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社会发展的太好,可选择机会多,即使穷人也不用像巴西一样把希望寄托在足球上。第二,随着举国体制消失,踢专业足球的,除了顶尖那50个人,其他的收入低,社会地位低,家长不会选择。第三,随着城镇化深入,原有的社会体系被打破,导致以社交为基础的,体育集体类项目普遍性衰退。第四,孩子们的娱乐可选项大幅增加,且方便程度在增加,整体体育锻炼程度比以前都在下降。例如手机玩王者,比当年去游戏厅方便多了,也更容易实现。同样好玩的基础上,人都是趋于更方便的选择的。@国际足球冷雪//@老维聊球:客观条件不是理由。我们那代人,学校没足球场,一样在水泥地上踢,老师见到踢球就没收足球,仓库里堆了半仓库没收的足球,我们改成用胶带裹纸团踢。课间十分钟,跑到操场一分钟,回来一分钟,还可以踢八分钟,放学踢到天黑,下雪也阻止不了,哪怕只有两个人,一对一也能踢一天。

用爱发电!亚洲足球告别鱼腩时代 激战4大世界冠军却占上风
没想到昨天关于小留学生的婚恋文章,引发不少朋友的关注。今天想再用我曾经经历过的一个例子,从深层次上说明无论是小留学生的家长还是其本人,在海外留学时要格外注意的事项,尤其是如何处理好与异性的关系,非常重要!

十多二十年前,我也还是一个学生,按我的年纪,英文和电脑都是在国内上大学时残缺的部分。我花过5000多美金一学期的学费上英语学校,还在大学里专门上过一个学期的CS,在学电脑课的时候与小Z成了同学。小Z是在大一时被迫被母亲送到了多伦多,先学英语,英语过关后考试进大学。据说他们是有中介的,团队出国,当时要拿到签证到加拿大,必须是高三到大二之间的学生,有加方学校接受上学,家里有存了半年以上的至少40万的存款,还有父母的工作及收入证明,家里的房产证明等。
和很多小留学生一样,刚开始是中介安排同一批出国的小留们住在一起,熟悉情况加上英语有些过关后,小留们才自行找房子住。小Z(女)学习努力些,先上了多伦多的学校,而与她一批来的小Y(男), 还在努力过英语的考试,想去排名靠前的滑铁卢大学学CS。俩同居于一栋别墅,但各有各的屋子,也就是老乡加同学关系。没想到,有天小Z神情紧张地跑到我处,告诉我出事了!

原来,在某个夜黑风高的节日,他俩喝了点酒,就过界了! 接下来就是小Z怀孕了! 问我咋办? 我当时也就大她十来岁,也没经验,只能靠头脑风暴和个人感觉行事。我找到小Y,他明确说是意外,且他不喜欢小Z。我很无语! 小Z家只是中产家庭,妈妈每月固定打钱给她,没有多余的钱;小Y家财力雄厚,富二代,钱没有问题。于是,经过我与小Y交流,小Y同意我提出的2点:(1)俩不能再同住一个屋檐下了,他反正要去上滑铁卢,不如乘机搬出现在的屋子,至于去滑铁卢所在的London,还是住别处就不管了;(2)由他负担小Z流产的一切费用,因为小Z不敢问妈妈要那么多钱。小Y同意了!
于是,我陪小Z去看我的家庭医生,再由家庭医生推荐专科医生,专科医生再联系医院,最后按医院安排的时间去做了全麻的流产。全部费用在1.5万加币左右! 是我和小Y陪着小Z一起去的医院,至今还能回想起那天的情景和感受。好在有人负担费用,还是全麻,所以小Z没受太多苦,但身体的伤害应该是巨大的吧?!这事无论是她妈妈和现在的丈夫都不会知道,也就仅仅我们3个参与者知道吧?

