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我的生活日记#我是一个地方中型国企的财务总监(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高级会计师),记录一下自己的工作经历吧!
6月2日,审核记账凭证。月初了,5月份就这么悄悄的过去了。哎,感觉今年过的还是挺快的。今天需要对上月的工作进行收尾总结了。首先是审核会计凭证:我们用的是用友U8Cloud,按照业务内容,对出纳所作的会计凭证进行审核,其实这是财务主管的活了,我这是一肩挑了。多干点吧,毕竟现在的经济形势,哪个行业都不好混啊!然后是进行各项总结,资金、银行存款、收入、成本、分析报告,这些都是需要完成的,需要及时向董事长进行汇报,明天就放假了,看来要节后了。
世界排名第一的免费开源OdooERP挖脚用友U8。张老板的公司在上海,研发生产紫外光源设备。这几年疫情,紫外光消毒设备需求量激增,张老板的生意大好。张老板的订单,主要来自医院的需求,订单设备,大约一半是标准产品,一半需要按客户要求,研发设计,定制生产。张老板的公司前些年上了用友的U8 ERP,但基本只有采购、仓库、和财务在用。销售、研发、生产基本用不起来,主要原因是定制性产品的料号、BoM在U8处理起来太麻烦了。
生意好,销售不愁,但订单多了,交付成问题。如何缩短交付周期,减少售后问题,成了张老板操心的主要议题。张老板上过一次U8,交了不少学费,有过ERP经验。张老板考察了几个月,对世界排名第一的免费开源Odoo ERP特别感兴趣。张老板自己下载安装了Odoo,试用了一段时间,发现Odoo功能比U8多得多,如Odoo的CRM、PLM、在线定制等等功能,都非常有用。Odoo的功能设计,比U8更人性化,更灵活,上手很快。免费开源,扩展开发也容易,不受限于厂商,可以做到自主可控。
不过,产品资料,库存数据,财务账套,都在U8系统,人员操作习惯也跟着U8养成了。张老板发愁的是,U8问题很多,但系统切换工作量大,搞不好伤筋动骨,谈何容易。张老板找到开源智造,希望借鉴一下同行老板有没有好的系统切换办法。针对张老板的问题,开源智造建议,系统切换分步走。
第一步,先上Odoo的一些外围功能,如人员考勤,请休假,费用报销等。这些业务是新系统,没有历史包袱的问题,实施起来容易。这些业务又是需要全员使用的功能,可以让大家熟悉Odoo的操作,为下一步核心业务切换打基础。
第二步,实施产品研发功能(PLM),包括研发料号管理、BoM管理、图纸管理、研发项目管理。这一步,也是U8没有的新功能,没有历史包袱问题,但已经涉及核心业务了。
第三步,切换U8,包括销售、采购、库存、生产、财务等核心管理功能。经过第一步,全员熟悉了Odoo的使用界面和操作风格,经过第二步,ERP最重要的基础数据,产品档案和BoM迁移到了新系统,第三步切换生产管理等业务就容易很多了。
Odoo免费开源,和谷歌的安卓系统一样,Odoo有一个庞大的应用市场,应用市场有几万个可供下载安装的功能插件。其中有Odoo和企业微信、钉钉集成的功能插件,也有办公自动化OA的相关功能插件。
1、Odoo的考勤,直接和企业微信对接。员工每天使用企业微信打卡,Odoo考勤模块自动抓取企业微信打卡数据,作为考勤记录。对于考勤异常的记录,如忘记打卡、迟到等,Odoo会自动识别异常,相关主管有权限处理异常。
2、Odoo的费用报销,可以通过Odoo的OA插件,设定任意审批流程。员工提交报销单,上传发票等附件,提交审批,系统发送审批通知到相关人员的企业微信。审批人打开企业微信,点击审批通知,企业微信自动登录Odoo,显示待审批单据,点击“同意”或“驳回”按钮,完成审批。各级主管完成报销单审批后,报销单据进入财务处理。财务审核报销发票,支付报销款项。系统自动生成报销相关的会计凭证,完成财务记账。
这个系统切换路线,张老板感觉非常好,即使不切换,把Odoo的考勤,OA功能用起来,也是非常有价值的事情!
