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G有二合一平板电脑上线了~
型号gram 14 2in1
搭载酷睿i5-1135G7 / i7-1165G7处理器(锐炬Xe核显)
16G双通道LPDDR4X-4266内存+512G/1TB PCIe SSD
14英寸1920×1200分辨率IPS镜面屏,99% DCI-P3色域;支持十点触控/触控笔
配备72Wh电池;65W PD适配器
镁铝合金机身;厚16.7mm,重1.24kg
支持Windows Hello指纹识别登入
首发价9299起,大家觉得怎么样
昨天去摸了下matepad11,怎么说呢,只能用四个字来形容,刀法精湛!
❶首发说屏幕,这个平板的主要卖点就是HarmonyOS+120Hz刷新率,体验了一下,打开高刷后的那一刻,发现华为在高刷方面优化的不错,能够让屏幕全场景都是120Hz高刷,给人的感觉十分流畅,纵享丝滑,系统过渡动画给人的感觉也十分舒适。相比于18款ipad Pro的高刷体验要好很多,不存在拖影的情况,也试着打了下音游,屏幕没有断触之类的情况出现。至于颜色,我目测感觉还可以,调到标准模式暖色跟我的se2差别不大。
❷其次是系统,鸿蒙手机系统我已经在荣耀20Pro上体验过了,相比于荣耀20Pro上的鸿蒙,提示窗有了模糊效果(荣耀就是个弟弟),协同功能和平行世界就不用说了,华为平板在这个方面肯定比其他板子强些,毕竟这个是他老人家的优势与强项!
考虑到QQ HD(QQ HD是腾讯公司官方推出的专为平板电脑(包括Android pad和ipad)用户提供一站式服务的社交化平台。)万年不更新,我也试过手机版的qq,可以平行世界,没问题,就是会把手机挤下线,qq的问题建议用手机多屏协同来解决,考虑到今年会出许多安卓平板,腾讯大概率会更新安卓版的QQ HD。
❸手写笔方面,仅支持m pencil二代,一代我也试过,能配对但是不能用。至于软件还算丰富,商店里大部分笔记软件都接入了华为的api可以直接使用系统级的手写笔优化,wps也能直接用手写笔在文档上图画,写起来跟air4体验差不多。
❹做工方面,官方说是铝合金中框,实际上我摸起来有点像是塑料的,但是很厚实,比air4摸起来厚实多了,不怕弯了。另外后盖材质方面也是塑料的,蓝色的磨砂质感有些偏向于金属的味道,冰霜银的塑料感比较重,黑色的更偏向于素皮的感觉。
对于官方的铝合金中框,我的理解是三明治结构的中间一层(一面装的屏幕,另一面装的主板电池,你可以理解为骨架)是铝合金的,然后外面的边框是塑料的。由于采用了塑料边框和后盖,散热应该也不是很好,所以建议重度游戏还是买个黑鲨的磁吸散热背夹。
❺配置就不用多说了,值得注意的是64g版本用的是ufs2.1,建议买128g版本。还有振动马达是嗡嗡嗡(起码有振动)。
❻总结:预算3000以下的话,如果有学习的需求,就买matepad11,如果单纯打游戏看剧还是建议小新padpro和mini5,ipad8阉割太严重不太建议。3000~4000:新款matepadpro(骁龙870),4000以上无脑air4,6000以上无脑M1。
本人目前所使用的手机为iPhone 12 Pro Max和华为Mate40 Pro(鸿蒙),以前用过lg gpad8.3和小米平板4,也经常借舍友的air4玩,也去苹果店体验过18款iPadPro,不同的换机经历可能会形成不同的看法。(——本文仅个人观点,如有不当欢迎指正。)#数码圈八卦#
【LG电子旗下门店将售卖苹果产品】《科创板日报》29日讯,LG电子(LG Electronics)预计从8月中旬后开始会在旗下LG Best Shop店铺销售苹果iPhone、iPad与Apple Watch等产品 (台湾电子时报)
现在移动办公确实需要频繁用到笔记本,背笔记本的话不能选太重的,否则背上一天还真受不了。这里就为大家推荐3款重量在1kg以下的笔记本,和平板差不多重~[奸笑]
第1款华硕灵耀X凌锋,重量轻至950g。灵耀X凌锋搭载11代酷睿i7处理器,集成炬锐Xe核显,63wh的大电池,16+512GB配置,有英特尔Evo认证。华硕这款轻薄本的做工和质感十分不错,很适合商务场合使用,7599就能拿下,在超轻本中很有性价比优势。
第2款,LG gram 2021款14英寸,轻至999g,LG gram也算是轻薄本中的代表产品了,有多年的产品经验,值得信赖。i5-1135G7处理器,8+512GB配置,比灵耀X凌锋弱一档,不过价格也便宜点,7199到手。
第3款,ThinkPad X1 Nano,轻至907g,这个重量控制非常优秀了。目前7999能买到11代酷睿i5的版本,16+512GB内存组合。
韩媒:“手机用OLED面板市场大幅扩大,但中国企业的追赶令人担忧”!
