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西南昌,一名女子在逛商场时,看中一款联想的笔记本,就花4300元买了回来。到家后出于好奇,就上网查了一下,瞬间就无法淡定了。
女子惊讶地发现,同一品牌,同一型号配置的电脑,网上只需要2000多元就可以买到。想着自己多花了接近一半的钱,女子心里很不平衡。
女子越想越觉得店家的做法不地道,心里难以接受,于是拿着电脑带着记者,去到店里讨要说法。面对女子的质疑,店里的负责人表示,光拿货价就要2000多块钱,自己卖到4300元的价格完全是合理的。同时店家还表示只要在F律规定的范围内,挣合理的利润就可以了。
面对店家的说法,女子还是坚持自己所购买的电脑差价过高,而且费用里面包含的1088元“保修费”属于多收的项目,最后女子要求店家退还所有的欠款。
最终,在记者、商家以及电脑城工作人员的协调下,店主答应扣除1500元的“折旧费”后,予以退款。

在这件事情中,店家在卖出电脑前,已经对电脑进行了明码标价,而且价格也没有高得离谱,更何况电脑的型号品牌都已经清楚表明,并对前来购买的女子进行了说明。
反观这名女子,在通过店家的说明后,还是选择买了这台电脑。然而在回家后又进行查询,得知自己买贵了就各种心理不平衡,要求退款。试想一下,如果女子查询的价格比这个贵一些,女子又该如何呢?
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类似该女子这样的事情。所以当我们想买一件商品时,完全可以货比三家后再做决定,并在购物的过程中,仔细检查,把自己介意的细节了解清楚,以免之后会有不必要的麻烦。
对此,你怎么看呢?#南昌头条#
又一个百强企业扛不住三道红线,开启半价疯狂甩房销售模式。睡一觉,资产瞬间缩水几十万,估计那些业主们想死的心都有了吧。去年,一度以高周转出名的BG园还曾辟谣回应不会全国搞促销大降价,但现实却很打脸。没过久,广州的BG园云顶,售价从一度最高峰4.3万/㎡,直接降到了 2.1万/㎡,甚至比2.3万/㎡的楼面价还低。

2021年11月BG园在张家口的项目,市场目标价本在9000元/㎡左右,但是BG园却是4300元/㎡起步,均价5500元/㎡。销售价格近乎腰斩。这波操作,这个场景,不由让人联想到前两年的某大,也是不断地搞促销,降价广告满天飞,但这种无节制的跳水降价手段只能如同速效救心丸一样暂时刺激一下市场,最终还是抵不住寒冬将至的楼市带来的销售下滑。有时抓转念一想,或许降价促销回款减负债总比某大直接违约烂尾强吧。
借蚂蚁花呗的钱买下阿里巴巴,这事儿不是没有可能。
李雪琴放言盘下阿里段子,估计很多人都听过。大概意思:
根据双十一规则,4000亿可以买下阿里。
问题是4000亿到从哪儿?
找花呗借啊,
用花呗借来的钱买阿里,大家一听就知道是个笑话。
但这事儿还真发生过。
1986年,中科院计算所公司“国有资产民营化”被正式提上日程。1988年,柳传志找到了香港商人吕谭平,于是“香港联想”就诞生了。

作为上市的“联想集团”前身,香港联想由北京联想和中国技术转让公司两家国企共持股67%,吕谭平等四名港商控制的导远公司持股33%
1992年10月北京联想曾投入9890万港元,吕谭平等四名港商则投入10万港元对香港联想进行了增资扩股。
然而诡异的是,香港联想1994年2月14日挂牌上市,在发行的6.75亿股份中,北京联想得到了2.618亿股,占比38.8%,吕谭平等人竟也得到了相当的2.08亿股,占比30.8%。
投入10万港元和将近1亿港元,获得的股份竟然差不多?这是什么操作?
柳传志后来透露,当年联想增资的9890万港元有4300万借给了港商,让其得以负债持股……
负债持股什么意思?
就是港商借联想的钱,买下了联想。
试问你可以借蚂蚁花呗的钱买下阿里巴巴吗?
柳教父:“绝对可以!”
欧盟韩国不满美国,指控美国科技补贴,违反国际法,科技巨头遭殃

