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阳高大结杏真好吃!又酸又甜看多少钱一斤?一共花了多钱?大同虎哥的视频
大同虎哥老婆三人去东戴河第二天,又发来了午餐照片,刚做了一个小时操的我,默默地看着手中的大黄杏,狠狠地咬了下去。
大同的杏够好吃,肯定比海鲜红烧肉都好吃,她们吃不着,哎,馋死她们。
阿西吧[流泪]
#大同头条# #山西文旅# #山西头条# #头条旅游# 夏秋之季,驱车前往采凉山下的阳高县王官屯乡,但见西北边的山坡上,棵棵杏树枝繁叶茂,绿叶下掩映着的累累果实,披金霞,红彩,含嫣带笑,香味扑鼻。
王官屯京杏,山西省大同市阳高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杏,蔷薇科李属,为核果类落叶乔木,原产于我国,已有2600多年的栽培历史,公元前8世纪的《夏小正》中有“囿有见杏”的记载,为世界关于杏的最早的历史记载。春秋时期的《管子》一书中也说:“五沃之土宜杏。”可见在很早以前我国北部广大地区就开始栽杏了。过去,大同这地方流传着这样两句谚语,叫“桃饱杏伤人,李子树下埋死人”,“宁吃桃一口,不吃杏一筐”。不过,只要不吃得过量,杏对身体有益无害。
王官屯京杏果实肥厚、酸甜可口,有核仁不苦与苦仁两种,其中,以杏仁不苦的京杏为上品。王官屯京杏果实中大近圆形或卵圆形,直径约5公分,平均单果重38克,最大可达67克。缝合线深而明显,果顶平,梗洼广而浅,果实底色金黄,果面彩色紫红,向阳面有深红色斑点,果面多绒毛,果柄短而粗。果肉橙黄色,肉厚质细而较硬,味甜酸,有香气,汁液多,品质上。果实7月中下旬成熟,果实发育期75-80天。王官屯京杏除鲜食外,还可加工果脯、果干、果酱。杏仁既可食用,又能入药,是外贸出口的传统商品。
王官屯乡产的杏有四大特点,即个儿大,个儿均匀,肉厚,味儿香甜;核儿小,仁儿不苦;颜色黄里透红,十分好看,堪称色、香、味俱佳,人们称之为“京杏”。京杏经过筛选、去核晒干后,就可以制成杏脯。
王官屯的京杏加工成的杏脯分为黄杏脯和青杏脯两种,青杏脯颜色深绿如玉,肉质脆嫩,吃到口里酸得轻而甜得浓;黄杏脯颜色金黄透明,肉质柔软,酸甜适口,生产工艺也比青杏脯复杂,要经过褪色、糖煮、烘烤、整形等工序。这两种杏脯的共同特点是果片整齐,形状扁圆,肉厚耐贮,久存不变,馥郁芳香,百吃不厌。
王官屯乡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杏树?这里有一个有趣的传说。据说王官屯原来叫王官人屯,王官屯只是它的简称,后来人们叫习惯了,也就把王官人屯的“人”字给忘却了。相传300多年前,王官屯的村子里出来一位家贫好学的王姓读书人。他刻苦攻读,感动了穷苦老百姓,在大伙的资助下,他终于考中秀才、举人,并在外地做了官。他返回故里省亲,人称王官人。这位阔别故乡多年的王官人衣锦还乡之后,看到家乡还是那样穷困,到处是风沙和黄土,农民单纯依靠种地为生,受到缺水干旱和土地贫瘠、风沙、霜冻的严重威胁,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于是,他为了报答乡亲们的助学之恩,以他所学的知识作指导,在采凉山进行了调查研究,写下了《劝种杏树歌》:“众乡亲,听我说,故里怎把穷皮剥?采凉山,水如金,种子一斗收八升;采凉山,气候寒,辛勤躬耕霜冻完;采凉山,土地薄,种满坡坡难吃个窝窝,种满沟沟难喝碗糊糊。播入汗水收泪珠,莫若多栽摇钱树。君不见,谁家有杏树,不愁饿瘪肚?谁家多杏林,尽过好光景!”王官人除了进行宣传外,还在沿山各村落设立粥棚,穷人饱餐一顿后,他不取分文报酬,只要求他们将几粒杏核埋到指定的山坡。等到王官人告老还乡后,再到采凉山下观望,那里已经长满了杏树,穷苦人从杏树上得到了实惠。为了纪念他,人们把王官人的家乡改名为王官人屯。
据说,其他地方的群众因为三国时的名医董奉给人看病后不收药费,只让植几株杏树,所以把医生尊称为“杏林”。而王官人屯的人们却一直把做官的人称为“杏林”。一直到现在,他们称到村里下乡的国家干部为“杏林”。
〈又到了杏上市的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