12月2日,韩国媒体《今日财经》发表文章称,随着对高端智能手机的偏好增加,预计用于智能手机的有机发光二极管 (OLED) 面板市场将大幅扩大。目前主导市场的韩国显示器企业一致认为,虽然期待受惠,但为了甩掉追赶的中国企业,迫切需要韩国政府的支援。
据市场调查企业TrendForce 2日透露,以今年年末为准,搭载OLED面板的智能手机将占全部智能手机的47.7%。
自2020年苹果推出iPhone 12并采用OLED后,其他智能手机品牌也在高端机型上使用OLED面板,相关市场迅速发展。2020年OLED面板智能手机普及率为33.0%,到次年2021年大幅上升至42.0%。
目前,很多智能手机都采用OLED面板,而不是液晶显示器(LCD)。以iPhone为例,除SE系列外,所有主系列产品均采用OLED面板。三星电子Galaxy智能手机的OLED面板搭载率约为50%,小米、OPPO、vivo等中国智能手机品牌的OLED面板搭载率也有30%至40%的水平。据Omdia称,移动设备在整个OLED面板市场的份额达到75%。
随着主要智能手机品牌每年都推出新机型,智能手机用OLED面板市场有望进一步扩大。TrendForce预测,今年搭载OLED面板的智能手机销量将达到1280万部,明年将达到1850万部。因此,OLED面板智能手机的普及率明年将达到50.8%,比今年提高3.1个百分点,2026年有望超过60%。
尽管手机市场低迷,但面板价格呈上升趋势,Omdia的数据显示,第三季度智能手机用OLED面板的平均价格环比上涨25%,同比上涨13%。据分析,这是因为在经济低迷的情况下,高端智能手机的需求依然坚挺。
三星显示器、LG显示器等韩国企业主导着智能手机用OLED面板市场。业界认为,市场占有率第一的三星显示器在全部iPhone面板中约提供了60%至70%。得益于此,三星显示器第三季度的营业利润达到1.98万亿韩元(约107亿元人民币),创下历史最高业绩。LG显示器也向高价iPhone Pro提供OLED面板。
今后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韩国企业的受惠也会越来越大。特别是,苹果计划于2024年在iPad等所有IT设备上使用OLED。与最近因全球经济低迷而受到直接冲击的电视不同,智能手机每隔几年就有更换需求,因此受到的市场影响略小,这一点也是积极的。
然而,中国企业积极投身其中却是一个令人担忧的因素。此前,中国智能手机业界认为本国企业的OLED面板价格竞争力较低,中国消费者也喜欢价格低廉的智能手机,因此智能手机用OLED面板的供应依赖于三星显示器。
但据悉,去年三星显示器的刚性OLED面板出现供应困难,为了降低风险,三星开始与当地显示器企业合作开发智能手机用OLED面板。TrendForce方面表示:“这种尝试可以大幅提高中国品牌使用OLED面板的意愿。计划在中等价位和性能的智能手机上使用中国企业的面板。”
韩国显示器业界强调,为了摆脱中国的追击,需要通过积极的投资来维持目前的技术差距,并需要产业支援金和投资税额减免等政府支援。一位业内人士表示:“仅凭企业自身努力,很难与获得大量补贴的中国企业竞争。迫切需要政府通过扶持显示器产业的特别法等给予支持。”
包括阿联酋、巴西、马来西亚、意大利、新加坡、印尼、奥地利等在内的多个媒体已经把目光纷纷转向东方巨龙的快速发展之上,他们同时意识到东方制造正在迎来一场高质量的崛起,正在不断的开发尖端技术,核心技术与自研技术,再次看明白了一次,想用科学技术来卡脖子那是不可能的事。
做梦也没有想到的是,拿芯片技术来卡脖子,我们并没有一蹶不振也没有停滞不前,反而在多个领域更加的先进了,这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的!太空宇航、高铁基建、生物科技、5G通信、手机制造、量子计算、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等多方面均实现了全球的领先,其中在汽车制造领域更是一骑绝尘。#科技長安#
