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上虞区公务员面试时间(上虞公务员招考)

一大早在绍兴工作的朋友何君就发来好消息,告诉我,她居住的上虞区终于可以解封了。自从11号封城在家办公,至今已经过去了两周。#我在西安跨年#

一大早在绍兴工作的朋友何君就发来好消息,告诉我,她居住的上虞区终于可以解封了。自从11号封城在家办公,至今已经过去了两周。#我在西安跨年#

这段时间,我们每天在微信保持联系,何君告诉我生活日常,我不断鼓励她按计划安排工作、生活。

何君在绍兴亲身感受到疫情传播的速度,仅仅一场豆腐酒,就引发这场猝不及防的疫情战争,全城陷入寂静之地。

但呆在家的她依然感到安心,因为政府安排了很多医疗队伍来支援浙江省疫情工作,平时生活都是政府发的食物。

全民隔离以后,防疫部门上门做核酸,让何君心里说不出的感动。而听说西安又封城了,她提醒我,除了工作,尽量少出门,出门带好口罩。这遥远的关心,我的心温暖无比。

而西安的封城消息让邻居李姐担忧起来,她儿子在西安交大读书,在这节骨眼上封城,儿子寒假能不能回家过年呢?#我在西安跨年#

儿子从西安发过来的信息,说生活学习都基本如常,学校安排严谨,上课、考试都没有耽误,他让李姐放心,回家过春节没问题,让李姐不用担心。

李姐听了心里感到欣慰不已,已经约我一起备年货了,她还要做香肠,做腊鸭………要开开心心过个大年。

现在西安处于疫情笼罩中,政府也在周密地开展各种防疫工作中。我们都为西安加油,只要团结一致,上下齐心,一定可以战胜暂时的困境。

#西安头条#

2021年上虞区事业单位编制招考拟录用人员公示;由于县区事业编制单位,大学层次有限,基本都是本科生学历;名校的毕业生不多;也是很多普通一本和二本院校毕业生上岸的最好地方;工作环境和待遇一般化的有,上虞区也不差;人知足就好。

像这样的事业编制考试,女生一般都是要多于男生的;也是很多一本与二本女生非教师岗不错的工作岗位了。

活着守贞几十年,为何死了就忍不住?浙江会稽县有一梅姑祠,相传梅姑本姓马,祖籍广东东莞,还未出嫁,未婚夫就先走一步了。年纪轻轻的她本可以改嫁,但她决心不再嫁人,活到了三十多岁,也走了。

族人有感于她的贞洁,为她造了祠堂,称她为梅姑。二百多年间,当地人一直都对梅姑祠很敬拜,直到丙申年一个书生的到来。当年,浙江上虞县有一个姓金的书生,要进京考试,路过会稽县,听闻梅姑祠的传说,专门进庙参拜,很是感叹。

到了晚上,却来了一个不速之客。梦中一个身着青衣的丫鬟传话说梅姑请他,他也随着她去了。到了祠堂,看到梅姑正坐在屋檐下等他,一见他来了,笑着说:“白天受到先生您的关心,很是感激。您若是不嫌弃我丑,愿意给您当侍妾。”

金某被突如其来的惊喜整懵了,连连答应。最后梅姑送他走时,说:“先生您先回去,等我给您安排好地方就去接您。”说罢他就醒了。后来脑袋清醒了些,仔细一想,不禁感到对这事有些排斥。

当天夜里,附近的居民也都做了同样的梦,梦中梅姑对他们说:“上虞的金生是我的丈夫,你们应该在庙中为他立一座雕像。”村中的族长觉得如果立了雕像,就损坏了梅姑贞洁的名声,因此不给金生建雕像。没过多久,族长一家就生病了。

族长很害怕,不得已为金生建了雕像。同一时间,金生也赶回家告诉自己妻子:“梅姑要去接我呢!”于是把自己捯饬的整整齐齐,一会儿就死了。金生的妻子恨透了梅姑,跑到祠堂对着她的雕像一顿臭骂,还不解气,爬上神座,对着雕像打了几巴掌才走。从此马家人就叫金生为金姑夫。

故事出自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金姑夫”。还没出嫁就守节,算得上是贞洁了,但是为什么为鬼数百年就改变操守了?

北南开,南春晖。

浙江省有个上虞市,上虞市有个白马湖,白马湖畔有个春晖中学。

  春晖中学与南开中学齐名,素有“北南开,南春晖”之说。1993年,国家教委审定编撰《中国名校丛书》,全国共认定14所知名中小学,春晖便是其一。这里每年吸引着无数的中外客人。春晖中学如何有这般魅力?

