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争开启后,主流的价值观越来越趋向一致性。
东南亚全面学习欧美,尤其是公司架构上,设置工会等组织,这波产业链转移绝非偶然,富士康、苹果已加快转移步伐。昨日收到消息,三星昆山半导体转移至东南亚,内部已出赔偿方案,工作两三年的员工有些能拿到"n+5",确实算是业界良心。
其实年初到现在,东南亚疫情防控整体上保持了一致性,所以承接产业链相关产业上有很好的彼此协同作用。疫情三年,新加坡终于还是登顶亚洲金融中心,随着富豪云集、家族办公室的兴起及跨国公司的全球产业链整合,其优势会越发明显。
其实新加坡76%都是中国籍,当前就连医院的新冠床位都取消了。当前最核心的是恢复经济,疫情方面最重要的是分级治疗,合理引导。就目前的趋势分析,方舱医院、核酸检测加快撤销已是必然。
随着全球贸易重新分配,尤其是疫情封控影响,不少企业订单交付及契约遵守出现违约,导致当前订单出现严重不足,鼓励企业走出去整合全球资源已是必然。
由于砍掉了大量iPhone 12 mini订单,苹果可能要向三星支付数亿美元的赔偿。众所周知,三星是iPhone 12 mini独家面板供应商,如果苹果的实际订单数量比合同数量低,苹果必须向三星支付违约赔偿。2019年,苹果因OLED面板订单低于预期,向三星支付了约6.84亿美元违约金,2020年支付了9.5亿美元赔偿金额。
从OLED面板订单数量来看,iPhone 12系列的销量并没有达到苹果的预期。在连续多年销量没有达到苹果预期后,新款苹果手机有可能会继续降价,毕竟苹果手机的价格有点太高了。事实上,最近几年苹果手机一直在降价,这可以说是苹果向销量低头的无奈之举。
2011年,三星推出Galaxy系列平板,被苹果控告侵犯专利,盗版ipad。三星神操作,竟然提交了一部电影片段作为庭审证据!
当年,三星公司的Galaxy 系列手机和平板电脑面世。
没过多久,苹果公司就把他们告上了法庭,理由是三星的手机和平板与自家的iPhone、iPad在外观上太相似了,三星侵犯了专利权。
法院最初的判决倾向于苹果,禁止三星在除了荷兰以外的所有欧盟国家出售Galaxy Tab。
不久后,三星的反击来了。他们不但在韩国、德国和美国等地对苹果提出反诉,而且向法院递交了一份书面证据,其中包含了一部电影的片段。
这部电影就是科幻经典《2001:太空漫游》。三星认为,这部早在1968年拍摄的影片中,就出现了宇航员边吃早餐边看“平板电脑”的片段。
三星的原话是,“影片中的“平板电脑”为矩形,屏幕占据很大空间,边很窄,前后表面很平,整体很薄。”
也就是说,三星认为,iPad根本不是苹果原创。如果说三星抄袭了苹果,那么苹果实际上也抄袭了《2001:太空漫游》中的创意。
遗憾的是,法院并未采信三星的所谓证据。理由是,片中宇航员并没有在屏幕上点点划划,和机器互动,因此严格来说,不能算平板。[捂脸]
这场科技界旷日持久的“世纪诉讼”足足进行了5年,期间经历了多次起诉、上诉。2018年,美国陪审团重新审理此案,判决三星侵犯苹果共5项专利,并赔付5.386亿美元,这才画上句号。
@婉苏的城上一篇微头条中,比尔盖茨在面对乔布斯“小偷”的指控时,贡献出了科技界最经典反驳。
看来三星公司也从中获得了灵感。真得为他们活学活用的脑洞鼓掌。
另外,1960年代还有一部经典科幻剧集《星际迷航》,里面也有和平板外观类似的电脑,还有宇航员在上面点选,和它互动的镜头。不知道三星当年如果拿这个片段作为证据,会不会改变结局呢?#故事#
苹果手机不送充电器违法吗?2021年10月,本科就读于北京化工大学、东华大学的五名学生组成“律政俏佳人”队一起参加“小城杯”公益之星创新诉讼大赛,针对苹果新产品不再送适配的充电器将苹果公司告上了法庭,请求苹果手机交付手机充电器,承担违约责任,并支付另行购买适配充电器的费用。
原告方提出,苹果只提供了USB-C转Lightning的数据连接线,在主页上却只提到“通过USB连接至电脑或电源适配器充电”,没有区分USB-C和USB-A的区别,且USB-C的数据线也不能适配此前苹果沿用的USB-A接口的充电头。原告方认为,苹果公司在官网对商品的机型、外观、存储容量等采取了可以选择的外框对消费者进行提示,对于价款、履行方式和售后服务等进行了加粗、换色、加图标等方式进行提示。而在对消费者有重大利害关系、免除或者限制消费者使用充电功能的“不再随附电源适配器”这一条款上,苹果公司却一种都没有使用。
