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md随身听(md随身听怎么录歌)

索尼MD随身听 王菲最爱陌生人MD原装碟片 小甜甜布兰妮MD碟片 绝版欣赏

.

Kenwood建伍 DMC-K5

MD随身听

全金属外壳

背部控制按键

#retrotechnology#

.

中间还有一段时间流行磁带随身听,后来还有md和dat,太贵或太太专业,一般人玩不了,然后是cd随身听,直到mp3。

北京人说北京事儿

记得MP3刚兴起的时候,我还在上高中,那时候爱国者的MP3只有几十兆的空间,最多只能放10首歌,但我已经是非常满足,依稀记得和妈妈去苏宁电器买MP3的场景,那种爱不释手的感觉现在已经很少有了,因为之前都是用大收音机放磁带,或者是CD机放光盘,听音乐的设备还从来没有这么小过,可以说MP3的出现,直接宣布了CD机的淘汰,卡带机就更别说了,再往后MP4的问世多少有点鸡肋的感觉,也没有流行多久,手机就出现了,但一开始还不是智能手机,所以听歌还得是MP3,等到智能手机的问世和普及,MP3也就彻底淘汰了,如今的孩子直接就面对智能手机,肯定是没有更新换代的概念,他们认为生活原本就应该是这样的,他们不知道我们还经历过从无到有的过程,恰恰这个过程才是最美好的。

依稀记得很早以前,我用家里买给我学英语的复读机,放入马三立的相声磁带,睡觉前钻到被窝里美美的听上一会,那感觉,真的是如痴如醉,但经常还会出现电池没电的情况,所以能顺利的听上一会,就让我特别的知足,这种感觉时至今日还是让我魂牵梦绕,因为那是最简单的幸福,而现在,万事都变得富有科技含量,反而让我们失去了最原始的获得感,科技改变生活,也在毁掉生活,很庆幸我生在了八零年代,更羡慕父母那一代人,他们见证了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而现在的孩子,只是在享受着科技赋予的力量,人们正在逐渐变得麻木,或许这也证明了文明的进步。最近总是在回忆往事,或许因为我真的老了,面对如今这个繁荣昌盛的祖国,我真的想大声的喊出来,祖国,我爱你!

怀念90年代末,20年代初的大学生活!!

98年我进大学的时候,上海的大学寝室普及了电话,我们的寝室八人一间,每天晚上排着队靠那条电话线给高中时代的恋情续命,到熄灯前电话线路永远忙线。那大概是上海电信最好的年代。我每月在300电话卡上的开销贵过饭钱。

99年最让人沉迷的社交网络叫做“聊天室”,现在想来似乎和微信群也没什么本质区别——除了要按小时氪金!大学时代我在56K电话线上氪掉的金大概超过我之后人生所有游戏开支的总和。

2000年,手机开始在大学生中普及,2000年左右上大学,有传呼机这个很多人说了,然而还有更骚的小灵通,诨名叫“喂喂操”,一般用小灵通打电话信号很不稳定,打着打着就:“喂?喂?”然后一看信号一格都没了,于是:“操!破玩意!”,这就是“喂喂操”的来历。2002年开始GSM手机就慢慢普及了,那时候联通和移动居然不能互发短信,和女朋友发短信沟通感情要一毛钱一条。

还有极个别泡妞比较上心的闲人,会把几个月来的短信记录手抄一遍,厚厚一本,拿去表白,也是那个年代特有的一种舔狗了

那个年代手机不是用来玩的,是一个工具而已,黑白屏,电话+短信,别的啥都没有,顶多玩玩贪食蛇。但是也不要相信你老师说的鬼话,什么没有手机大家都往图书馆跑,放屁,哈哈哈哈哈,明明大家都在寝室里玩电脑,看武侠小说,租碟片看电影看剧,用十几K的速度下载AV,谁没事就去图书馆啊。

到了00年末,我通讯录中同学的电话已经统统变成11位的手机号码,寝室固定电话也变得冷清。但是手机资费贵到吓人,讲一分钟电话双方合计要花一块二,所以甜言蜜语渐渐都改作静悄悄地发短信,我们也渐渐开始无从得知寝室同窗新女友的名字。回正题说大学生活,那可玩的东西就多了,话剧社,摇滚乐队,摄影社,电脑城,校广播台,校刊校报,联谊寝室………………