  那年,我应邀参加一个教育与成才论坛,有幸领略春晖的风光。

  大凡名校多在都市,春晖中学当年偏选在了驿亭镇,一个偏僻的地方。因为偏远,据说后来几次有过迁址的风波。我们的车从上虞开出,在乡间的村镇几经穿行,才有人发现:看,前面就是春晖。远远地望去,原来这里竟是个美妙的去处。但见春晖中学坐落于白马湖畔的,后面有青翠的象山环抱,真正的依山傍水,山青水绿。山光水色映衬下,校园笼罩在朦胧而幽静的秀美景色之中。“红树青山白马湖,雨丝烟缕两模糊。欲行未忍留难得,惆怅前溪闻鹧鸪。”此景此境,对柳亚子先生的诗是最生动的诠释。

  现任校长潘守理先生给我们介绍说,春晖中学诞生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由近代着名教育家、民主革命家经亨颐偕同乡贤王佐,回乡征得民族资本家陈春澜20万银元资助而创办的。经亨颐先生出任首任校长。

  漫步在恬静优美的校园,潘校长说,春晖中学在早期曾经荟萃了一大批名师硕彦。夏丏尊、朱自清、朱光潜、丰子恺、刘重宇、张孟闻、杨贤江、范寿康等国内堪称一流的大家,先后在此任教。蔡元培。黄炎培、胡愈之、何香凝、俞平伯、柳亚子、陈望道、叶圣陶等都曾经来此讲学。回顾历史,我的思绪飞扬。我仿佛看到,当年这里群贤云集,文星灿烂,人文精神汇聚成一种独特的风光。我真切感到,先师们昔日的足迹深深地印在湖滨的小径上,印在春晖的热土上,为春晖播撒下的人文精神在这里生生不息,让今天的春晖依然风光无限。

  在潘校长的陪同下,我们尽情地领略了校园的风光。清新幽雅的校园内,有绿树清水环绕的仰山楼,有白廊红亭点缀的风菏院……二十年代的经典建筑与现代设施交相辉映。校园后面,象山脚下,至今还保留着夏丏尊、朱自清、丰子恺先生的故居和李叔同大师的“晚晴山房”。当年,是夏丏尊先生首先自告奋勇,欣然来到春晖任教,并在象山脚下盖起几间平房定居。平房恰如普通的民房,于是,就平房之形,取平凡之意,自名为“平屋”。几位先生的故居虽名号不一,却一色平房,连成一排,背靠青山,面对绿水,普通而典雅,平凡而幽深。当我们一行步出先生的故居,居高临下,驻足眺望,整个校园尽收眼底,不禁为当年经先生的慧眼所叹服。“近山者仁,近水者智。”学校选址这里,让人不禁想到那几个字——地灵人杰。难怪早已有了不再迁址的定论。这里的每一处山水,一丛草木,一间居室,一块青石,一掊热土,一息空气,一缕春晖,一定都在涵养着优美的性情,滋润着美好的心灵,陶冶着健全的人格。

  果然,潘校长肯定说,“人格教育”一直是这所学校的生命线。当年,经亨颐先生为什么创办春晖中学?就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人格教育。这所学校便是实现其人格教育思想的试验基地。经亨颐先生认为,学校不是“贩卖知识之商店”,应以陶冶人格为主旨。他的治学格言就是:“求学何为?学为人而已。”80多年来,尽管历经时代风雨,几经坎坷曲折,春晖人一直高举“人格教育”这面大旗。

  经亨颐先生钟爱用心血培育的春晖中学,1938年逝世之前,嘱家人归葬于此。校庆70 周年的时候,校庆纪念委员会决定,将经先生的部分骨灰从八宝山革命公墓移到春晖校园的墓内,并铸起经先生的铜像。在经亨颐先生的墓碑和铜像前,我们凭吊先师,表达着我们对这位在中国首倡人格教育的先师的敬仰。

  走进校史陈列馆,看到中科院院士陈宜张、徐光宪先生来母校讲学的照片,看到着名导演谢晋荣归母校的留影,看到那么多校友的辉煌业绩……这,无一不在诠释着人格教育深刻的内涵。

  傍晚时分,学生自由活动的时间了,校园里依然没有嘈杂和喧闹。远远望去,树荫下,花丛旁,三三两两的学生,朝气中透着文雅。他们能在这里滋养心灵,陶冶人格,健康成长,真为他们而感到欣幸。

  临别的时候,我们见到了这个学校的《让每一位学生的人格更健全——面向21世纪人格教育探索性研究》一书。刚刚出版的这本书,记录着春晖人实践人格教育的滴滴汗水,坚守人格教育的步步旅程。在今天,上上下下还有那么多人痴迷地把教育只看成一个分数的时候,在今天,左左右右还有那么多人冷酷地把学生只当成考试机器的时候,“人格教育”的精神在这里薪火相传,发扬光大,何等地难能可贵!当刻,我们被深深地感动了,我们不禁为春晖人热烈鼓掌!