她们认为苹果公司这一行为,不仅没有尽到合理提示义务,反而是对“不再随附电源适配器”这一信息的一种弱化。(以上部分内容引自北京商报网)
笔者一直在关注这件案子,并且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那就是苹果公司胜诉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今年7月12日,经过近三个小时的审理,此案的终审在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审理结束,被告苹果公司胜诉。
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另外一则新闻:4月21日,据外媒报道,巴西的一位消费者起诉苹果公司,iPhone没有在包装盒中配备充电器。根据巴西《消费者保护法》第39条,“搭配销售”在巴西是一种滥用和被禁止的做法,因此不允许将手机和充电插头分开销售。法院裁定,苹果须赔偿该名买家5000巴西雷亚尔(约合人民币6943元)。其实在2021年,巴西消费者保护委员会Procon-SP就对苹果公司能给罚款200万美元,罚款不单是充电器,Procon-SP还认为苹果存在广告误导、iOS升级问题、不平等条款等。
但是有意思的是苹果宁愿交罚款也不给新手机配充电器。
2022年,苹果公司公布了这两年来的环保成绩单:苹果彻底淘汰了包覆iPhone盒体的塑料膜,减少了600吨塑料用量;不再随附充电器已节省55万吨的铜、锡和锌矿石。
随即我们能看到其他手机厂商的跟进,比如三星、华为、小米等手机厂商对很多型号的手机都不再附赠充电器,而这次苹果公司的胜诉相信会让“买手机不附赠充电器”成为一种潮流。如果仅仅从环保的角度这当然是一件好事,但问题是苹果公司把手机充电器取消了但是价格还是维持不变,这不能不说是太狡猾了。
我们如果不考虑环保只从法律的角度来看苹果公司不送充电器的合法性问题,因为笔者没有搜索到本案的判决文书,但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民事主体意思自治。《民法典》明确规定了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需要双方意思表示一致,苹果公司在已经明确“不再随附电源适配器”,这是在产品出售之前就已经明确的,消费者可以选择买或者不买,如果购买就相当于接受这个产品不附赠充电器,双方达成了一致的意思表示。
2、经营者已经将产品真实情况告知消费者。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0条规定,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应当真实、全面。既然苹果公司没有欺骗消费者,消费者自然也不可能去追究苹果公司的责任。
3、充电器是否认定为手机的从物。这里涉及到一个“主物”“从物”的概念,主物和从物是相对而言,没有主物就无所谓从物,从物是为了主物更好的发挥作用而独立存在的。比如杯子和杯盖,钥匙和锁,船和船桨。
《民法典》第320条规定,主物转让的,从物随主物转让,但是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如果认定手机充电器是手机的从物,那么手机所有权转移,充电器也应当转移。但是主物与从物的认定也是随着交易习惯的发展变化而变化的,比如手机充电器在手机刚发明的时候可能会认定为手机的从物,但是在手机充电器泛滥的当下来说就不会认定为手机的从物。
有人可能会说别扯这些没用的,巴西消费者得到了赔偿,而中国消费者就只能自认倒霉,不就是这个意思吗?其实我们可以看到苹果不配充电器并不是针对中国消费者,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样的,但是目前来看只有巴西支持了消费者的诉求,不过欧盟的手段更狠一些,要求苹果公司两年内必须适配USB-C接口,这对于苹果高利润的MFI(苹果公司对其授权配件厂商生产的外置配件的一种标识使用许可)认证业务是一个打击。
尽管本案以这五个女学生的败诉而告终,也不论她们这样做是不是为了公益之星创新诉讼大赛,至少这样的行为对于倡导消费者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为了环保,销售手机时就真的有必要不配充电头吗?
