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遴选公务员高分经验(公务员遴选笔试多少分算高分)

2008年,我在政研室借调,跟全市“第一笔杆子”学习。2年后,我遴选到组织部。上任前,他送我一套“工具箱”,我拆解了他给“一号首长”写的120篇材料,终于发现写材料的高级套路,这5个写作技巧,帮你事半功倍。

2008年,我在政研室借调,跟全市“第一笔杆子”学习。2年后,我遴选到组织部。上任前,他送我一套“工具箱”,我拆解了他给“一号首长”写的120篇材料,终于发现写材料的高级套路,这5个写作技巧,帮你事半功倍。

1.自我提拔,你就是领导。

写材料要准确领会领导意图、善于总结经验、举一反三。如果能够“自我提拔”、换位思考,就可以提高个人领悟力,看问题会更准确深刻,更容易看到本质。写材料能写到点子上,能抓到关键,效率就会更高。

比如,领导对材料提修改意见,这时候就需要换位思考,将两份文稿对照。站在领导的角度考虑,为什么要这么改?你会发现领导的站位更高,考虑问题更全。久而久之,笔杆子通过写材料就能培养自己具备领导的思维、逻辑。

2.在“写”中“学”,完成知识私有化。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平时会浏览书籍、网页、短视频,但是这些都只是一扫而过,不会形成深刻记忆。只有自己思考、消化、输出、下笔写过的东西,才会被深深记忆。

要在写材料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知识点、思维、逻辑,完成知识储备,将这些知识私有化。特别是写材料,要时刻保持本领恐慌,从不怕写、写不怕到怕不写,享受量变发生质变的过程。

3.慎用观点+事例结构。

观点+事例,这种写法很流行。因为这样写最省事、最能应付领导。但是领导不仅不傻,而且猴精,久而久之就会发现你在敷衍应付,耽误工作不说,还会影响你在领导心中的形象,甚至影响前途。

正确的写法应该是观点+论证(思路)+典型事例(举措、成效)。这种写法有点、有面,写出来的材料有广度、有深度,可以做到观点和材料的高度统一,结地气、有说服力。

4.搭架子,确定提纲。

当我们接到一个写材料的任务,首先就要通过搭架子来确定文稿框架,再根据写作的目的和主题安排结构。确定重点、分清层次,因为公文大部分是说理性的文章,遵循提出问题、分析、解决的思维逻辑。

从我参加工作以来,从没有见过任何一个人写材料,不是先确定提纲的。提纲是一篇材料的骨架,只有骨架确定了,才能给材料画龙点睛。如果想到哪里写哪里,只会写成四不像。

5.掌握套路,学会模板。初学者可以结合模板、例文学习公文写作。人的很多本领都是靠模仿获得的,比如:说话、走路、书法。在学习写材料的过程中,也可以模仿借鉴。

特别是在模板、素材比较充实的基础上,分门别类进行仿写,可以分析不足,不断改进。要在“道”的层面理解套路,而不是从“术”的层面单纯去使用套路,套路的真谛就是把复杂问题简单化。

为什么要学习写材料?机关干部无论是办事、办会、办文,无论做什么事,最后都离不开公文写作。比如组织会议,要发会议通知,要撰写会议发言稿和会议纪要。

什么是写材料的“道”?

公文写作是实现快速进步的重要途径,就是因为写材料可以培养领导思维,将原本凌乱的思维在写作过程中逐渐梳理清晰,弥补漏洞。这就是写材料的“道”,斟酌字词、遣词造句,只是写材料的“术”。

如今,写材料已经成为寒门子弟快速逆袭的必经之路。

特别是在体制内,普通干部基本没有发言的机会,但是书面表达就可以突破限制,可以将自己的想法通过公文让更多人了解,也可以被领导关注,进而获得更好的机会。

公文写作是件苦差事,特别是那些大的报告、讲话稿,稿子要的都特别急。今天通知明天开会就要用,所以写材料的同志们,当天晚上就不用回家了。

今天给大家推荐一个非常实用的工具箱,也是素材包。可以大大节省你写各种材料的时间,把省下的时间用在更重要的地方,比如搞人际关系,比如陪伴老人孩子。

 

这是一套2.3G大小的电子版套装,全部可复制,直接编辑很实用。内含2个多G的word文档,包括各行业各部门的公文资料库。

这个工具箱可以帮助你理解领导意图,是一套包含:写公文的逻辑思路、提纲框架、公文笔杆子经典句子、新理论新提法等一套完善的资料库,省去你自己建立资料库的时间。

有了它,15分钟拼接一个小材料很方便。就像有一个“厅级大笔杆子”在身边随时指点,教你怎么写,给你提供思路“抄作业”。可以说是公文写作者必备工具箱。用过的文字秘书、笔杆子都很认可。

 

感兴趣的朋友,请点击图片下方横条看一看即可收藏获取。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373966/
1
上一篇北京公务员通州安居(北京通州公务员分房吗)
下一篇 公务员 国家电网(公务员 国家电网好考吗)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