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立在今天推出了新机 M3,6+128GB 售价 899 元、8+128GB 售价 959 元、8+256GB 售价 1059 元。
新机搭载联发科 Heilo P60 移动处理平台(你没穿越);6.53 英寸 1600*700 LCD 水滴屏,侧边指纹识别;前置 800 万像素,后置 1600 万+500 万+200 万像素三摄,以及一枚战术装饰镜头;5000mAh 电池,支持 18W 快充;提供 3.5mm 耳机孔,膜内注塑后盖,厚 9.3mm,重 201g,有墨绿、银钻灰、亮黑、天空之境四款颜色可选。[吃瓜群众]
金立M3发布,直接照抄华为MATE40 RS,8+256GB仅售千元
配置方面,金立M3采用了一块6.53英寸的屏幕,分辨率为1600 × 720 ,搭载联发科P60处理器(传说级芯片),前置800万像素摄像头,后置1600万+500万+200万三摄,电池容量为5000毫安,支持18W快充。保留有 3.5mm 耳机孔,整机重 201g,厚度 9.3mm。功能方面官方称支持微信 8 开以及抖音 8 开。

配色包括亮黑色、墨绿色、天空之境以及银钻灰。售价方面, 6GB+128GB售价899元、8GB+128GB售价959元、8GB+256GB售价1059元。#我的数码生活#
真是个意外,金立手机还活着,而且出了新机,名叫:金立K7,这回没了华仔代言,只卖999元。配置方面,搭载展讯T7510八核处理器,该芯片首发机型是海信F50,主要特点是完全由中国制造:基于12nm工艺打造,采用arm A75架构,支持5G网络,性能接近麒麟810,表现还可以。
前置1300W自拍,后置1600W+500W+200W组成AI三摄,后置指纹识别,5000mAh大电池,6+64GB内存,6.53英寸屏幕。系统是基于安卓9.0开发的卓易OS(有点落后了)。
金立算是国产老品牌了,2002年由刘立荣创立,2008年左右,金立的功能机全国销量第一。2011年进入智能机时代后,金立也拿出了几款elife系列杰作,但由于竞争过于激烈,2018年金立宣布破产。也有传言说金立破产原因是老板在澳门和香港赌博输了近百亿,导致无法偿还供应链债务。

金立破产前,小米高薪挖了金立总裁卢伟冰(算是职业经理人),目前卢伟冰出任小米集团副总裁,兼红米品牌总经理。
金立重组后能否东山再起?我觉得有这个可能,比如这款K7,将5G手机拉入百元价位,性价比还是有的。再比如之前上市的M40 Pro,配备6+256GB内存只卖800元,这也是其他品牌做不到的。但现在做手机真的赚钱吗?还能偿还债务吗?
着眼于价格合适的产品:在手机消费市场里,大多数人的消费观念是800元至2000元的手机受人欢迎。因为这个价格,是大多数人能接受的。特别是四十岁至七十岁之间的人群,最喜欢的。质量好,价格优惠。我每个月退休金5500元钱,我去年买了一个999元钱的金立手机很实际,这个手机质量好,用起来也效果很好,值得大家赞赏。
一代商业神话,一个叱咤商场多年的风云人物,在几个月的时间内崩溃瓦解,以一个如此戏剧化的结局退场,着实令人唏嘘。

纵观刘立荣的半生,看过辉煌的巅峰,尝过落败的绝望,真的有很多值得我们深思的时刻。
02、辉煌
当年的段永平脾气不小,他业绩好,就跟公司提出员工高管持股的要求,在当时似乎有些疯狂,果不其然,公司否决了。
于是,34岁的段永平辞职创业,跟他一起走的如今共同构成了手机行业的半壁江山,有vivo的沈炜、oppo的陈永明和步步高现在的CEO金志江……
刘立荣的跳槽可谓正逢其时,公司损失了一批大将,正值用人之际,他刚到公司没几天就被总经理杨明贵挑走。
过了一段时间,杨明贵也离开公司创业,刘立荣也跟着伯乐走了。他们创立了公司,做起了VCD和DVD,公司名号:“金正”,刘立荣24岁那年荣升为常务副总
他凭着自己在金正的工作经历和口碑,找来的200多家供应商里竟有150家选择支持他,供应商们为他筹了两个亿!

初期的金立,将山寨机做到了极致,金立的第一年销售额破8亿,第二年成功翻番。但他还是不满足获得的成绩,下定决心让自己的手机征服高端用户。
2005年,他开始做金立品牌的手机,第一个广告就请来了天王刘德华,华哥一出,一句“金品质,立天下”满含着睥睨市场的豪气,金立创造了销售奇迹,破了100万台大关。
接着,刘立荣又凭借自己的“巧思”推出了一款6999元的手机,他深知“一部分人有着特殊心理,我需要去满足他。”
金立不断卖出400万台、800万台,成为了国产手机的领头羊。
盛极必衰,在国内市场上“杀疯了”的刘立荣并未及时嗅出风口的转变,随着小米、中兴、华为等品牌崛起,海外苹果手机的雏形初显,金立的辉煌已经走向了末路。
03、他也将金立亲手灭亡
回忆起销售量骤减的那段时间,金立一位高层在采访时后悔不已:“3G到4G我们抓住了尾巴,但是2G到3G的时候出了严重的问题,问题主要是对3G的时间点判断不准,都出3G手机了,2G手机谁还买啊?”

