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聊数码新品#小米13真机上手,“远山蓝”真的很好看啊,这个科技纳米皮很抗污,但寿命如何得等时间验证,直角边框非常吸睛,咋一看像iPhone,实际感觉其实很不同,加上正面是四边等窄,笔者认为颜值真的不输iPhone,你们觉得怎么样呢?#小米13#
哈哈,这个排队顺序很有意思:从iPhone 13 mini的小屏和刘海成长到iPhone 14 Pro的大屏+药丸,最后养成到小米13的居中开孔屏,这是预告了iphone15的设计造型呢!#畅聊数码新品# #科技快讯#
苹果ios16.2系统在各个机型上的耗电情况,明显耗电了许多,但是iPhone11pro上边是省电的,看来是用的这个手机调试,在老款手机上,比如iPhone8以及其翻版SE上,却没什么感觉#畅聊数码新品#
折叠ipad还是折叠的Macbook?苹果将参与折叠屏设备,如果是20.25寸的话,估计是彻底把ipad OS和Mac OS融合,打造成一个新的办公系统,考虑到虽然苹果的移动设备都是ios系统,不过如今有了自研桌面处理器M系列的加入,在软件和硬件的结合上已经可以不再局限于现有平台的设计思路,而是可以根据需求来打造设备的新形态,展开达到20寸的超大屏幕只是ipad的话干脆造电视机就行了,所以这款折叠设备必然是触摸的桌面布局,很可能就是触控版MAC!#畅聊数码新品# #科技快讯#
【苹果出逃记,全球供应链的大分流】11月份的《经济学人》,给出了一幅悲壮的苹果供应链离开大陆的素描画。
印度、越南落后的基建设施,和奇怪的人文特征,这些都不过是假象。真相被隐藏了。班加罗尔南部马路上的尘土,此刻还在随风飘扬,像是三十年前的中国乡镇马路。然而,正是眼下这段正在弥漫的尘土,挡住了很多人的眼睛,蒙蔽了人们对印度的看法。
全球供应链的大分流,或许正在展开惊心动魄的迁移时间。我们是否感觉到了地震前的晃动吗?
作者:南山林雪萍
来源:转自碳9资本
转自:华尔街俱乐部
塔塔公司,就是中国的比亚迪。它正在以其全面的制造能力,成为印度制造的重型大吊车。
在印度南部的软件业务发展区,突然出现大量的新工厂。这对于印度而言,是一个意外的景象。尽管莫迪总理在2014年就提出“印度制造倡议”,但进展并不顺利。消费电子在这里,一直缺乏龙头的引领。
而苹果CEO跟印度,保持了若即若离的关系。这里原来的产能,一直是苹果的5%。
苹果不需要啊。它在中国的工厂,生产了超过90%的产品。与此匹配的是,中国消费者为苹果贡献了20%左右的的营收。
现在有了全新的变化。供应链正在晃动。一场上甘岭战役,正在无声地打响。主战场在郑州。如果富士康郑州的产能,有规模地离开,将是中国供应链钢铁长城的一个巨大漏洞。苹果最大200家供应商中,有150家在中国大陆设有工厂。如果苹果离开,这些企业就必须跟着迁移。这种损失,将是不可逆转的。
苹果可能会同时采取两种撤退路线。一条线是电脑,指向越南基地。台企广达在上海的基地,负责生产笔记本电脑MacBook。这部分,也有可能会转移到越南。另外一条最重要的手机“撤退线路”,则宽线条地指向印度,就像是作战地图上大决战的红色箭头,显著地划破半张地图。印度制造,将在2025年承载将近30%的产能。从5%,到30%!这增加的25%的产能,从哪里来?
