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说,中国是美国的最大竞争对手。其实,我们要清醒认识到中美两国制造业之间的巨大差距。美国的制造业究竟有多强?强在哪?
《未来站在中国这一边》一书中进行权威解读,据美国官方统计,2017年美国制造业增加值里排名前八的产品为:电脑和电子产品、化学产品、食品饮料和烟酒、机动车及零部件、机器机械、合金产品、石化产品、其他交通设备。
这里面最有技术含量的是以美国的集成电路工业为主的各种半导体和服务器等电子产品,这也是美国的基石,这一领域的公司主要有英特尔、AMD、德州仪器、高通等。另外还有诸如惠普、戴尔服务器等IT设备制造业。
化学产品占15%,主要是以制药业为核心,美国执全球制药业技术之牛耳,辉瑞制药全球最大,还有默沙东、强生、艾伯维、安进等。
食品饮料和烟酒占12%,有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奥利奥、万宝路这样的世界级品牌。
余下五项产品在5%~10%之间,石化产品有全球化工10强的陶氏化学、杜邦等。机动车及零部件有通用、福特、克莱斯勒等。合成金属制造有全球前五的美铝等。其他还包括波音飞机等国际性企业。
上述八大项,我们与美国对比,除了合金制造能勉强与之一比以外,汽车、化工、机器机械三大项我国较美国还有很大差距;以集成电路为核心的电子产品、制药业、以民航客机为核心的交通设备制造,这三大项我国目前还只能远远看着美国的尾灯。
中兴、华为事件只让我们看到冰山一角,我们离美国制造业水平还差得比较远。但从前景来说,每一项我们都有种子选手公司和大公司。因此,中美竞争中我们能否取胜,从某种意义上讲,关键就看我国这些公司能不能做起来,做到世界一流了。
宁南山的《未来站在中国这一边》一书,带领我们重新认识中国制造业,看懂中美争端真相,为何只有中国堪称美国竞争对手?中国制造面临着东南亚多国在低端制造领域的追击以及欧美和日韩在高端制造领域的阻击,升级之路必然惊心动魄。
《未来站在中国这一边》是2020年畅销全网的经济类重点书目之一,值得一读。欢迎点击下方商品卡片购买。
未来站在中国这一边
既然无法匆忙脱钩,那就寻求将中国供应链解体。美国对于中国暂时看上去坚不可破的供应链,似乎有了全新的认识。
美国彭博社最新情报研究认为,尽管让美中的供应链脱钩是困难重重,但也并非不可能。需要时间、投资和地理再发现。
美国人应该已经意识到,简单的贸易战和管制清单,是无法让中国用三十多年来建立的供应链中的主导地位立刻坍塌。
粗暴解耦,手段失灵。但时间,将是腐蚀这钢铁般供应链的一剂解药。
彭博社认为,到2030年,美国对中国的依存度可以降低不到40%。只要通过人为地进行多方位的投资和培育,原有供应链的溶解过程就会发生。
中国已经形成复杂、高效而且技术娴熟的供应链,但如果美国等国家持续进入十年左右的投资之后,就可能使得前者显著解体:无论是从半导体、到硬件,还是到组装。
有些零部件的确呈现了这种态势。服务器制造2019年中国占据全球90%的市场份额。而在近两年的动荡的局势叠加之下,降低到2021年的不到60%。
这个下降趋势是惊人的。
但是也有令人安心的地方。一些电子类产品,中国供应链作为全球领头羊位置,是很难撼动。手机的护城河,是由苹果形成的,苹果98%的手机都在中国。
彭博社预计即使到2030年,苹果最多也只能将10%-20%的产能转移出中国。鉴于中国占全球智能手机制造的70%,其主要供应商占全球出货量的近一半。这个圣杯可以说是苹果加上小米等手机商共同捍卫的。
而笔记本这类电子制造,在中国的制造位置,也是坚如磐石,供应链也很难移走。这要得益于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电脑制造商:联想,它有90%的产品,都是在中国制造。
无论是苹果手机,还是联想电脑,起到了 “护土保链” 的作用。同样戴尔、思科也严重依赖中国供应链。
但是戴尔可以随车可以撤走,而跟新华三有合资关系的惠普,则显得更加稳定。
这也进一步看出,供应链的扎根,需要精细的培育,很多微妙的关系需要处理。
同样,全球半导体设备制造商Top4的泛林LAM和测试商爱德万测试Avantest,都变成重度依赖中国的国家——这是中国半导体持续投资的结果。在过去十年中国半导体投资超过万亿美元,后续也不会停下来,对于半导体制造商是一个超级诱惑。尽管就在9月份,泛林匆忙地向美国政府表态要跟随对中国设备的限制行动。但这么大的市场机会,泛林不会轻易放弃的。
而变化恶化明显的,当属于芯片制造。
英特尔和AMD在美国和以色列的投资,正在加速它在中国的逃离。到了2030年,将从重度降为轻度依赖。2021年英特尔宣布一体化制造IDM2.0以来,已在美国投资400亿美元,建立先进制程工厂。
