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可以说是最佳搭档,从遵义会议以后直至周恩来总理去世。周恩来总理一直紧紧跟随毛泽东主席,总是真诚地与毛泽东主席紧密团结,总是按照毛泽东主席的指示去带领全国人民实现“四个现代化建设”。
1961年,庐山会议,毛主席和周总理留下了一张珍贵的合影。这一年夏天,毛主席在庐山居住了两个多月,庐山风光无限,在庐山居住毛主席心情极佳,毛主席和周总理利用休息时间散步聊天,交流沟通人事安排情况,交流沟通的十分默契与开心。
#护士出路只能是护士长吗# 男护士,毕业去了三甲医院急诊科,领导不待见护士,工资又低;跳槽去了三乙急诊科,工资还是低,一个月30天,天天在医院。又跳槽,去了乡镇卫生院,出了两年诊,然后去了行政搞人事和继教。去年参加市里面的选调,考上了,县里面不放人。

在延安整风之前,中央领导机构的成员基本上还是1934年1月召开六届五中全会时确定的,在此之后,一些人员的地位和责任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935年1月,在遵义会议上,毛泽东由政治局委员上升为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随后,张闻天代替博古,在党中央负总责。1937年12月,中央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由于王明等人回国,中央书记处又增补王明、陈云、康生为书记。1938年10月召开的六届六中全会虽然批评了王明的错误,但中央最高层的人事并未作调整。
到开展整风运动时,中央的领导机构成员组成是:政治局委员:毛泽东、张闻天、王明、周恩来、任弼时、博古、朱德、康生、陈云、项英、彭德怀;政治局候补委员:刘少奇、王稼祥、邓发、何凯丰;书记处书记:毛泽东、王明、张闻天、博古、陈云、康生、周恩来。

当时从组织上说,中央书记处由张闻天负责,但由于毛泽东的领袖地位在遵义会议,特别是六届六中全会后已得到全党公认,并且也为包括国民党在内的各界和国际舆论所确认,因此,在党的工作上,张闻天同志有事都征求毛泽东的意见,很少独自决定问题。中央书记处会议虽然由张闻天同志召集,但在党内分工方面,他主要管宣传、教育工作。全党的重大方针、政策,还是由毛泽东拿主意,作决定。
随着整风运动的开展,特别是1941年“九月会议”对苏维埃运动后期路线错误进行揭发和批判以后,对这条错误路线负有较大责任的同志,很难在中央书记处继续工作。张闻天从1942年起就离开了延安,主动要求到农村去作调查研究,不再参加书记处和政治局的会议。博古同志早已不负主要责任,分工主管《解放日报》。王明在“九月会议”后一直称病,不干任何工作,不出席任何会议。周恩来常驻重庆。在此情况下,调整中央领导机构的问题就提上了议事日程。
1943年3月20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出席会议的政治局委员和候补委员有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朱德、张闻天、凯丰、邓发,列席会议的有杨尚昆、彭真、高岗、叶剑英等十三人。在人事方面,一致推选毛泽东为政治局主席,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三人组成书记处,毛泽东任书记处主席。书记处会议由主席召集,会议中所讨论的问题,主席有最后决定之权。会议还决定刘少奇任军委副主席。设立中央宣传委员会和中央组织委员会,作为中央政治局和书记处的助理机关。中央宣传委员会由毛泽东任书记,中央组织委员会由刘少奇任书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