话剧社:为了泡妞,我们写剧本,排练,搭舞台背景,搞配乐,拍录像

摇滚乐队:为了泡妞,我们练琴,扒谱,排练,演出

摄影社:为了泡妞,我们买相机,买胶卷(是的,那个年代没有数码相机),拍妹子,洗照片,办影展

电脑城:为了有钱泡妞,我们在奸商那里装机打工,顺便带妹子来装机或者修电脑

校广播台:为了泡到叫起来声音好听的妞

校刊校报:为了泡到爱读书看报写酸文的文艺妞

联谊寝室:为了能泡到本校本系的妞

外校社团联谊:为了泡到外校的妞,比如师范、艺校、音乐学院、服装学院模特班

等等等等

是的你没有看错,作为一个男大学生,不精虫上脑是不正常的,一切都是为了泡妞至于其他生活,也就是上上课,打打球,十几年前也有学霸和学渣,也有大神和傻逼,有没有智能手机根本不重要,每个年代都有层出不穷让你玩物丧志的东西。

每个寝室电路的额定功率顶多只有1千瓦,连烧个热水都常常会跳闸,更不要说什么电子产品。我们那个学校每间宿舍还有电视,可以看中央五台,在当时算是条件很不错,学校还特意拿来做宣传。只是每次国足比赛时校园里都不消停,输了男生要往楼下扔水壶,赢了更要扔水壶,中国队02年出线那晚,有人扔出来一台电脑。

没有社交App,我们就往女生多的学校打电话,每个学校号码段基本是固定的,最先打听的就是师范学校的号码,一个个拨过去,有接通的就问人家是不是学生,愿不愿意宿舍联谊,就是这么直接。女生也很大方,联谊就联谊。集体出动,约出来见面,大家都是那点心思,只是后来发现想象总比现实美好,要匹配到能“发展”的太难,还是发掘身边资源,至少可以省了来回公交里程。

理工类学校男性荷尔蒙永远过剩,初入学时我数过有40个篮球场,还总是满员。入学新生教育有一条重要提示,不允许组老乡会,防止打群架。体育课要网上选修,大热门是体育舞蹈(交谊舞)和健美操,选课的时候机房一座难求,校园局域网很容易瘫痪。

没有手机并不代表干扰就少,上自习基本都是带随身听,各种CD机,带个MD或者Mp3会比较有面子。在绝大部分人还只见过“老人手机”的时候,西门子出了一个可以播放mp3的手机,这手机当时的地位类似iPhone4出世,室友特意问土豪借来玩几天,上厕所都舍不得放下,果不其然,掉厕所里了。

非典流行的时候,很多学校都“封校”,在校的不能回家,回家的不要回校,进出必须请假,每个班限定每日出校人数。“封校”前,我跟室友提前采购生活品,发现学校周边超市几乎被搬空,连ATM机都被取空。有男女朋友被封校隔绝不能来往的,只能每夜在校门口,隔着栏杆互素衷肠,像探监一般。

不知道现在的小朋友还开不开卧谈会,我们那时候没有手机玩,晚上睡不着就只能聊天,男生聊女生,女生聊男生。隔音效果不好的宿舍,相互还要敲墙调戏。当时觉得4年很长,睡不够的觉,上不完的课,撩不到的女生,搞不完的考前突击,时间一晃而过。网络和存储都不发达的时候,很多画面和音像没有保留,有些人真就毕业了 #你认为哪些人生经验越早知道越好#

大家从小到大,在不同的领域,真正用心习惯过的品牌,就是品牌情结的,都是哪些呢?

记得自己在小的时候,第一个钟情的品牌应该是永生,当时在我们那个小城市,英雄钢笔还很难见到,基本上用的就是大头笔尖、黑色粗管的金星钢笔,北京生产的,还有就是包尖的永生。那时候自己不大喜欢黑大粗需要手拧的金星,而是喜欢永生钢笔的那个样式,以及书写的流畅性;

再后来,开始喜欢上了凤凰二八自行车,老爸那时候有一辆凤凰pa14型,是包闸,右手后闸,左手前闸,看上去特别有范儿,骑着也很轻快。

然后就是aiwa随身听,陪伴自己的高中和大学时代,好多经典和永生难忘的歌曲,都是aiwa陪伴自己走过。

不过后来aiwa没有了,就开始玩sharp md,然后是创新大蘑菇,威士顿的耳塞……

现在是nikon相机,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品牌越来越没有原来的忠诚度了……

@老笨猫

#品牌# #70后# #品牌忠诚度#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397538/
1
上一篇鼠标dpi(鼠标dpi在哪里看)
下一篇 步步高翻盖手机图片(步步高翻盖手机怎么打开后盖)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