美国利用科技霸权的武器,在国际社会大搞科技小圈圈,我们要问一个问题,西方发达国家之间,他们的科技政策就那么的鹭港统一吗?科技本身的规律就是彼此竞争,西方发达国家之间,在国际市场现实的利益面前,就那么的相互谦让不顾自身的利益吗?
我想大家都明白,答案是否定的,国家社会的丛林法则,必定让竞争始终存在,比如最近美国通过了针对电动车的科技补贴政策,马上韩国和欧盟就跳出来指控美国,违反了世贸组织的规则,为什么反应如此激烈呢?很简单的利益问题。
同时美国和欧洲之间,还因为各种科技政策,各种科技巨头的反垄断调查,双方在科技博弈上,同样也是矛盾重重,我们今天就是要跳开中美之间的科技竞争,同时打破中国和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科技竞争的迷思,来看看西方国家之间本身存在已久的科技产业政策矛盾,以及由此能够得到的启示。

8月12日,欧盟和韩国方面,公开表态对美国电动汽车购买税收抵免计划,表示了担忧,原因很简单,那就是美国的这项科技补贴政策,具有歧视外国制造的汽车的条款,违反世界贸易组织(WTO)的规则,可以说公然致国际法于不顾。美国参议院上周通过4300亿美元的《通胀削减法案》,宣布将取消电动汽车税收减免的7500美元上限,但同时施加限制,要求电池部件和关键矿物必须从北美采购。
我们都知道欧盟和韩国方面,都是汽车制造大国,美国市场也是相关国家的重要市场。所以欧盟的发言人才会说,美国的这些科技补贴政策是歧视性的,相对于美国生产商而言,它是对外国生产商的歧视,并且不符合世贸组织的规定。
欧盟认为,相关的科技产业补贴政策,需要确保所推出的措施是公平和非歧视性的。欧盟敦促美国从该法案中删除这些歧视性内容,并确保它完全符合世贸组织的规定。我想欧盟的表态已经说得很清楚了,韩国的顾虑和担忧当然也是出于同样的原因。

我想所有出口的美国的汽车企业,特别是日本的企业也面临类似的不公平竞争环境,大概是日本在美国面前不敢说话,亦或者还在观望,说不定很快就会跑出来,跟着欧盟和韩国韩不公平竞争了。
另外,美国的这种做法,是另一次的打脸行为,要知道美国现在所推行的各种不公平的科技政策,全部是过去美国指控其他国家的行为,包括美国刚通过不久的美国芯片法案,国家掏出来的2800亿美元,以及527亿美元的芯片补贴政策,要知道这些钱可是美国政府,直接拿出来给厂商的,你说这不就是美国过去,经常指责其他国家的,赤裸裸的产业补贴政策吗?
除了美国现在所进行的不公平科技补贴政策,近日西方国家之间,还在科技巨头反垄断调查方面,存在着各种矛盾冲突。在经济衰退压力下,反垄断大戏在美欧之间的大西洋两岸展开,矛头直指美国科技巨头。2020年7月,谷歌、推特、亚马逊、Facebook四大科技巨头的首席执行官首次齐聚美国国会听证会,接受议员长达五个多小时的轮番质询。

