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n7500(N7500380FFCWC加装AUX)

#我的数码生活# 威诺蓝牙手咪已经到了,春节期间还是顺丰给力[耶]有了这个蓝牙手咪,N7500车台用起来爽歪歪[呲牙]

【央行:从公开市场一级交易商买入7500亿元特别国债】12月12日,人民银行以数量招标方式进行了公开市场业务现券买断交易,从公开市场一级交易商买入7500亿元特别国债。网页链接

预祝天问一号着陆器7500N变推力发动机在火面上空准时点火!

这是一款用于地外天体着陆任务久经考验的降落发动机,曾经助力嫦娥三号、嫦娥四号、嫦娥五号三次成功登月,实际任务可靠度高达100%,在天问一号任务中该型发动机进行了相关适应性改进工作。

7500N变推力发动机喷注器采用喷注面积可自主调节的流量定位针栓式喷注器,可在8250N至1200N范围内调节推力,推力变比6.87:1。

天问一号进入舱在气动减速段将消耗掉90%的减速任务,尔后是减速伞减速,紧接着就是动力减速段,这也是火星登陆任务成败的关键时刻。

当着陆器距离火面不足400米高度时7500N变推力发动机点火,当着陆器下降至距离火面100米高度时,在变推发动机助力下着陆器悬停成像。

悬停成像的目的是选择确定最后的着陆点位,尔后着陆器继续缓速下降,在距离火面2至4米高度时主发动机关机,最后的着陆能量由高效吸能合金材料制作的着陆腿吸收。

嫦娥登月金牌动力7500N变推力发动机首次高调亮相荧屏,在它的助力下我国连续取得嫦娥三号、嫦娥四号、嫦娥五号三次登月100%成功战绩,成功率高居世界榜首,是人类21世纪迄今为止最成功的登月动力系统。

7500N发动机真空实际推力可达8250N,发动机喷注器采用喷注面积自主调节的流量定位针栓式喷注器,推力最低可自主调节至1200N,推力变比6.87比1,累积工作时间大于4000s,单次最长工作时间超过2000s,启动次数超过30次。

与之对比,印度月船-2号采用的800N发动机,以及俄罗斯明年即将发射的月球-25号着陆器使用的4704N发动机,推力变比均没有超过2比1。

变推力发动机是地外天体着陆的核心动力系统,在以月球为代表的近真空环境地外天体着陆任务中起着减速制动、缓速下降作用。在以火星为代表的有大气天体着陆任务中,也可承担着陆末段的缓速下降职能,例如天问一号进入器包络的着陆器同样配置有7500N变推力发动机。

地外天体着陆需要有适应探测器规模的大推力变推发动机,如果推力不够,就需要像俄罗斯月球-25号、印度月船-2号那样配置多台发动机。如果变推力范围有限,还得像俄罗斯月球-25号、印度月船-2号那样配置多台小推力发动机用于末段缓速下降,如此一来工程可靠性将进一步降低,月船-2号软着陆任务的失败实践已经为世界航天上了生动一课。

嫦娥着陆器仅用1台7500N变推力发动机即可完成地月转移中途修正、近月制动、环月降轨、月面软着陆等一系列全套动作,当着陆器进入距离月面15公里高度时7500N变推发动机以接近最大推力反向减速制动,当接近3公里高度时发动机可自主调节至小推力工况,尔后根据不同的高度连续调节,最终实现缓速下降工程目标。

凭借研制7500N变推力发动机的成功经验,我国后续还将研发推力变比更大、推力更大的载人登月用变推力发动机。

探火用的7500N变推力发动机是在探月工程里的7500N变推力发动机的基础上研发的,可以说不再是改进型了,因为变化太大了,完全是根据火星探测任务全新设计制造的。(这让我想起长征6号改和长征6号的关系。)

探火用的7500N变推力发动机首次采用了中室压方案。(探月工程里的7500N变推力发动机采用的是低室压方案。)保证相同推力的同时,发动机体积更小,性能更高。(这个可以参考马斯克的发动机,都是超高室压,将发动机尽量做小,这样一个火箭里能放相当多的发动机,来实现大推力。)

探火用的7500N变推力发动机同时采用了3D打印技术,让结构更可靠。

最后的结果就是探火用的7500N变推力发动机的体积只有探月用的1/3,重量也只有探月用的1/3。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

在探火用的7500N变推力发动机的基础上再研究新版的探月用变推力发动机,相信还会有更大推力,更小体积和重量的发动机出来,到时载人登月就不是个事了。

#头条日签#

阿里锂源,卒!

