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三星笔记本驱动(三星笔记本驱动器)

据Omdia调研机构报道,2020年,韩国企业在智能手机OLED驱动芯片代工市场的占有率为90%,台积电基本将剩下10%市场的份额收入囊中。

在全球智能手机OLED驱动芯片代工市场,三星的市场占有率位列第一,为50%。据该报告预测,2021年,三星将在智能手机OLED驱动芯片的出货量将达4.6亿颗。

但受到“缺芯潮”的影响,目前,三星和台积电的OLED驱动芯片的代工产能都相当紧张。

不过,华为早在2019年开始研发OLED驱动芯片,并且与京东方展开合作。华为旗下的海思首款OLED驱动芯片已经开始试产。国内也逐渐有多家公司开始尝试进军该领域。

云英谷2020年官方消息显示,其开发的AMOLED驱动芯片及OLED微显示芯片2020年均大量量产,其中AMOLED驱动芯片2020年出货量可望达到1000万颗,占中国市场10%以上的份额,稳居大陆AMOLED驱动芯片公司第一。

Science | 三星:像素密度高达1万的OLED屏

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 Diode,OLED),又称为有机电激光显示、有机发光半导体,是指在电场驱动下,可以通过载流子注入和复合产生发光现象的有机半导体器件,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大尺寸电视、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显示屏中。

对于普通显示屏来说,现阶段数百ppi(pixels per inch,像素每英寸)的要求利用OLED便可满足,如图1所示,为近期苹果公司最新发布的IPhone12 Pro和IPhone12 Pro Max的显示屏,其像素已达到了460ppi和458ppi,仍在OLED技术参数范围内,但对于虚拟显示和增强现实等微型显示屏中,对像素密度的要求已经达到了几千个ppi,完全超出了现阶段OLED显示屏所能达到的最高像素密度。

图1 IPhone12 Pro和IPhone12 Pro Max的显示屏参数

超构表面(Metasurface)是一种厚度小于波长的人工层状材料,可视为超构材料的二维对应,已有研究证明可以将其应用于光学集成设备中,以实现增强和调控光波发射、调制、动态整形和探测等功能。

韩国三星先进技术研究院的Won-Jae Joo和美国斯坦福大学的Mark L. Brongersma等人基于超构表面的这种特性,将其与OLED显示屏结构相结合设计了一种全彩色、高亮度的新型OLED架构,并通过实验证明,该架构可以将OLED屏的像素密度从目前400ppi提升至10000ppi,完全满足下一代微型显示屏的要求。

图源:三星官网

如图2所示为该团队提出的新型OLED器件设计,该器件具有空间可变的超光子FP腔,即超光子OLED(Meta-OLED)。

图2 Meta-OLED的设计示意图

与传统OLED相比,Meta-OLED具有其独特的性质及优势:

1、制造工艺

传统RGB-OLED采用精细金属掩模(FMM)的材料沉积工艺,该工艺由于沉积中的阴影效应而无法实现单元结构尺寸的缩小,同时由于大面积FMM的下垂而无法实现整体尺寸的放大,从而对RGB-OLED显示屏的缩放产生了巨大的挑战。

Meta-OLED是基于纳米结构的超构表面而设计的整体架构,可以通过纳米压印的方式对其进行加工制造并可进一步对其进行缩放,彻底摆脱FMM制造工艺的依赖。

2、发射光谱可调

如图3(a)、(b)所示,为不同结构参数设计下的三像素乘三像素阵列的高空间分辨率电致发光(EL)图像和发射光谱连续调控曲线,该结果证明可以通过改变超构表面的纳米结构尺寸(即圆柱体半径、密度等)的方式,改变FP腔种反射镜的反射相位,进而实现谐振频率的调控,最终达到在可见光谱范围内任意波长可调的效果。

图3 (a)不同结构设计下的阵列电致发光图像;

