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裕华老师--团队管理实战专家
16年企业管理实战经验
擅长领域:卓越领导力、团队执行力、情绪压力管理、激励与授权、管理者角色认知、系统思维与科学决策
曾任:德利多富中国有限公司丨高级销售经理
曾任:中国惠普丨关键业务服务器渠道部总监
曾任:IBM丨互联网服务器部业务经理
曾任:华为丨某产品线全国销售经理
【阿里加入低碳专利共享机构LCPP 开放9项减碳发明专利】据阿里巴巴官网4月22日消息,阿里巴巴宣布加入LCPP(Low Carbon Patent Pledge,低碳专利承诺)。据悉,阿里巴巴将向国内外企业开放9项数据中心低碳发明专利,主要涉及液冷服务器系统设计、磁盘功耗管理、数据中心模块化设计以及计算引擎的资源调度等,其中5项与液冷技术相关。此次共享专利成果,希望能够推广数据中心行业减碳科技的全球应用,促进绿色科技创新。据了解,LCPP成立于2021年4月22日地球日,由微软、Facebook(现Meta)、惠普发起,是全球最主要的共享开放数据中心低碳专利的组织。
全球PC(含服务器)三强是联想、戴尔、惠普。所以,这事儿是谁策划的一目了然。
瑞哥说点事【真的吗?司马南人设还能支撑多久?】说联想到底为什么?真的为国有资产流失吗?翟山鹰的话有待观察与考证,不过这件事应该是水落石出的时候。不能口头“爱国”,行动在美国?你的粉丝知不知道?
今天是地球日,咱们一起爱护地球吧!
当你拿起手机,通过搜索引擎寻找答案,这一次简单的操作,会消耗让50瓦灯泡点亮10分钟的电量,大概需要数万台服务器瞬间提供支持。
据统计,2021年,全国的数据中心总用电量为1663亿千瓦时(按占全社会总用电量2%计算),比北京市2021年全社会用电量还要多,相当于三峡大坝的全年发电量。
2021年被成为碳中和元年,数据中心、云计算领域的脱碳是中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一环。而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高科技企业,正集结生态力量以及技术力量加入到碳中和大军中来,成为实现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排头兵”。
4月22日地球世界日这天,阿里巴巴宣布加入由微软、Meta、惠普等发起的脱碳组织——LCPP(低碳专利承诺)。据了解,阿里巴巴将向国内外企业开放9项数据中心低碳专利,其中5项技术与液冷技术相关,这是数据中心节能减排的关键技术手段。
面对日益变暖的全球气候,阿里深知是无法仅凭一个公司或者一个行业的力量来解决的,放开芥蒂、全球协作才能促进共同发展。
作为中国云计算的先驱与代表,今天,阿里通过专利共享,不仅提高了行业技术的整体水平,也进一步向全行业,乃至全世界表达了中国脱碳减排的决心。
1、腾讯2016年花86亿美元收购了一家芬兰游戏公司,有国内管理学家写了本书,将这家年轻的企业吹上了天,将其作为创新型组织的经典案例。腾讯在2021年又对其进行了增持。
2、这家企业叫Supercell,成立于2010年,最经典的作品是《部落冲突》。这家企业有哪些创新之处呢?一是专注于游戏开发,将服务器和发行、运营都外包出去。二是只做持久可玩的移动端游戏。三是每款游戏交给一个10人左右的小团队全权负责,追求“小规模、易管理”。
3、按照这位专家的说法,Supercell在2019年时员工不到300人,市值却达到了100亿美元。但事实上,2016年被腾讯并购时其估值为102亿美元,2021年被增持时其市值为110亿美元,5年来的增长实在微乎其微,而且几乎每年收入都在下降,仅就财务投资而言并不算成功(不考虑游戏运营、发行渠道、用户群体等方面的收益)。
4、其实这种所谓创新组织并不新鲜,在国内有许多类似的名词,比如人单合一、小组制、阿米巴等等,说到底就是项目型组织,只是更加灵活,授权也更充分。
5、学者们研究企业案例,往往都是选择“成功企业”,逻辑是“因为他是成功企业,所以什么都好”。曾经惠普、摩托罗拉、柯达、通用汽车都被大肆吹捧,结果我们亲眼看着他们走向衰落。早几年国内也捧过很多互联网公司,比如搜狐、当当、凡客、易趣,现在呢?
6、专挑知名企业,逮住几个点就无限放大,似乎企业只要学会一点就也能成功,这就是“成功企业案例”制造者们的套路。是不是跟成功学很像?因为这就是成功学,打着管理学旗号的成功学。
7、如果这类制造者有大学教授的名头,就更具欺骗性。比如最近暴雷的网红教授,出书如麻,网络文章无数,与搬砖、抄袭者的文章混在一起,真真假假,着实污染了网络环境,玷污了管理学。更严重的,是误导了企业。
8、之所以这些在国内很有市场,根本上还是因为国内企业的管理实在薄弱,尤其是广大中小微企业。越是薄弱,还越不愿意花力气沉下来钻研和实践,总想着走捷径,幻想照搬一些简单方法就成功了。更可怕的是,很多人至今相信“小企业不需要管理”。
9、何以解忧?希望不是杜康。
人家不用华为的服务器,如果用惠普的,海军一定说小米不支持国产。用了国产的吧,又说你没有技术[狗头]。难道一个公司什么都要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