却大吃特吃一样,走乡入俗,随遇而安。
旅行的最大动力,无非就是对未知世界的好奇。这里面,对一个地方极具特色的美食的向往,自然不可或缺。
有一年去成都,我和两位老兄在春熙路步行街走了老远的路,为的就是找到一家老字号的抄手店,吃一碗道地的抄手。就像在山西平遥古城外一个酒店门口躲雨的当儿,我也会邀上同行的弟兄们吃上一碗栲栳栳一样。那种感觉,不是一种满足味觉的体验,而是一种对人生、对文化的发自内心的首肯和尊重。
不过,也有一些可笑的事情叫我忍俊不住。那年春天去九寨,晚上歇脚在川主寺。导游忽悠我们,去活佛侄女家开的酒店吃饭。其中有一道菜叫牦牛蛋,马上叫我联想到了老家的牛系列。结果吃了一个晚上,似乎也没有见到这道菜。等到走出饭厅,我弱弱的问导游:那个牦牛蛋怎么没吃到呢?答曰:怎么没有呢?不就是那盘蒸土豆吗!哇日呀!我还以为是个荤菜呢!
来广西的贺州,这里的饭菜很实惠,也很清淡,很符合我的口味。印象最深的,也是我的中原老家没有的,当属一个叫“酿”的系列菜了。其实,所谓的酿,无非就是各种菜叶子包着肉馅儿或素馅儿蒸成的类似小包子、大馄饨一样的食品而已。比如,南瓜花酿,就是用南瓜花包着肉馅儿一起蒸。用这种酿做成的汤,很好喝,至今难忘。
不过,我在贺州也闹了一个笑话:朋友叫点菜,我看菜单上有一个“油炸鬼”,不知道是什么玩意儿。但从字面上看,很是刺激,也很解恨,想着肯定没有吃过,便一不做二不休的点了下来。等到服务员报菜的时候,你猜摆在面前的是什么?油条!
人们常说,没文化,很可怕。其实,没见识,更可怕。吃了几十年油条,竟然不知道它还有这么一个古灵精怪恐怖冷酷的名字:油炸鬼!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