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交建21年4季度业绩藏了几十亿,原来是为了股权激励低基数,央企管理层形象也毁了。原以为今后两年会业绩至少15%,现在看来不会有了,三年连续10%左右吧,预期固定了。继续长线拿到1PB以上不变,时间会延长了。另经济会议,主题是没钱,买房买车等消费都要百姓有钱才行,不知钱从哪儿来,基建也没钱,所以要民间资本参与进来,消费基建出囗三个,基建相对可控度高些,也许一带一路有点起色,持股风险不大。
#中国交建# #央企# #一带一路#
解读经济会议,总结就是确立了地产是2023年绝对主线。1.内需优先,内需第一是住房改善,也就是鼓励买二套三套。需求侧政策会接踵而至。 2.防风险第一个是房地产平稳发展,改善资产负债表,利好五朵金花。3.重申民国企一视同仁,粉碎了民地出局央企集中度逻辑。 总结,利好五朵金花,从弹性和安全性角度首推碧桂园、新城。2023年修复1pb。
2019年底,几乎所有人认定蔚来(NIO)要破产,蔚来估值打到1pb,后来蔚来起死回生。
这一次是小鹏,估值打到1pb。
所以,你应该知道,上一次蔚来从1.19元涨到了66.99元。即便泡沫破裂,现在的蔚来仍然在13元以上。
而这一次,小鹏刚刚从24.75元涨到49.3元。
中远海控明年赚1000亿也真的有意义吗?
假定今年赚1000亿,明年超过今年赚1100亿,到明年年底净资产2500亿,按最新股价刚好1pb,之后每年赚个3,400亿不过也就和中国神华一样吧,能维持1pb都不错了。
明年赚再多的钱也只能算增厚净资产,也只能按1pb估值,后年也是一样,除非你能证明中远海控长期维持高roe,才能提高估值。现在所谓的长协大部分还是一年的,长期业绩依然无法保证,所以大家也不用敲键盘了,没意义。
这波行情一过,维持300亿年利润,roe只有百分之10,维持10pe或1pb也差算合理吧,这样算2,3年后也就3000亿出头合理市值,这业绩还无法保证,假如更差呢?
所以,现在2400亿市值算不上低估,当然能跌到2000亿以下,还是有一定性价比的,但总归说来,想象空间不大。
对“大数据”的理解
我们对“数据”的概念已经有所了解,那么何谓“大数据”?大数据的“大”体现在哪里?这是我们接下来需要讨论的问题。一般认为,大数据的“大”主要体现在它的4V特性,即体量大(Volume)、种类多(Variety)、价值高(Value)及速度快(Velocity)。
(一)Volume 体量大
提到“大数据”,人们往往会直观的联想到“大量数据”的意思,也就是大体量的数据(data with big volume)。要想了解体量大小,首先要知道数据的体量是如何度量的。计算机中的数据存储以字节(Byte)为基本计算单位,往上目前比较常用的是(B代表Byte):KB、MB、GB、TB、PB、EB等单位。每级存储单位与其上级单位的换算关系都是1:1024,即1:2^10,其换算关系如(见表1-1)。
表1-1 存储单位换算
数据单位
换算关系
举例
Byte
相当于一个英文字母
KB
1KB=1024B
相当于一则短片故事
MB
1MB=1024KB
相当于一则短篇小说
GB
1GB=1024MB
相当于贝多芬第五乐章交响曲的乐谱
TB
1TB=1024GB
相当于一家大型医院中所有的X光图片资讯量
PB
1PB=1024TB
相当于50%的全美学术研究图书馆藏书资讯内容
EB
1EB=1024PB
5EB相当于至今全世界人类所讲过的话语
据统计,1986年,全球只有0.02EB也就是约21000TB的数据量,而到了2007年,全球已经达到280EB(约300000000TB)的数据量,比之前翻了14000倍。近些年,由于移动互联网与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出现和普遍应用,各种终端设备的接入,各种业务形式的普及,使得全球数据量几乎以平均每40个月的频率成倍增加。在2012年,每天会产生大约2.5EB的数据量。据英特尔预测,从2013年到2020年,全球数据量将会从4.4ZB猛增到44ZB(1ZB=10亿TB=1万亿GB),而单单中国产生的数据量将达到8ZB,大约占据全球总数据量的五分之一。由此可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数据,并且还将会以近乎爆炸式的方式持续增长。#旅游大数据#
一块硬盘容量61.44TB,价值半套房,华为存储不简单!
华为存储研发的这块小小的华为PALM硬盘,厚度比传统SSD薄34%,容量却比传统的SSD硬盘大了无数倍,它的单盘容量达61.44TB,单柜容量可达惊人的2.2PB!
让我算算1PB可以存多少部小电影,1PB=1024TB,1TB=1024GB…
大家知道华为的似乎就是手机和通信,其实华为在其他很多的领域都有非常不错的成就,华为存储就是其中之一项,目前已经做到了国内第一,世界第四的成绩。
猜猜这块华为PALM硬盘值多少钱吧?