大洋彼岸,欧盟委员会在同年12月推出《数字市场法》草案,矛头也直指这些公司。新一轮欧美反垄断大戏自此开幕。两年后的2022年7月18日,这场反垄断大戏迎来高潮:第一个专门针对美国科技巨头的反垄断法案——《数字市场法》在欧盟27国落地,2023年初生效。
外界纷纷在问,美国这些科技巨头的寒冬是否提前降临了呢?我们来看看欧盟,是如何把反垄断的利剑刺向这些美国科技巨头们的。7月5日,欧洲议会投票通过《数字市场法》(DMA)和《数字服务法》(DSA),两个法案专门针对大平台科技公司的垄断和内容监管,欧盟负责数字事务的副主席维斯塔格,甚至称其为“世界首创”。
要知道在过去的20年间,欧洲没有出现任何世界级别的大型科技公司,欧洲互联网科技市场已被美国几个大公司占领,所以无论从消费者隐私保护,还是在最近的反垄断法案上,欧盟为了限制美国科技大公司同时扶植本土科技企业,在监管方面一直比美国激进,走得更快。

我想朋友们很容易联想到,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就是,既然这些美国科技巨头们可以向欧盟让步,那么它们在全球是否也会作出同样的让步呢?即使仅在欧盟让步,对手也可能先在欧盟蚕食这些科技巨头的市场,然后把竞争优势扩大到全世界。
其实美国当前也在制定各种反垄断的法律,以及隐私保护的法律,美国的这些科技巨头们,过去那种自带光环众星捧月的好日子,大概是真的到头了。
一名Facebook工程师感叹到,现在智能手机的红利已消耗殆尽,而像VR这样的新一代硬件还没有很快普及,也没有智能手机那样的根本性革新,未来互联网公司的增速不会像以前那样快了。
我想这既是美国科技巨头们目前的一个现实处境,同样也是美国在全球结束过去那种无往不利的时代的时刻,所以美国要面临的不仅仅是中国的科技产业和高端制造业的发展和赶超,同时也要没事回过头去,看看过去长期宣称的盟友们在思考些什么,或许拆掉美国科技霸权城墙的,恰好就是城墙内的那些美国盟友们。

仅仅过去一年,中国科技界格局突变,去年腾讯和阿里巴巴在市值上对台积电保持碾压优势,一个阿里巴巴能打两个台积电。现如今台积电接连超越腾讯和阿里巴巴,尤其是阿里巴巴,从去年领先台积电3000多亿美金,到如今落后近2000亿美金,如此大的反差正好说明了如今两家企业的不同遭遇,一个掌握着全球芯片产能分发的命脉,甚至三星,苹果这样的一线手机巨头都得看其脸色,一个恰巧面临业务调整的拐点。值得一提的是,荷兰光刻机巨头ASML也赶上来了,目前市值已经达到了3554亿美元,距离阿里巴巴的4300也不远了,可能有人会说,目前腾讯和阿里巴巴跟这些全球顶尖科技巨头依然有一拼,但不要忘了利润率,目前台积电和荷兰ASML的利润率都达到了50%,这有多么夸张?腾讯的盈利能力就不用多说了吧,尤其是腾讯游戏,说它是印钞机估计也没大争议,即便如此,去年四季度的利润率也不过26%,另外,华为今年上半年利润率仅9.8%,至于小米,联想就更不用说了,关键是台积电和ASML在各自领域占据绝对主导,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拥有定价权,前不久台积电不是全系芯片涨价了吗,但是人家的订单依然满额上线,作为它的下游产业链你只能默默接受,这就是核心技术的重要性,这也是注重核心技术的华为得到网友认可的根本原因。#科技快讯#
【广发快讯 | 三大指数集体收跌 消费电子概念股午后全线走强】
大盘全天低开后震荡调整,两市超2800只个股下跌,中小题材股表现相对活跃。盘面上,赛道股细分方向持续活跃,第三代半导体逆势大涨,消费电子、光学光电子、金属新材等涨幅居前;白酒等消费股陷入调整,酒店餐饮、贵金属、养殖业等跌幅居前。
数据来源:Wind。指数过往业绩不代表基金业绩,不预示未来,投资需谨慎。
[玫瑰]市场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