从来我只用数据说话,这个表格是我4月做的,5月发的,雪球清晰地记录了发布时间。本意只是测算全球锂资源的总产量的上限,个别项目有多有少都不重要。截至现在,看起来只有中矿资源的Bi­k­i­ta和Ta­n­co两座矿山达到了并略微超预期,除此以外,其他的项目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截至目前,2022年度,Bi­k­i­ta矿山生产并运出9万吨透锂长石精矿,折7500吨LCE;Ta­n­co矿山生产并运出2.5万吨锂辉石精矿,折3000吨LCE。

我不是说你,也不是说他,我说的是在座各位所有,谁是PPT,谁是踏踏实实干事业的,一目了然。$中矿资源(SZ002738)$ $天齐锂业(SZ002466)$ $赣锋锂业(SZ002460)$

#科学燃计划#

【嫦娥四号与天问一号着陆器7500N变推力发动机对比】

之前看到过报道(图一),天问一号着陆器采用的变推力发动机是嫦娥系列探测器7500N变推力发动机的改进版,重量和体积都只有原来的三分之一。不过光从文字上不容易对这个大小的变化有直观的感觉,而祝融号最新发布的照片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分析机会,让我们来试试看能不能看出点端倪。以下我采用了纯图片进行分析测量,结果肯定会有偏差,但总的来说应该不会太大,当然了,结果仅供参考,本人不对真实性做保证。

首先我们来看看嫦娥系列的7500N变推力发动机。在官方数据不是很清楚的情况下,要对图片进行分析,我们首先得找到一个足够可靠的参照物,这个参照物就是嫦娥四号携带的低频射电频谱仪的天线。在纪录片《飞向月球》第五集的14:36分处,官方提到了低频射电频谱仪的天线长度为5米(图二)。

在得到这个线索后,我们可以找到嫦娥四号的其中一张照片进行对比(图三——这张照片是我自己从探月工程发布的数据中提取生成的)。在这张照片里,天线、探测器、变推力发动机的喷口都清晰可见且基本处于垂直于观察方向的同一平面,应该可用于测量。在已知天线长度为5m的前提下,我们可以测量出着陆器在这个方向上的宽度大约为3.56m,变推力发动机喷口末端直径大约为0.84m。

然而,官方说明的天线的5m长度有可能不是5m整,所以得出的结果不能说非常可靠,这里可以参考其它资料。论文《嫦娥三号探测器 7500 N 变推力发动机研制》(图四)给出的表格里标明发动机的外形直径小于等于0.83m,由于喷口末端就是整个发动机直径最大的部分,因此0.83-0.84m的结果可被认为是可靠的,也符合纪录片里呈现的比例(图五)。

接下来看看天问一号的变推力发动机。和前面一样,我们首先得找到一个可靠的参照物,在这里,线索就是着陆平台上展开的国旗。根据公开资料,我们知道国旗的宽度为0.36m(图六)。

以国旗为参照,我们可以对着陆器的照片(图七)进行对比,得出着陆平台的直径大约为2.1m。但由于此处国旗和平台直径并不处在同一平面上,结果必然存在较大误差(近大远小)。

最后我们来看最重要的祝融号与着陆器合照(图八),这是极少数揭示了着陆器底端的变推力发动机的照片之一。根据同样的对比方式,在这里算出的平台直径约为2.26m,可见测量误差不小。而与国旗作对比的话,可以得出改进版变推力发动机的喷口末端直径约为0.2m,同样,因为不在同一平面近大远小的关系,这个结果是不可靠的(而且这张照片的清晰度也远不如之前),但在跟国旗对比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可以比较肯定地说新喷口末端直径不会超过0.3m。

由此可见,改进版7500N变推力发动机的体积确实大大降低了,三分之一的说法完全可信,向科技工作者们致敬!