(b)发射光谱随纳米柱间距的连续光谱调控

3、发光效率高、色纯度高

带有彩色滤波片的白色OLED是为了解决FMM制造工艺问题所提出来的一项技术,也是当前绝大部分电视显示屏中采用的技术。如图4所示,为Meta-OLED与该白色OLED的性能比较图,从图中可以看出,Meta-OLED具有两倍的发光效率和非常出色的色纯度(R,G和B像素的半高全宽FWHM反映了显示屏的色纯度)。

图4 Meta-OLED(实线曲线)和滤色白光OLED(虚线曲线)的电致发光性能对比图

4、超高像素密度

如图5所示为常规光学显微镜下RGB像素化的Meta-OLED电致发光图像,从图中可以看出RGB子像素为正方形,具有交替的RGB图案,并且尺寸可以从移动显示级别(400PPI)减小到超高密度微米显示级别(10,000PPI)。

图5 超高密度、RGB像素化Meta-OLED的EL图像

综上所述,该Meta-OLED显示屏可以克服FMM和彩色滤光片的众多技术限制,并具备比传统OLED更高的发光效率、更高的色纯度和超高的像素密度。并且还可以通过对超构表面纳米结构的设计,实现微腔自由光谱范围的主动调控,另外还可以进一步扩展超构表面在OLED中的作用,以解决传统微腔的其他固有问题。

目前,Meta-OLED已表现出众多优势,有望成为下一代微型显示屏的领先技术,并成为超光子技术最实际的应用之一。

论文地址

网页链接

阿里达摩院,正式发布2022年度十大科技趋势。通过梳理后发现,其中有个点不能忽视,那就是人工智能。

当前人类正面临第4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一个以人工智能等驱动为主的时代,全球几乎所有科技公司包括三星、苹果、微软、谷歌、亚马逊都在加紧布局AI技术,AI已被确定是继计算机之后的新生产工具和科技产业未来发展的关键方向。

而在今天这十大科技趋势中,人工智能相关的技术就占了4条,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中国在AI赛道的成绩怎么样?就拿其中的AI大小模型来说,中国科技目前就是NO.1。因为前不久达摩院刚刚发布的M6多模态大模型,就是全球最大的AI预训练模型,参数达到了10万亿,规模远超谷歌、微软的产品。

要知道,大模型可是AI领域全球竞争最激烈的研究方向,也是下一代人工智能的底层技术和基础设施,大模型拥有“神经元”越多,就会越先进,也就是说,因为M6的存在,这一次是我们走在了前列。这代表的其实只是个缩影,未来人工智能会渗透进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是中美除了芯片外最重要的赛道。

M6科技成果是科研者数百个日日夜夜艰辛的付出,今天报告也是达摩院筛选过去三年内770万篇论文,结合100多位专家意见,最终才产出的十大趋势。这相当于架起了一座桥,让普通人也能切身感受到科技的来之不易,而且通过回溯过去再行展望,让我们满怀对未来的憧憬,可谓意义非凡。

今天,中国非常需要科技创新提供持久的增长动力,越来越多人也读懂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虽然中国科技在整体上,仍和西方国家有一定的差距,但在许多领域,中国科技已经实现了追赶和反超,而此时此刻的我们,应该比任何时候都心潮澎湃!

尽管手机芯片受阻,但是菊厂另辟蹊径已找到新的突破方向——柔性OLED驱动芯片

早在2020年菊厂就已经在部署驱动芯片的相关工作,原因之一就是菊厂被限制的零部件里就包括屏幕驱动芯片。

目前,在OLED显示领域,三星、Magna Chip、Silicon Works这三家韩系供应商占据了全球AMOLED约95%的驱动芯片市场,这还不包括智能手表这类小尺寸OLED。京东方的AMOLED驱动芯片由韩国MagnaChip等多家供应商提供,

从显示屏驱动IC制造工艺上来看,芯片制程普遍在28nm-40nm,这完全可以国产化。但是国内没人做,海思做的却还是首款。最关键的问题还是在于“造,不如买”。买来直接用,自己去造,高投入零回报,更何况相比于制造工艺,更难的是技术突破。