曾经苹果打着环保的旗号取消了包装盒里的充电器,接着三星便开启了嘲讽,但话音还未落的几个月后,Galaxy S21系就看不到充电器了,打脸非常快。但很多人好像不怎么支持不配送充电头这种环保,今年苹果就因为不配充电头在巴西被宣判赔偿6900元给消费者。
除了不配送充电头,也还是有的其他的环保措施的,像OPPO在产品包装材料中使用了约45%的再生纤维,还采用了生物可降解聚乳酸材料,减少了原材料消耗,包装的塑料含量相比以前也减少了很多。同时,为了提高手机电池寿命,绿厂自研了电池健康引擎,其80W闪充拥有2倍行业标准的电池寿命,就是说在充电1600次后还有80%以上电池健康。
近日,OPPO以包括电池健康引擎和绿色包装在内的以“可持续发展”,与“微笑提案”两部分内容参展了第二届BEYOND国际科技创新博览会,在26日,最终凭借“微笑提案”获得大会的“影响力大奖”;及凭借VOOC闪充技术斩获“消费科技创新大奖“。看来绿厂的环保、创新等理念获得了很多人的认可,很有大厂担当!
#我在头条搞创作第二期##数码爱好者##苹果#
当年三星闭厂,没看赔偿方案时,大家都是三星滚出中国连连叫好。看来赔偿方案后,都暗暗惋惜。当年三星的补偿方案高达N+5,每人发放一部Galaxy S10+与Note10。
最近又来一个佳能,感动常在。这赔偿方案,就那2000的春节慰问金,真的良心。
刚看到一篇新闻,说河南某人与特斯拉的诉讼败诉了,他登报向特斯拉道歉,并赔款1万元。
原本挺普通的一件事,看了看下面的评论,立刻就显得不普通了许多。有人说原来如此;有人说私下有交易;有人更是列举出当初三星手机电池爆炸事件,有过几乎相同的过程,先是告三星电池质量有问题,后来登报道歉说想讹钱,最终三星电池确实有质量问题。
可以说,这是一起很典型的,现代人与现代企业法人之间,诚信与声誉的争夺战。
中国有句老话:无奸不商,无商不奸。这句话其实是对商人的污蔑。道理很简单,古代商人是最重视诚信的,最不讲信用诚信的反倒是官府。在强权威吓之下,诚信就是个屁,官老爷对子民,还不是想怎样就怎样。商人有钱无权,他们正是官府老爷们最好的肥羊,不要太好宰了。由于技术的限定,商人基本只能以周边很少的相对固定的居民为客源,如果不讲诚信,根本经营不下去。
今天的社会早已与古代不同,技术突破,让商品可以行销天下,信誉这东西也基本不再有什么实际价值了,现代企业看重的是品牌,品牌价值成为企业最重要的内容,只要品牌价值高,那么就不怕卖不动商品。所以,为了保住品牌价值,什么手段都是可以使用的。
同时,现代人也已经对信誉有了重新的认识,一个人有没有信誉,不再看你是否说真话,现代信誉只看重你是否保证合同的完成。购买商品与服务,你是否依据合同交钱,你交了钱,那就是有信誉,你因为情况变动无力交钱,那就信誉扫地了。
这就是今天的社会道德底线,说到底,道德已经有了自己的价格,而价格究竟值多少,那要看你的话语权有多少。
在这样的社会现实中,真应了那句话老话:金钱才是万能的。不算悲剧,因为悲哀换不来钞票。
韩企三星走了,日企东芝也走了。可他们的赔偿方案却永远的留下来了。
三星当年的补偿方案
工龄在10年以下的将会得到一部三星A8,在10年到20年的员工将会得到一部三星S10+,工龄超过20年的,会得到一部三星S10+同时还有一部三星note10+ 5G版。
而且给了手机不代表三星就不补偿员工了,公司不仅给所有员工每人多缴纳一次五险一金,而且补加N+3个月的工资。对于昆山工厂的员工可能能拿到高达N+5的赔偿,工龄长的普通工人可以领到补偿款十几万以上。
三星管理层还会联系比亚迪等企业,帮助员工找到新的工作机会。像三星这样照顾周到的老东家,试问哪家中国企业能做得比这好?