开源ERP
Odoo老杨上海开源智造软件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世界排名第一的免费开源OdooERP挖脚用友U8。张老板的公司在上海,研发生产紫外光源设备。这几年疫情,紫外光消毒设备需求量激增,张老板的生意大好。张老板的订单,主要来自医院的需求,订单设备,大约一半是标准产品,一半需要按客户要求,研发设计,定制生产。张老板的公司前些年上了用友的U8 ERP,但基本只有采购、仓库、和财务在用。销售、研发、生产基本用不起来,主要原因是定制性产品的料号、BoM在U8处理起来太麻烦了。
同志们新车你们要或者贴3m膜都是什么费用啊?我这里要2800omg[流泪][流泪][流泪]
新工作入职第十三天,我跟老板提了辞职。准确点说是跟二老板提的辞职。我是二老板招聘进来的。大老板我至今没见过。
入职那么久,迟迟没有人跟我交接工作。也没有人给我申请系统权限。我找了二老板说了一次,好不容易争取到了看内账的权限。
内账是大老板的同学做的。实话实说,做得很糟糕,水平跟应届生差不多。很多会计科目都乱用,看得眼睛冒金光。
我让做内账的那人给我发下用友U8的操作手册,那人说没有。实际上是她跟用友公司对接,每年间接赚这公司三万块。我不知道她维护了啥。
她不给我发操作手册,我只能自己摸索了。花了两三天时间,我就把所有的内账看完了。我对她所做的帐提出疑问。那人爱理不理。话说一半留一半。
我估计是大老板让她这么干的。大哥,不想把账交出去,就不要发布招聘信息请人啊!我心里真不爽。
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今天的任命大会。今天财税公司的人过来给这公司宣讲组织架构和进行人事任命。财税公司也是做内账那人和她老公成立的。一年要给这家财税公司付费32万。
我有点怀疑,这是大老板合着他同学转移公司利润吧[捂脸]不然就这么垃圾的财税公司,哪里值得这个钱[泪奔]
给这公司设置的架构,每个部门都有主管、经理和总监。到财务部这里,直接就是会计和出纳。一个大集团公司不应该啊!这是把财务人员的地位放到司机级别[捂脸]
最搞笑的是,公司发布一个总经理巡店的通知,用的是红头文件,搞得非常隆重[泪奔]
我当初面试的岗位是财务主管。到现在居然变成会计了。岗位虽然降低了,但工作没少。什么预算管理,风险管控,税务筹划,资金管理等等,都是我要做的。感情这是一个普通会计能做的事情吗[捂脸]
最讽刺的是,出纳被任命成人事行政主管。我差点原地去世[泪奔]那一刻,我是尴尬到无地自容。我有点想哭了,好憋屈。但想想没啥大不了的,辞职走人就是了。
就这样,他们叫我留下来一块吃饭。我头也不回走了。我给二老板发了信息,辞职!这有责无权的工作实在难搞。留在这里每做一件事都会有很大的阻碍。可能会憋到内伤。索性还是走了吧!
机械设备定制化生产行业的ERP怎么搞?今天接待了一位安徽的食品机械制造厂的老板,他们两年前买了用友的U8,效果不好。特地跑到上海来探讨世界上用户数量最多的免费开源ERP Odoo能不能应用到他的工厂。
说起来,机械设备制造可能是最标准的ERP应用行业了。ERP的核心功能MRP最早就是为解决机械设备制造行业的物料需求而发展起来的。一套设备,由哪些零部件构成,这就是BoM结构。当接到客户订单时候,例如客户要10台设备,ERP系统根据BoM结构,计算各个零部件的需求量,再减去零部件的库存数量,得出缺口数量,形成采购建议单。这就是典型的MRP计算过程。
但是,今天的机械设备厂没那么容易,接到的客人订单基本上都是定制单,没有标准图纸,没有标准BoM,生产过程中客人还会变更图纸。一台典型的设备,零部件几百个,复杂一点的设备,几千个。正确无误地导入几千个物料,以及BoM结构,在一般的ERP系统中,工作量非常大。因为是定制化设备,导入完了只用一次,下一个订单还要重新导入。导入的BoM客人还会变更。这些因素,导致企业老板上ERP非常纠结,不上吧,管理混乱,上吧,工作量巨大,怨声载道。
安徽老板的食品机械厂,经过多年的标准化努力,目前订单状况,大概四成订单是半定制化,三成几乎标准化,三成是几乎全定制化。什么是半定制化呢,就是定制部分都参数化了。以该厂生产的分级机为例,该厂研发了一款标准型号的分级机,客人下单时候,选择参数,参数选好,即为需要的分级机。分级机的可选参数有十几个,例如“级数”、“料盒类型”、“方向”等等,每个参数有若干个选项,如下面的截图,。
在免费开源的Odoo ERP中,半定制化该如何处理,全定制化又该如何处理。Odoo在世界范围有一千多个服务商,开发了几万个功能插件。类似这样的问题,Odoo中有一个产品配置器功能(报价时候按客人要求配置产品参数),以及模板BoM功能(订单成交后,根据客人的产品参数自动生成设备BoM表)。我给老板演示了半定制化产品的销售报价(产品配置器)功能,以及BoM自动生成(模板BoM)的解决办法。
系统中维护好机型,例如分级机。以及机型的可选参数(属性),每个参数的可选值(属性值),以及每个可选值的加价金额。以及不同选项的互斥条件,例如,参数1选了A,则参数2不能选B。
销售报价时候,报价单上选择机型(分级机),系统自动弹窗,列示所有可选参数,及加价金额。业务员和客户一边沟通,一边勾选选项。勾选的同时,系统显示设备报价,以及设备图像(不同选项,图像实时改变)。
参数勾选完毕,直接导出PDF的报价单发给客户,报价单上有详细的参数说明,以及设备图像。
如果客人要修改报价,系统有报价版本管理功能。报价成功,订单成交,系统基于事先维护好的一个模板BoM,自动生成客户定制的设备的BoM。下次再来讲一下Odoo中如何维护模板BoM,以及自动生成定制化BoM。
用友网络股价腰斩,子公司造车,巨量禁售股将减禁,用了二十多年的财务软件厂商,到底怎么了?