菊厂目前已经设计出了首款OLED驱动芯片,40nm制程工艺(国产化足以),年底交付供应商商,明年上半年量产,样品已经送给京东方、华为、荣耀测试。

以前都得看占95%供应商的脸色,都是别人说了算,或许从今年年底之后我们就可以实现多维度的“国产化”。为什么选择京东方和荣耀?大家猜一猜[狗头]

还好我们有京东方屏幕,三星宣布刚性OLED 屏幕涨价5%到8%,AMOLED也将涨价5%以上,涨价的原因就是显示驱动芯片紧张,这样一看,今年下半年的手机估计又要开始涨价了,国内厂商大多数都是选择的三星屏幕,如果想要手机保持不涨价,而且具有竞争力,我倒觉得选择京东方的屏幕也是不错的。

毕竟京东方也是华为的主要供应商,屏幕这几年的进步也是有目共睹的,就拿柔性屏来说,已经不输三星LG了。

而这次显示驱动芯片缺货,也给我们提了个醒,只有加大对芯片的投入,拿到芯片的主动权,定价权,那么终端的价格才会降下来,才会真正的便宜。

海思OLED驱动芯片试产,华为会像当初对待三星屏幕一样,不给三星机会。

三星屏幕的高光时刻,让华为用之“可恨”,弃之“可惜”,用得不顺手,不代表非用不可,所以有了京东方。面对驱动芯片,又何尝不是如此,扶持其他企业,不是唯一路径,华为这次选择了更加高效的方式,自研攻克OLED驱动芯片。

手机屏幕就像一件衣服,整个人的气质、形象,都会被屏幕的好坏,体现得淋漓尽致。在过去的十几年间,国内的液晶屏技术,一直被牵着鼻子走。赚钱就算了,还传出国产屏幕,配不上三星驱动芯片的笑谈。既然两者在一起不伦不类,那索性就不要用了。

三星没想到,自己的屏幕也有被国产OLED屏替代的一天,被国产屏替代也就算了,就连iPhone也用上了国产的OLED屏,苹果用上也就算了,国产OLED屏的出货量还在持续攀升,有望达到5.48亿片。三星没想的事,我们都帮他实现了,用活生生的事实摆在面前,再说是“周冬雨屏”,恐怕说的是三星自己了。

原以为,替代三星屏幕就结束了,没想到,这仅仅是开始。三星驱动芯片可谓名噪一时,曾豪居全球75%的份额,说得夸张一点,是个手机,都离不开三星的驱动芯片。本来手机就是全球供应链,花钱买零部件,无可厚非,无奈三星又想在驱动芯片上做文章。

长期以来,在手机的关键零部件上,不是国内没有能力去做,而是不想打破当前的平衡状态。华为一出手,就知有没有。驱动芯片被说得神乎其神,在华为看来也不过如此。

如今,华为的OLED柔性驱动芯片也研发成功,有望在明年就大批量使用。华为、荣耀等手机品牌,会逐步用上华为自有的驱动芯片。至于驱动芯片的制造问题,也大可不必担心,40nm工艺制程,想必在国内,也不是什么难题。

海思的麒麟芯片,我们已经摔过一次跟投,不可能在同一个地方,摔倒两次。驱动芯片是屏幕的灵魂,没有驱动芯片,再好的屏幕,也不过是一块镜子。失去了屏幕的领先地位,三星又企图在驱动芯片上做文章,如此看来,华为坚持一条龙的技术自研,是正确的。

当下能买到的零部件,不代表以后就能买到,三星就是很好的例子,有点优势,就忘不了拿出来找点事。既然OLED 屏幕能行,驱动芯片就能行,驱动芯片不在话下,三星又还能有什么招。

