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思巴,族名昆氏,原名罗追坚参。吐蕃萨斯迦(今西藏萨迦)人。藏传佛教萨迦派第五代首领,西藏萨迦政权的创始者,第一任萨迦法王。元朝第一位帝师。
八思巴自幼随伯父萨班·贡噶坚赞学佛法。乃马真后三年(公元1244年),随萨班赴凉州觐见蒙古宗王阔端,途中出家。元宪宗元年(公元1251年),继萨班后成为萨迦派首领。因通晓五明,又称班智达。元宪宗三年(公元1253年),拜谒宗王忽必烈,为其施灌顶礼,被奉为上师。忽必烈即位后,被尊为国师,统领天下佛教徒。至元元年(公元1264年),领总制院事,兼统吐蕃地区军政事务。
至元五年(公元1268年),制成以藏文字母为基础的蒙古新字,俗称“八思巴文”,至元六年二月十三日(公元1269年3月17日)颁行天下。随后升号帝师、大宝法王。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返回萨迦,统领西藏十三万户。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举行“曲弥法会”,巩固藏地行政体制及萨迦派地位。
至元十七年(公元1280年),八思巴圆寂,享年四十六岁。追谥为“皇天之下,一人之上,开教宣文辅治、大圣至德、普觉真智、佑国如意、大宝法王、西天佛子,大元帝师”。
八思巴是大都城的选址者、设计者、规划者,同时对西藏与祖国的统一、蒙文的创制、佛教开始传入内蒙古及华北等地、萨迦派在西藏的兴盛、西藏与内地的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
提起河西走廊,脑海中会蹦出一系列词语,中国西部重要通道、丝路咽喉、佛教东行要道、兵家必争之地......
带着对这个狭长地带的探究心,我们一行八人从呼和浩特走包头-鄂尔多斯-中卫-武威-张掖,绕行了祁连-青海湖-茶卡盐湖,然后到嘉峪关-敦煌,顺着古丝绸之路,沿着河西走廊,循着古人的足迹开始了我们的这次一路向西之行。
第一天,夜宿中卫。大约第二天中午到达武威。武威是这次旅行的第一站。
武威是河西走廊的重要城市,位于河西走廊的东端,河西四郡之一,丝路要冲。因此这里的佛教文化较多,白塔寺就是这里的著名景点之一。白塔寺是藏传佛教凉州四寺之一(白塔寺、莲花山寺、海藏寺、金塔寺),始建于西夏,是甘肃古代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其前身名叫东部幻化寺,藏语称作"谢尔智白代"。
白塔寺遗址由寺院、塔院、塔林等建筑构成,占地277亩。寺院有四座城门,八座烽墩。规模宏大壮观,金碧辉煌,号称"凉州佛城"。 著名的“凉州会谈”就发生在这里,元代藏族著名政治家、宗教领袖、学者萨迦班智达曾与成吉思汗的后裔阔端在武威协商,确定了西藏地方和平统一,至此,西藏正式划入中国版图,结束了近400多年的分裂局面。
现在我们看到的白塔寺是经过专家考察,搜集历史资料还原的,内有高19米的萨迦四祖佛塔,其余小塔围拱四周,形成塔林。这些塔以十字折角分布,高低错落,排列有序,形成了一道独特的宗教文化景观。
西藏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明确称谓的呢?先讲讲藏族文化,藏族是羌族(广义)的一支。大约在5000年前,古羌人进入了青藏边缘一带,之后发生了分裂。进入渭河流域的发明了种植业,演变成为了农耕民族,也就是华夏族;在甘青一带继续游牧的为羌族;而深入西藏地区的,后来演变成为了藏族(藏族这个名称在明清才出现,以前称为羌或吐蕃)。其实,藏语和汉语有许多相似的地方,都属于汉藏语系,这些都说明了藏族、羌族、汉族是同宗同源的民族。
在隋朝及以前王朝,那没有西藏之说,因为那时今天的西藏之地是尚未开拓的,故没有明确称谓。到了唐朝初期,吐蕃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各部落,定都逻些(今拉萨),建立吐蕃王朝。其实,唐朝与吐蕃的关系是平等的,随着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入藏加强了汉藏的交流。
唐末与两宋时期,842年吐蕃王朝自朗达玛死后,其二子沃松和永丹各据一方,互争权位,攻伐不己。随着吐蕃王朝的灭亡,吐蕃崩溃,吐蕃陷入像中原的春秋战国时期,各个割据势力争相发生战争,所以这个时期与中原的联系较少。
在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各部落之后,窝阔台时期的蒙古王子阔端与吐蕃地方政教首领萨迦班智达在凉州(今甘肃武威)会晤,共同议定吐蕃各地归属蒙古。后忽必烈建立元朝,开始在西藏统计户口,设置驿站;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设置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在当地设置地方机构,任命官员收赋税,屯驻军队,实行充分和有效的管理。从此,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权。
朱元璋推翻元朝之后,建立明朝,在继承元朝宣政院制度的基础之上,又在地方设置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案查使司,都指挥使司合称三司对中央负责在地方上实行三权分立。为了管理西藏,朱元璋还设置了乌斯藏都司指挥使司,完全继承了元朝以来中央政府对于西藏地区的管理。明朝除了用分封和朝贡来实现它与西藏的政治隶属关系外,对于西藏的内部事务则大体采取了一种较为洒脱地听其自治自理的态度。
清军入关后,顺治建立大清王朝,西藏地方藏传佛教格鲁派首领“五世达赖喇嘛”亲自入京朝贺,赐予金册、金印和“达赖喇嘛”封号,重修布达拉宫。康熙入藏平叛准格尔蒙古势力,稳定西藏局势,册封另外一位格鲁派首领为“班禅额尔德尼”封号;此后,历代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设立噶夏,授权达赖喇嘛和驻藏大臣管理政教事务。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规定达赖、班禅与驻藏大臣政治上平等,共同管理政教事务,此外驻藏大臣掌管地方军事与外交等事务。达赖与班禅等大活佛的转世,需通过金瓶掣签。到了乾隆时期,英殖民者遣使入藏,试图与西藏地方建立联系,六世班禅不为所动;乾隆皇帝70岁寿辰长途跋涉到达承德避暑山庄,仿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修建了须弥福寿庙。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封建制度,进入新时代。民国时期,先期沿袭了清朝旧制来管理民族地区。清朝设有理藩院,管理蒙、藏、疆、青海等各少数民族地区事务,级别与六部一致,民国成立后短暂续设理藩部,后又改为蒙藏事务处、蒙藏事务局(1912年7月设,直属国务总理)、蒙藏院(1914年5月设,直属大总统)、蒙藏事务委员会(1928年设,直属行政院),主管有关蒙藏各项事务。
1949年夏天,中国政治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解放了南京,并向华南、西南各省进军。逃到广州的国民政府于6月3日由代总统李宗仁发布命令,批准班禅堪布会议厅在青海寻访的九世班禅的转世灵童官保慈丹免予金瓶掣签,特准继任为第十世班禅额尔德尼。最终,新中国是和平解放了西藏,并未大动干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