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字长吉, 唐朝中期浪漫主义诗人,可他的人生一点也不浪漫。
他是唐高祖李渊的叔父郑王李亮的后裔,自称陇西长吉。
但李贺出生的时候家道中落,没有一点皇亲国戚的余味了。
幼年丧父,家境贫寒,这样的境况使得李贺小时候性格内向,为人孤僻,总自己在家看书做诗,从来不找同伴去玩儿。
有一次被母亲撵出家门去到外面玩耍,他也不找小朋友,只独自到野外坟地去研究墓碑,而且一看就是一整天,乐此不疲。
年轻的李贺也想求取功名,在政治方面有所作为。
李贺来到长安报名参加进士考试,李贺的父亲名叫李晋肃,“晋”与“进”同音,所以主考官认为他如考取进士,就是犯了父亲的讳。
这种牵强附会的规定简直就是故意刁难,这其实是有人嫉妒李贺的才华,从中作梗罢了。
总而言之,李贺有口难辩,满腔悲愤,只得退出考试,正常的进士做官的渠道被堵死了。

幸而他得到了先辈韩愈的赞赏和推荐,但李贺也只做了“奉礼郎”这样从九品的小官。
几年后觉得干得无聊,就弃官不干了。
人生的坎坷却成就了李贺的诗歌创作,他的著名的《金铜仙人辞汉歌》,离奇变幻,想象奇特,浪漫至极,其中“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成为千古名句。
李贺的诗奇特,写诗的习惯也与众不同。
他喜欢跑到野外去写生,骑上一头毛驴,背着一个大大的“锦囊”,一边游览山水景致、名胜古迹,一边心里搜寻着好诗句。
每想好一句,就把它记在纸条上,塞在“锦囊”里。
写的差不多了,就返回家中,把这些零散的诗句拿出来加工、整理,合成一篇篇优美的诗。
李贺的诗多引用神话传说,描写鬼魅,托古寓今,后人誉他为“诗鬼”。
李贺的诗是浪漫的,但他写诗却下了很多苦功夫、笨功夫,是“苦吟”出来的,因此他的身体也受到了影响。

母亲看他写诗成天皱着眉头,面黄肌瘦,很是担忧,他外出写诗,晚上回家时,母亲总要检查一下他的锦囊,看到里面的诗句少,就高兴些,看到纸条多了,她就责备儿子。
李贺的体质本来很差,又加心情抑郁,公元816年得了一场大病,没得到很好的治疗,一病不起。
临死前他对母亲说:“上天新建了一座白玉楼,招我去写文章了。”
李贺不久就去世了,时年27岁,在我国古代著名诗人中,除了王勃,他大概是活得最短的一个了吧。
谈起“天若有情天亦老”,思索一番后,作出:“月如无恨月长圆。”
倾城之殇
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

李贺一句“天若有情天亦老”,难倒了整个盛唐,直到宋朝才对出下句。李贺被人称之为诗鬼,主要有三个原因。其一,李贺身材消瘦,一字眉,手指很长。其二,李贺英年早逝,年仅27岁。其三,李贺天资卓绝,作诗风格诡谲空灵,有长吉鬼才之说,这是最主要的原因。李贺姓李,唐朝皇帝也姓李,李贺的李和皇帝的李实际上同出一宗,最早可以追溯到李渊的叔父李亮。李贺身上有皇族血统,只是传到李贺这一代,关系已经隔了好几座山,换句话说,他和皇帝五百年前是一家,但颇有傲骨的李贺在外出时仍然称自己为“陇西李贺”。他家境贫寒,母亲生了一女两男,大姐很早就嫁人了,李贺兄弟二人为了吃饱饭,也是早早的外出谋生。但不一样的是,李贺一心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恢复祖上的荣光。比起他的兄弟来,他不仅要想方设法填饱肚子,还要勤学苦读。