  掌声中我们告别。

  回眸春晖,我蓦然感悟:让每一位学生的人格更健全,才是春晖校园永远的无限风光,也一定会成为每一处校园永远的无限风光。

★要了解教育,要了解当下中国教育,必须先了解杜威。因为,根基是他和学生建构的。知杜威,皆豁然。

★北京、十一学校、李希贵、系列教育改革的实践和探索,理论基础就是杜威——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活,儿童中心论。

★过去及当下,中国教育各种所谓“新花样”,都在杜威理论的“手掌心”。

《 美国教育家杜威和八个中国学生 》

————杜威的八个中国学生 : 郭秉文+蒋梦麟+胡适+陶行知+郑晓沧+陈鹤琴+张伯苓+李建勋

【知人论世】

杜威,1859-1952,美国著名教育家。

传统旧教育———“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的“旧三中心论”。

杜威提出———“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的“新三中心论”。

【中国情结】

杜威在中国影响巨大——两年讲学+众多中国学生。

1919年初,杜威在哥伦比亚大学任教。他和夫人,利用学术休假到日本访学时。期间,他突然计划到中国观光。

出乎意料,在他的著名的中国学生的邀请和努力下,杜威戏剧般地————在中国住了两年多的时间。

见证并参与到声势浩大的 “五四” 运动,发表200多场演讲,他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席卷了中国学界;他获得崇高地位,孙中山先生登门拜访,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称他为“西方的孔子”。

杜威的中国学生,个个赫赫有名。

★郭秉文,1880-1969,江苏江浦人,中国近代教育家。曾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长和东南大学校长。1908年赴美留学,是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第一位获得博士学位的中国人。

★蒋梦麟,1886年-1964,浙江余姚人,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曾任国民政府第一任教育部长、北京大学校长。1908年8月赴美留学。1917年3月,获得哲学及教育学博士学位后回国。他曾自述:“我在哥大遇到许多诲人不倦的教授,我从他们得到许多启示,他们的教导更使我终生铭感。我想在这里特别提一笔其中一位后来与北京大学发生密切关系的教授,他就是约翰·杜威博士。他是胡适博士和我在哥伦比亚大学的业师,后来又曾在北京大学担任过两年的客座教授”。

★胡适,1891-1962,安徽绩溪人,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家、文学家、哲学家。1906年考入中国公学,1910年考取“庚子赔款”第二期官费生赴美国留学,1915年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师从杜威,接受了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胡适曾说:“我的思想受两个人的影响最大:一个是赫胥黎,一个是杜威。赫胥黎教我怎样怀疑,教我不信任一切没有充分证据的东西。杜威先生教我怎样思想,教我处处顾到当前的问题,教我把一切学说理想都看作结论的假设”。胡适是杜威的实验主义哲学思想的忠实信徒,并于20世纪初将杜威的实验主义哲学和教育思想传入中国。

★陶行知,1891-1946,安徽歙县人,教育家、思想家。1914年留学美国入伊利诺大学获政治硕士学位,1915年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教育,师从杜威,与胡适同乡又同学。著名汉学家费正清评价:“杜威博士的最有创造力的学生却是陶行知”,“陶行知是杜威的学生, 但他正视中国的问题, 则超越了杜威”。

★郑晓沧,1892-1979,浙江省海宁县人,著名教育学家。曾任中央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浙江师范学院院长。1914年6月毕业于北京清华学校文科,后赴美国留学。1916-1918年在哥伦比亚大学的师范学院攻读教育学,受教于杜威。郑晓沧曾说:“近年到中国访问的外国学者中留下影响最广大的,许多人说要算杜威博士。他最大实际的贡献就是在他的教育学说。”

★陈鹤琴,1892-1982,浙江省上虞人,著名儿童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曾任南京师范学院院长、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1914年考取“庚款”公费留学美国,与陶行知同行,1917年毕业后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受教于杜威,1919年8月回国。

★张伯苓,1876-1951,天津人,是中国著名教育家、中国奥运先驱,南开大学创立人,西南联合大学创办人之一,曾任国民政府考试院院长。1917年8月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研修高等教育。1918年回国,着手筹办南开大学。

★李建勋,1884-1976,直隶(今河北省)清丰县(今属河南省)人,著名教育家、社会活动家。1917 年赴美国留学,在哥伦比亚大学受教于杜威,并获教育学硕士学位;回国任北京高师教育研究科主任,1921年10 月至1922 年1 月任北京高师校长。1923 年再赴哥伦比亚大学进修,获博士学位,回国后任教于东南大学和清华大学,1929 年回到北京师大。新中国成立前,教育界有“南陶北李”之称(陶行知和李建勋,是大江南北两位齐名的大教育家)。

【教育思想】

(一)教育即“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

(二)教育无目的论。

(三)“学校即社会”

(四)教学论。

(五)道德教育论。

(六)儿童中心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374081/
1
上一篇广东省公务员调动(广东省公务员调动到事业单位工作的具体规定)
下一篇 2018仪征公务员考试(2020仪征市事业单位笔试成绩)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