东芝的补偿方案
日本东芝大连工厂解散对员工的补偿方案,人性!补偿金远远超越了中国《劳动合同法》规定,值得借鉴。
而东芝的补偿采用了了“工作年限系数”,也就是工作时间越长获得补偿就越多。假如按月平均工资5000元,按《劳动合同法》规定计算,工作28年的老员工可拿到工作年限补偿金14万,而按东芝公司系数法算可拿22.4万元,两者相差8.4万。
除工作年限补偿金外,据说还有与退休年龄挂钩的生活补偿金,距离退休年龄越近,生活补偿金越多,加上这零零碎碎,差距估计在10万以上。
不知这是在发福利还是在作秀,给国人挖坑!
但是相比于国内那些公司来说,可谓是良心大大的好!国内的一些公司只想赚钱不想担责任,只要劳务派遣工,劳动法又保护不到。不知道之后觉悟会有所提高。
东芝、三星撤离赔偿高,为什么人们大都认为高呢?它只不过是执行了劳动法的规定,那反观赔偿低的呢?吃相难看的是谁?
三星起诉华为再次败诉,打了几年的专利大战还是以败诉告终
案件起因是一则三星在2004年5月21日申请的“显示通信中功能的方法和通信终端设备”发明专利,是一份应用于功能机的专利方案。
2017年6月专利复审委员会判定该专利无效,2018年1月法院受理三星诉讼,2020年6月开庭审理驳回三星诉讼请求,并交纳案件受理费 100 元。2021年8月25日行政判决书公开。
有意思的是,2017 年 4 月份,泉州中院受理过华为诉三星专利侵权案件,当时判定三星侵权并赔偿 8000 万元。
三星赔偿,又富裕了不知道多少人。我的邻居好多都是三星的,今天聊天,说赔偿金额已经知道了。钱应该过几天到账。邻居是个89年的,大学毕业就在那上班,还最早去了韩国培训,也一直没有换过工作。这次一次性到手,好几十万,真的太爽了。他们是按去年的税前平均工资,估计也得快30万了吧
台积电公开翻脸
对于美国的无理要求,前几天韩国进行了回应。韩国芯片界认为,美国的做法违反了正当、公平的商业贸易往来。如果未经合作商允许贸然将商业机密数据和盘托出,那么三星将面临巨额的赔款,而韩国的半导体产业将可能不再被全球合作商信任。
因此韩国芯片界呼吁韩国政府出面交涉,抵制美国强制三星交出商业机密数据的行为。
随后,台积电法务长方淑华6日表示:目前台积电正在评估阶段,并强调台积电不会泄露客户机密信息。
方淑华解释道:客户是台积电成功的重要要素,台积电是不会泄露客户的机密的。另外,针对目前困扰智能汽车行业发展的“芯片饥荒”,台积电对此解释道:台积电已经尽力协助美国、日本等国解决车用芯片荒问题。为了打消美国、日本的猜忌顾虑,台积电诚恳地表示:自己只是一家芯片代工厂,客户把订单给自己,自己便会照做。囤积芯片更是不可能的事情。
因半导体市场和设备技术都掌握在美国手中,台积电一直都对美国言听计从。美国让台积电往东,台积电便不敢往西。例如中断与华为、飞腾等国产半导体厂商的合作关系,帮助美国拦截大陆半导体的发展。
而这次公开拒绝美国的要求,也算是台积电难得硬气一回。
三星也得向华为高通交专利费,通讯领域三星是小弟弟。三星电池爆炸还需要洗地?为什么国外召回国内不召回?说国家在背后捣鬼,你有证据吗?
不买三星是个人行为,国家从来没有限制过三星,即使它电池暴炸,区别对待国人的三包行为国家也没出面!!!,手机好坏自己用着好就行,不找自身的原因,尽甩锅嫁祸于人!!!你问问它为什么三包要区别对侍国人!!!对西方人赔偿对中国不理,想想就气,人是有尊严,你不敬我我会理你吗!!!好好想想!!!
三星卖得不好国家没做动作,相反即使是萨德中韩关系滑坡时期也没有为难三星,因为第一三星在中国做了很多公益也捐了很多款,第二三星没有支持过萨德,第三政府经过调查,发现note7电池爆炸案三星没有故意欺诈中国消费者,所以老回维权案判三星胜诉。在后面做小动作的其实是某友商(是谁相信不用说大家也知道),雇水军抹黑三星。
东芝关厂赔偿员工N+4,三星撤离赔偿员工N+3,恒某现在嫌弃员工多了,停工留职只发最低保障,为期一年,真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这种操作,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就是变相的裁员。最低保障是什么概念?也就是一两千块钱的工资,这样的话,没有哪个员工能坚持三个月,更别说是一年了。
那怎么办?坚持不了,你就自己离职呗,东家本来也就是这个意思。有人会说,人家现在都困难到这个地步了,又是卖股权又是卖豪宅的,还让人家赔偿吗?废话,你把财富挥霍了,让这些无辜的员工来买单、顶雷,劳动法难道是专为别人制定的吗?
