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历史记录画笔工具(历史记录画笔工具的作用)

画家唐耀忠的钢笔写生精选之十二

行万里路,画万里画

一一用画笔记录岁月记录历史

唐耀忠笔下的江南古镇之五

画家唐耀忠的钢笔写生精选之九

行万里路,画万里画

一一用画笔记录岁月记录历史

唐耀忠笔下的江南古镇二

论中国共产党历史

硬笔书法小品:A3

工具:0.7高光笔

#你觉得民间书法家的存在,难道不是传统书法的价值吗#书法是中国人的特有文化历史传承悠久 ,是国人都喜爱的文化艺术表现放式。它是有多种工具笔,墨,纸等与人伪的创新技能功能变化形成展示出来了书法艺术。所以,一般称呼书法家是在这个领域有特珠成就的。但是,谁也不能排除民间就不会有书法家,有的不就是从民间中出现选拔的吗[呲牙]

毛笔是湖南传统产品。1954年,在长沙左家公山一座战国楚墓里出土了一支用上好兔箭毛做的毛笔。邵阳毛笔业相传创始于明末的肖安分。长沙较老的桂禹声、王贵和、花文奎笔店,先后设立于清康熙、乾隆、道光年间。益阳曾永顺笔店,设立于清嘉庆七年(1802)。其他县笔店多设立于清光绪、宣统年间。毛笔主要产区为长沙、邵阳、湘潭、湘阴、湘乡、零陵、岳阳等地。邵阳于民国16年(1927)成立蒙恬宫会时,有笔店73家、723人;民国26年达到100余家,2300多人。湘阴常年从事制笔的也有600人之多,年产毛笔400万支左右,最多的是民国29年达1000人,产量600万支。全省历史上产量最高是民国25年(1936),共生产毛笔3000万支。

  清末民初,湖南毛笔已畅销全国。民国10年前后,开始向南洋及日本等地出口。当时毛笔品种名目繁多,按形状和规格分,有条幅、联笔、屏笔、匾额笔、提笔、斗笔、对笔、抓笔、大楷、中楷、小楷等;按材料分,有紫毫、羊毫、狼毫、鸡毫以及两种以上材料搭配而成的兼毫(如七紫三羊、五紫五羊、鸡狼毫……等);还有特种用笔,如建筑用的排笔、瓷器绘花用笔、云南少数民族丧事祭礼焚烧用的灯笼笔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湖南毛笔生产有发展,1951年产量达1362万支。各地制笔业逐步组织起来实行集体生产。1956年,全省有公私合营工厂、手工业合作社等各种形式的制笔生产单位38家、2059人;城乡副业生产单位719个,2664人。当年全省产量为1855万支,其中专业占69%,副业占31%。1957年1~5月生产了1039万支。由于增长过猛,导致产品大量积压。据1957年5月统计,全省积压毛笔竟达1366万支之多。于是,一些企业被迫停工减产。邵阳市邵陵毛笔厂与群益制墨厂联合成立文具厂,主要生产墨水、墨汁,1961年又改为邵阳市圆珠笔厂。邵阳毛笔社则于1957年解散,1958年毛笔又有销路,街道上又办起了一个360人的红旗文具厂,其中制笔的160人,年产毛笔120万支。1961年,红旗文具厂停办,恢复邵阳毛笔社,有72人,当年产毛笔69万支。以后生产时起时落,至1969年,邵阳毛笔社转为邵阳市五金厂。湘潭毛笔社于1957年解散后成立了三个毛笔组,40多人。1958~1962年,各地毛笔生产单位都有调整。到1963年,全省共有毛笔专业或兼产社、组30家,880人,年产514万支,产值106万元。“文化大革命”期间,生产起伏不定。1980年产量为254万支,产值54万元。以后专业厂大部转产。1985年,全省除专供瓷器绘画需要的醴陵市毛笔厂专业生产毛笔,产值26万元外,仅余湘阴、汨罗两县的乡村企业生产毛笔,当年出口收购量1200万支,产值204万元。

许多孩子刚上七年级的时候,对于历史总是抱着一种无所谓的态度,这也是一个误区,当然许多孩子刚学这门学科,对于这些知识点归纳是比较费劲的,有的孩子对于整本书的重点完全抓不到方向,那应该怎么办?我们应该学会自己去梳理!

今天,老师给大家整理了七年级上册的高频考点,这些知识都是考试经常出现的,一些知识难点,非常清晰,用彩色的笔进行了一个批注,如果你们家孩子正好上七年级或者说上初三,都是可以收藏下来多看的,这些知识点在期末考试或者说中考都是大概率出现的。

近年来曾国藩一直都是出版界炙手可热的人物,无论是《曾国藩家书》还是写他的书都活跃在各大书店、报刊亭甚至盗版书摊上,读者学他的“慎独”,学他的“挺经”,学他的“牙齿打掉和血吞”……那么曾国藩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曾国藩:其实就是一个非常努力的普通人

作为毛泽东与蒋介石都尊崇的历史人物,作为晚清近代化第一人,曾国藩在神坛高高端坐,被塑造成了一个圣人的形象,为无数迷信成功学、厚黑学的人当作偶像。曾国藩不仅仅是一个政治家或者军事家、思想家,他首先是一个人,是一个生活在柴米油盐中的人,是一个终生挣扎、纠结的人,是一个既有灵魂又有体温的人。