全国90%的高校会计专业学生,估计都是从用友开始接触财务软件的,到去年为止用友网络的股价一路看涨,但是2022年,用友网络股价暴跌,目前已接近腰斩。
作为财务人员,对用友网络的感情还是比较深的,我从2004年开始接触用友财务软件,一直也在从事相关的工作,从最开始的U8系列产品,发现在旗下8家上市子公司,当然希望用友网络能够再次雄起,但是据我分析,恐怕股民们要失望了。
从公司近几年的营收来看,公司业绩比较平稳,但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没有进步就是退步。
从利润来看,近几年利润一直在下滑。
用友网络的核心在于软件的开发和销售,近年来由于业财融合的大背景下,用友软件也朝着专业化行业化的趋势在发展,用友集团有意识把不同专业的产品分到不同的子公司去发展!
用友网络要把公司用友汽车单独分离开来在科创板上市,由于资产的剥离,用友网络价值的减少是可以理解的。
那么,用友网络近期的股价会有抬升的空间吗?
我只能说很难,因为7月底,有将近1.6亿股的禁售股将要减禁,如无必要,还是远离用友网络为上上之选!
#用友#
#头号周刊#
2004年2月18日的发布会上,用友软件董事长王文京、用友软件总裁何经华和用友工程有限公司总裁邵凯一起,把“软件中国造”的大印盖在了一幅世界地图上,以此宣告启动新三年国际化战略:用友要从中国管理软件市场老大升级为亚洲最大的管理软件企业,2010年成为世界级软件企业,进入全球管理软件厂商第一梯队。
这并非王文京的心血来潮,自从2001年定下10年进入到全球软件业前50强的目标,他就开始反复考虑这个问题,而何经华也是因此被引入的。
其结果是,王文京认定:“国际化对用友来说不是发展的问题,而是生存的问题。” 自2003年起,他不断向员工灌输的一个概念是:“第三次创业”。在他看来,1980年代中期兴起的第一次创业是体制的创新,民办体制由此崛起;第二次创新,是1990年代,核心是产业化建设;现在进入第三次创业,核心正是国际化。
但相对于如此宏大的“历史使命”,何经华考虑的是更现实的问题:用友公司3000多名员工,一年的销售收入不过7个亿,平均的生产率是20余万元,“这不是一个高科技公司的劳动生产率。”
何经华到用友的第一周,王文京让每个部门主管带几名干部向其做三个小时的业绩报告,以此帮助何经华迅速理解用友。整整一周,每天早、中、晚各谈一个部门。一次,一个部门经理迟到了一小时,一进门就道歉:“何总对不起,我搭夜车回来的,但火车晚点了。”何经华第一个反应是:“开这么重要的会议,你怎么不坐飞机?”全场顿时鸦雀无声,包括静静坐在旁边的王文京。
后来才得知,在用友内有资格坐飞机出差的人并非很多。这与何经华十几年跨国公司经验中不管什么级别的员工都有权坐飞机截然不同,用友还处在飞机票比员工的时间更昂贵的阶段。
快口直言的何经华由是公开提问:用友真的有了国际化的产品吗?难道我们在国内的钱挣完了吗?
