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头条#上次给大家说了仔细看公告的重要性,还有完整的网上报名流程。
大概因为这个问题涉及到个人的隐私吧,留言的几乎没有。
但是,我收到了一些私信,都是咨询如何选择报考职位的问题的。
因为要针对大家的个人情况,才能给一些建议,所以回复的有点慢,但是我会逐个回复的。
在此,也感谢大家的信任。
我除了是一个早早上岸的人呢,还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这些年也一直帮助身边的朋友们参考报考职位。
所以,我会真诚的给大家提供建议。也希望大家都能选择自己心仪而适合的岗位,早早上岸。
我下载了2021年的公务员考试职位表之后呢,仔细看了看这次的岗位。#沈阳身边事#
不知道大家发现了没有,今年的岗位是没有省直的岗位的。
各市的岗位虽然很多,但是偏向基层岗位会更多一些。
这就说明在大的政策方向,公务员省考大概率以后的发展趋势,会更加增设基层岗位。
基层的情况就是,一直编制不满,缺乏人才。
但是,“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又真的是特别忙碌的。
虽然以前的招考设置条件,也有必须服务期满三年到五年,这些说法,想办法给基层留住人,但是,有机会还是会使人才向更高层次流动。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是不可避免的情况。
所以,这也是省考基层岗位增加的原因之一。
还有的原因就是,现在的干部培养计划,是需要基层工作经验的。
让年轻干部下基层锻炼,实际接触老百姓,才能够知道百姓需要什么样的服务,这样制定的政策才会落到实处。
于国于民,都是好事。
那么,省直机关就没有空编吗?不缺人吗?
显然易见的,肯定不是。
那么,据我猜测,省直的岗位更大可能的是留给公务员遴选了。
这样也符合机关干部的培养计划。
可以选拔出一些具有基层工作经验的优秀的年轻干部。
这对于大家来说,是一件公平公正公开的好事。
也能够促进干部的任用和交流。
更促进基层公务员的工作积极性。
我看到网上很多人在说,今年的应届岗位设置了太多,自己本身是往届,感觉很不合适。
但是,今年增加报考岗位的初衷,也的确是为了缓解疫情所带来的就业压力。
我看了一下各市的岗位,虽然有很多岗位都要求了应届毕业生,但是,也并不是往届毕业生就完全没有报考的位置。
一人只可以报一个岗位,大家最重要的是平常心,在自己符合条件的岗位里,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岗位就好了。
其他岗位和自己并不相关,何必去让自己烦恼呢。
对于党员的要求的岗位,大多数都是党委部门的,这些部门本身就要求在职人员必须是党员。并不是人为的给报考人员增加设置。
有一些对户口有要求的设置,也是因为地区比较偏僻,外地报考人员需要解决住宿和吃饭的问题,而考虑设置的。
工作环境艰苦,长期出差,24小时值班,等等一系列特殊岗位,在备注里也有标注,也建议男性报考。
这并不是性别歧视,而是根据实际工作情况,而不建议女性的工作量。
至于其他的诸如招考职位资格条件中标明面向辽宁省“三支一扶”计划、辽宁省大学生志愿服务辽西北计划、辽宁省生源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服务期满考核合格人员(以下简称服务基层项目人员)职位,面向在军队服役5年(含)以上的高校毕业生退役士兵的职位,面向省级重点帮扶县和艰苦偏远地区事业编制、退役士兵职位,属专门定向招录上述人员的职位,其他人员不能报考,等等设置,也是标注清晰,大家如不符合条件,就要避开这些岗位。
我觉得今年报考条件更加人性化的条件是18周岁以上、35周岁以下〔1985年2月25日至2003年2月25日(含)期间出生〕,2021年当年毕业的应届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非在职)以及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疫情防控等重大工作中获省辖市市以上党委、政府或省级以上部门表彰的,报考年龄可放宽到40周岁以下(1980年2月25日以后出生)。
对社会有重大贡献的人给予一些政策放宽,也是激励越来越多的人去变得更加优秀,多为国家为社会做出贡献。
五千多个岗位中,你只可以选择一个职位报考,所以赶紧初步筛选出所有自己可以报考的职位,然后在这些职位中选择三个心仪的职位,最后再根据自身情况综合考虑,选出最适合你的报考职位吧。#公务员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