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在少帅张学良的追悼会上,一位老人发言时说了很平常的两组数字“100”“4”,这两组数字背后显现的确实这位英雄被幽禁的苦楚与辛酸。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这位花甲老人叫做林渊泉,真实身份是蒋介石安插在张学良身边的特务,即使他早期接受过蒋介石政府的特务训练,但是自己内心仍然包有这良知。
他内心清楚的知道,少帅是一个为中国的抗战做出过巨大贡的人,但是这位英雄之所以被软禁,只是因为他的得罪了蒋介石而已。
1936年,随着日军侵华的不断加深,全国人民应该一致向外,但蒋介石仍然坚持剿共,甚至亲自来西安监督催促张学良和杨虎城两位主帅攻打红军。
当时的张学良是十分渴望抗日杀敌,这样的思想是与蒋介石背道的,因此导致了后面的“西安事变”。这场事变迫使蒋介石接接停止内战、联合抗日的主张,但也使得蒋介石集中记恨起张学良和杨虎城。
1936年12月25日,张学良为了避免夜长梦多,决定亲自送蒋介石回到南京,这个决定其实在当时遭到他的部下的反对,他们认为蒋介石这个人心胸狭隘,少帅这么一去,就好比羊入虎口,很难脱身。
但是在张学良心中认为虽然西安事变的出发点是民族大义,但是从感情来讲,心里总是过意不去的,而且西安事变发生后,国民政府方面和海外的各个国家都一边倒的对自己进行声讨。
尽管可能会出现问题,但张学良还是决定自己亲自送往这样可以表面自己西安事变的初衷是为了抗日战线的建立。
飞机落地的几分钟后,张学良就被限制在了宋子文的住处,直到7天后,军委会给张学良安了一个莫须有的罪名判处了10年有期徒刑,剥夺5年公权。
当时的蒋介石还假惺惺地为张学良向南京政府提出特赦的请求。但其实最后的结果就是张学良失去了50多年的自由。
1937年1月,当时的张学良被监禁在雪窦山,与外人来看,雪窦山风景好,张学良关押在这里是蒋介石的仁慈,其实这时候张学良的一举一动都被安插在他身边的特务事无巨细的告知了蒋介石,这样的监视一监就是25年。
1945年的时候,也就是张学良被囚禁的大概第十个年头,张学良其实曾经给蒋介石送过一块金表提示蒋介石时间已经到了,应该释放自己,让自己获得自由。
不久,张学良收到了蒋介石送来的礼盒,礼盒中装的是1936年的日历和一只绣花鞋,看到这里张学良知道,蒋介石心中还记恨1936年的西安事变的仇恨,自己是不会被释放的。
1946年,当时看管张学良的特务刘乙光收到了来自蒋介石的的密令,伙同当时的军统局重庆办事处的主任张张严佛,蒙骗张学良将其骗到了台湾。
也就是这个时候年仅16岁的林渊泉被送到了张学良的身边,心中充满抑郁的张学良看到年轻活力的林渊泉就好像给他带了不一样的感觉,他将自己生活中的苦闷讲给这个少年,慢慢的两人熟悉起来。
林渊泉说过,张学良曾对自己说过“想要回东北”。但是这样的日子没有持续多久,这个少年就被调离了张学良的身边。
在被软禁期间,张学良为了生计曾在自己的住的周边种菜,养动物。随着时间的流逝,张学良逐步恢复了一些自由,他见到了以前的旧部,见到了自己的弟弟张雪森,尽管没有什么秘密可言,但对于张学良来说,这样“自由”还是难能可贵的。
本以为随着蒋介石的离世,自己也能够获得自由,但是令张学良想不到的是蒋介石在临终前还不忘叮嘱儿子蒋经国不能放了自己。蒋经国也禁忌父亲的忠告,没有释放张学良,但此时的张学良生活上要自由很多,不仅可以外出,也可以会客了。
随着蒋经国的逝世,张学良能否获得自由这件事,成为了当时社会的一个话题。但是那时的张学良还是没有完全的自由,直到1991年张学良才离开了那个囚禁他自由的地方-台湾,这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张学良自由了。
他带着陪了他半辈子的夫人赵四小姐来到了四季如春的夏威夷,之所以来到这里,有两个很重要的原因,第一点就是他们俩在囚禁的50多年里患上了很严重的呼吸疾病,这里的气候适合;第二点就是这里离自己囚禁的地方最远。
2001年,101岁的张学良在夏威夷去世,在他的追悼会上,已经60岁的林渊泉,作为那时离张学良最近的人向到场的人们讲述了囚禁在台湾的张学良的生活,说到
“张先生刚到台湾的时候,身边的守卫有100多人,在他恢复自由之时,守卫在吃饭时仍能凑够4桌人。”
这小小的两个数字,反映出张学良在囚禁时的心酸与不易,反映出这个民族英雄为我们的和平付出了什么样的代价,更加反映出他民族大义。
#头条创作挑战赛##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