最后放一张嫦娥四号与天问一号着陆器的对比(图九),此处两者比例肯定不完全一致,但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出两者的差距有多么的巨大。

今天在光阳摩托店看见王道700的二手车了,这也是近10年前的王者了,绝对的大哥级别踏板车,700cc 并列双缸水冷,280的双前刹车盘。马力40.7KW/5500rpm,以及59.3N.M/7500rpm的扭矩,最高车速可达170KM/h,采用了技术先进的双冷却系统、电控式可调悬挂系统和ABS防锁死刹车系统,配置用料绝对都是当年顶级旗舰作品了,坐垫十分宽大,坐桶也不小,空车质量高达265kg和宝马水鸟一样了,三围达到2330×830×1510,坐高倒是很友好780。不过以现在的眼光看这车,设计肯定十分过时了,光阳的设计功力又不如欧洲或者日系踏板,所以现在显得十分臃肿,我记得14 15年还清理过库存,这个二手车也就是小几万的价格了。所以同样的价格你会选顶级排量的二手车,还是买个新款的350 400级别大踏板呢?据说这车传动还有点设计问题。

【任泽平解读11月金融数据:近期多项利好政策频出】在货币政策层面,为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11月25日央行宣布降准0.25个百分点,并于9月重启抵押再贷款工具,3个月新增PSL总计6300亿元,用于支持保交楼。在财政政策层面,前11个月,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超过4万亿元,创历史新高。12月12日财政部宣布续作7500亿元特别国债,为2007年特别国债的等额滚动发行,不会增加财政赤字。在房地产政策层面,11月28日,证监会发言人表示,证监会决定在股权融资方面调整优化5项措施,并自即日起施行,标志着房企股权融资时隔6年后再次放开,意义重大。至此,稳楼市“三箭齐发”,形成了信贷、债券、股权等三大融资政策支持体系。详戳:网页链接

#五羊本田# #新大洲本田# 本田在国内有两款性价比比较高的踏板车型,分别是新大洲本田的ns125d和五羊本田的喜鲨125,ns125d最大功率6.6kw/7500r/min,最大扭矩9.87N.m/6000r/min,价格七千左右。五羊本田的喜鲨125最大功率也是6.6kw,最大扭矩9.87nm,价格也是七千左右,外观也都是很平淡那种,但也挺耐看,那么你觉得选哪个比较好呢?

小米13根据现有资料推测下明后两年旗舰芯片情况

首先高通这边明年的8gen3已经流片明牌了是1+5+2 台积电n4p 目前的消息是1800/6000 且多核能效超a16 那么可以推测 骁龙8Gen3 终于在cpu上也全面超越了a16(低频能效就算没超也肯定是毫厘之间) gpu相比 骁龙8Gen2就是挤牙膏

苹果这边保密做得好只知道会用n3e就纯靠猜.我预测按照现在果子的尿性.第一年用新的大工艺节点 就不会在cpu架构层面大改靠制程红利提频就完事了.(用芯片区分高低款如果差距太大会严重影响低配款销量果子很早之前吃亏一次这样的亏.)参考下图工艺对比。实际n3e主要的提升还是在密度上。如果不堆规模的话相比n4p领先的都不多 如果a17是这个操作gb5单核大概是2100-2200 多核6200-6500这个区间 gpu已经挤了一年牙膏了再挤就说不过去了希望能赶上adreno740吧

后年高通这边会首次用上自研的nuvia内核 2+6架构 大概率是n3e 按照nuvia团队自称的提升推测下可能有2000/7500

后年果子这边大概率也会加核用2+6来完全发挥新工艺的优势 如果继续用n3e盲猜一手 2250/7600

感觉以后移动端cpu应该是再也见不到a11这样一代跨越式的进步了。可以看看英特尔这些年以后移动端cpu估计也是这德行。想有稍微大点的提升基本纯粹吃的制程红利罢了 而且制程提升也是越来越难隔代进步幅度越来越小