说归说,不过又有什么办法呢?一些企业就是喜欢破罐子破摔了,早就说过,如果想让一个员工离开公司走人,他有一百种操作办法。
这样来看,三星当年搬离,有很多员工舍不得,东芝关厂赔偿后,很多人评价“良心”,也就在所难免了。不是人家做得有多好,而是有的企业做得太烂了,全靠同行的衬托!
华为反击!开收5G专利费,单台手机专利许可费上限2.5美元。近日有消息称华为将与苹果、三星谈判5G专利使用费,开始挣外国人的钱。网友:干得漂亮!
事实上,得益于任正非的超前眼光与战略布局,华为专利技术“家底雄厚”,完全有这个底气与实力。
截至2020年,华为拥有超过10万件专利,其中5G专利申请量排名世界第一,为6372件,高通、三星分获二、三名,分别为4590件和4052件。研发费用也是一路走高,2020年的研发费用更是超过2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421亿元。
其实,任正非早在2019年6月就曾表态:“我们太忙了,发展太快了,没时间收取专利费,当我们不忙的时候,闲下来的时候,即使要专利费,也不会像高通一样要那么多。”
过去见过太多外国人收中国人的专利费的案例,甚至被“卡脖子”。如今华为为代表的高科技企业也可以靠知识产权赚钱,虽然只是开始,却它给我们带来的自信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
因为知识产权,华为曾经陷入困境。
2002年时候华为遭遇思科全方位的知识产权官司,这是华为知识产权第一案。2002年12月,思科全球副总裁拜访华为,提出华为侵犯了其产品知识产权,要求华为承认侵权、赔偿,并停止销售产品。华为当时不得不停止销售有争议的产品,但不承认侵权。
最艰难的一段时间,任正非患上重度抑郁,噩梦中哭着惊醒。哭完了做癌症手术,一连做了两次。任正非后来打算把华为卖给摩托罗拉。收购方案确认了,意向书也签好了,摩托罗拉反悔,嫌75亿美元收购华为太贵了。
从那时起,任正非得出一个结论,只有拥有核心技术知识产权,才能进入世界竞争。
与思科达成和解后,任正非每年拨出去4亿美元研发芯片,扔进去连点水花都没有。长达几年没有一毛利润回报,在别人眼里看起来,当时的他和疯子无异。
高管心疼钱,建议停掉下马项目,任正非却说:芯片暂时没有用,也还是要继续做下去,这是公司的战略旗帜,不能动掉的!
经历了美国不遗余力的打压与围追堵截,任正非卓越的前瞻目光与超前布局,很多人现在才看清。
华为开始绝地反击!
任正非建造了一艘大船,载着十几万人,虽有惊涛骇浪,他总能未雨绸缪,超前布局,把起伏跌宕转化成一种鲜活的能量,从而完成一次次质的飞跃。
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曾专门委托人赠书给任正非,并给任正非非常高的评价:任正非的探索非常了不起,能超越京瓷,超越日本企业!
