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公交健康码半天打不开?MIUI用户赶紧试试“快捷手势”,感觉自己买了1年的小米11U白用啦!
特殊时期走到哪里,我们都离不开健康码,仿佛这个小小的绿码已经变成我们日常的通行证。坐公交、去上班、进出超市,每次都要先打开微信小程序找到粤康码,点进去之后还要加载半天才能出码,有的时候人一多、网一差,就容易手忙脚乱,非常不便捷。
其实很多MIUI用户都不知道,如何将手机设置成,跟苹果iOS系统一样便捷的出码方式,学会这个技巧只需要敲敲手机背面就能一秒出码。
方法一:打开手机【设置】—选择【更多设置】—点击【快捷手势】—设定成【背部轻敲】,里面有多种打开健康码的方式,例如支付宝付款码、微信扫一扫等,选择一款自己喜欢的形式即可。
方法二:长按支付宝—选择【更多设置】—把健康码功能添加上去—使用时长按即可。这个方法跟苹果iOS系统设置的过程一致,现在很多安卓机都可以这么设置健康码的快捷手势。
#海口头条# 今天14时起海口美兰、龙华区1起开始进行又一轮区域核酸检测,深入到各小区设点,要求做到“应检必检,不落一人。”刚打开健康码显示502,半天打不开。
看到有关部门回应是由于访问量激增,所以出现登录缓慢等情况。目前正组织海南健康码运维团队加紧处理中,提醒群众在此期间优先通过椰城市民云、云闪付、海南农信社App等渠道打开海南健康码。
建议大家最好还是提前把健康码截图保存,需要时用截图出示。以免现场出现人多用户量激增导致的网络问题,避免因打不开耽搁时间影响检测效率。
还有大家参加检测务必要在手机APP上提前先填好预登记码个人信息登记,获取个人预约二维码,最好也是截屏保存,然后现场需要时打开截图出示即可,这样既快捷又方便。
难、难、真难!老年人换个社保卡,不知有多难!
繁琐的程序真难——叫号,填表,取销原社保卡,制卡……每个环节又分许多小操作,真繁琐!
各种操作,做不好真难——如输密码,两次输得不一样,再输一次,手一抖又错了,照个像老是提示睁大眼睛,可眼睛明明睁大了。屏幕上操作时,看得准准的,但点在了其它地方。填验证码时,等看清再填写,哟呵忘了,等再看时,超时了!
老人机办不了更难——如需要手机收验证码时,老人不知验证码在哪,有的老人嫌带手机麻烦,没带。还有的操作了半天,等看验证码时,手机没电打不开,或者拿错了手机。
换社保卡非得老人自已办也难。这个办理儿孙代替不了,非得老人亲自到场,黑压压的人,一办一上午,老人身体的确吃不消,难!
依托科技办事,简单快捷,但对老年人来说真难!
隔离日记
北京的一个半小时游,换来了7+7的隔离。
隔离第一天:隔离地点是方舱不是酒店,但这个方舱跟快捷酒店一样,里面有独立的卫生间淋浴房,一次性拖鞋,洗漱用品,也有毛巾浴巾,还有wifi,房间有前后两个门都有门禁,自己是打不开的(规定不能拍照,就没有方舱的图片了)。我特意问了这个方舱是否有过确诊病例,回答是没有的,前台的小姑娘很好,我跟她说捅鼻子会流鼻血,她说会轻轻的,确实很轻基本上没有不舒服感。为了尽量不用酒店的东西,我自己带了一个可以折叠的靠垫(打开是被子),出差用的单睡袋,为了打发时间还带了三本书,争取这七天把这三本书看完,也算隔离收获吧!
