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窟宝库通天岩
(2007.1.5中国建设报)
江西省赣州市城西北郊10公里处有一个美丽的风景名胜区----通天岩。景区内有唐宋时期摩崖造像358尊、题刻128品,被誉为“江南第一石窟”。
“通天岩”因“石峰环列如屏,巅有一窍通天”而得名。进入景区,只见岩深谷邃,丹崖绝壁,树木参天,遮天蔽日。沿着整齐的石阶蜿蜒而上,穿过一条幽静的山谷,在绿树浓荫之中,出现一处僻静的山洞-----观心岩。这里是明代著名理学家王阳明讲学之处。王阳明浙江余姚人,正德十一年(公元1516年)在赣州任赣南巡抚,后官至兵部尚书。他曾在观心岩结庐讲学,讲授给其他弟子“致良知”,要求学生自我修身,并断言“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乎召吾心”、“心明就是天理”,所以后人把它讲学之处称叫“观心岩”。
再沿石阶而上到达忘归岩。山腰处有一风化剥落形成的丹霞穿洞。盛夏时节游人至此,凉风习习,浑身清爽,疲惫顿消,令人乐不思归,故曰“忘归岩”。在忘归岩左侧陡峭的山壁上有摩崖题刻50品,上至北宋,下至民国初期。有一品出自南宋李大正之手的“建安李大正将命治铸……”36字巨大题刻,高3.5米,宽2.3米,气势磅礴,神采飞扬,反映了当时赣州经济繁荣,冶金业发达盛况。李大正福建建安人,当时任赣州提点坑冶(管铸照钱币官)一职。在这品题刻的侧上方,有一尊罗汉雕像,据说是李大正花钱请来专门看守这品题刻的,雕像惟妙惟肖。
再向前行,不远处进入通天岩中心景区----广福禅林。这里有依山而建的寺庙,有苏东坡与阳孝本会晤的遗址“阳公祠”,有蒋经国主政赣州时的“避暑山房”,原为广福寺禅房,后人为祭祀本地名人阳孝本而立的祠。阳孝本是北宋时期博学高行的名士,不愿做官,归隐通天岩20余年。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苏东坡被贬岭南,在赣州逗留月余时间闻得名士阳孝本在通天岩,逐前往造访。两位当世贤人相见甚欢,竹林岸洞中,明月松风下,他们彻夜长谈。在“阳公祠”旁,游人可以看到一颗世所罕见的铁树,根部有水桶般粗,根径长约两米,弯弯曲曲,蜿蜒地面,根径梢头年久腐朽,厚厚青苔寄生树干上。在梢秃处的老干上齐刷刷长出七棵枝头,每枝约米长左右,新枝何年月生出,无人得知。据介绍,这是当年苏东坡和阳孝本亲手栽植的,故叫“苏铁”。这是千年古人留下的真实见证。后人在此立祠,为祭祀阳孝本,亦成为历代文人墨客,相聚泼墨所在。南宁绍兴23年(公元1153年)赣州府幕彭迪明书蒲宗孟诗来纪念阳孝本,称赞其德行高尚,好学博识,远俗养志。在这里,游人透过千年历史长河遥知这位先人留下不朽的精神财富,让其后人得到了众多启迪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