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皇帝赐姓,回族“答”氏缘何入钟祥?

钟祥市现有回民4000余人,其中答姓2300余人,九里回族乡为回民聚居区。回族答氏缘何入钟祥?其源流及变迁如何?本文对此进行了初步考证,以期抛砖引玉。 一 帝赐答姓 回族中的答姓是皇帝赐姓,答刺罕、答刺海为答姓始宗,已有700多年历史。 清嘉庆五年(1800

  钟祥市现有回民4000余人,其中答姓2300余人,九里回族乡为回民聚居区。回族答氏缘何入钟祥?其源流及变迁如何?本文对此进行了初步考证,以期抛砖引玉。

  一 帝赐答姓

  回族中的答姓是皇帝赐姓,答刺罕、答刺海为答姓始宗,已有700多年历史。

  清嘉庆五年(1800年)答姓二十代孙答永擢等据明世草谱续修的《答氏宗谱原序》记载:“我族原籍西域,自元世祖至元癸已(1293年),讳刺罕与刺海祖,同孛可入,献大珠,赐价不受,帝嘉其廉,命姓答氏,留官于朝。”西域辽阔,始祖详细地址难以确定,但可以肯定的是始祖答刺罕、答刺海应是古大食国穆斯林。“孛可”意为“角斗士、督查”,即随身武士、护卫之意。身带护卫、献大珠,帝赐金银不受,说明始祖身份高贵,非官即商,官吏居多。显然,元世祖忽必烈对刺罕、刺海等人的真诚,以及在朝堂上的得体应答十分欣赏,嘉奖他们的廉洁,特赐其蒙古姓氏“答”姓,并留官于朝。蒙语“答”就是“兄弟”之意,充分表达了元世祖的诚意。其后,刺罕、刺海及随同的孛可们被留在元廷为官,居中原不返。“二世祖,讳禄,罕公出,官监察史。”“三世祖讳阿忒,海公出,隐居陕西。”“四世祖失蛮公宦游京师。”始祖后裔多在元官府任职,为宿卫(侍卫)、理斡脱(管家)等,元英宗元年(1321年),刺罕去世,皇上命安葬在东京(开封)。文宗二年(1329年),刺海去世,皇上命在东京合葬。这两位就是答家在中原的始祖。

  二 钟祥始祖

  钟祥答姓始祖为四世祖答失蛮,永乐六年(1408年)从郢王至安陆州(今钟祥市)。

  据《答氏宗谱原序》云:“四世祖失蛮公,宦游京师,董浚大内河道,明祖起金陵,公在红罗山蒙知遇,授驾前指挥。”四世祖答失蛮在京城任军吏,指挥修通了皇宫河道。明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洪武三年(1370年)农历正月,明太祖命右丞相徐达为征虏将军,出兵进攻北元。5月21日,大败应昌府北元守军,攻克北元都城。回师途中,“至红罗山,又降其将杨思祖等一万六千余人(《明太祖实录》卷五二,洪武三年五月甲辰)。”答失蛮在红罗山受到朱元璋知遇,授“驾前指挥”。恰逢朱元璋亲征陈友谅,在鄱阳湖遇大风翻船。失蛮背着皇帝从水里上船。皇帝为他的忠勇,赐给锦袍。后来失蛮因为谗言而被罢官,被贬到边境地区。失蛮一路带着皇帝赏给的锦袍,押解官回去报告皇帝,皇帝记其功劳,命官复原职。民国版《钟祥县志》记载:“明初,答失蛮从太祖征剿有功,赠昭勇将军,子孙繁衍。”

  元至正二十五年,明军攻克安陆州,设安陆卫(“卫所制”又称“卫所制度”,为明太祖所创立的明朝较主要的军事制度)。洪武二十四年(1397年),朱元璋将三岁的第二十四子朱栋册封为郢王(明朝代亦为较好一代郢王)。永乐六年六月十一日(1408年7月14日),郢王就藩安陆。为提高郢王政治地位,又为郢王专设安陆中护卫,下设三个千户所,共3360人,由郢王直接掌管。四世祖答失蛮随郢王至安陆州,遂官于郢。郢王神道碑中有“副千户(从五品)臣答失蛮”等记载,与众臣并列。