昨晚跟我同居的18岁小女生拿着手机跑过来我的屋子,说UBC认识才2月的男同学想请她去他独居的公寓复习期中考试和一起做饭吃,问我咋办? 我立马说: “不行,孤男寡女,独处一室不提倡,毕竟才认识2个月啊!”。小女生听从了我的建议,请男生过来我们别墅的客厅一起学习,俩现在就在客厅里呢,学了有大半天了! 这样,既有机会接触男生,有不至于出现尴尬的局面。所以,小留学生尤其是女生,既提倡要积极交友,但又必须要学会保护自己,在与异性交往中情商和智商并存,这才是正道,对吧?!
#海外生活# #留学生# #加拿大印象#
图解:温哥华UBC校园随拍,能说出图中哪儿是哪儿吗?
备注:我的朋友们都不知道我的头条号,且我与小Z多年不见,也多年没联系
#能否说一个游戏的名字证明你已经老了# 红色警戒,CS!最早玩电脑游戏还是局域网,大家玩的都是这两个游戏!

你理解错了,有电脑版的VR游戏,只能接VR设备玩,游戏太大需要很好的显卡,这些游戏不能在电脑上直接玩的,只是安装显示而已,需要VR设备控制。类似CS的雇佣战士就是国产游戏,在VR里面玩就是立体视觉的。//@蓝点君:
李大锤同学优质数码领域创作者PICO 4 首发体验!现在 VR 体验有变好吗?
08:45哥们终于又“杀回”协和的附属医院了。
医生,确实和其他行业不同。他一直致力于做内科医生中的外科医生。
2020年疫情之后我去他那里蹭了一顿盒饭。那时候能做同类极高难度手术的,国内只有3人(重庆、广州)。他说,“幸好读研时好好打游戏(cs电脑联网),练就手动操作能力”[笑哭]

所以,如果家里有矿,又不想在职场瞎混,随波逐流。做个“名医”吧。就是临床技术特别牛x的那种。可以解决任何疑难杂症,去哪里都可以混一口饭吃。
#话唠胡大夫#
哈哈,我的电脑里还有cs 星际争霸 红警 小孩经常看我玩[捂脸]
直播日照日照广播电视台官方账号中科院博士爸爸辅导女儿打游戏,妈妈在旁边崩溃:亵渎我的书房@三胎妈妈静好
00:11现实150发子弹你就想收45个人头?就是电脑游戏cs,吃鸡世界总冠军都没你说得这么凶狠,现实战争几万发子弹能射杀一个人。

大国之间,现在已经是导弹的质量和数量决定胜负,而不再是子弹了。
革命战争年代我军士兵经常只3到5发子弹,弹药包都拿木棍支撑来迷惑敌人,照样打败了强大的敌人,解放了全中国。
除狙击手以外,平均150发子弹能打死一个就不错了,还300米以外,你以为是炮兵吗?手枪超过50米就没有准头了,他是去送人头的吗?真正战场前排士兵超过30米是不会开枪的
现在的靶子和实战没任何关系。对射都是趴地上的,两三百米的距离,人还趴地上。你瞄准目标就是你趴在地上看远处的一个鸡蛋差不多。真要打靶,就把靶子换成西瓜大小,放在远处的地上打。别搞个一米五的靶子立在那里打。敌人不会站着让你射
越南战争中,凭有三十万发子弹消灭一个敌人。大部分子弹是朝敌人方向射。不管中不中。你看看中东几个囯家大战,AK高举头顶射击,人躲掩体下

反正就是把枪举过头顶一顿乱射,打不打的中全凭运气,子弹打完好下班,如果任务紧急的话就重火力覆盖了,现代战争就是烧钱。
很多时候子弹都打光了,对面可能一个伤亡都没有,还有连敌人都没看到在哪儿,就开火,然后马上又趴下来,如此反复,直到子弹打光,然后下班,火箭筒的用法也一样,只要把炮弹发射出去就行,根本没有瞄准一说,打没打中全靠运气
以前的革命前辈都不富裕,每次子弹都省着打,那会儿的口号是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我估计李云龙看到今天单兵的配弹量,那得馋得直流口水。
二战中苏联刚抽调的新兵,给点子弹,有的给把空枪,有的甚至只是斧头,板凳就跟着大部队冲上去了,装备全靠捡
能把150发打完还能从战场下来就很牛了,有的fps游戏,如果设定成真实模式一枪就丧命或完全失去战斗力,你去试一下就知道30发子弹都嫌多。

