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关于能源革命的消息不少,即德国境内开通全球首条氢电池驱动的列车后,日本学者呼吁重启野心勃勃的可开采6万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国产能源“海水铀”技术开发。】综合近日日本JBPRESS等多家媒体报道——佳能全球战略研究所研究主管杉山大志指出——俄乌冲突导致爆发了全球性能源危机,也再次引发包括国际原子能机构等对廉价、稳定,有利于应对全球变暖的核能发电的再评价。制约核能发电的主要在于“铀”,海水里含有无穷无尽的铀,将其回收利用的就是“海水铀”技术。如果确立了海水铀技术,就不需要进口铀,等于核电实际上变成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国产清洁能源。为进一步提高今后核能发电的价值,日本现在应该重新投资研发海水铀技术。日本曾经在海水铀技术方面领先世界,基础研究进展到与实用化仅“一步之遥”的程度,但受2011年3月11日发生的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泄漏事故的影响,研究开发因此中断。杉山大志的潜台词很明白——俄乌冲突给日本重新启动开发海水铀技术带来千载难逢的好机会。而且,当今全球的铀采购的价格几乎翻倍,对于日本来说,与其不断真金白银地购买大量能源导致国富流出,不如一劳永逸地解决制约能源的瓶颈。
据悉,日本学者口中的“海水铀”技术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缘于——一是回收海水铀的技术,曾经因为技术和成本等门槛被认为是效益极差的“痴人说梦”。但随着技术进步的日新月异和全球变暖愈发严重等问题的出现,国际上对“海水铀浓”技术的认识和地位的肯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迄今日本研究人员开发出的高性能“氨基肟型”高分子吸附剂,将含氢氧化钛的性能提高了约100倍,这种吸附剂的铀吸附性能非常显著。在冲绳县恩纳村进行的海深100米处放置60米长的塑料吸附剂,30天后回收并对其吸附性能进行评价的结果——每1公斤吸附剂中回收了1.5克铀。表明利用该吸附剂在海水中浸泡60天,每公斤吸附剂可回收2克铀。二是根据到2011年为止的先驱性的试验结果和成本估算,虽然“海水铀”的成本依然高于矿山铀,但如果能将发电成本的上升控制在每千瓦时2日元左右,就能够实现实用化,解决未来像俄乌冲突导致的陡然性能源紧张。三是具有重要的战略和政策意义。利用现行的轻水反应堆技术,海水铀可供开采6万年,等于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也是确立低成本的抑制“全球变暖对策”的有效手段,可以从根本上重新审视能源政策以及抑制温室效应政策。最后则是矿山铀总有一天会枯竭,随着技术的进一步突破,海水铀技术进入实用化已不再遥远。要想推进利用海水铀的现实收获,首先需要大幅强化基础研究,重启因福岛核电站核泄漏停滞不前的研究,其次是日本政府需要投资推进进一步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