而芯片制造,会同时带动封装和测试,而这又是中国的最大优势。中国拥有全球38%的组装、测试和封装ATP市场份额,但在东南亚这个份额则为81%。因此看上去ATP很容易离开中国。
德州仪器的封装有50%来自中国,但只需要到2025年就可以降低一半。
这也是为什么美国527亿美元的芯片法案CHPS,只拨出不到5%的费用也就是20亿美元用于ATP。美国人对供应链算的很准,在ATP上面,没打算花钱培育。东南亚的势力,很容易培养起来。
这样的转换,中国制造不能掉以轻心。当相对低端的制造一旦能够落脚,对于西方国家而言,高端制造反而容易建立。台积电董事长曾经感慨美国封装成本太贵,但看上去这并不是很严重的问题。
在存储芯片上,中国斩获颇丰,长鑫、长江存储都将成为中国的新支撑。
但在计算芯片尚未看到这样的挑战者。龙芯没有看到担当大任的影子,而风头正猛的基于开源架构Risc-V的开源芯片,或许是个机会。中国开源芯片研究院的“香山三代昆明湖”,在实验室性能表现也很扎眼。尽管苗子还弱小,但这或许才是真正的颠覆机会。
制造大比拼,绝不是单纯寻求先进制造。它跟传统制造,是有一个强有力的平衡。而如何留住巨头,也是一门很大的技巧。苹果制造在中国,对于供应链的稳定,是一个相当大的稳定器的作用。那些创造神话的果链,不仅仅是上市公司的财富,它也是中国那些密密麻麻的制造的稳定器。
日本从2010年就提出的“中国+1”的概念,也就是“首都和陪都”的概念,保持中国作为主要生产基地,但在其他地方实现产能多元化。
这一理念,不得不说,在最近两年,正在被更多企业所评估。
而美国正在处心积虑地强化这一点,它最新的方式就是拉拢盟友,推动所谓“友岸制造”。
这是通过投资,用“地理再发现”的重构地缘制造,用隔空打空的化骨绵掌,来瓦解中国制造供应链的根系,试图让中国供应链繁盛的生态雨林逐渐解体。
面对美国越来越熟练的动作和全球补链的行为,中国制造正在进入一场供应链保卫战的关键窗口期。“护土保链”需要警惕而高级的顶层设计。#供应链攻防战#
#拓维信息# 守得云开见月明!
在全国12家鲲鹏服务器生产工厂中,拓维是唯一一家既有硬件生产,又有软件业务的公司,软硬兼施。
拓维身处 鲲鹏+鸿蒙 两个巨大风口,前景光明!
拓维的鲲鹏服务器最大的问题在于华为的芯片,华为解决芯片问题之时,就是拓维信息开启追戴尔惠普,赶超IBM之时!解决了,拓维就一路敞开狂奔!只是时间问题!等待!……
作为《战舰世界》的老舰长,在新版本加持下,忍不住想给大家再科普一下传说中的“第三帝国”D系战舰!
老规矩先看一下D战的特点:第一点是“装甲等级较高”,这意味着半伤区,但是小口径炮打着会比较头疼。第二点,官方介绍是“服务器造成显著伤害且射程较远”,什么意思呢?就是说需要主副结合才能打出伤害,再直白点就是尽量的去贴脸打近战。
首先就是5级的国王,这艘船是令小型船比较头疼的一型船,因为它的上层特别的少,而它他是一个全面防护的船,所以像Y巡、驱逐舰要洗它的时候,你都不知道洗哪。但是面对战列舰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它的装甲就不是那么够用了,战列舰主炮几轮打下来就是一万起步。
当然,D战有个好处,就是总体来说都不算容易被爆核心区,也就是大半伤打的特别疼,这个时候就要解释一下原因了,就是国王的齐射角,特别是它的5号炮塔要摆到一个特别别扭的角度,这就意味着对面战列舰想打穿半伤区都可以,不过到后面这种情况会改善很多。
国王的血量算是中规中矩,有22%的防雷带,但是到后面你会发现整个D战系列的防雷带,成长都不高,用一辈子也就30%出头。火力方面,国王是305mm的主炮不算出彩,好在是射速弥补了威力的不足。副炮的话只能说威力尚可,射程拉垮。机动性的话,作为一个5级的战列舰24节的航速我也是可以接受的。
到了6级就是我们的巴伐利亚,这艘船直接就给上了380mm的主炮。但要注意一点是,它是一门高速轻弹的炮,炮弹在末端的话穿深、弹速消减的都比较厉害。因为它是一个M战散布的炮,所以你如果上一个精度插的话它的精度还是比较可观的。
装甲方面,主装甲350mm还是不错的,齐射角相比国王有了一定的提升,所以被打半伤的问题得到了一定的解决,舰首30mm装甲还是很值得夸奖的。隐蔽的话如果你操作好一点可以压到16公里,作为一个6级船的话,这个成绩是很不错的了。
7级的话就是格奈森瑙了, 6根管子的散布使它很容易玩成一个二进制的船,不过好在官方给了它两组3联装的鱼雷,把它变成了一个CQC型的船了。防空方面格奈相比前两艘的话提升还是比较大的,内圈、中圈、内圈的伤害都比较平均,而且射程也达到了6公里,算上很亮眼的成绩了。
机动性方面,这次航速直接达到了32节,可以说是D战硕果仅存能跑进32节的船了,算是高速战列舰。隐蔽方面更是有了一个很大的提升,整艘船的隐蔽性达到了34,非常不错!