  钟祥九里回族乡答家湖畔杨合山答应蛟墓碑记载:“……故高祖赤海来左办丞相,妻麻氏。赤宜来右办丞相,妻哈氏,住居四川成都府。赤罕元右丞相,妻钱氏,住居白止。赤海落居安陆府回回垱。”“该碑文错别字较多,文理不甚通顺,答氏高祖身世更系夸大之词,且有些词句含义不清,赤海落籍安陆府时间也难以断明(答振益《湖北回族源流初探》)。”经考证,元升郢州为安陆府,辖今湖北钟祥、京山、天门、潜江等地,史志并无答刺海落籍安陆府回回垱记载。

  三 历史沿革

  明代以后,钟祥答姓回民经历了乾隆五年、乾隆六年和民国二十四年三次水灾迁移,又受明末、日军侵略两次战火重创,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不但保持了其民族特色,而且顺应社会变革,实现了由官吏、军户置田、经商到务农为主的转变,可谓“开枝散叶”。

  《答应蛟墓志》记载:“失蛮来是明世侍圣武略将军,代管千户。传与昭保、昭恭、昭玉。传与良公十三世祖答冒,妻李氏生与答童,独传仲起,仲起独传文聘。三位始祖坟与宫塘南,隔田一丘。”答失蛮来安陆府时,由武略将军(正五品)为副千户(从五品)。明代,千户军职中有正千户(正五品)、副千户(从五品),由世袭或军功封赏而得,答失蛮属后者。世祖携妻鲁氏(江南六合县、今江苏人),居住于城内宫塘。答失蛮按郢王对藩国的管理和建设要求,命军士在封国垦荒开田,耕种戍守。答氏人口逐渐增长,并在府城大东门建有清真寺,依寺而居,生活富足,历明而清,十有余世。

  永乐十二年(1414年),郢王朱栋去世,成祖皇帝念骨肉亲情,赐谥曰靖,又称郢靖王。明《宣宗实录》卷51载:宣德四年(1429年)二月丁酉(二十一日)行在礼部尚书胡濙奏:“郢靖王无嗣国除,其护卫及官属人等皆当改拨。”上从之,曰“郢王虽无子嗣,其祭祀不可废,留内官使及奉祠各一人,校尉五十人在国,专供岁时之祀。”答氏后裔就在留守人员中。失蛮公60岁卒葬城东凤凰山,为生前郢王所赐,此墓地后人已无法认定。童、仲起、文聘三位始祖“坟与宫塘南,隔田一丘”,因洪水冲毁,也无法认定。明末,大东门清真寺在战乱中被焚毁。

  清初,城内答氏回民大多迁至府城南门外一条街上,以经商、饮食业和手工业为主,弃官为商,形成“回民一条街”,并集资在白鹤观附近兴建清真寺。

  清乾隆五年(1740年),汉江涨大水,护城河溃口,答氏家族损失惨重。乾隆六年四月,又涨大水,民国版《钟祥县志》记载:“堤内外水鸣连日,堤大溃,秋八月又大水。”连续水灾中,清真寺和大多民房被冲毁,答氏家族迫于生计,纷纷迁移。其中,十七世祖答应富迁到山内红毛店(今钟祥市双桥原种场答家巷),应蛟迁往答家湖,应海、应臣迁到外县,另有迁往武汉、南阳、襄阳、沔城等地。

  清乾、道年间,答氏回民得到休养生息机会,大多弃商为农,人口又得到发展。“答家湖”因答应蛟等答氏先民迁于此而得名,依山傍水,山清水秀,土地肥沃,宜农宜居。清乾隆四年(1739年),答氏先民弃城移此,开荒种地,动土造房,安顿下来。历经数载,经济发展,年丰人足。乾隆十四年(1749年)兴建清真寺。该寺规模宏大,有正殿五间,简殿五间,前有朝门,内有厢房、耳房等二十多间。寺上公产丰富,住寺阿訇有一、二、三、四阿訇。每逢“三大节日”,拜寺近千人。笔者祖父答汉臣(1913年-1965年)于1921年至1930年在答家湖清真寺学习中、阿文十年,1931年开始在该寺住二阿訇三年,于1939年入党,并任南山乡檀和乡副乡长,解放后任钟祥县政府建设科科长。

