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还有几分钟时间才上班,先摸个鱼,群里发了选四单词及词汇,先打下来,楞子姐上了高中,能帮忙做的就是用作业帮拍错题,打印,收集自认为娃可能需要的各种资料,视频…
这样的结果往往就是剔头挑子一头热,打了一堆资料,百度云,阿里云还有之前的360网盘,不知收了多少。每每看到沉寂在各云盘的资料,便想着下回坚决不浪费自己的时间去做无用功了,可一当某群,某友说,这资料挺好,某某某听了/做了,某门课提高了xx分,便又抑制不住蠢蠢欲动的心和手,于是心理便安慰自己,这些资料就如果皇帝的妃嫔,说不定哪天龙眼看对了,便可得到宠幸呢,还等什么呢,收吧,存吧,打吧,再不济,自己心理可得到安慰了:收了便等于用了,娃的学习,当娘的也出了力了。
再者,自己各方面能力可得到大幅提高,word,Excel那用得是炉火纯青,PDF,带水印的,无法编辑的,加密的,算得了啥,有強大的Adobe acrobat及其插件,公众号里的音,视频下次看不方便,提取出来,扔盘里,嫌这英语小说音频太长,没事,看我给你切割开来…
CSIC (WRWU)大学排名到底靠不靠谱?
最近头条有关CSIC排名文章多了起来,中山大学排内地第一引起广大条友热烈讨论。 去看了一下(图一,亚洲大学排名),内地中山大学(131)力压清华大学(160)亚洲排第四,内地排第三的是天津大学(171),惊不惊讶?北京大学(234)被北京航空大学(200)踏在地上摩擦。
上网搜了搜CSIC,感觉西班牙的这个大学排名是最不靠谱的大学排名了。CSIC这个排名全称Webometrics Rankings of World Universities(WRWU),是世界大学网络排名(Ranking Web of Universities)。这个排名很容易被人为操作,比如说学校多花点钱,重复架设主机,补充学校各机构页面,然后号召在校学生,校友每天用Google, Yahoo, Live Search与Exalead搜索并浏览学校相关网页,排名噌噌噌上升。
有关CSIC可以去他们网站网页链接看看,另外也可以搜位基百科。CSIC评比各国大学的网络学术研究资料表现。
它的评比标准主要有:
规模(size):统计四大网站搜寻器Google, Yahoo, Live Search与Exalead所搜寻各大学网页的页数。
能见度(visibility):统计三大网站搜寻器Yahoo, Live Search与Exalead之各大学网页对内外被连结数、次网域数目及被浏览数目。
学术档案(rich files):以Google搜索引擎搜寻不同的档案类型,包含Adobe Acrobat (pdf), Adobe PostScript (ps), Microsoft Word (doc)与Microsoft Powerpoint(ppt)等形式档案之学术出版品数目,计算其总数量。
学术论文(scholar):由Google Scholar网站所搜寻到之学术文章、报告与相关其他学术研究等之数目。
所以它排名的参考价值令人质疑,部分学校甚至召开相关研讨会说明如何冲高排名,与透过重复架设主机、资料,以增进排名。对于学术研究上之评比此类标准无法被采用,因为数量不等同于质量。
评比项目大多偏向于学校网页之档案数目、曝光度及大小,并不能准确的判断出本身品质的好坏,而且在此评比条件下也可能产生不少弊端。
针对资讯管理规模较佳的学校更显得此项排名的无意义,透过精准的权限管控让资料取得程序可以被控管与记录,而并非在网络上直接放置取用,此类作法并无法反应其学术质量,而档案高度开放的机构则被认为学术质量较佳。
该机构推出的算法已经好几年有余,至目前为止以结果论的观点来看,仍可以让一间学校在一两年间排名剧烈震荡,使得排名的精准度遭到怀疑。
Adobe 联合创始人 Charles Geschke 逝世。Adobe 公司联合创始人 Charles Geschke 于近日去世,享年 81 岁。Geschke 于 1982 年与施乐公司的同事约翰·沃诺克一起创立了 Adobe 公司,并联手创造了 PDF 文档格式技术。在 Adobe 工作期间,他主要开发了 PostScript 编程语言、PDF 文件格式,以及 Photoshop、Acrobat 等经典软件。#Ado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