何经华认为比立刻走出去更重要的,是具备国际竞争力。在不止一个公开场合,何经华都对国内企业匆忙的国际化表示否定:“设立海外办事处很容易,收购一家美国硅谷的公司很容易。但问题是,收购完毕后你的董事会能不能给这个美国公司做业务指导,你能告诉美国总经理他能干什么吗?你公司的董事会能不能用英文开?你有没有国际运营的能力?收购也好,扩张也好,完全是跟你公司的战略有关系的,你要考虑的不是今天要去哪里,而是三五年你往哪里去。这是一个战略是否需要,能力是否匹配的问题。”
而在公司内部,他也发表过更为尖锐的置疑:“今天我们关上门说实话。SAP、甲骨文一个客户经理一年就能拿到500万美元的单子,上海分公司是用友最大的分公司,一年不过六、七千万的收入。一定要去挣美元、日元了吗?”
即使何经华本人坚持“对事不对人”的职业态度,但他如此对国际化不留情面的驳斥,真正尴尬的人显然只有一个:王文京。由于难以统一意见,后来用友只能将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化同时提出,作为战略的两个层面。
一向以务实著称的王文京恐怕很难想象,何经华会比他更为务实。随着用友逐渐在国内确立管理软件领域的领袖地位,王文京认为公司应当走上高端路线。投入4亿元研发资金后,面向大型集团用户和高成长性企业的NC被推上市场。
何经华并非不支持公司拓展第二条产品线,但他并不赞成公司将过多精力投注于NC这款属于未来的产品上。目前,NC仅占公司收入中的20%,而面向中小企业的U8系列软件则为公司提供70%的收入。作为公司总裁,需要对财务报表负责的何经华并不希望看到公司在“大跃进”中丧失根基:2003年用友利润较前一年减少,一定程度上正源于对NC研发和销售的投入骤增。
如果说有什么事让何经华灰心,那很可能是王文京的多元化安排。和不少中国民营企业一样,多年发展下来,用友内部已有权力派系,公司员工将此戏称为:大郭(郭新平)、小郭(郭延生)、大吴(吴政平)、小吴(吴晓冬)、高(高少义)、李(李友)、邵(邵凯)。对于重感情的王文京,如何安置合作多年的手下成为一个问题。
2004年,王文京先后设立用友工程、用友金融两家公司,加上原有的用友股份和收购整合而成的用友安易,用友系已经拥有四家业务不同的管理软件公司。单纯从业务角度看,这并不为过,但据接近用友高层的人透露,何对于这种安排相当反感,他认为这不是提高效益,而是对某些干部的特殊照顾和安排——“去查查,用友工程、用友金融什么时候收支平衡?”
在此问题上,何经华坚决反对,但无效。他曾经在董事会上对负责记录的秘书大喊:“你一定要把我的话记下来!董事会可以通过同意的决议,但不是一致通过,是有反对意见的!”——2004年12月 《环球企业家》杂志#商业文明# #管理#
今天上午去了一个客户,由于前台行政阴差阳错,两个会议时间冲突,在会议室跟他们老板邂逅,老板上来就问,你们是哪个公司的,我说是用友的。
老板打趣儿地说:用友我知道,听他们说,我们公司的U8准备升级到你们公司的牛叉?
我:牛叉?我一愣,领导,您说的是NC吧?
老板:对,是叫NC,人称牛叉嘛!
我:哦,NC现在停售了,新版叫NCC。
老板:那更好,牛叉叉,也就是常说的Plus和Plus+吧?
我:这都是民间传说哈。
老板:我挺喜欢,比那些个什么丝啊、穷啊、不完啊、空啊、散啊要好,那名字,听着就沧桑空冷、不吉利!
我:领导,这都是民间传说,不代表官方,我们统称BIP。
老板:BIP?
老板思忖片刻,突然把手往桌子上轻轻一敲。
“高,实在是高,必然 IPO”!
我:领导,按照您这个逻辑,U8—>牛叉—>IPO!
老板:没错,必然滴!
啧啧,坊间的一个传说,今天还真让我见真儿了!
为什么鼎捷,顺景 天思天心,台湾省过来的ERP,市场不如UF和KD??
1.首先,绝大多数老板没听说过这两家,尤其是中小企业。
2.用友金蝶有意混搅感念,影响力度,还有政府和外资支持,坑死无数人。
3.财务人员,没听说过这两家,尤其是三四线城市
4.宣传的效果,不得不说,宣传宣传在宣传,如今媒体的力量非常强大,用友金蝶公关团队太强大,金蝶还有外资撑腰,用友有政府撑腰。
5.鼎捷操作过于复杂,实施周期长,U8和K3也越来越复杂,实施周期越来越长
6.顺景软件操作易用性,功能,都很不错,尤其是生产管理,各种工艺工序,MES智能工厂水平极高,但是知名度低。但是财务差,电商没有,零售没有,做商业,水土不服。主要还是关注工厂
7.台湾省软件缺乏一个生态链,
8.相信统一后 ,台湾省软件会迎来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