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部动画片,证明你老了#
《海尔兄弟》
《海尔兄弟》是由海尔集团、北京红叶电脑动画制作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系列动画片。其由刘左锋、戴福林执导,张经平编剧,1995年起播放,于2001年完结,共212集。
主要讲述一对由智慧老人所创造的海尔兄弟和他们的朋友,为解决人类面临的灾难和解开无尽的自然之谜而环游世界,最后回到他们的诞生地太平洋的神奇历险故事。该部动画片通过描述海尔兄弟的探险经历,向人们传递了科学与人文知识。
这一步,他十几年前就预料到了。还记得96那年的海尔兄弟吗?由海尔集团投资6000余万元与中国北京红叶电脑动画公司联合,历时十余年打造的动画片《海尔兄弟》。全集长达212集,这部动画片甚至签订了在美国电视台播出的协议,打破了我国动画市场只能被动引进的局面。也因为海尔兄弟让海尔家电打下了中国的市场。在如今每个行业每个公司都想打出自己IP的情况下,海尔集团属实是赢麻了,毕竟一个好的IP带来的收益可是巨大的。

我之前在工厂上班就是给格力美的海尔奥克斯做电脑板的,质量是格力要求最严验货最难通过,海尔次之,美的一般般,奥克斯几乎都能过,涂的防水漆格力也用的最贵的!
海尔探索9年,就这个问题没找到答案!
你知道怎么解决吗?
“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最常说的这句话在海尔互联网模式创新国际研讨会上再次被反复提及,没有哪家企业能够永远踏准时代的节拍,能做的就是不断改变自己。
海尔至今经历了多次变革。从全球化品牌战略发展阶段转型到网络化战略阶段,对于海尔来说压力颇大,2014年,海尔集团战略推进的主题已经颠覆为“企业平台化、员工创客化、用户个性化”。#企业变革#
张瑞敏也坦言,海尔在这次转型中有明确的目标,也对很多问题进行了探索,目前还没有找到答案一个问题就是对试错的承受底线在哪里?

01 真正要直面的问题是对试错的承受底线
过去的企业文化是执行力文化,如今的企业文化则是创业文化。
为了成功转型,首先需要的就是成为旧模式的破坏者,张瑞敏表示,海尔要创建两个平台,一个是投资驱动平台,另外一个则是用户付薪平台。
投资驱动平台就是把企业从管控型组织变成一个投资平台,不再有各种部门和事业部,通通都要变成创业团队,公司与这些团队只是股东和创业者的关系。
海尔过去的组织架构是马克斯·韦伯提出来的科层制,整齐划一、指令到底,但员工并不关心用户需求。
全球著名新经济学家、商业策略大师唐·泰普斯科特也参加了海尔互联网模式创新国际研讨会,他在会上也分享称,工业时代企业的组织形式是科层制,它是闭合的内部型组织,很少与外部交流,但在互联网时代,企业的发展模式必须重新定义,转变为具备自组织和自创新能力的网络和平台。

海尔目前在做的,就是将组织架构从正三角、金字塔型变成了一个扁平化的结构,成为一个生态圈,在海尔这个大的投资驱动平台上,运行了一个个创业团队,海尔过去的人力、财务、战略、信息等部门等就构成了服务平台,创业团队则可以在这个平台上购买服务。
现在的海尔没有层级关系,只有平台主、小微主、创客三种人,这三种人都围绕着用户转,小微企业加上社会资源就变成了具有很多并联平台的生态圈,海尔则从原来的制造产品加速器变成了孵化创客的加速器,简单说就是从产品制造者变成了创客制造者。
由于企业的组织结构在变,企业文化也在变,从执行力文化转变为创业文化,以前的上万名中间管理者——必须要转变为创业者,否则就要离开,而这些中间管理者转变为创业者之后,立身之本也是创立成果,成果大分享就大,成果小分享就小。

目前在海尔内部小微企业有两种,一种是创客小微,一种是转型小微。张瑞敏举例称,创客小微的代表就是雷神笔记本,海尔此前在游戏本行业份额为零,雷神团队在深入挖掘了三万千用户数据之后,整理出十多个痛点,然后整合代工厂和设计资源等社会资源,在一年内做到了行业第二,而这样的发展全凭机制驱动,而非企业制定路线。
而转型小微指的则是冰箱、洗衣机这样有成熟流程的产品将流程从串联变并联,将研发、制造、营销资源共同面对用户。
外界曾质疑海尔的投资驱动平台交易成本偏高,布幅和科斯定律,张瑞敏则表示,海尔对此的探索是在开放的平台利用社会化资源运转,并不存在交易成本偏高的问题,而海尔真正要直面的问题是对试错的承受底线,容忍度太高后续难以控制,容忍度太低则失去了转型的意义,张瑞敏还引用凯文凯利在《失控》中的言论称,“进化的代价就是失控”。

