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台军数据,8月7日,解放军出动66架战机和14艘军舰参演,其中22架军机越过“海峡中线”。对此,台军退将忧心忡忡:军演过后,“海峡中线”没了,台军的战略缓冲带和海峡纵深也没了,台军将陷入疲于奔命的境地,且今后解放军的攻势将变得迅雷不及掩耳。今后台军所有的作战计划和战略构想都必须重新设计。台军事专家认为,这次军演,实际上是解放军对“大型岛屿联合进攻作战”计划的局部实战演练 !美国专家认为,虽然中国大陆不会很快武统台湾,因为中国大陆对台湾仍有战略耐心。估计到武统台湾的时候,台军战术很简单:“所有武器上锁,人人装备信号枪,战火一起,即可背上三天口粮去地下防御工事,吃够三天,出来投降就可以!”#东部战区多支轰炸机编队双向穿越台海##台媒:解放军“模拟攻击台湾本岛”#
公元前135年,已在弥留之际的太皇太后窦氏告诫汉武帝要小心他的母亲王娡,汉武帝感到震惊,窦氏接着又嘱托:“这大汉江山是我们刘家的天下,可不能在你的手里改姓啊。”汉武帝明白祖母的意思,当即答应了她。
窦太后是大汉历史上一个了不起的女性,原本她不过是吕后用来监视代王刘恒母子的棋子,接触到刘恒之后,聪慧的她不再甘心只做一个棋子。
她先是取得了刘恒信任,在她的掩护下,吕后放松了对刘恒的警惕,刘恒借此日渐壮大,后来更是逆袭登上了皇位。
与此同时,刘恒原来的正妃不断倒霉,生下的孩子都早夭,自己也一命呜呼了。而
生下两子一女的妾室窦氏却成了刘恒(汉文帝)的皇后。
在注重外戚势力的汉朝,窦氏的受宠令窦家立马拥有很大的权势,她自己在后宫乃至朝廷都是举足轻重的人。
有了权势的窦氏曾做过一些糊涂事,她偏爱小儿子,对大儿子汉景帝很不满意,她甚至还曾逼着大儿子汉景帝立小儿子梁王为嗣,引起了朝中多数大臣的反对。
但窦氏并没有因此有其他行动,对朝堂的事并不多加干涉,只是依旧不喜欢汉景帝。
母亲的性格往往会影响儿子的择偶观,被强势的母亲伤害得体无完肤的汉景帝,一生比较偏爱温和体贴的女子。
而相貌一般,还曾嫁过人的王娡,因为事事顺从为人温柔深得汉景帝喜爱,受宠的她也生下了儿子刘彻。
然而,刘彻在母亲王娡的帮助下登基后,窦氏反倒开始干涉朝堂政务了。
汉武帝初登基时,推崇儒术的他组成了四人内阁,准备改变现有的施政措施。
这让窦氏很不满,她立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杀掉了内阁中的两个人。
内阁中的另外两个人一个是她的侄子窦婴,一个是王娡同母异父的哥哥田蚡,也被掳去官职,只因为是皇亲国戚勉强捡了一条命。
内阁被打散,新政还未开始就宣告结束,此等雷霆手段,性格刚强的汉武帝竟无可奈何。
之后7年,她更是处处掣肘汉武帝,祖孙两个的关系也越来越冷淡,然而弥留之际的太皇太窦氏却叫来汉武帝告诫他要小心他的母亲王娡。
一直以来,母亲在汉武帝眼中都是恭顺的模样,反倒是窦氏一直在干涉朝政。
可窦氏接下来的话,让汉武帝明白了其中深意。
窦氏说当初和汉武帝争位的刘荣就是王娡派人害死的,他的母亲王娡并非看上去那么简单。
且王娡成了太后之后,为人也不再同以往那般恭谨,暗中做了很多争权夺利的事。
甚至想壮大王家来左右朝政。
只是在窦氏的看管下,以及窦家的制约下,王娡的娘家各个田蚡才不能一手遮天。
在窦太后看来,自己虽然也干涉过朝政,但只因彼时汉武帝还年轻,做事有欠考虑,为防社稷生乱,才不得已为之。
多年来,自己并不没有危害到朝堂,但贪恋权势却没有心胸的王娡却不一定有这样的分辨力。
若任由田蚡去伤害窦家,那么刘家的江山甚至会改姓。
她拉着汉武帝的手,殷切地说:“这大汉江山是我们刘家的天下,可不能在你的手里改姓啊。”
回想祖母的种种做法,汉武帝开始明白她的良苦用心,对自己的母亲也警惕起来。
果然,在窦太后死后,王娡开始效法窦氏干预朝政,扶持弟弟田蚡为宰相,在利益争斗中,她甚至逼着汉武帝处决没有错的窦婴。
汉武帝不是汉景帝,王娡终究也不是窦氏,面对王娡的步步紧逼,汉武帝大发雷霆,他说:“我才是大汉的皇帝,杀谁用谁要由我说了算。”
随后,他开始收拢权利,限制所有外戚的权势。
窦家以及王娡的娘家也日渐势衰。
有人说,窦氏临终前的嘱托,虽然说是为了社稷,但也留有私心,害怕窦家没了她的庇护,权势会被王娡吞噬。
只是没想到的是,令汉武帝头疼的是外戚干政。
他在位期间,娶了没有家世做依靠的卫子夫,重用卫子夫的哥哥卫青以及外甥霍去病,但晚年时,见卫子夫权势加重,立马不再重用卫青。
因为猜忌,他甚至还杀死了卫子夫和他的儿子刘据。
刘据死后,汉武帝选中了刘弗陵为继承人,同样是为防止外戚势力坐大,汉武帝竟将刘弗陵的母亲自己最宠爱的钩弋夫人处死。