#我的数码生活# #数码# #科技#
#格力电器上半年净利润增长48.64%#相比2019年同比下降25.6%,格力电器还不如工商银行。难怪股价腰斩,市场大部分时间还是很聪明的,并没有错杀它。这业绩呀,市值还要慢慢地阴跌,向1PB靠拢吧
【 FAST实现持续“提速”浪潮存储这样做!】
在“中国天眼”FAST科研数据中心升级过程中,浪潮存储独创性地在一套分布式存储平台AS13000G5中部署了面向高性能计算和AI应用的H节点和面向高密度场景的M60两种节点。H节点有效提升了天文大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效率。与此形成呼应,M60节点凭借接近1PB的单节点容量,为FAST提供了海量存储空间。整套分布式存储平台实现了冷热数据分层存储,全面提升天文大数据存储、处理和实时分析能力。借助分布式存储平台所展开的AI深度学习,实现了对FAST主动反射面进行优化,使预测效率提升至秒级。#中国天眼##浪潮#
海螺水泥icon的三个问题
一、截止3季度报,海螺水泥总资产2100亿,其中固定资产+在建工程不足700亿,货币类资金1000亿,请问海螺水泥是轻资产公司还是重资产公司?
二、截止3季度报,海螺水泥水泥资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不足700亿,货币类资金1000亿,请问海螺水泥是水泥公司还是理财公司?
三、海螺水泥2018-2020年经营现金流分别为360亿,407亿,348亿,请问平均年赚370亿的生意是夕阳行业还是印钞机?
我个人认为海螺水泥是一家轻资产、理财型的印钞机,不应该被贴上周期股、夕阳行业的标签!因为近几年海螺水泥净利润波动并不明显。
最后,海螺水泥负债率只有15%,而且净现金可以按1PB进行估值,海螺水泥净现金为1000亿+100亿(假设去年第四季度赚100亿)-有息负债100亿=1000亿。
假设海螺水泥未来几年不增长,海螺水泥现在合理估值应为现金储备1000亿+水泥资产300亿*10=4000亿。
数据密集型超算,推动社会科技和社会进步
OceanStor Pacific系列,下一代HPDA存储
最近经常被问到,华为数据存储有什么新产品。我不得不这里多介绍一下我们的OceanStor Pacific系列产品。这个产品特别适合高性能计算的场景,尤其是数据密集型的超算场景。
早在读大学的时候,就经常听到国内的“银河计算机”等高性能计算的各种新闻,有很多的科学研发需要高性能计算(HPC)来完成很多科学研究的推导。这几年,科学计算的发展在很多领域带来了极大的生产力提升。有几个典型的场景可以给大家参考,比如:在新型药物的研发鉴定上,已经从传统的5000天周期,缩短到了100天的时间;比如,新车在辅助驾驶等新型功能的开发商,可以从60月压缩到24个月;基因测序的时长,从13年变成惊人的1天(这个事情在2020年HC大会期间,跟脱口秀的黄西聊起过,他博士论文确实搞了很长时间,主要问题就是一个基因片段的测序就要几个月的时间);天气预报的准确度,从21.8%提升到了80%。
这背后的科技原因,一个是由于芯片工艺水平的提升,带来了丰沛且经济的算力;另一方面,图形计算、人工智能计算等新型的算力,使得我们能够更加快速地分析和处理数据,尤其是海量的数据,非结构化的数据(图片、视频、地震波监测、电磁扫描等)。
正是由于这种变化,发现只是关注“银河计算机”“云计算”的算力不够了,必须关注算力的多样性,关注如何对海量的数据进行处理,如何提升数据处理的效率。在2020年的“奥林帕斯数据存储教授论坛”上,很多的HPC领域的顶级教授就提出了一个观点:HPC应用已经从算力密集型走向了数据密集型。
按照我们技术专家的理解,数据密集型的超算,主要有如下几个挑战:1)海量数据的扩展性和经济性挑战(基因测序单设备日产6TB数据,单颗卫星一年采集1PB数据,油气勘探升级为三维勘测数据量是二维勘测10倍,L4等级自动驾驶训练车每天产生60TB数据);2)算力多样化带来的复杂负载(结构化数据、图片、大文件、小文件、顺序读写/随机读写数据等);3)数据在采集、存储、计算等系统中的高效流转问题(反复的拷贝和迁移)。
因此,华为的OceanStor Pacific海量存储,特别针对这个场景进行了优化。提供超高密度的设计,单位体积容量是业界的3.6倍;面向混合负载设计,各种负载能够自适应,而且提供比业界高60%的读写性能和高30%的带宽性能;多协议互通,使得数据采集后即进入存储和处理系统,一套数据存储支撑超算的全部过程,免迁移之苦。
相信这款产品,能够对油气勘探、自动驾驶研发、气象海洋研究、卫星测绘、生命科学等都起到重要的推进作用。我们跟Volvo辅助驾驶研发,上海天文台等都已经进行了广泛的合作,期待2021年有更多的科技进步和社会进步的案例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