一发一发地打叫单发,二到十二发叫短点射,十二到三十发叫长点射三十发以上叫连射,只有重机枪有连射,其他的枪一百发枪管就废了,冲锋枪和轻机枪就没有朝过三十发的弹夹。
神剧中的猪脚都是在阵地上尽可能地站得更高一些,大家都挤在一起拼命放枪,一发炮弹落在身边也没人负伤,就是胸口挨了一枪也是到处乱跑没有一点伤员的觉悟,而且一个星期不到就又回部队上班了。二战平均5万发子弹杀伤一个人。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时候我军统计是消耗800发子弹杀伤一个人。
我姥爷生前看到电视剧里面抱着捷克式图图开火的就骂,说那是什么玩意儿。这样开枪早让人打死了,就算不死也得挨批评。老爷子参加过辽沈,平津,渡江战役,四野的做过机枪连连长。我小时候还没事和我唠唠构筑阵地,火力配置。虽然没什么文化但是打仗用自己的话说是把好手。

听爷爷讲,在山东从抗日到解放的淮海渡江到解放上海、舟山、大陈岛。40年代,腰上的弹药袋看着鼓鼓囊囊,其实是玉米杆充的,基本上是每人也就三五发子弹。按照现在人的想法,上战场了,一紧张,扳机扣几下就没了,只剩拼刺刀了,所以伤亡和战损很大,就那几发子弹或就而今状态,崩溃或降敌都属于可理解范围。所以,抗战和解放有多不易。
一般战斗任务步兵会携带一个基数弹药,也就是150发步枪弹,枪里一个弹匣30发,作战背心里四个弹匣120发,正常交战的时候,基本也都是单点,机枪也是长短点,电视里都是骗人的,要是跟电视里演的那么打机枪,估计会被班长踹死。理由很简单,对方步兵根本没那么密集。
79年时,冲锋枪手子弹袋上只有三个插兜。其它子弹是以小包装放在挎包里或其它地方。携行标准各部队不一样,普遍超过200发,其个别的带到近400发。

战时除了防弹套装外一把步枪一把手枪三百发子弹一把军刀再带6个手雷外加夜视仪再带一个瞄准器一个GPS再加通讯器材!再带三天的口粮加医疗包水壶指北针地图!其余的重量都是多余的!
cs55p电脑升级后,感觉车变轻了
作为游戏党的我一直以来就很重视电脑外设,记得以前玩CS1.5和劲舞团的时候,总是习惯性带着一把键盘去网吧,也成为了诸多人眼中的另类,现在想想都是青春啊。其实也并不是排斥网吧的键盘,而是一种习惯,毕竟网吧很少有提供机械键盘的,习惯了机械键盘就真的回不去了的。
长安CS55升级一阶动力
升级车型:
长安CS55 PLUS-1.5T
功率:138kW
引擎编号:-
升级
DME-外挂电脑
升级数据:
(以下为引擎输出数据)
原厂引擎输出数据:188Ps/300N.m

升级后引擎输出数据:240Ps/400N.m
80后的专属记忆--网络游戏--第2弹
二、从CS到CF
CS一般在80后初中到高中阶段,火爆各大网吧,警察与土匪的攻防战,雪地、红房子等是当时的热门地图,各种武器,甩狙、AK点射,玩的不亦乐乎,当时我们宿舍9人,还在网吧包了2个单间,5VS4进行对打,真是爽歪歪了。
不知何时,从1.5升1.6之后,玩的人越来越少,CF逐渐兴起,各种华丽的武器,还能看到子弹的运行轨迹,在当时也是热爆了,但是逐渐却没有了CS的激情。
在这里有个小小的需求:万能的头条友们,谁有CS的下载地址或者电脑上有,私信发我一下,现在网络上全是广告,还不能玩。
一个人坐了6个小时高铁,在电脑上处理了很多工作,倒也不觉得时间久,一会儿就到了。
文件隔空投送,附近居然找到这么多苹果手机。不是说大家都用国产手机了么?

