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照相机厂的第一台相机是上海58-1型,一共生产了1198台,进入上海和北京的市场,成为真正的商品相机。
而现在成色完美的上海58-1相机收藏价格超过三万块。
生产58-1相机的同时,还试制了一款没有取景器的工业相机(图二),但是没有批量生产,只有样机。
按着研发的惯例,一般是三台一起研制,在上海的“海鸥之家”看到其中一台,另外两台去了哪里呢?
难道这一台就是存世的孤品吗?
#拿什么去填补内心的空虚#
柯达相机创始人伊斯曼,1888年发明了简易相机,到了1927年,他的柯达公司已垄断了美国摄影工业,并且是美国摄影工业中最大的公司之一。在世界各地,都有他的市场。他的财富收入是以“亿”来计算。1932年3月14日“柯达”创始人伊斯曼在家中开枪自杀。再多的财富,也无法填补人心灵的虚空,无法使自己满足快乐。
早年第一用日本产数码相机,当时就被其自动捕捉人眼和自动对焦……功能所怔住了,自然可以推断出日本武器状况,如果用数控精密车床先进程度来判断一个国家军工实力,应该偏差不会太大,
看到某部队新兵营5名今年直招军官报博士硕士新兵,对比如今的俄罗斯和乌克兰军队现状真颇有慨叹
高精尖导弹战争损坏效果已经超出常规的炮弹,战场对此需求越来越明显。俄罗斯并不缺资源、原材料,现在最重要的就是扩大生产。但这种导弹的生产,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合格的制造人员,
导弹电路板及控制系统电子部分,尖端的,道尔防卫攻击装备系统完全是通信机电综合体系。更需要高水平专业技术合格的调试人员。
而由于俄罗斯民用电子系统产品工业体系生产极为薄弱,社会上自动化通讯电子专业人员不多,这必将导致军队的武器生产受到严重影响。
战争紧迫时,战场需要,军队对尖端科技装备人才需求往往饥不择食, 和平时期,可以最大限度从容地选拨最需要高技术专业人才, 军队才能做到未雨绸缪
另外,刚刚走出校门、志愿进入营门,就很好保证军队纯洁性,
#众智成城##聚焦智能科技赋能#【当“梦想概念”成为“现实产品” 第三届智能大会获奖项目来啦!】只需轻轻一照,车辆上“肉眼不可见”的划痕立刻显形!照相机您一定用过,但这种带检测功能的智能相机您见过吗?5月23日,在智能科技展N2展馆内,这台“会计算”的相机吸引着众多年轻人驻足。黑白相间的外形,有质感的“镜头”,看起来与时下流行的网红相机无异,但实则,这是菲特(天津)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在第五届世界智能大会现场最新发布的“黑科技”——菲特百度云智能相机,一款搭载着专业AI检测算法软件,将工业照相、镜头、光源、显卡、工控机融合为一体,主要用于工业领域质量检测的智能相机。网页链接
奥林巴斯显微镜 日本制造 原装进口 收藏级 CH是上世纪生产。 80年代两千元价格的机器,折合现在数万元。 感叹当时日本机械科技工业的强大。 光学镜片 即使放在现在也比绝大多数国产显微镜成像效果好 载物台机械轴阻尼顺滑。 全部合金材质。 重量7KG,用料十足 可使用亦可收藏。配备10x 40x 100x物镜 成像锐利。 目镜台360度可旋转,载物台有精密游标尺。 目镜,瞳距离,光轴都可以调节原装钨丝卤光灯阿贝聚光镜,明亮,相机光学光圈叶片阻尼光滑。 成像效果效果清晰。
大家看看下面这两台相机,从传感器到镜头都一模一样,甚至连造型都是一个模子出来的。但第一个带莱卡可乐标的就是能多卖600美元。换句话说,你辛辛苦苦造一台相机来卖800,人家德国人则不需要付出任何劳动,给你授权个商标就可以躺着赚走600。这就是某些国家能享受所谓“稳定的增长、低通胀和高就业率”的根本原因。
这种躺着赚钱的红利,说到底还是欧美之前几代人的奋斗给后人留下的遗产。你技术先进,产品质量好,大家才愿意买。买的人多了,口碑立起来了,你这个品牌才有社交价值,之后才有人愿意单为一个商标花钱。
而现在的欧洲人则是躺着赚钱赚久了,完全忘了这一套逻辑,总觉得别人给他们交智商税是天经地义的。在各国纷纷去工业化,能拿得出手的先进技术和优质产品越来越少的情况下,品牌红利被吃光只是时间的问题。尤其是现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很多人消费降级之后已经无力为情怀买单了。
平心而论我是真佩服欧美冷战时期的老前辈们。整个西方世界从80年代开始去工业化+消费主义抬头,到现在已经是接近40年的时间,而欧美国家的家底至今都没完全败光。说明当年的人为后代留下了多少资本可见一斑。
近日,德国总理朔尔茨分享亚洲行心得时表示,欧美的好日子一去不复返!不过,我建议朔尔茨不用悲观。虽然现在这批人只知道败家,但德国工业4.0的曙光已经出现在东方的地平线上了。欧洲的历史是辉煌的,只要接下来不去瞎折腾,懂得合作,前途依然会是是光明的。
关于工业镜头的选型,做自动化设备的兄弟可以了解一下,海康威视和巴士勒的选型网站。因为做过相关的视觉项目,感觉这个选型工具还可以,有助于我们的机械设计,值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