让韩国、德国也没有想到,我们居然一跃成为了世界第二大汽车出口贸易体,超越了他们,更是以非常小的差距仅次于日本。数据显示,在前三季度,国内汽车总出口约212万辆,同比增长了55%,更是超过2021年汽车出口总量。
在今年的前8个月,国产汽车出口量超越了德国跃居全球第二,前8个月的出口量为182万辆,德国同期出口量为166万辆。1~9月新能源汽车出口为38.9万辆,同比增长50.3%。
很多人都不明白的是为什么我们崛起的速度如此之快,短短十来年时间科技发展变化今非昔比,对此雷军的《小米创业思考》书中中早就告诉了答案。巨龙早已经觉醒了,科学无国界,那是不可能的事情,依靠着别人的科技成果,不如强大我们自身的创造力。不断的实现自主科技化,不断加大自主企业制造产业链的报团发展,在高精尖研发领域持续性取得突破性进展。
从当初毅然决然的踏入制造领域来,雷总的毅力一直是坚韧不拔的。创始之初,面对着无数个制造业的巨头,在没有优越的条件下,披荆斩棘,在坎坷中开辟了一条新的大道,那就是信息科技数字化与实体的相互融合,从而成为了科技行业头一个吃螃蟹的人。时至今日,这种数字化带动模式已然成为了新时代科技发展的聚焦。
当曾经的巨头诺基亚、索尼爱立信、LG纷纷掉队,当iPad停产、当苹果的生产线转移到越南,让他们再一次看到了我们国产制造的魄力,不免有些担忧,但是他们的担忧和我们没有关系,无数个实践证明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想要不被卡脖子,自己就要强大起来。
其实早在书中就已经诠释了一切,我们看到了雷总的大框架布局,手机制造产业链到汽车生产制造,万丈高楼平地起,做好任何一件事情都是需要时间的,其在新能源电动汽车的思考和判断是坚定的,是可持续发展的。
在未来的时间里,更是会全身心投入制造产业链中来,所以我们静候佳音即可,期待这一天的到来,期待着国产制造再一次引领行业新潮流。#雷军谈造车:挤进行业前五才算成功#
【中国京东方挤掉LG Display 成苹果iPad面板最大供应商】
研调Omdia昨(18)日发布报告指出,预计LG Display(LGD)今年依旧将主宰苹果MacBook面板市场,不过京东方正急起直追,除了在Macbook的市占持续提升,更将在iPad市场取代LGD成为主要供应商。
iPad面板方面,Omdia指出,采购量预计是5600万台,比去年减少近2000万台,随着夏普出货比重下滑,去年三雄分立的局面将大幅改变,预计今年京东方市占率可望从去年34%上升至45%,超越LGD的38%成为主要供应商,夏普则下滑至18%。
LG 于 CES 发布其生产的卷轴屏手机短片,且确认将于 2021 年发布卷轴屏手机的真机。根据官方介绍,该款手机可以从手机尺寸展开为小型平板的尺寸。截止目前,LG 方未确认卷轴屏的显示技术,或关于屏幕尺寸的任何细节信息。
工程师跟我反馈说,想买iPad Pro 12.9英寸(2021款),我问他为什么?它说他想体验真正意义上的mini-LED显示效果。
我和显示行业的人咨询了一下,iPad Pro的面板供应商是LG Display,富采控股提供mini-LED芯片,台表科提供mini-LED灯板,长兴材料提供特殊蓝膜。
最终10384颗灯珠,每4颗组成一个分区,共有2596个分区。不得不感叹苹果强大的显示研发实力。
大家说,iPad Pro 12.9英寸(2021款),我是买还是不买呢?[惊喜]
海航做的很大,想模仿韩国大企业大而不倒,但是不同的。韩国大企业确实很大,但人家那是实业、实体经济,三星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企业,LG是全球最大的平板企业、第三新能源电池企业,LG化学也非常优秀。现代重工是全球最大的造船厂,SK是全球最大的炼油厂,浦项制铁是全球前三的钢铁厂
“中国造出了比光刻机还贵的大国重器!”2019年,中国企业一举打破日本20年垄断,一台设备价格10亿,精度超越日本,已成功实现量产!
