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想给老爸买一台电视,选了好久,发现普遍涨价了,最终选出两款电视,TCL 55A364 和 三洋 55CE5575A2 。
这两款都是4K55寸,在国美都卖1899元。看历史价位的话,TCL这款曾经买过1599元,而三洋这款曾卖过2499元。
如果从显示效果、配置、使用体验和质量这4个方面考虑的话,大家会选哪个,有没有懂行的给个建议呀?#电视##智能电视##电视选购#
我家的电视机:
第一台,14吋黑白,购于1984年,400多元。
第二台,18吋彩色,三洋牌,购于1988年1月,公司从深圳购入一批,凭票购买,2100元。
第三台,29吋彩色华厦,有16画面功能,购于1998年,5千多元。
第四台,42吋长虹等离子,购于2008年,5千元,使用至今。
昨天看电影《你好,李焕英》中,抢购电视机故事情节,有感而发。
照片中的日本姑娘正坐在小汽车里欣赏一台便携式小电视,这张照片拍于上世纪60年代,那个时候正是日本电器崛起的时代。
那时日本电器有多火?
相信现在的50后60后一定印象深刻,说是刮起了一阵“家电狂潮”也不为过。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日本经济迅速发展,日本的家电品牌也开始发展起来。日本家电不仅满足日本国内需求,而且大量向世界出口。三洋洗衣机上市一年就卖出1万多台,后来汽车产业也在日本发展壮大起来,成为日本工业的新的杰出代表。
后来我国与日本恢复邦交,日本电器更是一夜间占领中国市场,像是三洋、日立、东芝、松下都是深受国人喜爱的品牌,可以说当时整个中国家电市场都被日本品牌占据。
如今日本家电品牌早已失去昔日光芒,就连日本的汽车产业都因为道路的错误而错过了整个电动汽车时代。回想当年日本家电的辉煌,只留下那个时代难以磨灭的记忆。
不知道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
老厦门的故事(一)
我家的第一台电视
@厦门市厦门事 @厦门不凡事 @厦门文旅发展集团 @齐鲁壹点
厦门第一批电视走进普通家庭是粉碎四人帮后的77年左右,之前,同学家有了一台电视,每次都得在门外等着人家吃完晚饭,开了电视才好意思进去,那么大的机壳而屏幕只有饭碗大小,回去给父亲说,才知那是电子管9寸的。后来,父亲就领着我到单位书记家看电视剧黑名单上的人。78年79年开始,电视在一些干部及部分双职工家庭中逐渐普及。由于父亲工作上便利,徒弟们给组装了一台,重要部件由父亲去电视机厂找人解决(泰山电视量产之前牌子叫山广),如:高频头(花了16元),显像管(花了60元),79年初家里摆上了第一台电视,特别法庭公审四人帮就是在家里看的。随后由于供不应求,国家进口了一批索尼三洋12寸黑白电视机(80年又增加了日立),售价统一515元,刚结婚的年轻人和部分双职工开始购买,精致的旋钮,深灰色的面板加橘黄色后壳让人爱不惜手。
山东电视机厂泰山牌量产后价格比日产电视低不少,可没几年,随着电视普及,城市有了大彩电的概念。1983年,家里准备换电视,父亲从交电站拿来一张电视机厂内部供应票(进口管)准备抽空去提货,可家里大哥不同意,理由是12寸换12寸没必要,换就换18寸彩电。转过年84年春节后,父亲的徒弟们给送家来一台福日牌18寸彩电(福州装配,无国产件)第二天父亲拿回来华夏开出的发票是1350元,(当时的华夏家电在厦门可是火爆,用现在术语说就是网红打卡地)。这样,泰山电视内部票就没用上,我保留到现在,84年夏天,华夏来了日立18寸彩电(木质后壳),调换了一下补了30块钱。当时我们宿舍这座楼上只有一家有彩电,是去法国工作休假带回的汤姆逊牌,一位一楼住的13级干部看后直接说要买一台。
随后泰山电视也紧跟大环境发展,生产了泰山彩电,进入九十年代与松下合资,从卧式到竖式再到平面直角走过了一段辉煌。
注:那个时代城乡差别太大,本市家庭也有很大差异,本人情况不代表所有人。
电视剧《人世间》,1997年春节场景,郑娟家里12吋日本进口三洋黑白电视剧显示的画面,和炳昆在监狱中21吋创维平面直角彩色电视机中的画面是同一帧,从内容,应该是当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但画面中没有CCTV1的台标,还有黑白电视机竟然显示彩色图像。
#小时候村里有了第一台电视时全村老小都跑去看,当时放的什么电视剧# 这个印象太深刻了,1984年家里买了黑白电视,春节前又换了村里第一台三洋的彩电。正值春节,村里老少小都跟去看,家里人满为患,能坐的地儿都有人。那时候看过电视剧现在印象最深的就是国产的《魔域桃园》和《射雕英雄传》,还有进口的《卞卡》、《血疑》。还记得那时候电视一到晚上9点多还是10点多就停播了,好怀念那个时候。