接下来就到了一代名舰俾斯麦了,它的机动性在同级别中是出类拔萃的,8级船有31节的航速很不错的。装甲方面,全身50的甲板堪称鬼畜,遇到一些轻巡炮或者标准的203,防起来那是相当靠谱的。隐蔽性的话可以压到13公里以内,要玩副炮流的话这点就比较重要了。
再然后的是腓特烈大帝,这艘船有两种主炮可以选择,一款406mm一款420mm,但是介于406拉垮的穿深个人建议选420mm。装甲方面这次有一个问题,就是主装的质量下来了,这就意味着遇到出云这种在远距离有一定的弧度,穿深有保留的情况下,被吊射还是很难受的。副炮方面依然采用的是105炮。
最后就是我们的大选帝候,全面防护值得夸,改善生活全靠它。懂的都懂啊兄弟们!优点呢,舰首硕大的60mm比彼得大帝的都要大,这就让大和或者一些32穿的船想洗这个位置就很困难。甲板的话这次的达到了通体都是50mm,虽然防不了50穿但大部分的HP弹想打还是很难的。
首先这艘船不容易吃核心,换装了128mm的副炮后会有一个32的穿深,比如你10公里遇到一个接舷的“雷神”,那么整个“雷神”基本就跑不了了。再一个是这艘船的水听,6公里的水听意味着只要不是正侧面遇到鱼雷的话,基本上可以利用它躲到很多的鱼雷的,所以加点配件和舰长技能的话优先提成副炮的加点和技能。
如今加入到《战舰世界》国服中的各系战舰已经有数百艘,慢慢深入其中,一定可以探索到更多神秘的海上战舰故事!现在加入《战舰世界》国服0.10.6最新版本,可以在军械库中以750000 全局经验来将喀琅施塔得兑换回家。赶快打开游戏把喜欢的战舰带回港口吧。
都说中国汽车市场向来是“一寸长一寸强”,像BBA还有一些豪华的二线品牌,只要轴距一加长,销量肯定差不了,但是到了捷豹身上却体现不出来加长版的优势了。很多开过捷豹的车友都觉得捷豹车的驾驶感受并不输给BBA,但是最终还是放弃了捷豹。捷豹虽然相对小众,但是对于这个品牌来说,喜欢的自然懂。
在捷豹家族中,XEL是最入门的一款车, XEL的标签是时尚运动,所以在XEL的身上可以看到很多运动元素,侧面看上去有一些溜背的感觉,流畅的线条看上去也是优雅且动感。
这辆18年出厂的捷豹XEL搭载的是2.0T直喷汽油发动机,8速手自一体变速箱,原车最大功率为147kW(200HP)/5500rpm,最大扭矩为320NM/1200-4000rpm,是XEL低功率版本,比都是PT204发动机中功率的F-PACE的250HP365NM低了不少,与高功率300HP400NM的F-TYPE差距更远;又是典型的同款发动机厂家调校不同版本销售的例子。
车主觉得低功率开起来感觉提速超车动力没有优势,想通过刷ECU进行改善,争取动力达到F-PACE水准,车主并没有贪心的想直接刷到F-TYPE高功率,也是很离职,除了动力性还要考虑安全稳定性。
通过对原车路试LOG测试分析,对原车性能工程师有了初步了解;连接设备读取原车ECU程序,上传至艾森服务器发国外工程师针对原车性能优化调校;国外工程师结合车主驾驶习惯、本地油品、气温气压等参数,给出一阶在不动硬件的情况下,增加45匹马力,60扭矩的方案。
马力已经非常趋近F-PACE的250HP了,而且扭矩比F-PACE的365牛米还有有劲。实际开起来马力扭矩增加带来的变化提速更加迅猛,车子明显比原车轻快了很多,低扭很强劲,加速更加线性强劲,超车的时候动力给的很足,超车更加从容。#艾森ECU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