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敢在和约上签字,我这支枪也就不会放过你!”1919年,巴黎和会期间,郑毓秀用特殊的手段保住了山东半岛,令人称奇!
郑毓秀的父亲是朝廷官员,祖父则是一位大富商。她自小就性格叛逆,思想前卫。
旧社会的女性,在四五岁的时候就开始裹脚,可郑毓秀顽劣好动,父母一直也没办法给她裹脚。
直到9岁的时候,守旧的祖母实在看不下去了,便强行给她裹脚。但犹如野马一般的郑毓秀哪里会被驯服?她不但偷偷解开裹脚布,还对着祖母大吼大叫,甚至以死相逼。
最后,所有人都拿她没办法,裹脚就这样不了了之。
除了裹脚,旧社会的女性都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所以,在郑毓秀长到13岁的时候,她的祖母便给她安排了一门亲事。对方可是两广总督岑春煊的公子,如果郑毓秀嫁过去,一辈子都可以衣食无忧。
可偏偏郑毓秀不想受封建思想的束缚,她渴望自由,更不想盲嫁。
那时,郑毓秀正在女子学校上学,她背着家中长辈,偷偷地写了一封信给岑家少爷,表明自己的态度:你可以去北京求学,或者出国留学,否则咱们就解除婚约。
看到这封信,岑家人顿时火冒三丈,心想多少人撞破头都未必能高攀上自家,区区一个小姑娘居然自作主张要退婚。
他们自然咽不下这口气,岑家少爷更不想受读书的苦,所以,岑家愤然选择了退婚。
郑毓秀的这番操作,让郑家颜面扫地,气得郑父把她禁足在家,不准她外出,也不准她上学。
但猴子天性的郑毓秀,还是趁家人不注意的时候偷溜了出去,玩儿起了离家出走的把戏。
见女儿如此难以驯化,郑父实在无奈,后来,他也就不再以旧社会女性那一套标准来要求她,而是把她送进了天津教会学校,让她接受新式的西方教育。
1905年,郑毓秀又同姐姐一起,前往日本留学,在那段日子里,她接受了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后来又加入了同盟会。
也正是这段经历,注定了郑毓秀会有不平凡的人生。
1907年,身为同盟会成员的郑毓秀,参与了刺杀袁世凯和良弼的行动,因此她也有了“中国第一女杀手”的称号。
杀手是在刀口上舔血的危险职业,在刺杀袁世凯的行动失败后,郑毓秀被袁世凯下令追杀。
不得已,她逃到了法国。在法国,郑毓秀主要攻读法学专业,这一次,她的学霸体质又爆发了出来,不仅顺利拿到了博士头衔,还成为了法国法律协会自成立以来第一位中国人。
由于精通多国语言,1918年,郑毓秀受邀成为了一名外交官,她的身上又多了一个“第一”——她打破了先例,成为中国第一位参政的女性。
其实,那么多个“第一”都集中在郑毓秀身上,并不能让人记住她,真正让人记住她名字,并让她名扬海外的,是后来最为让人津津乐道的“玫瑰枪事件”。
这件事发生在一战结束后的1919年,这一年,中国作为战胜国之一,也应邀到凡尔赛宫参加“巴黎和会”。
当时,中方派出代表陆征祥,而精通中、英、日、法等多国语言的郑毓秀,正好是中国代表团的翻译官。
事实上,这次和会,完全是由西方国家主导和操控的,中方虽是战胜国,却被通知要签署不平等条约,把战败方德国之前占领的山东半岛,转让给日本。
听到这个消息,郑毓秀马上发电报给中国政府。因此 ,国内还爆发了“五四”运动,要求拒签条约并收回山东半岛。
在巴黎这边,郑毓秀经过多方打听,掌握了陆征祥下榻的酒店地址,随后,她带领300多名留法学生和华工把酒店团团围住,以此给陆征祥施压,要求他拒绝签署和约。
由此,郑毓秀获得了与陆征祥单独谈判的机会。
由于当时情势危急,做过杀手的郑毓秀不禁恶向胆边生,在经过花园时,她折下了一段玫瑰枝藏在衣袖里。
见到陆征祥,郑毓秀直接用衣袖里面的玫瑰枝顶住他的后腰,并厉声威胁道:“如果你敢在和约上签字,我这支枪也就不会放过你!”
不知是慑于郑毓秀的恐吓,还是迫于国内“五四”运动的压力,最终,陆征祥没有出现在凡尔赛宫。
没有中方签字,和约就只能失效,中国因此保留了收回山东半岛的权利。
时代出英雄!