1、冰箱,容声变频三循环,一家三口640升超标还嫌小。2、恒温花洒 只认汉斯格雅和高仪,国产和TOTO都有过,弃了。3、电视,客厅索尼卧室小米,只认OLED,自己的NAS有80T的4K资源看不上QLED。4、洗衣机 海尔的分体套机,不用晒衣服的感觉真好。5、油烟机 亿田的集成灶,除了炒菜闻不到香味辣椒味这个缺点,其他都是优点。6、空调 家在昆明用不起7、热水器 能率,其他没用过,朋友推荐8、洗碗机 早先用的西门子,后来换了海尔,洗完自动开门,不留水。9、扫地机 一楼石头,二楼科沃斯,三楼小蓝鲸,没办法这玩意儿不会自动上下楼,10、投影仪 索尼和三洋,都在吃灰//@高工聊装修:分享10大家电选购指南,“8选8不选”,知道选购技巧能省不少费用。1⃣️、冰箱选购技巧:1、买变频,不买定频2、买风冷,不买直冷3、买一字门,不买对开门
分享10大家电选购指南,“8选8不选”,知道选购技巧能省不少费用。1⃣️、冰箱选购技巧:1、买变频,不买定频2、买风冷,不买直冷3、买一字门,不买对开门4、买金属面板,不买玻璃面板5、买双循环,不买单循环6、买一级能效,不买二三级能效7、一家三口选择400L容量的,一家五口选择600L容量的8、冰箱建议考虑嵌入式,选择上下散热的,不选择左右散热的2⃣️、恒温花洒1、买陶瓷阀芯的2、买多出水模式的3、选择硅胶出水口的4、选择电镀涂层的5、按键出水6、买带有升降杆的7、买带有置物平台的8、买带有显示屏可以显示水温的3⃣️、电视1、买RGB真4K的2、买CUP四核处理器的
日本牌的电器基本上都败退了,都被国产品牌用价格战干掉了。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冰箱,电视,洗衣机是中国人结婚时必备的三大件,高质量高价格的日本家电是当时的一个很高端的选择。
之后国内的一些品牌像海尔,TCL,康佳,荣升,科龙,小天鹅等如雨后春笋的出现,并通过价格战的优势逐渐的占据了上风。
结局就是日系电器逐步退出,2014年惠而浦收购三洋,2015年创维收购了东芝的东南亚工厂,2016年富士康收购夏普,2018年海信收购东芝的电视业务。
日媒发文透露两个消息:振奋人心的大反转:
1、中国制造正在席卷日本市场
时间往回倒退20年,我们中国家庭使用的最多的电器品牌就是日本的松下,夏普,东芝等等,几乎每家每户都会有一两件日本牌子的家电,电视机,照相机,电风扇,等等。但如今这种情况已经反转过来了,日本家电品牌逐渐没落,三洋,夏普,东芝一一被中国企业收购,中国的家电品牌开始在日本发力,受到了众多家庭的喜爱!
2、日本人才逐渐流入中国发展
以往都是我们中国的留学生,人才去到日本工作,因为日本能给出更高的薪水。但如今日媒发现这种情况正在悄然的改变,随着中国科研环境不断变好,科研资金不断增加,很多中国留学生都愿意回国发展了,甚至连日本的一些科学家也前往中国发展了,比如在日本非常著名的科学家福田敏男就在北京理工工作。
这两个变化够不够振奋人心呢?都象征着我们国家发展得越来越好,日媒都开始感叹了。如果说中国制造能在世界流行起来靠的是物美价廉的话,那么人才回国,就是我们开始重视人才的培养,以及科研投入越来越大了。
国内各大城市对于人才的引进政策是越来越好了,对人才有着足够的吸引力,比如浙江的,10万以内的创业贷款直接由政府帮还,这多吸引人啊。且在社会层面,企业也越来越重视科研的投入了!
就拿互联网企业阿里来说,以往我们都觉得阿里是一个没有啥科技含量的企业,但是阿里去年的科研投入就超过了1200亿元,在云计算,人工智能,半导体等多个前沿科技领域都有了很大的进展。比如说云计算方面,阿里是我国最早研究云计算的企业之一,比之美国的企业也没有晚多少。如今的阿里云已经是亚太第一全球第三的云服务商了,而且还是国际奥组委唯一的云合作伙伴。在计算,网络,存储,安全等核心laas基础设施能力上排名世界第一。
阿里云能取得这样的成就,跟阿里坚持科研投入是有直接关系的,当初阿里云成立的时候,国内国外都不相信其能研究出云计算,带队工程师王坚都被人骂做是骗子。但阿里创始人却非常坚定要自研云计算,每年都在坚持投入,2009年成立的阿里云,直到今年才实现盈利,前面12年都是亏损的。只谈商业性质的话,这家企业是失败的。但在科研层面,阿里云是成功的,不仅打破了国外云计算技术的垄断,还让我们国家在云计算领域跻身世界领先行列,这意义是重大的。
国家的科研发展需要人才,同样也需要各大企业的齐头并进,像美国的微软,谷歌吗,苹果等等!#我要上微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