手机、电脑、电视等电子设备离不开芯片,有了芯片就像机器有了大脑,而芯片的生产离不开光刻机。
目前全球最先进最高端的光刻机,出自荷兰阿斯麦尔公司,它集结了美国、德国、瑞典、荷兰四家的顶尖技术,联合生产出来的,一台造价就高达8亿。
同样的,显示屏作为电子设备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生产离不开一种叫做“OLED真空蒸镀机”的设备,它售价10亿,比光刻机还贵。
“OLED真空蒸镀机”是一台设备,更是一条长达百米的生产线。
它的作用就是在这百米距离之内,将有机发光材料通过电流加热、电子束轰击加热和激光加热等方法,先蒸发成原子或者分子,再真空蒸镀到玻璃基板上形成薄膜。
除了有机发光材料,就连金属电极等也是这样“蒸”上去的,这项工艺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极其艰难。
日本佳能Tokki公司整整研发了20多年,期间濒临破产,才研发出精度极高的“OLED真空蒸镀机”。
他们的蒸镀机技术,将精度控制在了0.5微米以内,做到了行业的顶尖,也因此垄断了全球高端蒸镀机设备市场。
只有买到了日本的“OLED真空蒸镀机”设备,才能得到生产OLED面板的“入场券,所有想进军高精尖电子领域的企业,都得低头向佳能求购才行。
遗憾的是,虽然佳能Tokki公司掌握了核心技术,可却没能实现量产,2016年产量仅为4台,2017年增加到了7台,到了2018年也就11台的产量。
很多国家都不在乎10亿高价,排队抢着买佳能的“OLED真空蒸镀机”,中国、美国等也早就下了订单,可单子都排到猴年马月了。
原来,日本佳能研发“OLED真空蒸镀机”时,由于没有人看好它,所以拉不来投资,最后搞得自己濒临破产,是韩国三星、LG公司及时伸出援手拉了佳能一把。
日本佳能获救后承诺,研发成功的产品一定优先卖给LG和三星,而对其他企业来说,如今就是有钱也很难买到。
我国所占领的显示屏市场份额约为全球60%,但大多都是中低端的,高精尖市场却因为买不到日本的蒸镀机,只能向韩国LG和三星进口。
所以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钟灿教授说:“中国平板显示屏全球第一,但大而不强。”
意识到这一点后,我国企业奋起直追,可长达百米的生产设备,我国却见都没见过,该领域的技术可谓是一片空白,研发难度可想而知。
但我们的科研人员没有放弃,越是困难就越是迎难而上,幸运的是,2019年,中国合肥莱德公司成功突破了技术壁垒,自主研发出了我国第一条“OLED真空蒸镀机”生产线。
更重要的是,中国国产的OLED蒸镀机其精度误差已经超越了日本的5微米,达到了1.5微米,这不仅是赶上了日本,更是实现了超越。
像曲面屏、折叠屏等高端显示屏,我国企业已经不再完全依赖进口,我国被日韩“卡喉咙”的情形也早已不复存在。
有了这次胜利之后,还有些网友说:“中国已经攻克了蒸镀机,距离攻克光刻机还远吗?”
随着中国经济越来越好,对科研的投入越来越大,我相信所有卡中国脖子的问题,都能一一得到解决。
外国越是想封锁的技术,中国必定会攻克它,两弹一星就是如此,蒸镀机亦是如此,将来的光刻机必定也是如此。
中国的强大之路,崛起之路,发展之路,绝对不会因为一项技术的垄断而停滞不前!
#国际##社会#
又一外企服装巨头退出中国市场,关闭1300家门店。
这是今年以来继iPad生产线、三星生产工厂、LG、爱彼迎等第三产业接连退出中国市场后,服装产业也开始蠢蠢欲动。SELECTED(思莱德)近日发布告知函:绫致股东会决定于今年7月31日前关闭思莱德在中国所有线下零售店铺。
绫致服装是欧洲最大的服装集团之一,成立于1975年的老牌服装品牌,1996年进入国内市场,旗下包括ONLY、JACK& JONES等知名品牌。思莱德也是其中之一,以20-45岁男士服装为主的外企,不少商业精英对其或比较了解。
早前服装品牌优衣库也宣布关闭在国内的133家门店,接二连三的头部品牌退出中国市场,不免让一些人开始怀疑、造谣我国的消费能力疲乏,经济开始下降?
但其实无需过多焦虑,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是市场亘古不变的“黄金标准”。
大多数品牌退出国内市场的原因多来自于自身产品竞争力不足、市场份额减少、以及本土新锐品牌不断崛起,竞争更加激烈。我国的消费潜力、经济实力毋庸置疑。艾媒咨询在《2022-2023年中国服饰业分析报告》中指出:我国服饰企业逐渐向高端化,2025年预计达11071.8亿元,国货崛起助力品牌升级。像李宁、鸿星尔克等国货突出重围,深受国人喜爱。根据李宁发布的2021年业绩报告中,总营收突破225.72亿,同比增长了68.7%。
不仅如此,深入观察后还会发现,退出市场的外企多为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反之更多高端产业正在不断入驻我国市场。以前沿生物为例,通过细胞层面减慢人体变老速度的日产“赛乐瑞”,以昂贵又珍贵Cellerator细胞活化专利。细胞作为生物体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其老化牵一发而动全身,是目前学界公认的主流干预方式,增加生命里程。
2019年通过京东打开我国市场后,吸引大批一线高阶人群,甚者一次囤购上百瓶送给亲朋好友,或进一步彰显了国人不俗的消费力。中信证券在行业深度报告中乐观预估:以赛乐瑞为首的青春因子,在我国的市场规模有望达到千亿蓝海,国人消费能力不俗。
市场千变万化,实力不够就只能被挤出局。外企离开我国市场不必过度怀疑、焦虑,只能说明现在的它们或许已经达不到我国的消费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