一站又一站,这次很幸运,邻座一直没有人,不需要闲聊。
有时遇见有的人有社交牛bi证,高铁上无聊,会拖着你聊天,还会给你各种各样的食物,虽然有的食物我不爱吃,推也推不掉。
还是很喜欢一个人静静的,看看窗外发发呆,想想那些生命里遇见的人。
“生活中有些人和你相遇,一起分享生命中的一段时光,然后匆匆离开,或许再无交集,但TA对你的影响却一直留存下来,让你成为现在的你。”
#2021生机大会#
#在头条看世界#
十三岁时,我经常翘课去上网,当时流行CS,传奇,红警,冒险岛,后来流行魔兽世界,在网吧一坐就是一下午。那个时候我最大的烦恼就是家里没有电脑,时常缠着父母去给我买台电脑,但是父母通常以影响学习为由拒绝我,我暗暗发誓长大以后一定要把电脑玩个够。结婚了以后,我花了大价钱配了一套电脑,买了电竞椅,心中想着终于可以玩个够了,可是这台电脑终究还是被用来加班,来做白天工作没做完的EXCEL表和 PPT。

小编有话说: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各种身不由己!也想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也想像年轻人一样的潇潇洒洒过人生,可是各种牵绊、各种无奈,只能换来一生叹息!
你们怎么看?
#故事# #情感# #我要上头条#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换了套秋天的床品,买了喜欢的茉莉花,给自己泡了柠檬茶,一杯自制手工酸奶,听几首喜欢的歌…居家隔离的午后。
其实做为一个自由职业者,还算幸运的是,只要有电脑和网络,哪里都可以成为我的办公室。
这几天刚好有空整理湖北旅行的游记和视频,不会堆在硬盘里。
不知不觉居家隔离已经第六天了,还有明天一天就可以自由了。
其实也很喜欢宅家,只是被限制自由的宅家,就是心里不舒服。
苏州这几天好冷,已经开始可以喝茶了。光着脚都有些凉,找了双可爱的袜子穿上了。

照顾好自己,还有很多梦想和期待在等着我~
#秋日生活打卡季# #苏州头条#
【美一位金融专业的留学生A和父母硬杠3个月也要转码农】(下)所以A很拼,也很有想法。
决定转码后,却得不到父母的理解。父母那一代人,如果自己不是在IT界工作的,是很难把握转码后的未来,这已经超出他们的惯性思维。
为此,母女俩冷战长达三个月。
这期间,A可没闲着。她广泛征求男友及其同事兼好友们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自己上网刷帖子。
朝哪个方向转?各方面薪酬如何?就业难度和绿卡可申度如何?实习、就业面试如何应付?目前要达到什么水准,将来要达到什么水准?要掌握多少种基本技能和新技能……
好在在入门之初,男友很给力,方向确定下来———软件工程师,这个收入会比较理想。
然后从大四开始不浪费时间,除了完成学校的课程,她自行找网课学习,然后再大量刷题。

等到A去年9月正式入读CS研究生时,她已经提前偷步多时。
“我是在同学中目前为数不多拿到大厂实习机会的。”A告诉我。而她的同学们,还在给自己暗示:我刚开始CS课程,慢慢来不急。
而A已经在计划下一步,这个暑期三个月实习完,我接着再找另一家大厂实习,丰满我的羽翼。
去年9月才开始入学,每年9月-11月申请实习季,而A已经弄妥了一家。外人看来,怎么转码入学才刚几个月人家就高薪offer你实习机会?运气也太好了吧。
大厂是否录用你作为实习生,也是要考试的好吧?不是光看你学校这块闪光的招牌。
她每个周末都说没空,要写作业,要准备段考,要准备面试,要刷很多题。5个月过去,我说:“跟我去滑雪吧,再忙也要调节,放松一下。”
“不行呀,真的很忙。”A毫不动摇。
直至我度假回来,我的下一个假期前,她才抽空(节日)过来又小住一下。

