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6万,995 vs 南京21万,955。从性价比来说,当然是南京更划算了。不过南京这家单位所谓的一个月只要2次周六加班,一周两天到8点半的说法是否准确,应该多打听一下工作周期。还有,虽然在南京会过得更舒服,但还是要权衡下将来个人发展是否会受限,跳槽是否容易等等因素,综合考虑才能得出正确的结果。各位网友建议选哪个?
#互联网##程序员##职场##职场干货##职场感悟##职场达人说##职场微头条##职场众生相##职场直言##上海头条##南京头条##中兴通讯#
955年,郭荣下令关闭天下3万家寺庙,遇到阻力,于是他亲自用大斧砍毁佛像。
禁军统帅赵匡胤出谏,郭荣说:“佛能割肉喂鸟,砸像铸钱也会同意的”。
赵匡胤仍有顾虑,于是拜访神僧麻衣,麻衣说:三武灭佛,必有灾祸。
赵匡胤感觉到大变故后的机遇,于是问天下何时平定?麻衣说:“辰申有真主,佛法亦大兴。”赵匡胤高兴而出。
事实上,此时的郭荣是一位雄才大略、励精图治的乱世明君,一身浩然正气。
当时乱世,百姓吃不饱穿不暖,寺庙却日渐兴隆,贵族家族也大肆捐建寺庙,一时大家都去当僧尼,不仅免除赋税和兵役,还能不劳而获。
郭荣对佛教本就无感。于是,浩浩荡荡的灭佛行动就开始了。
他在诏书中明令:经营寺院要有特许证,其余一律停废,僧尼全部还俗。今后不准新建寺院。
以后凡有出家者,首先取得家庭同意,然后要有文化达标,最后经官方测试合格者,方准剃度。
一年时间,就废去90%以上的寺院,合计3万多所,僧尼还俗者6万人。大量佛像被毁用以铸造铜钱。全国寺院仅余两千所。
郭荣本姓柴,叫柴荣,生于921年,祖上是望族,后家道中落,被姑父郭威收为养子。早年贩茶,后随郭威在后汉任职,郭威曾做到后汉节度使。
后汉隐帝对郭威甚为忌惮,准备去诛杀郭威,郭威起兵,汉隐帝就杀了他在京城的全家,郭荣的儿子也被诛杀。
郭威起兵成功,建立后周,因为亲儿子都没有了,于是立郭荣为太子。
954年,郭威驾崩,柴荣登基为帝。
在位短短五年,施行明政,使得后周政治清明、百姓富庶,经济复苏。
军事上西败后蜀,南摧南唐,北破辽国,各国纷纷称臣。基本奠定了后来宋初的疆域,史称一代之英主。
他还提出了30年愿景规划,10年平天下,10年养百姓,10年致太平。
他还建立了一支绝无仅有的军队,禁军。因为听信传言,撤了姐夫的职,改任赵匡胤成为禁军统帅,并广招壮士,将禁军打造成一支战无不胜、攻无不取的精锐部队。
正是这支军队,最后帮助赵匡胤建立了宋朝。而后周,也是赵匡胤成功的垫脚石。
有一年,郭荣问术者王朴:朕能活几年?王朴答道:三十年后非所知。
郭荣以为还能活30年,很高兴。而王朴心里话是,你30多岁后,随时有可能死。
959年,郭荣亲征幽燕,至河北瓦桥关登高视察,问当地人此地叫什么名字?当地人答道:病龙台。
郭荣默然不语,当夜生病,班师回朝不久后病逝。
郭荣在位五年六个月。7岁儿子郭宗训继位不到一年,被禁军统帅赵匡胤夺了江山。
赵匡胤虽然下令优待郭荣子孙后代,但却下令他们改回柴姓,郭荣改回柴荣,另外二个儿子也被送给几位大臣当义子。郭荣从正史中正式消失。
柴荣为何会如此短命?很多人把他与灭佛运动联系起来。
历史上有四次灭佛运动,分别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北周武帝宇文邕、唐武宗李炎、后周世宗柴荣的禁佛,后人称为“三武一宗灭佛”。
这四人都是有魄力的皇帝,号称中兴之主,但寿都不长,拓跋焘44岁,宇文邕36岁,李炎33岁,柴荣39岁。也许是巧合吧!