郑毓秀生于封建社会,却勇敢地冲破世俗的束缚,活出了又飒又清醒的人生,用现代的话来说,“中国浪姐第一人”的称号,她当之无愧!
作者:李小兜
编辑:桢桢
#头条创作挑战赛#
20多万,在国内能买到的最便宜3.0T V6,还带大梁、四驱、三把锁,还自带C6拖挂牵引资质,还有谁?不过鉴于皮卡的身份,不少人可能会犹豫,毕竟受限于进城等约束,皮卡在实际用车过程中并不方便。
不过好消息是,随着国务院的号召,全国各地掀起了皮卡解禁热。目前,全国超过80%的地级市对皮卡完全不限行,近20个省会城市放开皮卡进城,重庆、天津、上海三大直辖市也放宽了皮卡通行要求。
如果皮卡全面解禁之后,大家会考虑皮卡车型?[思考]
带队拿到13个联赛冠军的天津女排铁帅宝泉指导,把自己的弟子分为三代:杨洁、李珊、李娟、张萍、张娜等为创业的一代,王宝泉说当时这批队员和前面比身体条件是最好的,但和八一、辽宁比还是有差距;第二代是陈丽怡、张晓婷、李莹、王茜这一拨,包括魏秋月,从身高说条件最差;到了李盈莹这一代就是第三代了,他说这批队员训练起来困难更大,因为她们个子都高,练防守和小球串联技术就更加困难。
他拉上了包月。哼,和拉散座儿一样的不顺心!这回是在杨宅。杨先生是上海人,杨太太是天津人,杨二太太是苏州人。一位先生,两位太太,南腔北调的生了不知有多少孩子。头一天上工,祥子就差点发了昏。一清早,大太太坐车上市去买菜。回来,分头送少爷小姐们上学,有上初中的,有上小学的,有上幼稚园的;学校不同,年纪不同,长相不同,可是都一样的讨厌,特别是坐在车上,至老实的也比猴子多着两手儿。把孩子们都送走,杨先生上衙门。送到衙门,赶紧回来,拉二太太上东安市场或去看亲友。回来,接学生回家吃午饭。吃完,再送走。送学生回来,祥子以为可以吃饭了,大太太扯着天津腔,叫他去挑水。杨宅的甜水有人送,洗衣裳的苦水归车夫去挑。这个工作在条件之外,祥子为对付事情,没敢争论,一声没响的给挑满了缸。放下水桶,刚要去端饭碗,二太太叫他去给买东西。大太太与二太太一向是不和的,可是在家政上,二位的政见倒一致,其中的一项是不准仆人闲一会儿,另一项是不肯看仆人吃饭。祥子不晓得这个,只当是头一天恰巧赶上宅里这么忙,于是又没说什么,而自己掏腰包买了几个烧饼。他爱钱如命,可是为维持事情,不得不狠了心。——《骆驼祥子》
昨天走高速经过陕西,不惜那8块2的汽油,一脚踩进了西安城,当时脑子里回响的都是曾经对“陕西肉夹馍”的憧憬,以及想咬一口本地肉夹馍的冲动。
下高速前在某点评查了下评价最高的店,于是直奔西安鼓楼……旁的步行街……旁的肉夹馍店。当时看到菜单上肉夹馍15一个,觉得还行;又看了下羊肉泡馍36一碗,这个价,我本来是抗拒的,心想不就是一碗天津的羊杂汤➕烧饼吗?怎么羊杂卖出羊肉价了,但转念一想,万一人家这是小半碗的羊肉……所幸点了一碗,还加了一份Biangbiang面,纯纯是对这个名字好奇。
肉夹馍不错,外面的饼酥脆香,里面的肉也多,但仅此而已;这个价格比麦当劳的汉堡便宜,钱花的不冤,唯一的缺点(个人口味)就是肉里一点菜没有,没有青椒、没有葱花、没有香菜……这样五花肉的油腻没有东西中和,只有肉和馍,真“肉➕馍”
至于羊肉泡馍,真的很一般,那个馍和北京卤煮里的馍一样,死面梆硬,就是你会担心怎么吃进去怎么拉出来那种硬;我本来以为会汤和馍分开,但他把馍切成丁和汤混在一起了。换一种形象的描述就是:切成丁的面疙瘩淋一瓢煮羊肉的汤,就是汤稠了些。
汤里那个羊肉……一共就三片,不过好歹有三片,比兰州拉面里的牛肉多多了,毕竟那个按粒算。
再说那个面,那个面很像安徽板面的形状,但是更宽更长更劲道一点,然后淋了些番茄肉沫的酱,添几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