“你要不要转码?”A问我。
“我现在这个年纪…多年前IT大拿已经和我说过,我没听进去[捂脸]。”我目前工作很开心,应付自如,换工作不是迫切的。
“不用担心,我的同学里也有不同年龄的,还有二孩的母亲,人家还自己照顾孩子,包括刚出生的baby,并且是外州的,来回要开3-4个小时车呢。你也可以的。“A说道。
“我给你看我的作业。“说完她打开她的电脑,向我展示了她的一些作业课件。比如这个,这个…”她不断熟练地打开那些页面。
老实说,我家里有程序员,但我们平时沟通没有像和A这样具体、详细,真的很不一样。
“这个我可以做。”我指着她刚又打开的一个页面说道。
“这个是数据分析,你们很容易找到工作。这项工作通常留给本地人。“A真的把路子都摸熟了。

“美国人懒,不愿意做软件设计,所以大多外招。”我没留意这方面的信息,不知道她说的对不对,我身边也有不同级别的美籍软件工程师,并且家里就有。“下次我和大帅聊一下这个话题。”我说。
“好。我们来看看数据分析在波士顿薪水是多少?“啪的一下回车,数据已跃然屏幕上。“你看,可以的。”A补充道。
多年前我对IT工作饶有兴趣,过去工作上有很多对接,并不陌生。“我有兴趣学。”
“先去这个网站上网课,学完有证书,你看我把这个网课的证书放上我的领英个人账户,招聘单位都可查阅。”果然,A给我看的她账户里确实罗列了一堆她学过的计算机语言和证书。
说完,她取过我的电脑,三下五除二帮我下载了该编程软件,设置妥当,告诉我一些注意事项。
她的执行力绝对在我之上。过去我就是她这个样子,只不过现在贪图安逸,不再拼而已。

非常有趣的A,年纪轻轻,她却在推着我往一个新的人生方向前进。
(完)
#微头条日签# #生活日记# #互联网#
求职网站ZipRecruiter,调查了1500多正在求职的大学毕业生,研究选择主修哪一项科系专业,最让毕业生感到后悔,结果显示让人唏嘘。
最后悔的居然是新闻(87%),其次依序为社会学(72%)、传播学(64%)、教育学(61%)、行销管理与研究(60%)、医疗与临床协助(58%)、政治学与政府政策(56%)、生物学(52%)、英语和文学(52%)。
而大学毕业生最满意的主修,分别是电脑资讯科学(72%)、犯罪学(72%)、工程学(71%)、护理(69%)、健康(67%)、商业经营管理(66%)、金融(66%)、心理学(65%)、营建工程(65%)、人力资源管理(58%)。
你选择了什么样的专业,就是选择了什么样的命运,专业热度,就是社会劳动回报率的对标,这些趋势性的变化搞不懂,就谈不上啥职业生涯规划啦。
常有留学生家长问:美国学啥专业最好找工作?现实答案是唯一的:CS专业。那还有其他啥专业容易找到工作?答案是EE。为啥是EE?因为学EE容易转码去学CS,道理就这么简单却真实,不服不行啊。
#打游戏是抽鸦片吗# 以我自己的亲身经历,绝对是!
从上小学,初中接触游戏厅的游戏,街霸,拳皇,三国志,到高中玩电脑游戏cs,传奇,奇迹,再到大学到参加工作,电脑没空玩了就闲暇时间玩手游。电子游戏一直伴随了快20年,一天不玩就心痒。
自己赚钱后就在游戏里花钱。。。以至于到现在存款都是负的。
跟抽大烟的人一样。。在游戏世界里啥都不想,遇到事也是一玩游戏就感觉解脱了。越来越麻痹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