曾国藩也好色

年轻时的曾国藩有很多毛病,他给自己总结了三大缺点:浮躁、傲慢 、虚伪。除此之外,他认为自己还有一个大毛病——好色,爱看美女。比如有一次他在朋友家看到主妇,“注视数次,大无礼”。今天看来,这似乎有点可笑。血气方刚、刚过而立的他,见到美女自然会多看几眼。这不过是正常的本能反应,然而在那个时代,曾国藩却认为这是一个严重问题。曾国藩日记中多次记载自己犯这样的“错误”。

道光二十二年(1842)十二月,曾国藩得知他的朋友纳了一个妾,长得很漂亮,于是借故到这个朋友家,聊了一会儿天后,再三强迫这个朋友把小妾领出来让他看看。曾国藩见了小妾,又和人家开了几句玩笑,调笑了几句,回家他在日记当中写道:“友人纳姬,欲强之见,狎亵大不敬。”

还有一次,他和一个朋友聊天,不知道怎么,聊到了女人,那个朋友说起自己如何情场得意,曾国藩“闻色而心艳羡”,暗暗骂自己“真禽兽矣”。

为了戒“色”,他动用了大量心理能量。一旦自己动了色心,多看了哪个美妇人一眼,他回家就立刻记下来,痛切自责一番。他下定决心“日日自苦”,通过每日勤学苦思,把精力耗尽,“如种树然,斧斤纵寻之后,牛羊无从而牧之;如爇灯然,膏油欲尽之时,无使微风乘之”,以求“不至佚而生淫”。

曾国藩也有“小金库”

曾国藩一年的合法收入,也就是工资加养廉银不过才一万八千多两。以上这些请客吃饭、给京官送礼以及给户部的部费钱,每年加到一起,起码得三万多两,远远超过他的合法收入。这些钱都是从哪儿来的呢?

从同治七年(1868)底曾国藩的一万四千两别敬的开支来源上可以看出一些端倪。那一次北京之行,包括一万四千两别敬,曾国藩共花费了两万两。这笔巨款的来源,曾国藩在信中说得很清楚:“已写信寄应敏斋,由作梅于余所存缉私经费项下提出归款。”

“缉私经费”出自两淮盐运司。管理盐业的一个重要手段是“缉拿私盐”,以保障官盐的销售。所以盐运司每年都会提出一大笔经费用来缉私。不过缉私只是“缉私经费”的用途之一,其实盐运司许多不好处理的开支,都用“缉私经费”的名义处理。比如他们每年“孝敬”给两江总督的“陋规”,也以这个名义致送。

被活活累死的曾国藩

曾国藩家族有脑血管病的基因。曾国藩的祖父曾玉屏因脑溢血而瘫痪在床,父亲曾麟书也是因脑血管病去世。早在同治三年(1864)初,曾国藩就曾经轻微中风。到了同治十年(1871)十二月十日,也就是阅兵结束后不久,曾国藩因劳累再次出现中风的征兆。进入同治十一年(1872),正月二十三日,症状再现,曾国藩正与人谈话,突然右脚麻木,好半天才恢复。曾国藩显然意识到了自己的病很严重,他本来以为自己会死在当天。

但是曾国藩对死亡毫不畏惧。他丝毫没有打乱自己的日程,在这一天接下来还做了这些事:接见了一个叫庞省三的人,然后阅《通鉴》二百二十卷。傍夕小睡。夜阅《宋元学案》吕东莱一卷。二更后,与儿辈讲《孟子》“定于一”章又阅《吕氏学案》。三更睡。

二十六日,情况更为严重。当天河道总督路过金陵,他要到城外迎接。在路上,他突然口不能说话,只好回府。

显然,曾国藩这种身体的短暂麻痹,是血栓所造成的暂时性梗塞引起的。以今日的医疗条件,住几天院,应该不会有大的问题。可惜当时没有这个条件和知识。

曾国藩忠君爱国,拼尽全力想要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努力了一生还是无法改变国家破败的事实,为了国事劳心劳力落下许多病症。晚年他对赵烈文说,“现在朝中没有正人君子,用人行政一片混乱,看来这个王朝挺不了几天了,我真想早点儿死,不想活着看到她灭亡。”他甚至说:“压力大的时候,恨不得直接躺棺材里,那样就能心安理得地休息了,比活着还更快乐些。”言外之意,只要活着,就得为国家操心。看得不免一阵悲凉。

曾国藩的遗产

曾国藩主张不给子孙后代留物质遗产,但留下好的家风传承,他努力培养儿子曾纪泽成为晚清外交家,在国力衰弱的大环境下,曾纪泽以曾国藩的日常教诲为指导,在与西方的谈判中,为清朝在最不利的条件下争取了最好的可能;曾国藩睁眼开世界,眼光长远,面对与洋人的差距,倡导洋务运动;在教育方面,他更是向朝廷提议筛选优秀幼童,努力推动赴美国留学事业。

曾国藩传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381675/
1
上一篇卸载一键还原精灵(怎么强制卸载还原精灵)
下一篇 原神永久兑换码10000原石(原神永久兑换码原石)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