#疫情防控 甘肃在行动##疫情防控一线报道#【致敬城市“守门人”】
这个秋天,兰州好静。
往日熙熙攘攘的兰州西站北广场上空空荡荡,一楼的进站口已经关闭,只剩下售票大厅从早到晚地亮着。二楼的进站口设置了关卡,保证每一个旅客安全有序进站。
高铁是这座城市向外延伸的最快捷的触角,这里的安全由每一位铁路工作人员守护。
“须24小时核酸证明”
兰州西站一楼售票大厅只开放了两个窗口,窗口里,售票值班员罗梦群戴着口罩手套在电脑上操作着。以前,他们只负责查票卖票,但现在他们要操心的事多了起来。“这几天前来买票的旅客零零散散,有的旅客没有24小时核酸检测证明,有的旅客是黄码,有时候我们还要帮旅客查询目的地的疫情防控措施。”罗梦群说。
罗梦群回忆,最紧张的莫过于19日晚上,因没有24小时核酸检测证明前来退票的旅客多得数不过来,还有旅客不愿意退票而和工作人员发生冲突。那天晚上,售票大厅加开窗口,售票员们边退票边解释边安抚,灯火通明地干到凌晨1点,那时候还是有旅客守在售票大厅不愿离去。
“19日晚上,我们处理客票1000余张。我们能理解旅客的焦急,但是职责所在,我们必须守好这座城市的大门。”罗梦群说。
10月20日起,兰州铁路局开始停运部分列车,此后每天,停运、减编运行的列车不断增加。从早上8:20到晚上12:20,售票值班员们要始终保证在岗,为前来买票、退票、咨询的旅客做好服务。只要有旅客前来,他们一遍遍强调24小时核酸检测证明,强调健康码和行程码必须都是绿码。
“不敢喝水,吃饭也时常不在点。下午两三点吃午饭,还必须是当职的售票值班员们换着吃,有时候晚饭就忙得错过了。”提起售票值班员们每天的工作,罗梦群语气平淡,这是他们早已习惯的日常。
“请按照一米线排队”
兰州西站二楼进站口外,一个身穿防护服、戴着口罩、护目镜整装齐备的人正倚在栏杆上擦着什么,走近才发现,他正拿卫生纸擦护目镜上的雾气,然后他又重新戴好,走开了。顺着他离开的方向,客运值班员陈征源的“白色”身影正忙碌着。
“把24小时核酸报告打开,身份证、健康码……按一米线站,排队距离大一点。”一个上午同样的话陈征源能重复上百遍,就在进站口旅客排队这20米的距离,他能来回走几百趟。
“同志,健康码打不开怎么办?”“行程码在哪里看?”……只要旅客有任何问题,他一定最先跑上前去,解答疑问、帮助操作。
“疫情发生以来,我的工作性质发生了变化,以前是单一的站台接发列车,现在进站口、站台两面我都得负责。”陈征源说,旅客的不理解是工作中比较难心的事,有时旅客等候时间长或者手续不齐全,就很容易急躁,所以工作人员要保持十二分的耐心,有问题解决问题,有矛盾解决矛盾。
去年和今年陈征源都在一线,作为党员他主动担负起了另一项站车交接的任务。如果列车上有黄码、发热等旅客,列车上的工作人员会先做应急处置,在列车到站后,陈征源便会带这部分乘客走专门通道,做好旅居史、测温、核酸检测等信息登记,如有转运隔离需要,则会在第一时间处置。
“我觉得挺光荣自豪,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发光发热,解决旅客的问题就是我们最大的任务。”陈征源说。
“必须保证每日消杀”
空旷的候车厅里,候车座椅上“疫情防控隔离座”的黄色标志十分醒目,三两个旅客分隔就座,安静候车。清洁车在过道里来来回回,一个角落也不落下,时而有工作人员拿着消毒喷雾从一排排椅子中抬起头来,又弯下腰去。
疫情发生以来,消毒、消毒、再消毒是兰州西站当前的重要工作之一。白天利用作业间隙,车站客运员、保洁员用医用酒精,每隔2小时对扶手、闸机、座椅等重点部位进行擦拭消毒,夜间闭站前也会对全站所有区域进行深度消杀。
10月25日晚,机械的轰鸣声响彻兰州西站,这是甘肃省山河救援队携带18台弥雾机在对兰州西站的127部直梯及扶梯、141台检票闸机、5300多个候车座椅进行全方位深度消杀,“地毯式”扫描候车大厅、检票口、进出站通道等重点处所。
消杀、测温、广播宣传、关闭中转换乘便捷通道……兰州西站全方位的疫情防控措施守好了铁路防疫关口,为保障铁路交通的正常运转贡献了力量。(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邹明敏)
“能别磨蹭了吗!快给我转账,现在只剩最后1个名额了,要是没抢到你赔我16666元![发怒]”
朱女士来武昌支行办理20万的个人汇款业务,称是用于认购平安基金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