02 创客赚多少钱用户说了算
海尔此前的薪酬体系就像很多国际大公司一样的宽带薪酬,导致的结果是员工盯着职级而不是盯着用户。
张瑞敏认为,用户付薪文化要求创客必须有用户好评和用户价值才能获得薪酬,而且要持续引爆才行,在整个获得薪酬的过程中,不仅要分享利润,还要分担风险。
张瑞敏还指出,小微在推进工作时,能否得到薪酬的衡量标准并不是企业价值是否超额,而是有没有实现用户价值,用户价值并不是单纯的用户认知度,而是用户的粘度,目前海尔拥有注册用户 3600 万,活跃用户 1500 万,极客粉丝 176 万,从研发、制造到销售的整个过程,都有用户的参与,这样的就有了用户价值。
从具体转变上来看,海尔式薪酬体系的转变主要体现为以下四点:
1)从薪酬水平依据看,原来是“按层级、绩效调薪”,现在是“按单预酬”;

2)从关注点看,原来是关注过去的成绩,现在是现在及未来的价值;
3)从特点看,原来是薪酬刚性、上易下难,现在是薪酬挂钩价值动态、高单高酬;
4)从自驱力看,原来是被动、博弈,现在是主动、同一目标。
企业唯有不断地改变 ,适应是企业进化的本质之一,是环境与企业之间变化的互动过程,环境促使企业改变,企业也改变了环境。
没有完全的适应,百分之百的适应意味着平衡,没有完全的不适应,百分之百的不适应意味着死亡。企业只有处于混沌和有序之间,适应又不适应的状态之间,才能进化下去。
更多内容,尽在《绩效管理10大系统落地工具》中。
国内真正意义上的两大企业,海尔家电世界第一,联想的电脑世界第一,华为什么都排不上世界第一,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挺华为而吐槽联想呢,能做到世界第一不就已是最高标准了吗,不用点营销手段和激励措施能做到全球第一吗?

#十年以上的电器谁家还在用,都是什么牌子#
我家的海尔波轮全自动洗衣机是2005年买的,至今为止还在使用,记得在2015年时洗衣机的电脑控制面板坏了,叫客服换了一个一直用到现在还好好的,主要是洗衣很干净,也比较节约水。支持国货,力挺中国制造
深圳补贴的手机电脑家电品牌包括华为、美的、海尔、荣耀、oppo、vivo、格力、创维、联想等等。现在在深圳购买这些品牌,按照销售价格的15%进行补贴,比如华为的Mate Xs 2价格9999元,可以补贴1500元,只需要8499元就可以购买,每人累积最高2000元。很多人说怎么没有苹果和小米,这个政策是补贴主要业务和总部在广东的公司,小米和苹果都不是。
#人人能科普,处处有新知#
我买了一个4000多格力空调,用了一年半坏了,修要换电脑版要1300,直接丢了,换海尔空调,在也不用格力

曾经日本评中国品牌,现在应该变了吧
曾经日本著名经济媒体《产经新闻》,发布了消费者对中国著名品牌的认知度的调查排行榜。
具体结果如下:第一名:中南海香烟;第二名:联想电脑;第三名:青岛啤酒;第四名:海尔电器;第五名:TCL电器;第六名:中华香烟;第七名:同仁堂中成药;第八名:茅台酒;第九名:海信电器;第十名:五粮液酒。
(编外语:我相信现在一定变了,我们更强了)
小米集团,前三季度净利润只有70.6亿,
联想集团,前三季度净利润有105亿
海尔智家,前三季度净利润有112.3亿
格力电器,前三季度净利润有186亿
美的集团,前三季度净利润有241亿
小米集团,今年第三季度,冰箱,洗衣机,空调的销量大增了70%多,
小米已经在三大家电领域进入全国前十的行列,

但小米虽然有手机业务,但净利润远不如其他四家公司,
主要原因有两方面
一是小米一直采取高性价比的销售策略,毛利润低于美的,格力,海尔,
小米的毛利润不到17%
而海尔的毛利润在30%左右,格力,美的都高于22%
二是小米汽车在2024年量产,前期买地,盖工厂,造汽车的成本很高,
严重侵蚀了小米的利润。
目前空调领域,美的,格力处于双雄格局
冰箱,洗衣机 领域,海尔都是老大
但冰箱,洗衣机的市场规模,都不如空调大,
因为很多家庭有2个以上的空调。
没想到联想的利润也超过小米,台式机,笔记本电脑,联想继续蝉联全球第一
华为,小米的销量还是无法动摇联想的地位。
你买家电会选择哪个品牌?
你买笔记本电脑,选择哪个品牌?欢迎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