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苓桂术甘汤配方,苓桂术甘汤配方有效剂量(苓桂术甘汤演变的6个方你都知道吗)

关于【苓桂术甘汤配方】,苓桂术甘汤配方有效剂量,今天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苓桂术甘汤配方:刘渡舟:苓桂术甘汤演变的6个方你都知道吗?
  • 2、苓桂术甘汤配方,苓桂术甘汤配方有效剂量

1、苓桂术甘汤配方:刘渡舟:苓桂术甘汤演变的6个方你都知道吗?

刘渡舟先生从水气的含义开始,将水气进行了全面的论述。并且介绍了苓桂剂是治疗水气病的主要方剂。水气病的表现也千差万别,可以存在于各种不同的疾病中。读完此文,相信你对水气致病及治疗,会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苓桂术甘汤配方,苓桂术甘汤配方有效剂量(苓桂术甘汤演变的6个方你都知道吗)

漫谈水气上冲及苓桂剂的证治

讲述/刘渡舟 整理/薛光耀

在《伤寒论》、《金匮要略》里,“水气”有两个含义:一是指水肿,一是指水饮。此水饮与“四饮”的含义不同,它具有上冲的特性。

  • “水气”到底是什么?

继仲景之后,历代医家对“水气”这一概念的认识,颇不一致。有认为“水气”是指水之寒气,如成无己注“水气上冲”曰:“水寒相搏,肺寒气逆”;又有认为“水气”即水饮,如钱天来云:“水气,水饮之属也”。

我认为成氏、钱氏的见解,似乎只各自说对了一半。因为水与寒、水与饮,往往协同为病,“水”乃言其形,“寒”乃喻其气,“饮”则指其邪。所以,“水气”的概念,应既指水饮,又包括水寒之气,这样理解似较为恰当。

  • “水气上冲”的病机

现在着重谈谈水气上冲。水气上冲的病机与心、脾、肾的阳气虚衰有关。心、脾、肾三脏之阳气健旺,则不致产生多余水寒之气上冲之证。心属火,上居于胸,能行阳令而制阴于下。若心阳不足,坐镇无权,不能降伏下阴,则使寒水上泛,而发为水气上冲。脾气之虚,不能制水于下,水无所制,也易上冲而为患。肾主水而有主宰水气的作用。如肾阳不足,气化无权,不能主水于下,则亦可导致水气上冲。

  • “水气上冲”的起点和终点

关于水气上冲的起点和终点,观《伤寒》、《金匮》,可知有两处:一起于心下,上冲至头;一起于脐下(少腹),上冲至咽喉。

  • “水气上冲”的临床表现

水气上冲的证候,可表现为“奔豚”证,即患者自觉有气从少腹上冲至咽喉,并可有腹胀、胸闷心慌、咽喉憋闷感、短气、濒死感等,气下行则诸症皆除。亦可表现为心下逆满,气上冲胸,头目眩晕等。

“逆”即水寒之气上逆,“满”即心下(胃脘)痞满。水气上冲,邪干心肺,则出现胸闷、咳嗽、喘息、心悸;上冲至咽喉,则咽喉不利、憋闷异常,上干清窍,则头痛、眩晕、耳鸣耳聋、鼻不闻香臭等等。

  • “水气上冲”证的诊断

“水气上冲”证的诊断,亦离不开四诊。如望诊,主要望病人的气色,舌象。水为阴邪,阴来搏阳,水来克火,故面色黧黑,甚者可出现水斑,类似孕妇的妊娠斑。舌象可表现为舌质淡嫩,舌苔水滑。切诊多为脉沉紧或沉弦,沉弦脉主水与饮,紧脉主寒。

  • 用苓桂剂治疗“水气上冲”

水气上冲的治疗,当以温阳降冲,化饮利水为法。选用茯苓、桂枝组成的方剂(简称“苓桂剂”),随证化裁。下面以苓桂术甘汤为重点,结合自己的经验,谈谈苓桂剂的证治。

苓桂术甘汤以苓、桂为君,白术、炙甘草为臣。茯苓在方中的作用有四个方面,即甘淡利水消饮,宁心安神定惊,行治节之会、利肺气以通调水道,健脾助白术以利水湿。

桂枝在方中有三个作用:即通胸阳而消饮,下气降冲,补心阳以制水饮。若无桂则茯苓不能通心阳而降冲逆,无苓则桂枝不能化饮利水。因此,苓、桂配伍,相辅相成,实为通阳降冲,化饮利水之主药。

  • 从苓桂术甘汤演变的方剂

方中更以白术健脾制水,炙甘草助桂以通心阳。苓桂术甘汤实为苓桂剂的代表,通过加减,从苓桂术甘汤又演变出许多方剂,如;

1.苓桂芥甘汤(茯苓、桂枝、甘草、白芥子):用治水气挟肝气上逆,咳吐痰涎之证。

2.茯苓甘草汤(苓、桂、甘草、生姜):治胃虚水停证,小便利或不利。

3.五苓散:治“水逆”症,又治“瘦人脐下有悸,吐涎沫而癫眩”。(《金匮要略》)

4.苓桂甘枣汤:治心阳虚之“脐下悸,欲作奔豚”证,用甘澜水煎,义在不助水邪。

5.苓桂茜红汤(苓桂术甘汤加红花、茜草):治疗冠心病属心阳虚者,疗效颇满意。本方加牛膝治疗高血压病(心阳虚型)效果亦较好。

6.苓桂杏苡汤(苓、桂,杏仁、苡仁):治水气挟湿,头晕、咳嗽、痰多、胸闷、小便不利、舌苔腻之证。

以上谈了“水气上冲”证及苓桂剂的证治。“水气上冲”证临床常见于各种心脏病,如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炎等。