当然,如果柴荣不是39岁英年早逝,中国历史真的有可能存在二个同名的朝代,周朝,而宋朝就有可能消失。
#九月打卡挑战# #历史真相官# #历史人物#
宋朝和明朝公务员月薪对比!
宰相 900两银, 折合 128.3万元
参政 600两银, 折合 85.5万元
三师 360两银, 折合 51.3万元
尚书 180两银, 折合 25.7万元
侍郎 166两银, 折合 23.5万元
九卿 135两银, 折合19.2万元
少卿 105两银, 折合 15.0万元
县令 90两银, 折合 12.8万元
县丞 45两银, 折合 6.4万元
明朝官员月收入:
正一品 87石米, 折合11087元
正二品 61石米, 折合7773元
正三品 35石米, 折合4460元
正四品 24石米, 折合3058元
正五品 16石米, 折合2039元
正六品 10石米, 折合1274元
正七品 7.5石米, 折合955元
第一,宋朝官员的工资丰厚古今罕见,堪称历史之最,一品文官宰相,一品武将枢密使月工资都可以达到128万之多,年收入超过1500万,即便是一般的县城县令,月工资也有十几万。王安石和欧阳修这类高级官员,轻松拿到月薪百万,“先天下之忧而忧”说起来也很轻松了。
包拯曾担任过礼部侍郎,也可以拿到年薪千万以上,即便是宋江这类地方小干部,也可以轻松月入几万,才有闲钱到处周济英雄好汉,得到“及时雨”的名声。所以宋朝尽管也有贪腐,但是相比明朝是小巫见大巫了。可以看得出宋朝虽然软弱,但是经济发达,巅峰时期GDP占到全世界的20%。
二,对比起来,明朝官员日子就过得很辛酸了,朱元璋出身贫苦农民,对官员有一种骨子里的仇视,即便是自家建立的王朝,对待官员也十分苛刻。制定的薪俸十分微薄,即便是高级官员也很难靠薪资维持生活。正一品也不过月收入折合下来也不过才一万多,官员生计都成问题,这也是明朝贪污腐败非常严重的一大原因。
中兴名臣张居正也难以独善其身,在他死后被抄家过程中,还抄出几十万的财产。而海瑞是真正的清官,在死后家中只剩下一只破箱子,几件破衣服,对比包拯,可以看出在宋朝当清官和明朝当清官的代价是大不相同的。
所以,“高薪养廉”也是有一定的用处,朱元璋费尽心思想要官员少拿钱多干活儿,不惜用剥皮抽筋来惩罚贪腐,结果在他死后,明朝诞生了历史上最多的巨贪,比如严嵩,刘瑾等。宋朝公务员工资高,贪腐问题相对少但是也存在,更大的问题还是软弱无能,对外拿辽国,金国和蒙古人没有办法,对内也搞不定叛乱,经济再发达也难逃灭亡的命运。
周世宗柴荣继位后,曾问王朴:“我能在位多久?”王朴答:“臣愚钝,无法预料三十年后的事情。”周世宗大喜:“若真如你所说,那我先用十年平定乱世,再用十年休养生息,最后用十年来实现天下太平!”