  答应蛟无常后,葬于湖畔杨合山。应蛟无常时有四个儿子,120多个孙辈,堪称儿孙满堂。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所立《皇清待赠答公考应蛟(四房)妣魏老孺人安葬之茔墓》碑,成为今日追寻答氏族源的重要依据。

#p#分页标题#e#

  应富住山内红毛店,有回民20多户,并修答家清真寺,红毛店也改名为答家巷。据《钟祥县志》(1935年)载:“全县回民有四百余户,三千余口。”答氏回民居多。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阴历六月初八,汉江暴发特大洪水,答家湖汪洋一片,答氏回民大部分搬到山内赵庙、李家台、边畈、三岔河等村,世袭至今。部分迁外地。

  “九里”为现九里回族乡南部山区(李家台、赵庙、边畈等村)一条长山凹——九里冲(称上九里、中九里、下九里)的简称。民国时期,九里先后为檀和乡、寿昌乡、励志乡所属。1953年5月,九里乡为长滩埠的第十一区所属,后划入皇庄区为九里乡。文革时期,民族政策遭受极大破坏,回民权益被剥夺,给回民户强行下派生猪统购统派任务,强行拆毁清真寺,广大回民苦不堪言。1985年10月,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九里回族乡(为湖北省个成立的民族乡)。1987年撤区并乡,九里和长城两乡合并为现九里回族乡,乡政府设在肖店村。九里回族乡的成立,回民多年的夙愿得以实现,党的民族政策得到落实,经济社会发展步入快车道。1986年,乡政府组织全乡人民开发答家湖,1988年3月,成立了答家湖林木渔业场。昔日的荒湖荒滩,变成了以渔业为主、鱼果牧综合经营的生产养殖基地,被列入湖北省“星火计划”项目。1986年,乡政府还建清真寺。如今的九里政通人和,回汉同心,经济发展,社会稳定。2014年,全乡实现工农业总产值5.42亿元,财政收入92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780元。

  四 世袭略记

  从清嘉庆五年(1800年)由答姓二十代孙答永擢等据明世草谱续修的《答氏宗谱原序》、清道光(1845年)左郢德堂刊刻答世昆等从修《答氏宗谱》和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立《皇清待赠答公考应蛟(四房)妣魏老孺人安葬之茔墓》碑可知:答氏始祖为刺海、刺罕。二世祖禄,罕公出(《答氏宗谱原序》,答世昆等重修《答氏宗谱》一说为海公子)。三世祖阿忒,海公孙子,隐居在陕西。四世祖失蛮、纳速(落籍江南六合县,今江苏六合),失蛮从郢王至安陆州(今湖北钟祥市)为官,是为钟祥市答姓始祖。五世祖昭保、昭恭(后回陕西开成县答家坪)、昭玉,昭保蒙恩世袭。昭保传六世祖耀。七世祖信。八世祖恭。九世祖玉。十世祖钲(为玉公弟,时十一世五公年幼,钲公代袭,钲公卒仍传明公)。十一世祖明、铠、金、良、敬。正德四年移镇清浪平溪卫(今贵州黔东南镇远县和铜仁玉屏县一带),世袭随之亦移,唯良、敬仍居郢。十二世祖福、聪。十三世祖瑁。至十四世祖分为两支,其一为仲锡,传十五世祖文彩,十六世祖相楚,至明亡清立十七世祖新承丁户,后增丁户名兴,至十八代孙世仙、世琨、世则,十九代孙元字辈不详,二十代孙永擢,二十一代孙元海等另成一支。其二为童,传十五世祖仲起,十六世祖文聘,传至应富、应蛟、应海、应臣是十七世祖,乃今钟祥答家湖一脉。前十七世祖排序或为子嗣,或为袭官爵,应蛟传至世清、世爵、世禄、世则则按辈排序,称答氏十八代孙。现存答应蛟碑文所列十九代永、二十代元、二十一代清、二十二代启、二十三代秀。依答世昆等重修《答氏宗谱》记载辈序为“元清启秀、作相朝邦、家国毓庆、祖德延长、宽宏广大、福久荣昌、承宗兴盛、道传名彰”。现今钟祥答姓已传至相、朝、邦、家、国、毓,毓字辈为答姓第三十代子孙。(答邦祥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3862/
1
上一篇巡山工鲁朝忠:守护宜万线的“蜘蛛侠”
下一篇 化欣慰为动力 “80后”医生的坚守与坚持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