坚持技术自研,实现国产化产业链,百利而无一害。

华为传来一个好消息!从今天起华为拥有自研OLED驱动芯片了!曾经只有三星持有这项技术,这次华为凿破冰面,和京东方合作研制出首款OLED驱动芯片,预计明年底将会全面投入量产商用。这对于三星来说可谓天降惊雷,而且华为也是首家打破美韩企业的垄断,这对于华为手机平板电脑等产品线而言机不可失。生产环节完全可以和中芯国际、华虹等厂商合作,毕竟28nm-55nm都在量产范围内,已经完全涵盖了从电视到平板的使用范围,屏幕超高刷新率功能也再也不用看三星脸色了。剩下的就是芯片代工等技术的一点点突破,未来给台积电个下马威也不远了。可以说是华为带动了整个高精尖技术的革新和发展,国产制造其实不难,难的就是自研的决心,我们要相信华为,一定可以突破难关!

脱离了华为的新荣耀,依然展现了“手足情深”的情意啊!你看看,华为海思的首款柔性OLED驱动芯片刚刚完成试产,样品就已经送给荣耀测试了呢!

虽然说,华为自研的OLED屏幕驱动芯片相较于三星的先进工艺还有一定差距,但是,如果中国的企业没有,岂不是只能被别人“卡脖子”?对于华为相对“落后”的工艺,也得有国内厂商敢于支持和采用才行,对不对?如果因为华为的驱动芯片不是最先进的,就选择不用,那企业后续发展的动力来自何处呢?

新荣耀,虽然独立了,脱离了华为,但是,作为一家有责任有担当的中国手机厂商,依然要支持中国的企业发展核心技术呀!

TCL今年估计会重点攻克显示驱动芯片的卡脖子问题。由于三星德州工厂雪灾停产,全球OLED显示驱动芯片的产能都遭受到了很大影响,iPhone12也要被迫停产。

显示驱动芯片对于屏幕供应商和彩电制造商来说至关重要,没有这颗芯片屏幕根本没法用。当前显示驱动芯片的主要制造商是韩国三星和中国台湾地区的联咏,由于空间小利润低(相比手机SoC而言),之前大家都不太关注。

但现在自己不做是不行了,因为以后难免不会断供,而显示驱动芯片的设计和制造难度其实并没有那么高。在中美对抗的大背景下,这句话应该反过来说:租不如买,买不如造!

一加科技张璇的这句话耐人寻味,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前几年不少国产厂商吹得很厉害的DC调光,现在怎么没声音了?作为生产高端OLED屏幕的三星,却一直坚持使用PWM调光。

其实OLED驱动芯片硬件上,DC和PWM这两种调光都支持,一个调电流,一个调频率,理论上成本相差不大,就看软件具体怎么设定了。

低亮度的时候DC调光就是抹布屏,根本没法看,高亮度PWM亮的间隔时间很长,暗的间隔时间很短,跟DC调光事实上没有区别。

DC调光不难,重要的是对屏幕有要求,要求OLED屏各像素一致性要好,所以我感觉最好的方式还是DC和PWM相结合。

数码科技评论员和他的小伙伴

这里是曾经的坂田最大的工业企业,规模仅次于华为,1991年建立的福群厂扎根深圳三十年,主要生产电脑硬盘里面的关键部件驱动架,为世界一流公司希捷,西部数据,三星,日立等供货,一度占据全球超过六成的市场份额。现在总部厂区已变成了这个模样,工厂大楼外墙全部换成了玻璃幕墙,门口立着进博会馆大招牌,不知跟传说中的京东都市有什么关系?