但那时的刘立荣并不这么想,他再三权衡之下,将目光转向房地产,投资的产业略有盈余。2017年,别的手机企业都在求发展、革新技术时,刘立荣在深圳修建前海金立大厦呢。
又投资了50万兴建生产基地,但不够痛快,试水房地产让他觉得索然无味。
随后,一个宝地进入了他的视野——塞班。
短短一年的时间,刘立荣适应自己新身份的速度真是极快,从之前在商场中心挥斥方遒的指挥官到塞班赌场孤注一掷的末路赌徒,他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感和使命感。
在挥霍掉近百亿人民币之后,他的头脑冷却了下来,开始思考如何寻找一个合理的理由填上这么大的财务缺口。
面对股东们的逼问:2017年上半年还营收150多亿呢,怎么一转眼都亏了?钱去哪了?他就是闷闷地不说话。
2018年1月中下旬,刘立荣在面对证券时报采访时,终于回答了一系列的质问:

“2016、2017年金立营销费用投入60多亿元,加上近三年对外投资的30多亿元,近100亿元的投入对金立的资金链造成很大影响,这也导致了金立近来资金链危机的出现。”
这是刘立荣最后一次在公开场合发言。
从效果来看,这个说法非常有说服力,起码绝大多数的局外人相信了,他们真的相信金立的钱都花在了营销推广上,残酷的手机行业业内竞争搞垮了金立。
但这样的解释并未得到公司大股东们的认同,在刘立荣长期滞留香港期间,俞雷曾是金立破产重组的主持者,他在采访时坚决表示:“60亿广告费用,我不知道你们是怎么算算出来的?广告只是其中小头。给金立时间,供应商的钱和媒体的钱都会还的。”
很可惜,没有时间了。
金立的债主一个个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最后一统计,金立债权人多达648家公司,其中包括34家银行和614个上下游生意伙伴。

一共欠了多少钱呢?实际债务高达211亿。
债台高筑、资不抵债,金立彻底完了。
04、终曲落幕,远遁江湖
刘立荣最后一次出现在公众视野,是在2017年第二届“商界棋王赛”。
他大学时便酷爱围棋,棋艺甚高。虽然在第一届时落败于褚达晨,但到了第二届,他决意要找回自己的场子。
就在他杀进决赛时,一个电话打来,他便放下棋子匆匆赶往——望北楼。
自此,一代商场豪杰就这样自望北楼隐匿于江湖,再不敢现世。
他究竟去了哪里,没有人知道。
可叹、可悲:
少年爱棋,失了灵台清明,迷于世事乱流,入局心态随波,得失难量;
半生好赌,醉过金榜提名,见过长安繁花,命运扫空赌桌,一无所有。
若时光倒流,善弈棋的他是否能懂得:人生如棋局局新,入局之人需用心。

都说一加氢OS纯净,魅族18最先“零预装”,其实最早做到这两方面的应该是IUNI手机,它当时是金立的子品牌,专为年轻人而生。它的系统就非常纯净,而且没有预装软件,可惜就推出了四款手机。其第一款手机U2,骁龙800只售1799,全金属机身还有文艺范儿,只是那个火山口镜头把我劝退了 [笑哭]
#秋日好时光#
今天上午店里来了一位大叔,想买一部手机,大叔说平时用的软件不多也就是用微信还有看看头条新闻,想买一部便宜点的手机我给大叔推荐了一部128G内存的手机报价800元,大叔说价格有点高,600块钱卖不卖?
我说,这个价格都拿不到货.您说的价格给不了.
大叔说,那我就去别的店看看.
说完大叔就走了.过了大概有一个多小时吧,大叔又回来了,来到店里就说,我转了几家店看了看,700块钱吧,然后我在把我这个旧的手机给你,行不行?

我拿过那部旧手机来看了一下,是一部金立M7手机,屏幕总成摔坏,其他的情况还好,700块钱卖这个手机也不挣钱,有心想不卖,但是最近进店人不多,也就答应卖给大叔了,可这个金立M7手机具体值多少钱我也不太清楚,[晕][晕]大热天的大叔转了这么长时间又回到我这不赔钱能卖的就卖给他了,大家看看这个旧手机可以挣多少钱[思考][思考][思考][思考][思考][思考]
中国“巴菲特”曾透露:很多老板非常无知,一味用自己的身份证去注册公司。我做了这么多投资,从来不会看上这些老板,因为他们连最基本的风险规避都不懂!