苓桂剂的运用不止这些,如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汤治疗服小青龙汤后产生的坏病,茵陈五苓散治湿重于热之黄疸等等,这里不再一一详述。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END——

⊙版权声明:文章选自《新中医》1984年第五期,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2、苓桂术甘汤配方,苓桂术甘汤配方有效剂量

黄煌教你用经方 苓桂术甘汤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文中所述方法、中药、方剂,须在专业人士指导下借鉴、应用。)

黄煌(1954年-),男,生于江苏江阴,1982年7月毕业于南京中医学院,现任江苏省中医院普内科主任医师,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他擅长疑难杂症的诊治及体质调理,主要从事中医学术流派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尤以经方的方证与药证为研究重点。

苓桂术甘汤:

茯苓四两(20g)桂枝三两(15g)白术二两(10g)甘草二两(10g)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苓桂术甘汤配方,苓桂术甘汤配方有效剂量(苓桂术甘汤演变的6个方你都知道吗)

桂枝

苓桂术甘汤是桂枝类方中的利水安神剂,适用于水饮证。中医认为,凡长期疲劳、紧张、嗜好寒冷之物,均可以使阳气受损,体内的水液停留不化而致病。

其主要表现有:眩晕、动悸、胃内振水音、背中冷、咳嗽痰多清稀、胸胁支满、小便不利、苔滑等。此时,中医常用苓桂术甘汤治疗。

本方中茯苓是多孔菌植物茯苓的菌核,传统用于治疗伴有小便不利的眩晕、动悸,经常与白术同用。桂枝与甘草温阳定悸,能治疗心动悸、汗多、胸闷者。合而成方,苓桂术甘汤可以治疗眩晕、动悸伴小便不利、浮肿的病证。

苓桂术甘汤证如下:

1.心下动悸、或气上冲胸、或眩晕;

2.腹部软弱而胸胁部胀满、胃内有振水音;

3.小便不利,浮肿倾向。

除上述指征以外,尚可以见到患者恶寒、小便不利、大便溏薄、口淡无味、常吐清唾、苔白滑等证。此外,本方证有发作无定时、时好时坏的临床特征。即发作时各种症状甚剧,来势颇猛,但去后则相安无事,而精神刺激、心身疲劳等常是引发本证的诱因。

苓桂术甘汤配方,苓桂术甘汤配方有效剂量(苓桂术甘汤演变的6个方你都知道吗)

白术

本方证常出现在以下一些疾患中:

——以眩晕为主诉的疾患:如耳源性眩晕、高血压性眩晕、神经衰弱性眩晕等。规定:“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金匮要略》规定:“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可见眩晕的同时尚有胸胁逆满、动悸身摇等症状。此外,以药测证,当有小便不利。有报告使用本方(茯苓30g、桂枝10g、白术30g、甘草6g)治疗耳源性眩晕10余例,症状平均在5~10剂内基本消失。其见效的指征,首见尿量增加,随即其他症状消失。

——以心悸为主诉的疾患:如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心肌炎等。临床表现尚有疲劳感、汗多、胸闷、浮肿及小便不利等。

——以胃内有振水音为特征的疾患:胃下垂、胃溃疡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神经性呕吐、胃肠神经症等。患者当有动悸、眩晕、小便不利等症状,胃镜检查可以发现胃内潴留液。

——以咳嗽、胸胁支满为特征的疾患:如支气管炎、哮喘、胸膜炎等。临床尚见咳嗽痰多清稀色白、对寒冷敏感,并有眩晕、动悸等。笔者曾以本方治疗1例诊断为支气管炎、胃下垂的青年。其表现为咳嗽的同时,胸腹部有气上冲,痰稀白,胸胁支满,恶风,晨起脸呈浮肿貌。前医投小青龙汤等无效,视体型瘦、面色黄白无华,舌质暗、苔白滑,用苓桂术甘汤7剂即效。

苓桂术甘汤配方,苓桂术甘汤配方有效剂量(苓桂术甘汤演变的6个方你都知道吗)

与本方作用相似的方剂有三:

一为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为本方去白术,加大枣而成。原治“脐下悸、欲作奔豚”。因大枣有缓急安神的作用,故本方对动悸、冲逆等证最为适合。心脏病、神经症、贫血等多用此方。

另一方为五苓散:猪苓20g、茯苓20g、泽泻30g、白术20g、桂枝15g。本方的利水作用较苓桂术甘汤强。临床见浮肿、小便不利、呕吐、眩晕、动悸等证者,可以考虑使用本方。

还有一方为桂苓甘露饮(《宣明论方》):肉桂5g、茯苓15g、猪苓15g、白术15g、泽泻20g、石膏15g、寒水石15g、滑石15g、甘草3g。多用于发热性疾患中伴见小便不利、呕吐、头痛、发热、烦躁口渴者。

本文关键词:金匮要略苓桂术甘汤配方,张仲景苓桂术甘汤配方,中药苓桂术甘汤配方,苓桂术甘汤配方组成,最正确苓桂术甘汤配方。这就是关于《苓桂术甘汤配方,苓桂术甘汤配方有效剂量(苓桂术甘汤演变的6个方你都知道吗)》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373287/
1
上一篇 内蒙古鄂尔多斯旅游景点大全地图,内蒙古鄂尔多斯十大景点有哪些
下一篇 折水仙花教程,花卉折纸:水仙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