只能是来自中国。郑州,将有可能承受永久性地20%的产能损失。如果只是将这些损失,单纯看成是郑州出口收入的损失,将是一种自满而无知的认识。而有的人认为,代工厂的制造增加值都很低。不过血汗工厂这种糟糕的看法,都是对供应链的无知。
苹果,包括富士康,对于锻造中国电子制造的供应链能力,是功不可没。
没有他们的严格要求,和经常是几百页的指导书,中国的设备制造商不可能在过去十年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
例如手机外壳的钻孔机(最早是精雕,现在是创世纪、佳铁),干掉了日本的发那科。
而自动化检测设备,则出现了国内很多上市公司,都是在这条链条上,得以锤炼。苹果是最严格的老师,出现了一批高徒。他们干掉了进口设备制造商。当富士康这样的工厂离开郑州、离开中国的时候,这些不苟言笑的老师,就会在新的地域——印度南部班加罗尔和越南的某一个城市——培养出全新好学的徒弟。同样骁勇善战,会反噬中国制造当下局部的领先者。而没有了这些引领,中国电子制造商,将在制造巅峰的位置上,开始下滑。目前来看,没有任何一家企业,能够成为他们的老师。这样的损失,就是把中国制造能力,摁死在天花板上。那将是一个悲壮的画面。
永远不要过分迷信供应商的研发能力。供应商能力的源泉,往往来自高水平的甲方的反哺。
这是中国制造群体最为重要的创新光源之一。
印度和越南,正在期待老师更多的言传身教。他们似乎等到了。
自2019年以来,苹果CEO,再也没在中国露面。
2022年5月,在苹果总部迎来了新客人越南总理。
2023年,苹果预计会在在印度开设第一家实体店。搞定印度消费者,并非难事。尽管目前价格还有点贵,但总有办法搞定。
今年,受限于郑州的产能不足,苹果在印度生产新款iPhone14。破天荒!在此之前,印度只能生产老款的机型。隔代机型。而现在,同步引进。这不是一个好的兆头。这是中国长江大堤上,一个令人不安的新出水口。它在快速扩大。于是,作为制造基地,中、印和越南,开始了关键的争夺之战。而本来,三者根本不成比例。但是不要只指责台企跑得快。中国的立讯、歌尔、闻泰,也都早早在印度、越南布局。高保真耳机Airpod,将大量在越南生产。
他们必须为此应战。要鼓励他们走出海外,否则中国制造的损失会更大。然而未来,他们可能也会被替代。他们会被地头蛇,在强大的苹果公司的扶持之下,不动声色地吞噬掉吗?不敢想。不要老想着印度制造不会崛起,越南人口太少,墨西哥毒品泛滥。这一切,都会改变。墨西哥今年的直接投资FDI大涨,劳动力开始急缺…背后有工厂兴起的动静。
……
全文:网页链接
【思进免责声明】本号致力于“好文”推送,并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所发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交流之目的。文章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留言联系,侵删。
#苹果又出新品,你会买吗# 不会买,我只会买适合自已的,国产手机已经可以满足我的需求了。
只有苹果得第一,否则就是花钱买榜?那么这次华为Mate50 Pro和iPhone 14 Pro并列第一怎么看?
要知道华为前几代旗舰在DXOMARK前置榜中都是佼佼者,这次再次获得前置榜全球第一也是实至名归。而这一次iPhone 14 Pro也是升级到了全新的索尼IMX714传感器,所以前置上iPhone的硬件并没有被国产旗舰拉开差距。
是不是华为Mate50 Pro一不小心就前后置都登顶了DXOMARK冠军,这个成绩实属不易,毕竟现在华为拿不到最好的索尼传感器,不然这次后置主摄也不会是IMX766,上一代的IXM700比这个强不少。不知道你们怎么看这个榜单呢?
#畅聊数码新品#
国产造芯的突破口出现了!工艺不是绝对,自研架构是不一样的机会:
假如ARM新架构不再向华为授权,那么以后的叠加芯片是否会用上自研的泰山核?
从性能上看虽然V9架构的骁龙8和苹果A都有着很不错的提升,但是实际综合表现并没有跨越式的提升,更多的像是常规性的升级,所以大胆的推断如果华为在叠加芯片上大幅度提升自研NPU的运算能力,然后使用自研架构来设计叠加芯片,针对鸿蒙为物联网而生的分布式,在新处理器里融合RISC-V架构的设计进去,直接从底层的底层走了和ARM不同的方向,如此一来便是开辟了一个与美国主导的不一样的第二条“手机之路”!#畅聊数码新品# #科技快讯# #数码迷#
苹果iOS16.2正式发布,推出"无边记"APP,它的在用户有灵感的时候,随时可以记录下来。还增加了Apple Music唱歌等等,大家都更新了吗?
#畅聊数码新品#
终于有时间去线下体验小米13,那么简单说下个人感受。
一.性能:作为首批搭载骁龙8 Gen2的机型,小米13的确是目前性能最好的机型之一。据说续航上还打败了iPhone 14 Pro Max,看来小个头也有大智慧。
二.屏幕:虽然不是2K分辨率,不过上了最新的三星E6直屏,而且屏幕尺寸也就6.36英寸,正常的观影距离也看不出啥颗粒感,貌似也没听过三星屏还有这说法的,毕竟这次还有全程DC调光。还有这个四等边的屏幕观感的确让人眼前一亮。
三.拍摄:作为第二代和徕卡合作的机型,这个拍摄效果的确可以保证。小米13后置主摄是IMX800,并且支持光学防抖。还有就是终于在小米数字系列标准版上看到了稀缺的长焦镜头,这次最大支持3.2倍光学变焦和30倍数码变焦。
自从小米回归到单电芯后,我感觉还是这个方式更加耐用。67w的快充速度也够用了,毕竟还有50w的无线快充,再加上这次支持了IP68,所以下雨天还能装一波。
#畅聊数码新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