段永平被称为“中国的商业教父”,曾亲手培养了众多行业大咖,像oppo的创始人,vivo的创始人,拼多多的创始人以及金立的创始人。这四大门徒都是出自段永平的“门派”。
同时,在投资界,段永平更是出神入化。与巴菲特吃饭,谈天说地。多次抄底巨头企业,赚得盘满钵满。最近他再一次登上热搜,就是因为抄底腾讯。
如此一位投资界和商业界的大咖,为何会不看好那些用个人名义注册公司的老板呢?其实原因很简单:
第一,不懂风险规避。因为很多老板不懂得,作为公司的法人,意味着要承担诸多风险,不管是资金问题,还是股东间的纠纷,老板都需要负责。
很多老板觉得名下有多家公司,说出去很有面子。无序用自己的身份证去注册公司,扩张公司。这就相当于把所有风险都往自己身上揽,最后出现问题了,才会得不偿失。

只要名下有一家公司出现了问题,就会牵连其他公司,出现连锁反应。轻则资金断裂,项目暂停。重则老板还会进去。
所以作为投资人,显然是不会看上这种老板,因为他们身上风险巨大,什么时候暴雷都无法把控。
第二, 缺乏公司“财税工程”知识。很多老板觉得公司的财税直接外包给别人即可,自己两手不管,最后不知道怎么就进去了。
老板可以不懂管理,但不能不懂财税,这可是关乎到老板的钱包和“前途”。
很多老板用个人名义注册公司,缺乏系统性的财税知识,也没有做架构股权布局,最后年底分红才发现,自己一年到头忙前忙后,到手才那么一点。
因为用个人名义注册公司,意味着分红到自己手上,除了企业所得税以外,还要缴个人所得税。
你今年赚了一千万,除了25%的企业所得税以外,还需要20%的个人所得税。还没算上公司各种杂七杂八的费用,最后到手里还剩多少就不言而喻了。

但如果懂得做架构布局的老板,显然就能“合理避坑”,让企业稳步向前发展,而自己的控制权也能稳固。
不管是阿里的马云,京东的刘强东,华为的任正非等大佬,虽然他们都不是公司的大股东,更不是法人,但他们却拥有公司的控制权。这背后也是因为他们懂得做架构布局,利用章程协议稳固了自己的权益。
或许你会说,这些大公司的股权布局这么复杂,不适合中小企业吧?其实并不然!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一套方案,可以借鉴学习!
第一,章程协议稳固。前期合伙人之间可以利用白纸黑字做好协议约定,合理分配好股东之间的权益。比如:股东加入与退出协议,投票委托权协议。
第二,股权架构布局。可以采用同股不同权的协议,具体可以参考京东。
刘强东频繁套现却丝毫不担心自己的控制权会丢失,这背后正是因为京东采用的是“AB股架构”。也就是刘强东虽然持有13%的股份,但都是A类股,1股=多股投票权。而其他股东持有的是B类股,1股=1股投票权。这也是为何刘强东拥有京东76%的投票权的原因。

第三,多家公司层层布局实现间接控股。
首先成立一家家族企业,用于投资用途,不做任何业务运作。
然后成立一家有限合伙企业,用于人才的裂变以及资本扩张,这家公司自己不能当法人,可以让其他核心人才当。然后利用家族企业投资控股,只需要成为GP,就算持股1%,都能拿到100%的控制权。
最后就成立一家业务运作企业,同样是自己不当法人,让总经理当。然后利用家族企业投资,持股67%以上即可拿到绝对控制权。同时,还需要签署相对应的章程协议,比如:一致行动人协议,投票委托权协议。
事实上在今天这个互联网数字化时代,很多老板还在用着传统的思维模式去经营公司,模棱两可就合伙创业,依赖口头承诺。合伙人之间也没有做章程协议,公司更没有做股权架构布局,最后因为利用分配不均,而导致一拍两散,甚至是对簿公堂。

为此,你会发现今天很多巨头企业或者行业大佬,他们都是非常重视自己的控制权,重视企业的管理机制以及激励机制。
因为属于“雇佣打工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迎面而来的将会是合伙人时代,老板要懂得利用章程协议去稳固自己的权益,利用架构布局去稳固自己的控制权,才能安枕无忧,企业才能自动化运作。
如果你想要了解更多关于企业治理,门店经营,人才裂变等知识,我建议你入手这套《企业架构设计课程》,我已经准备好了800多份企业股权架构布局所需的章程协议,比如:合伙人协议,股东退出与加入协议,股东分红协议,竞业协议以及保密协议。
同时老师还用经典的案例分析,讲述了如何做股权激励设计,如何做增资扩股方案设计,如何做股权众筹,如何做人才裂变,如何做连锁门店裂变扩张……还包含了2小时的直播解答课程,让你一步到位了解其中的门路。#8月财经新势力#
点击下方链接即可入手!

 健康资讯
 健康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