#小米13# #数码迷# #苹果#

$新华制药(SZ000756)$

$上海凯宝(SZ300039)$

$仁和药业(SZ000650)$

中药板块早盘走高,截至发稿,贵州百灵、精华制药等涨停,盘龙药业、上海凯宝、大理药业等涨幅居前。

中药我只选了三个票,新华制药,仁和药业,上海凯宝,随着放开,ga­n­r­an人数肯定会增加,短期医药有操作空间。

一:7500亿特别国债发行,缓解地方政府压力

二:中东石油与人民币挂钩结算

三:12.15号中央经济会议,将讨论明年经济目标。据bl­o­o­m­b­e­rg报道(淡化住房不炒局面,利好房地产,将重点放在消费复苏上。所以星期五房地产,消费涨了。)具体会议等待15号。

消息面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在上周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抗病毒药物方面,这几年有很好的中医中药,在疾病的治疗方面,中西医结合、中西医并重也非常重要。

德邦证券表示,抗疫三年,中药作用举足轻重,巨量需求即将来临。

#股票分析# #股票交流# #今日头条# #人类最高的智慧是什么#

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明星球员身价TOP榜

天问一号超音速开伞画面公布,有火字图案!展开面积200平方米

降落伞开伞成败往往决定火星登陆任务成败,俄欧ExoMars-2022火星探测器就是因为降落伞设计缺陷导致错失2020年发射窗口。

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采用由平面圆形伞改进升级的盘缝带-锯齿形降落伞,之所以采用此种伞型是为了应对仅相当于地球大气密度1%的火星大气,以及超音速开伞工况。

传统伞型如果在超低密度的火星大气中开伞,会有剧烈摆动现象,盘缝带降落伞的“带”与“盘”之间的开缝可以让气流顺畅流出,同时“带”与“伞”的边缘有锯齿形修形,进一步增强开伞稳定性,并减小开伞力。

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采用四级减速方案,即气动减速、降落伞减速、动力减速、着陆腿缓冲。

进入火星大气后着陆巡视器利用球头双锥体外形进行气动减速,当速度降至2马赫左右时在配平翼作用下进入舱攻角降至零,目的也是为了尽可能减少开伞后降落伞的摆动情况。

尔后进入舱背罩顶部的伞舱盖弹出,此时探测器距离火星表面高度约为11公里,为了防止伞舱盖砸到主伞,专门给伞舱盖配了一顶展开面积仅有0.6平方米的小型降落伞,随后主伞拉出。

天问一号是继去年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之后我国第二个超音速开伞任务。

主伞展开面积约200平方米,由48根伞绳牵引,伞衣上有火字图案。

天问一号主降落伞具有轻质化突出的优点,重量不到40公斤,包装体积不到60升。此项优势得益于我们在全球范围内率先揭示降落伞尺寸效应机理,以嫦娥五号T1试验器为例,降落伞与进入器重量比值做到了2.4%,而NASA是4.4%,日本隼鸟号则是3.2%。

降落伞与进入器重量比值越低,降落伞可承载的进入器规模越大,在同等进入器规模下装载的有效载荷更多。

此次公布的天问一号降落伞视频只是开伞视频,并不是完整版,后续还将有更加精彩的着陆视频。

天问一号是我国深空探索事业继往开来的产物,继承了嫦娥探月、载人航天两大工程领域的诸多成熟技术。

降落伞减速阶段进入舱大底抛离,当探测器速度降至95米/秒以下速域时进入舱背罩分离,随后进入动力减速段,此一阶段将应用微波测距测速、激光三维成像、光学成像多种敏感器于一体的基于机器视觉理念的助降系统,并在7500N变推力发动机以及一系列中室压姿控发动机作用下进行粗避障与精避障,这些货架技术曾在三战三捷的嫦娥登月任务中发挥关键作用。

当然天问一号并没有照搬嫦娥登月技术成果,而是继承中有发展。比如微波测距测速敏感器被整合成了相控阵雷达,7500N变推力发动机由原来的低室压转变为中室压,发动机重量尺寸大幅度下降,但性能却没有影响。

