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篇笔记结束,《决胜B端》~概述篇就此结束,明天开启管理篇^_^
计算机基础理论常识:《编码——隐秘在计算机软硬件背后的语言》
SQL学习资源:www.sqlteaching.com
#秋日生活打卡季#
8:/ 【抖音】『 看看 <樱桃的作品> 』复制整段内容打开——————ÊÊsUVSqlzdKx8ÄÄ
@樱桃:@樱桃发了一个抖音短视频,你尽管点开,不好看算我输!
三月才刚刚开始,中国科技界就发生了一件大事。既令人欣慰,又令人感慨万分!
近日,阿里云再次传来消息。其正式和韵达达成合作,宣布成立“智慧物流数据库创新应用中心”。其目的就是探索推进分布式数据库在智慧物流核心系统中的深度应用。从而对物流行业底层链路进行重构,提升整个行业的整体效率。其实,看似简单的一次合作,实则背后却意义重大。这意味着,中国数据库开启了独当一面的新征程。
要知道,过去中国在数据库市场几乎是一片空白。我们的企业、银行都需要极大的依赖国外数据库。这样一来,不仅要付出巨额的技术服务费,还存在着技术卡脖子的风险。正因如此,中国才开启了自主数据库的篇章。经过不懈的努力,中国终于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就拿今天的阿里云来说,早在十几年前,就开始布局云计算。时至今日,这朵中国云已经成长为全球第三大云。与此同时,基于云计算的数据库技术也迎来了新突破。
像此次,接入韵达的原生分布式数据库PolarDB-X就大有来头。一来,该数据库是目前开源社区唯一一款存储计算分离的数据库,具有极致弹性、毫秒级延迟、HTAP能力。二来,其核心技术由阿里内部广泛应用和锤炼的TDDL、AliSQL和X-Engine演进而来,曾获中国电子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而TDDL也曾开创国内互联网领域使用分库分表技术先河。
当然,阿里这条把云数据库当成突破数据库卡脖子的新途径,也成功帮阿里摆脱了对国外数据库的依赖,而且也帮助国内实体业用上了中国的数据库。基于技术上的领先,阿里云数据库也开始在国际大舞台上频频亮相。像前不久结束的冬奥赛事,其背后的数字技术支撑就有它的身影。
从落后欧美几十年到进入全球第一阵营,从被人忽视到被人重视,阿里云的崛起可谓创造了数据库领域的中国奇迹。这样的完美逆袭,值得每一个人为之欣慰。但更令人欣慰的是,包括韵达、银行等在内中国企业,终于也有了可以不依赖国外数据库的新选择!
[这样写数据库SQL,一个字,爽]
#编程# #数据库#
像往常一样来到办公室准备开始全体早会,小李刚刚坐热椅子,就被课长叫过去二号会议室。
我感觉这事有点不对劲,上班铃声响起了,只好先做个例会前班前运动。
我透过办公室窗口,瞄到会议室坐着切割工具事业部的课长。
我的课长和小李不断地鞠躬道歉礼。课长和小李回来了,我们开了个小会议。小李低头,都不敢说什么。
SQLiteDB这样写四千条数据,用了近十分钟?小李承认了,用循环处理插入数据,c#的代码加起来没三十行。数据结构是用泛型的列表。我就不明白就一层循环,时间不需要这么久吧。课长就差点骂人,转头想向我发泄。
我苦笑了,按照小李他这么做没毛病吧。课长急着说,让我认真看清楚代码,进行压力测试再说。
小李看了看我,又说对不起。
这个需求是导入新格式的Excel文档到数据库,遍历列表,循环体每次执行把列表元素对象写入数据库。我检查代码看,也没死循环,每次都自己释放。
小李又说对不起,解释说急着上线就没测试。这个也是一个问题,怎么能没测试就上线呢,事业部长没过来已经很好了。万一月末数据没有来得及做?整个小小IT部门的我们也得赔上。
我看是因为没有做事务吧,四千条又不是四十万条。马上纠正让他重新再写。原先近十分钟,现在降到毫秒级就完成。
那是怎么做到?
原理,以下在SQLite 命令行的运行为例:
begin;
insert into……;
……
此处省略4683条insert语句
……
commit;
默认情况下,每执行一次insert就开启一次事务,四千几条就得开启同样次数事务,这样会影响系统执行速度。
而如果把这些操作合为一个事务明显加速。
大家不知有没有遇过这样情况没有?
c#的ado.net的access或SQLite通过测试开启事务能明显提升程序速度。orm映射框架在此就不作比较。
谢谢阅读。
最近突然收到版权局通知,我们被navicat公司起诉了,让我们付费使用,不得再使用盗版。
看了下navicat收费,个人版一年2899元,企业版一年5999元,这个费用确实太贵了,如果是永久费用,我肯定是愿意买的,毕竟谁不想用正版呢?
于是在网上看了些替代品,一个不如一个,要么是界面太丑,要么是功能不好用,比如dbeaver打开界面后,数据变动居然无法刷新出最新数据,操作按钮太小,没有办法执行多条sql,这都是什么产品经理的鬼才设计。
想想我泱泱大国800万程序员,却没有制造出比navicate更好用的工具,真是太不可思议了,居然会卡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