柴荣生于五代乱世,其年幼时因家道中落而前去投奔姑父郭威。郭威对柴荣甚是喜爱,加之他的正妻柴氏无子,便将柴荣收为养子,带在身边栽培。
947年,刘知远建立后汉,郭威因功升任枢密副使,柴荣也得到升官。950年,后汉隐帝听信谗言,杀死了郭威留在京城的家人。郭威得知后,知道皇帝下一步就会对他动手,故而不得不反,率军杀回京城。隐帝率军迎战,结果被部下杀死。
951年,郭威建立后周,柴荣成为皇子。后汉亡国后,刘知远之弟刘崇割据河东,延续后汉国祚,史称后汉。954年,郭威病逝,因其生前未有儿子存活于世,故而只能将皇位传给养子柴荣,柴荣由此成为后周第二任皇帝。
北汉国主刘崇得知柴荣继位,大喜:“郭威总算死了,柴荣威望不足,我若此时发兵南下,定可中兴大汉。”随即他就亲率三万大军南下,辽国那边也派出一万大军南下支援刘崇。
周世宗见形势危急,决定御驾亲征,但遭到了十朝元老冯道等人的劝阻。世宗表示:“当年唐太宗平定天下,经常身先士卒,我当以他为榜样。”冯道却不屑地说:“不知陛下能否比肩唐太宗?”世宗大怒,便打发冯道去监修皇陵。
三月,周世宗率主力亲征,在高平一带大破北汉军,并趁势北上围攻北汉国都太原城。然而天降大雨,河水暴涨,军中疫病流行,周世宗只能无奈撤兵。经此一战,周世宗在军中树立了权威,从而快速坐稳了皇位。
随后,王朴献上《平边策》,指出要用“先易后难”、“先南后北”的战略平定乱世,周世宗认为有理,欣然采纳,后来宋太祖也是沿用这个思路。955年五月,周世宗派兵攻打后蜀,成功收复了四个州。
西边的威胁即已解除,周世宗便决定对南方最强的南唐下手。从955年到958年,周世宗三征淮南,经过苦战,成功夺取了物产丰富的淮南之地,迫使南唐称臣纳贡,后周的国力大为增强。
本来按照计划,后周下一步是要渡过长江,攻灭南唐,而后平定两湖、岭南、巴蜀,最后再征讨北方。但由于燕云十六州被石敬瑭割让给辽朝后,河北无险可守,中原王朝在战略上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因此周世宗决定趁着南方消停之际,先收复燕云。
959年三月,在经过周详的谋划后,周世宗率军北伐。为了避免辽朝察觉,周世宗选择小路急行军。四月十七日,世宗抵达乾宁军,辽宁州刺史猝不及防,只得开门投降。数日后,世宗抵达益津关,守关辽军也马上投降。
由于辽军根本想不到中原军队竟敢主动北伐,故而未做过多的防备,面对行军神速的后周军自然是难以招架。二十八日,素有勇敢善战之名的瓦桥关守将姚内斌也献关投降。紧接着,莫州、淤口关、瀛洲等地纷纷来降。
至此,周世宗仅用42天就收复了关南之地,可谓大获全胜。当地百姓得知王师到来,纷纷捧着酒食出来迎接。但周世宗并未因此而满足,他的目标是收复整个燕云。
五月二日,世宗在瓦桥关行宫中宴请诸将,商议如何攻取幽州。但诸将却觉得当下甚好,不愿继续北伐,皆说:“陛下离京仅月余,便取燕南之地,已是不世功勋。如今辽军聚集幽州,我军若贸然北进,恐前功尽弃。”
世宗大为不满:“我军新胜,正当一鼓作气,岂可退缩?”于是世宗当天就派兵北上攻占了固安县,并于次日亲自到固安城北的安阳水视察,命士兵架设桥梁,以备大军通行。幽州一带的契丹人得知后,有不少连夜逃遁。
可就在此时,周世宗突然得病,但他还是留在瓦桥关,征发数千民夫修筑霸州城池,同时又命大将李重进驻守土门,阻止北汉增援辽朝,欲待病情好转后再挥师北进幽州。
但到了七日,世宗病情加重,卧床不起,在随驾大臣的苦苦劝说下,终于同意回京城养病。然而他这一走,就再也没有回来了,因为他回到京城后不久就病逝了。
周世宗继位不到五年,却五次率军亲征,鞍马劳顿,回京后又日夜操劳国事,难得休息。而且他事必亲躬,连一些小事也经常亲自过问,唯恐有所疏漏。如此长年累月,其身体状况难免会出现问题。
北伐之前,世宗就有些不舒服了,有大臣劝他先养好身体再亲征,但他不听,结果竟真的在关键时刻病倒,错过了收复燕云的良机。数十年后,宋真宗还为此感慨:“非遇疾班师,则克复燕云矣。”
周世宗在位期间,勤于国事,对内整顿禁军、减少赋税、完善法律,使中原地区开始复苏;对外则南征北战,开疆拓土,因此被后世称为五代第一明君。假如他真能在位三十年,实现志向也并非难事,只可惜天妒英才,最终便宜了赵匡胤。
参考:《旧五代史》、《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