为什么我们可以一次实现对火星的绕落巡探测,完成这一人类前所未有的壮举?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以火星大气气动减速与火星开伞两大难题为例,为了尽可能模拟火星大气环境,我们从两方面着手。

首先,在电弧风洞中实现了95% CO2以上的真实火星进入热环境复现,这是当前NASA都不具备的能力,而我们具备了目前世界上最广的火星热环境模拟和防热考核试验能力。

再就是在地球利用高空探空火箭将火星降落伞发射至海拔45公里以上高空,利用这一高度空域近似火星的大气密度进行开伞测试。

值此天问一号成功实施火星绕落巡任务之际,航天科技一院院长王小军在全球航天探索大会上提出了我国未来载人火星探测发展路线及任务架构。

星辰大海,我们从来不仅仅是说说,而是怀着“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信念,一步一个脚印实现梦想。

图一: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降落伞(实拍)

图二:火星大气超音速开伞(实拍)

图三:进入舱气动减速

图四:着陆巡视器降落伞有“火”字图案(实拍)

图五:火星降落伞弹伞筒

图六:火星降落伞地面测试

图七:火星降落伞用于高空开伞试验的天鹰6号火箭

图八:新一代载人飞船群伞测试

图九:祝融号火星车与着陆平台合影照定名“星火燎原“

俄罗斯明年发射立国30年来的第一颗月球探测器:月球-25号!

本月19日,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总裁罗戈津视察“飞行”企业时披露,月球-25号将于明年秋季发射,此项任务旨在确认俄罗斯是否掌握月面软着陆技术。月球-25号之后还将发射月球-26号绕月卫星、月球-27号着陆探测器,到月球-28号时将实施无人月球采样返回任务,根据宣传概念图显示,这款采样飞船仍然无法具备类似嫦娥五号的月球轨道无人自动交会对接能力。

月球-25号虽然承袭上世纪苏联月球系列探测器命名,然而时隔四十四年之后俄罗斯与美国航天一样月球探测事业断层严重,不论是产业链还是研发团队都需要从头开始,上世纪残存的一点探月遗产也大多遗落在乌克兰境内。

月球-25号发射质量1.54吨,约相当于嫦娥三号探测器的一半,不同于后者,前者没有配置月球车,计划着陆于月球正面南极区域。由于没有配置中继星,其着陆安全性面临严峻考验。

该探测器采用与印度月船-2号相似的着陆方案,即多台发动机组合的反推制动方案。主减速发动机推力为4704N,同时辅以两台588N小推力发动机,如此设计的原因是主减速发动机推力与变推力指标局限导致。

4704N主减速发动机具备一定的变推力能力,最低可调节至3920N,推力变比仅为1.2比1,而嫦娥四号应用的7500N变推力发动机则可以在8250N至1200N大范围区间进行节流调节,推力变比达到6.87比1。

变推力能力上不去,所以只能在距离月面较高的高度层用于减速制动,而在着陆下降段则只能依靠主发动机与两台小发动机协作才能实现缓速下降。与之对比,印度月船-2号失败的原因就在于系统产生了错误指令导致多台发动机点火时序错乱,进而“翻船”。

月球-25号虽然没有携带月球车,但也有自己的特色,它配置有一部机械臂,可在着陆区抓取月壤进行原位分析探测,同时配置有核热源具备月夜生存能力。

月球-25号最早计划2014年发射,随后又历经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等多次推迟,这是因为它大量继承了福布斯-土壤探测器的关键子系统,由于后者的任务失败导致前者需要重新设计。

值得一提的是,瑞典也曾与月球-25号有合作载荷项目,但由于该探测器发射时间的一拖再拖,促使瑞典将目光转向东方的嫦娥四号,玉兔二号月球车搭载的中性原子探测仪就是由瑞典提供。