深圳的发展日新月异,经济实力的增长让各种新的创新型产业不断冒出,人口不断涌入,土地人居需求日益紧张,高房价高租金高地价让很多实业企业难以为继。中国入世以后不断完善的员工福利制度,08年经济危机之后广东率先进行的腾龙换鸟政策更是威胁着曾经野蛮生长的深圳各类工厂企业的生存,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工厂只有寻求低价低工价地区降低成本。2020年福群厂遣散了最后一批员工,然后带着少数技术骨干到泰国重新拉起产线,培训新的员工。福群厂曾经有五六个生产厂区,自2016年开始收缩中国区生产厂,拓展海外生产基础,并准备搬迁。

福群总部位于布龙路以南,梅观高速以东,平南铁路以西,离周边工商业区比较远,孤岛式的厂区里曾经工作生活着一万多员工,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女员工,工资福利待遇跟一般的外企接轨,比大多数国内工厂要好,是来了就不想走的那种工厂。里面的各类设施齐全,一般不用出厂门就可以满足各种生活需求。生活区有三个食堂,有各种口味,价格也不等,一般5元就能搞定,食堂的顶楼还有图书馆,卡拉OK,宿舍区还有ATM,小超市,邮政局,社区医院,美食一条街,篮球场,足球场,羽毛球馆,乒乓球等等,如今只剩下落日里回忆的唏嘘了。

海思又立一功,自研OLED驱动芯片已流片:最高达28nm。作为一个LCD生产大国,面板的核心驱动IC国产化却严重依赖国外,国内市场占有率不足1%。三星和LG在全球驱动芯片市场地位难以撼动,仅三星一家就占据了全球75%的份额,国内厂商的只能分到边角。使得国内多家驱动IC企业都往自研上走,华为海思也不例外,不愿意这个领域又被卡脖子,有芯片行业的优势。海思也算是后来居上,驱动IC产品对海思来说并不难,在显示驱动主流工艺一般65nm、40nm,最高也就28nm。国内缺失的芯片技术主要是在14nm以下的,28nm完全可以不靠老美的技术。

类dc而已,模拟而已,如果和dc一样降低频闪,就会大大降低显示效果。o三星外销大部分pwm480,高了不保证寿命。京东方用了华为的驱动ic后基本都是pwm1920。//@洛水隔壁:目前很多手机说oled带全程dc调光,这是啥意思?//@浊酒笑红尘:oled没有dc调光,LCD的dc调光频闪要好于pwm调光,但pwm调光超过3500就没有啥区别了,超过4100就要优于dc调光了。//@洛水隔壁:高频pwm调光和dc调光哪个好?

Po数码优质数码领域创作者

高频PWM调光或成明年安卓旗舰重大卖点,对用户有何利好?

太高兴了,我们中国科技又传来了两个好消息!

第一个好消息。华为打破了三星的垄断,自主研发了OLED驱动芯片。在此之前,华为一直被三星卡脖子,不卖给华为,如今华为的OLED屏幕显示驱动芯片已经正式进入试产阶段,预计年底就可以交付使用。有网友表示,三星这回肠子都悔青了,以前牛哄哄的仗着自己有点技术手段卡脖子,现在也是有心无力。

第二个好消息。我国高铁又取得新突破,世界首套时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浮交通系统正式在山东青岛下线。我国的轨道交通也正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中西方差距也越拉越大,对于世界来讲意义更加重大,世界级轨道交通领域的突破暗示着人类的出行方式将比拼飞机,更高效、更节能。

这两个好消息都是我国的科技领域伟大成就,造福人类,造福中国人民,希望我国未来的成就越来愈多,未来的科技由中国主导!

#科技快讯#

卧槽!华为海思年内将量产驱动芯片,华为在IC驱动芯片已实现100%去美化。虽然中国公司占据了全球将近一半的市场,但大多数都是三星主导的。不过可喜的是华为仅用了两年便已自研出了IC驱动器芯片,并且已开始着手研发OLED驱动芯片。

要知道驱动IC芯片相当于面板的主控系统,对于华为来说对华为来说,驱动IC产品并不难,不过OLED相比较普通IC流片来说是难上加难。目前来看,华为掌握的是28nm芯片制程,距离国内最强14nm来说差的也不算远。之前也有机构表示,以华为海思的水平,完全可以在这类芯片上做到100%去美化,摆脱对海外的依赖。其实对于华为来说,,对于华为来说,要想彻底摆脱依赖,芯片无疑是最要紧的一关。

