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总用排名第三的GDP总量一个指标来衡量,还要看看公务员工资和人均收入等指标在全国的排名
浮见山东为何要连提5次新跃升,回到舞台中央的山东又一次提速了
刚看到头条一个人发文说自己体制内教师工作三十多年只买的起一套房(公积金贷款)和一辆三万的车,而自己的乡镇公务员邻居最近提了奥迪Q5,是家庭的第二辆车车。不觉纳闷,想不明白人家是有什么他不知道的生钱之路吗?
这怎么好比呢?就一个地区而言,公务员和教师的工资是透明的,有数的,靠工资肯定是不行。不靠工资无非就两点,靠家里,靠工资外收入。人家要是有个好爸爸,这也无可厚非啊,毕竟人和人的起点是不同的。王某聪可以用二十万(也有说200万)求和解,堵住被打者的嘴,免于拘役,有人两万,甚至两千都拿不出来,爱咋咋地,不行坐牢。找谁说理去?
如果靠工资外收入,只要不是灰色收入,贪污腐败,我觉得这是个人能力问题。能力的差距更无从指责了。妞爸单位就有一个同事,两口子年轻时入股了大舅哥的酒店,占百分之一的股,这个酒店以承接婚庆为主,在我们当地非常火,酒席都得半年前预订,如今四十多岁赚翻了,一年分红100来个,用人家的话,上班就是图个消遣。这种可以说理,有投资眼光,有运气,没办法。
所以,有什么能力过什么日子,心平气和。能力外的欲望只能让人内心翻江倒海,欲壑难平。
扬州戴副局长与淮安市韦副市长婚房里谈人生事件,闹得沸沸扬扬。
此时,在各地的公务员群里也引起强烈反响。接近身边的几个朋友了解情况,说对两人都表示非常惋惜。
我说,有啥好惋惜的,这是咎由自取,连最基本的公序良俗都没有遵守,怎么能给小老百姓做表率,怎么在群众面前讲政策说道理呢。
他们说,其实大家把帽子扣到这个队伍太严格了。要是普通人,那最多就是受到道德谴责罢了。这个队伍承受的压力太大了,一旦在职业生涯中,出现点问题,那基本上宣布职业死亡了。一点容错纠错的机制都没有。
要是上点年纪,倒也没什么,继续领工资,老老实实呆在一个岗位上,不想升职,不和其他同志有纠葛,直到退休。要是年轻人,毕竟职业生涯几十年,在这个队伍看不到上升空间,即使你有才,没有哪个领导敢重用提拔你。你只能默默无闻,无求无欲了。
朋友说,前几年他的领导在脱贫攻坚战中因交叉检查出现问题,被直接免职调离岗位,保留原级到一个冷部门做主任科员。本来那个领导是某个镇的书记,也是三十五岁左右,他觉得很冤枉,觉得继续在这个队伍混没前途了。前年直接辞职到广东一个朋友的厂里做副总了。
他说韦副市长,1977年生人,现在也是四十六岁,能进入副厅级行列,已经是人中龙凤了,要是没出事用不了一两年就进入市委常委行列,成了一个市里的领导集团。要是有能力会来事,五十岁前能得个市长。那人生上升到另一个高度了。
现在东窗事发,人生职场到戛然而止了,不可能再往上爬了,要是能顺利到退休就算祖上冒青烟。如今,最可能的一个问题是拔出萝卜带出泥,你无官无职,很多之前受你打压怀恨在心,但无奈于你有权有势,现在你倒下了,他们觉得机会来了,就立马到纪委举报你的各种问题,以此达到报复或者心里平衡。这就是典型的破窗效应。随时有可能因为经济问题,被立案调查。毕竟玩女人要花钱的呀,要打理很多事情的嘛。
所以朋友说的非常惋惜,确实是啊,一步步爬到如今的厅级干部,付出那么多,现在一切归零,连个普通人都做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