在经过多年沉寂之后我们期待月球-25号能有相较于月船-2号更好的表现,为人类探月事业注入新的力量。

现在才看懂这张照片背后的故事,现在才知道为啥每次重大发射任务都会有老同志坐镇。今天,叶培建院士在《鲁健访谈》中首次透露了嫦娥四号燃料泄露那段有惊无险的故事。

“嫦娥四号刚发射那会儿把我们吓得够呛。大家突然发现发动机上不该开的两个阀门开了,燃料大量流出,虽然立即关闭了阀门,但短短二十秒就损失了近二十公斤燃料。”

当时几乎所有的人心里都在打鼓——如果按原有方案着陆,着陆器几乎肯定会因为燃料不够而无法安全落月。

最后经过计算,重新构建了新的落月轨道方案,入轨策略改为先进入100km×260km轨道,再进100km近圆环月轨道,减少了7500N主发动机在轨工作时间,这才让嫦娥落月前仍有数公斤推进剂富余。

“经过千难万险,最后落月时还有一点燃料剩余。张熇的眼泪一下子就掉下来了……”叶培建院士称,“干这行的人都知道,真有状况时,有职务的人都会很紧张,多少都会影响到正常思维。”

而不再担任总师的叶培建每次发射时坚持坐镇,依靠自己丰富的经验,在关键时刻起到了关键作用,最终让嫦娥四号有惊无险,给了全国人民一个大大的惊喜。

真是惊心动魄,从发现问题到解决只有20秒,真敏感,真厉害啊。现在中国航天成功成了常态,很多人习以为常了,但其实每一次成功的背后都或多或少都有过惊心动魄的过程,个中辛酸只有当事者才知道哦。

#我要上微头条##我要上头条##中国航天#

史上最强推力土星5号两倍多(7500吨)的星舰超重助推器原型机BN3,刚刚完成了整体堆叠。

据了解,该助推器仅测试阶段就将配备29台猛禽引擎,是继前苏联N-1型号火箭以来,地球上再次尝试多台发动机并联方案的火箭。

“天问1号”由于没有取样返回功能,所以整个探测器的发动机数量比“嫦娥5号”少装了29台。尽管如此,“天问1号”周身上下仍然有48台发动机,如果算上“长征5号”火箭的30台发动机,火星之旅使用的发动机总数达78台。

“天问1号”环绕器共有21台发动机,分别是1台3000N轨控主发动机、8台120N发动机、12台25N发动机,其中3000N轨控发动机与嫦娥五号轨道器3000N轨控发动机属于同系列产品。

“天问1号”着陆器共有27台发动机,包括一台7500N的变推力发动机和26台姿态发动机,为成功着陆护航。

相比之下,“嫦娥5号”探月之旅总共动用了107台发动机。其中“长征5号”火箭有30台发动机,“嫦娥5号”探测器有77台发动机。

2月10日晚19时52分,在距离地球1.92亿公里外的宇宙深处,在火星上空400公里处刹车进入环火轨道使用的就是3000N主发动机(由于1N约等于0.1kg力,所以3000N发动机的推力大约为300kg),发动机持续工作约15分钟,燃料消耗量将近900公斤。

跟据国家航天局消息,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 探测器自2020年7月23日发射以来,各系统工作正常。2021年2月10日,天问一号探测器进入环火轨道。根据目前飞行情况,天问一号拟于北京时间5月15日凌晨至5月19日期间择机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结合多方面消息,极有可能在第一窗口期也就是明天上午七时十一分着陆。

届时,着陆器所搭载的7500N变推力发动机将在距火星表面400米左右点火(配图为此前地面测试公开图片)。根据公开资料显示,该7500N变推力发动机喷注器采用喷注面积可自主调节的流量定位针栓式喷注器,可在8250N至1200N范围内调节推力,推力变比6.87:1。此前该发动机已在嫦娥三号、嫦娥四号、嫦娥五号三次任务中顺利工作,实际任务可靠度高达100%,在此次天问一号着陆器任务中该型发动机进行了相关改进工作,以确保万无一失。

#天问一号即将登陆火星# ,让我们静候佳音!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394629/
1
上一篇nokia 6290(nokia 6210)
下一篇 三星note2移动版(三星note3移动版)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