华为并没有因为芯片被限制就被压制住了劲头,反而愈战越猛。华为凭借自主研发成功进入了OLED驱动芯片领域,该领域以前主要由三星等企业主导。中国的显示器驱动集成电路才不到市场的1%,但我们的需求几乎占了整个市场的一半,这样看来我们需求大但产量却不大,只能依靠进口。这种情形与芯片在我国的情况相差无几,所以华为在这块领域发力,希望能提升中国在该市场的地位,以此来降低对国外驱动芯片的依赖,免得到时候又被限制,搞得大家又束手束脚。华为能在危机中寻找发展机会,弥补以前的空白领域,所以不要因为芯片制造不出来就骂华为只是个组装厂,华为已经很努力在追赶了,给它一些时间。

华为进军oled芯片,国产芯片制造或已有重大突破。

我们手机屏幕基本都是采用oled技术,要让oled显示出我们需要的图像,是需要一颗显示驱动芯片(DDIC)来进行控制的。

在oled芯片领域,目前主要是韩国,台湾所把持。韩国有三星,SiliconWorks,台湾有NovaTek(联咏科技)。其中,三星独占75%。韩系公司更是占了90%以上份额。

国内公司虽然也有相对优秀的公司,比如已经上市的中颖电子,但是仍不足以对韩台构成威胁。其目标市场也主要针对返修市场。

oled芯片技术门槛不算太高,主要是因为市场容量有限,竞争激烈,利润有限。既然有几家巨头了,后进入的公司就很难拿到较高的利润。这也限制了后来的公司的规模,以及其他企业进入该行业的意愿。

正所谓此时一彼一时,美国的做法提醒了我们,供应链一定要自主可控。因此,国产oled芯片无形中有了用武之地。国产屏厂,手机厂更倾向于用国产芯片,而不在优先选择韩台的产品。

近期中颖电子利润暴涨,也体现了国产替代的威力。

华为海思的技术实力毋庸置疑,既然能够设计出一流的5G手机芯片,力压高通,脚踩联发科,那么,开发oled驱动芯片当然不在话下。

市场方面,任正非曾经力排众议,支持国内屏厂京东方。京东方的屏幕目前在世界上占有了不小的份额,但是其显示芯片仍然依赖进口。以华为和京东方的关系,华为的显示芯片,打入京东方这样的品牌商非常容易,而不必像中颖电子,吉迪思那样,不得不优先考虑返修市场。

技术,市场对于华为来说都不是问题,唯一的问题就是代工问题。

美国的政策是,谁只要是使用了一丁点美国技术,都不得为华为提供服务和合作。华为在这样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完成oled驱动芯片的试产,并有量产的计划,说明了什么?

屏幕驱动芯片,目前主流为40nm工艺,最先进的使用的28nm工艺。如果华为能够如期实现量产,则说明了我们在40nm甚至是28nm生产已经有了重大突破。

也就是说,在40nm以及28nm工艺上,已经实现了生产的非美化,国产化。如果华为的屏幕驱动芯片能够顺利量产,至少说明,成熟工艺方面已经可以完全摆脱美国。华为的芯片危机,已经有了重大转机。

据统计,2020年,我国的芯片进口额为2.4万亿元,其中最主要的部分并不是5nm,7nm这样的最先进工艺,而是28nm及其以上的成熟工艺。其中像屏幕驱动芯片这样的规模不大,不起眼的数模混合芯片占了很多的比例。

成熟工艺生产的突破,将会极大地加速芯片国产替代进程。芯片的国产替代又会反哺芯片的生产,形成正向反馈。这样的局面,放在几年以前可能难以想象。

话说回来,成熟工艺突破了,先进工艺还会远吗?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381326/
1
上一篇福禄嘻哈:贝克汉姆在卡塔尔酒店房间内景曝光
下一篇 绝世好人Zhang小贤:重庆中心城区将逐步放开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