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现在笔记本的屏幕应该回归1 : 1或者3 : 2的比例了。30年前笔记本的屏幕是1 : 1,后来变成4 : 3,再后来变成3 : 2,然后变成16 : 10,最后变成16 : 9的带鱼屏又窄又长,目的是为了让人们看高清电影。但是十几年前,2000-2010年,人们主要的娱乐方式是笔记本电脑,当时很多资源都是下载到电脑里的,例如迅雷和快播等。而如今,手机和平板电脑早已经取代了笔记本的娱乐功能,笔记本电脑变成了纯工作属性的生产力工具了。大家用笔记本电脑看PDF文档,做PPT,做word,还有各种专业软件,如果是3 : 2屏幕或者1 : 1屏幕,这样整个笔记本的效率会变得非常高,以最小的尺寸获得最大的工作效率。16:9的笔记本完全不适合办公,而1:1的笔记本,非常适合于编程人员、CAD绘图人员、科研人员以及各类专业技术人员。
茶和咖啡能降低中风和痴呆风险

这项前瞻性队列研究来自英国生物库的365,682名参与者(50 - 74岁)。参与时间从2006年到2010年,随访到2020年。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来估计咖啡/茶的消费与中风和痴呆之间的联系,调整性别、年龄、种族、资格、收入、身体质量指数(BMI)、体育活动、酒精状况、吸烟状况、饮食模式、含糖饮料的消费、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癌症史、糖尿病史、心血管动脉疾病(CAD)史、高血压史。咖啡和茶的消耗量在基线时进行了评估。
在新发疾病的中位随访11.4年期间,5079名(1.4%)参与者发生了痴呆,10053名参与者发生了中风(2.8%)。咖啡和茶的关联与中风和痴呆是非线性的(P < 0.01)。
每天喝半杯到一杯咖啡的人中风风险降低了10%,每天喝超过两杯咖啡的人中风风险降低了8%,每天喝茶超过两杯的人中风的几率降低了16% 。
咖啡摄入2到3杯/ d或茶摄入量3 - 5杯/ d或其组合的摄入量4到6杯/ d有最低的中风和痴呆风险比(HR)。与不喝茶和咖啡的人相比,每天喝2 - 3杯咖啡和2 - 3杯茶的人降低32%的中风风险(HR 0.68),28%的痴呆风险 (HR, 0.72)。

此外,饮用这两种饮料中风的风险降低了11%,患痴呆的风险降低了8% ,患血管性痴呆的风险降低了18%,每天饮用3 - 6杯咖啡和茶的中风后痴呆风险最低降低了近50%(HR, 0.52)。
总结就是,茶和咖啡,或者两者联合不但能降低中风和痴呆的风险,还能降低中风后引起痴呆的风险。#健康过冬指南#
【工业领域:技术工具类软件最难自主替代】去年,海康威视把美国Salesforce的CRM系统换成了国产软件,主要业务基本从Salesforce中切了出来。这种管理类软件的替换难度很大,但自主管理软件磨练了这么多年,在软件功能、定制开发、部署和服务能力上并不弱,还有本地化优势。
相对而言,技术工具类软件很难替换。曾和某国产CAD软件一起去企业,进行了一次功能和性能对比测试,“如果能接下6-7成的工作任务,就考虑逐步换成国产软件”。但是,当装配体模型导入国产软件后,差距就显示出来。600多个零部件的装配体在同样硬件配置下,国外软件跑得很顺,国产软件已经“喘”起来了。“基本功能都有,但实际可用性还不高”,这是企业工程师的评价。

我和国外软件企业的开发者交流过,“大装配性能不好”这个问题的原因很多。2010年后,国外主流三维CAD软件在主体功能已很完善,主要是修修补补,核心的Parasolid、ACIS几何引擎的变化也不大,开发企业的很多资源放在了运行性能、用户界面、易用性、专业领域新功能开发等方面。
就运行性能这个问题,有软件开发的问题,还有和处理器、显卡、操作系统、数据系统等提供商的合作,充分发挥运行环境效能,降低对硬件资源的消耗。这些工作需要形成生态合作关系,并持续投入。这方面,国产CAx类软件确实存在短板。功能弱之外,不具备足够的运行性能,只能进行中小规模产品的开发,到了船舶、航空、重装备、汽车这一级的复杂产品开发,吃硬件还跑不动。
这些年,我发现一个比较普通的现象,那就是,在乡间,赚钱最多的那批人,绝大多数是初中生。

细想想,这中间其实自有一番道理!
作为60后、70后,乡间能读到高中毕业的,当初大多都有高一点的追求,想走比较高大上的路线,不太愿意做卖苦力的活。
当工业经济尤其是后来的房地经济浪潮席卷而来时,一部分高中生在家乡已有了份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工作,不舍得丢弃,还有一部分高中生到厂里或公司中找到一份管理类的工作,也挺满足。
唯有那些文化水平不高的初中生(得益于九年制义务教育,乡村青年大多都混了个初中资质。),既能干吃苦的活,也因为有点文化,还能弄懂一些技术,反而有了更多赚钱的机会。
在这方面的例子不少,在这里我仅说个我最熟悉的样例。
我在某公司开发部主管时,曾带过一个同村初中毕业的小年轻进公司。起初安排他在公司仓库工作,待他熟悉物料后,我又让他去学CAD绘图。

学会CAD绘图后,他便自己出外闯荡,干办公室的工作的同时,也经常下车间帮忙,粗活细活都做,不久就混成了灯饰设计师,最后到2010年左右便拿到了十万的高年薪,待遇已远远超过我。
有了资金积累后,他又和做销售的女朋友一起出来开了个做平板低压灯的厂子。初期,他自己身兼设计、采购、制作、打包、搬运、司机以及管理数职,既劳心还劳力。
经过几年打拼,他终于把厂子经营出了不错的效益,每年有近百万的利润!
他建厂之初,因为什么活都干,需要强体力支撑,这是一般文化人干不了的,而他身兼智力和体力两面,正成了他异于一般人的优势,所以成功并不偶然!
无独有偶的是,我们那一带从业致富最多的窗帘业,起初发家的也是那些既能动手制作、安装,不惧脏累,又有一些文化底子,懂得审美,会设计好看款式的初中生。

正是在他们的带动下,许多乡友走上了制作窗帘这个行业,散布向全国,涌现了不少上千万,甚至上亿级别的企业!
还有一个致富较多的,搭架子(脚手架)行业,情况也颇类似。
要说搭架子,那可是强体力活,一般文化稍高的人,都吃不下那苦。起初,也是从业中的初中生,有文化会看图纸,很快有人脱颖而出,可以独立操盘一个工地,不久就自已带一班人马承接项目。
也是在这些人的带动下,我们那越来越多的乡人加入这个行业。如今,我们周边几个乡有上百个架子包工头,每个这样的小老板一年多则赚上百万,少则赚几十万,都有不菲的身家。就连普通的架子工也跟着沾光,一天能拿四百元的工资。
与此对比,乡间的高中生倒是相形见拙,少见致富的出头人,以致让初中生在许多领域,尤其是房地产建设和装修行业独领风骚!
这也可谓是一大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