然而,纵使汉武帝严防死守,还是没防住外戚,同时还生出了一股新的势力——宦官。西汉也因为这些势力的壮大,土地兼并日益严重,走向了灭亡之路。
1939年,一名身高只有1.2米的小男孩,向正走过来的日军川岛鞠躬问好:“太君好!”川岛高兴地摸着小男孩的头:“小孩,大大的好!”不料,小男孩掏出枪,对准川岛“叭叭”就是两枪。
这个小男孩名叫李安甫,是山东省德州市乐陵县人,从小聪明机灵,又喜欢学习,很小就被父亲送到私塾学习文化知识。每天放学回来,父亲还会教他打拳和射击。
李安甫聪明好学,又勤奋刻苦,几年时间,不仅学到了不少知识,还练就了一身好武艺,打起枪来是百发百中,是父老乡亲眼中的小能人。
只是,李安甫从小就长得慢,身高比同龄的孩子矮了一大截。父亲担心他长不高,多次带他外出看病,可是收效甚微。等长到十几岁,李安甫的身高还只有一米二左右。
虽然李安甫个子矮小,可他并没有因此自卑,而是更加努力地学习文化知识,练习射击技能,期待有一天能有用武之地。
这一天终于到来了。
1938年,肖华将军率领的八路军进入德州境内,13岁的李安甫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跑去报名参军。可是报名处战士的一番话,却给了李安甫当头一棒。
原来,八路军战士看到李安甫个子很矮,就说:”你个子这么小,不适合上战场打仗。”
李安甫不死心,找到肖华将军毛遂自荐:“别看我个头小,可是我有文化,还会打拳打枪,枪法比一些大个头还准呢,您就收下我吧。”看肖华将军似乎不信,他又赶紧说:“不信您可以考核我。”
肖华将军一听李安甫会识文断字,心想:报名入伍的战士们虽然体格好,但是有文化的太少了,部队还真的很需要有文化的战士来教大家识字。
于是就对李安甫进行了考核,结果发现他的文化水平完全可以胜任教员一职。于是李安甫被破例留下,成了一名司号员兼文化教员。
虽然还是没能拿枪杀敌,但是能留在部队,李安甫也很高兴。平时,他认真地把文化知识传授给战友们,打仗时就吹响冲锋号,给战友们鼓劲儿。
通过李安甫的教学,很多战友能读书看报,也能给家里写信了,大家都很感激李安甫。李安甫也觉得自己有了用武之地,内心充满了自豪感。只是让李安甫遗憾的是,自己还没上战场杀过敌人。
不过,好运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
李安甫在当好文化教员和司号员的同时,没有放松过体能和射击训练,每天和其他战士一样,刻苦训练,盼望有朝一日能够上战场杀敌。
1939年10月,李安甫施展拳脚的机会终于来了。
由于李安甫之前就学过射击,来部队后又经过了刻苦训练,枪法越来越准。加上他个子矮小,跟个小孩似的,具有迷惑敌人的优势,部队领导把他调到了县里的敌后武工队,并委派给他一项特殊的任务——刺杀日本高级军官川岛谷川。
一提到川岛谷川,李安甫就恨得牙痒痒,为什么呢?因为他经常抓老百姓当靶子,供士兵进行射击训练,手段非常残忍。
经过了缜密的侦察和计划,李安甫打扮成小孩,故意在一条胡同里与川岛谷川巧遇。
为了让川岛谷川放松警惕,李安甫冲着他鞠了一躬。川岛谷川一看,高兴地摸着他的头说:“小孩,你大大的好。”说完就继续往前走。
就在这时,李安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从书包里掏出早已准备好的枪,对准川岛谷川就是“啪啪”两枪。
等日本兵听到枪声跑出来,李安甫早就在战友的掩护下,成功逃掉了。
后来,李安甫还成功除掉了七个日军的高级军官,令日军上下闻风丧胆。
日军被赶出中国后,李安甫又先后参加了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等,立下了赫赫战功。
虽然在战争中,李安甫失去了一只耳朵和一只眼睛,但从来没后悔过。因为他知道,保家卫国是身为中国人的使命!
@兰馨怡
如今,已经97岁高龄的李安甫老人仍然精神矍铄。从1983年退休至今,李老完成了30万字的回忆录,用文字告诉我们后辈,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要爱我们的国家。
他还经常为家乡的父老乡亲做报告,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让人们把对祖国的爱传承下去。
向李安甫这样的英雄致敬!#头条创作挑战赛#
作者:向阳而生
审稿:兰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