好在李贺天资聪颖,加上他足够勤奋,所以自小负有才气,在当地都非常有名,韩愈和皇甫湜听说了李贺之名,便决定前来拜访。韩愈和皇甫湜,一个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一个是韩愈的关门弟子。一个是都官员外郎,一个是侍御史。另外,皇甫湜更是宰相王涯的外甥,妥妥的官二代。两人的到来让李贺受宠若惊,决定好好表现一番。韩愈和皇甫湜给李贺出了个题目,让他当场写诗,李贺提笔就写下一首《高轩过》。整首诗结构紧严,条理清晰,既写出了二人到访时的气派,称赞了二人的学识,又表达了自己的志向,跌宕起伏,又富有诗性韵味。韩愈和皇甫湜看了,大加赞赏,李贺自此扬名。李贺能一举扬名,并非单靠他的天赋。李贺随时随地都在熔炼字句,偶有所得,便赶紧记下,到了晚上再挑灯夜读,细细整理。连他的老母亲都说他的字句不是从脑子里面想出来的,而是从心口里面滴出来的。

虽然得到了韩愈、皇甫湜的赏识,李贺的仕途之路却并没有顺风顺水,反而坎坷不断。本来凭借李贺的才华,他早就该步入仕途,但却因为父亲的死而服丧三年。三年后,在韩愈劝说下李贺去考进士,但这时又因为他人的嫉妒而遭到恶意中伤。造谣者称李贺父亲的名讳犯了“嫌名”,即“晋”与“进”。无奈李贺就此离开了试院。这件事情对李贺的打击很大,写了许多作品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但天无绝人之路,李贺靠祖上荫庇,加上韩愈推荐,很快就被举荐到了长安当官。为官的几年时间里,他见识到了社会上诸多黑暗,也认清了现实,写下许多揭露社会黑暗,针砭时弊的作品。他的作诗风格也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李白之所以被人称之为诗仙,是因为他的缥缈、狂傲、潇洒。而李贺之所以被人成为诗鬼,是因为他的诡谲,空灵,绮丽。例如“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又如“百年老枭成木魅,笑声碧火巢中起”。

诗仙、诗鬼,一个写仙,一个写鬼。跌宕起伏的人生以及目之所及的黑暗,让李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一种另类的浪漫主义,即“长吉体”。天若有情天亦老为官的几年时间里,他见识了社会的黑暗,加上自己身体抱恙,于是辞官回乡,在回乡的途中,写下了千古名篇——《金铜仙人辞汉歌》。盛唐的分水岭是安史之乱。安史之乱过后,盛世王朝开始走下坡路,唐王宗室一蹶不振,藩王割据,到处民不聊生,国家早已千疮百孔。而李贺自认作为宗室分支,空有建功立业,恢复宗室荣光的抱负,却无施展抱负的机会。《金铜仙人辞汉歌》中,一句“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感人至深。第二句“天若有情天亦老”更是被司马光称之为“奇绝无对”,在整个盛唐都无人能对。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恨月常圆偌大的盛唐轰然倒塌,随之而来的是兵荒马乱的五代十国,宋太祖赵匡胤于乱世中杀出一条血路。

赵匡胤深知武将的可怕,于是“杯酒释兵权”,建立一个重文轻武的朝代——宋朝。宋朝的文化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为“天若有情天亦老”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欧阳修在《减字木兰花》中这样写道:伤怀离抱。天若有情天亦老。此意如何,细似轻丝渺似波。欧阳修在保持唐诗整体凝练的基础上,多了一份古拙的美,但这样一来,却少了几分唐诗的纯粹。《忆秦娥·别情》中:“天若有情天亦老,此情说便说不了。”他运用古法写诗,故意作得似对非对,拗口的点在于这个语助词,读起来少了一分平仄的韵味。石延年是北宋时期的一个书法家,他与李贺有着相同的人生经历,他立志官场,却遭人陷害中伤,整日酗酒度日。一次朋友聚会,他在半醉半醒,酒意朦胧时,听人谈起“天若有情天亦老”,思索一番后,作出:“月如无恨月长圆。”如果月亮没有爱恨情仇,那么就可以长久的圆满。这句诗无论是从字词的工整度,还是意境语义,都非常工整,堪称千古绝句。两个有着相同人生经历的人,在不同的时代,抒发着同一种感情,人的悲欢或许并不相通,但一定相似。正是这相同的人生经历,让两个不同的人穿越时空的阻碍,造就出璀璨艳丽的中华文化。#头条创作挑战赛##古代史##天天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