财经女侠叶檀说:我佩服任正非,不是因为他成功,而是因为他清醒。
43岁时,被骗200万,被炒鱿鱼,被离婚;人过中年,一事无成,一家人居无定所,前景惨淡。在人生的至暗时刻,他不得不开始创业、自己雇佣自己。
《苦难英雄任正非》是一部关于男人、父亲和企业的万劫书,讲述了任正非成长经历的心酸、艰难、磨难、绝望、坚持等,以任正非的人生经历为基础,总结任正非的“灰度哲学”理论,以及华为的底层管理思维系统,启人心智,给人能量。
既脾气暴躁,又沉定从容;既铁骨铮铮,又柔情似水;既疾恶如仇,又妥协宽容;既用兵狠辣,又爱兵如子;既霹雳手段,又菩萨心肠。
黑格尔说,一个深刻的灵魂,即使痛苦也是美的。一杯咖啡钱,带你深入任正非的精神世界,汲取人生的“心能源”。喜欢的朋友点击图片下方横幅看一看可直接下单,套装更优惠。
三星这次尴尬了,起诉知识产权局和华为又被驳回了,专利大战再次败给华为。[狗头]
具体原因是华为曾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了三星的一项专利无效的请求,被知识产权局采纳。然后三星不服,把知识产权局复审委员会给告了,但是法院经过审理,认为三星的这项专利不符合创造性,因此驳回了三星的诉讼请求。
这不是三星第一次败给华为,两个月前,三星的另一项专利也被华为申请无效,也被知识产权局采纳。
再往前倒几年,华为曾起诉三星侵犯专利,最后法院判决华为胜诉,三星赔偿了8200万元。
总体来看,三星和华为在专利交手中多以失败告终。不过这也是很正常的,像华为、三星这样的大企业,每年的专利诉讼不要太多,各大科技企业的法务部就是专门干这个的,不要在打官司,就是在打官司的路上。#科技圈大小事#
今天凌晨的时候,小米官方商城出了bug,原价5299的小米11 Pro 8+256g只要700块,还24期免息。
已经有用户在网上晒出了购买截图。小米工程师紧下架了相关产品。不过不知道后续会不会砍单。
上一次价格出错的还是三星,当时的处理做法是砍单然后赔偿用户4000块,作为已经超过苹果紧追三星的全球第二手机厂商小米,不知道是会正常发货呢?还是会给消费者一定补偿然后砍单呢?
【“解约”首日!相关部门负责人就这家船厂争端最新表态】船厂赔偿方案在劳动法既定的合法范围内,北仑区正组织招聘会!
三星重工宁波公司于9月10日单方面宣布提前解散员工,并于9月13日与全体员工正式解除劳动关系。9月13日,是三星重工业(宁波)有限公司2500余名员工(含外包工)被单方“解约”的第一天,也是该公司1500余名员工请求补偿及安置方案的第六天。
9月13日,北仑区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船厂目前出具的赔偿方案在劳动法既定的合法范围内,考虑到很多员工在船厂工作多年,亦是家庭支柱,面临还贷等多重压力,想争取更多权益也在情理之中。当前,企业与员工还处于相互协商、谈判阶段,政府部门希望双方能够达成一致。目前,北仑区也正在组织策划相关的招聘会,为员工牵线搭桥,创造岗位安置再就业。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企业撤资、裁员时需要与工会协商并且给予员工一定的补偿。具体的补偿方式为每在企业工作一年获得一个月工资的补偿,同时,公司一般会提前一个月通知员工离职,这一个月的工资也应该给到员工。这种补偿方式即所谓的“N+1”制度。
该船厂员工认为,公司补偿方案中写明是受疫情影响,企业经营出现困难。但企业员工们认为这是地方政府“腾笼换鸟”计划的一部分,且双方已签订完成了1178亩土地收回协议。遗憾的是,公司方面一直没有向员工做任何说明,这也是他们意难平之处。而且,对于资方提出的赔偿方案,很多员工表示不满意,与赔偿要求差距太大。另外,资方也没有做到提前1个月通知解除劳动合同。
目前,三星重工宁波公司在给员工发放的赔偿方案中设定了明确标准。根据船厂员工提供的《三星重工业(宁波)有限公司提前解散员工终止劳动合同补偿方案》,该公司在对文件中所述普通员工、工伤致残员工、患职业病员工和“三期”女职工,在依法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基础上,再另外支付一个月工资,同时再支付相当于二个月工资的再就业补助金,即按“N+3”的标准进行补偿。
该船厂员工认为,很多员工从业在14年左右,他们中很大一部分都患有重工业普遍存在的听力障碍、腰椎键盘突出、膝盖损伤、苯系物超标等职业病及各种各样的工伤后遗症。该赔偿标准过低,他们希望资方拿出有诚意的赔偿方案。
对此,业内1位不愿具名的律师认为,用人单位因客观情况不能继续履行合同(包括政策原因),可以单方面解除合同并支付补偿金,补偿金一年补一个月,N补偿是合法的。该律师认为,只有在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下,才必须支付2N补偿金,但在此不适用。
(记者 吴秀霞 王进)
(详细报道推荐阅读:“解约”首日,这家船厂争端有了最新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