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个朋友整天就想着从我这白嫖考公经验,没什么可以和我交换的,那就真金白银咯?一谈钱还说我俗,去你的,你不俗你跟风考公务员干嘛。
怼得我太开心了!生气气!
看到一篇网文,讲的是女方吐槽自己老公,跟风别人考公务员,然而自己不适应,毕业是博士荒废了专业,眼红以前的同学现在的同事,天天在家里跟老婆闹,差不多离婚了。
这个世界上真的有很多走错路或者运气不好的人,可又是成年人,什么都要自己承担,一谈到命运就好让人伤感。
大学同学聚会,和大多数同学默默无闻不同,王琳就是最亮眼的存在。在厦门工作10年买了9套房,光房租一个月就收30000。这个漂亮又倔强的女人,活出自己的活法,单枪匹马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1
王琳是我的大学同学。读大学时,身上就有着一股不比任何人差的劲,让班上男同胞都自愧不如。毕业时,大多数同学都跟风考公务员、事业单位,我也选择去高校当了老师。而王琳完全不满意这样安逸的选择,一心要去商界打拼一番。
一个刚出道的大学女生,没有什么资源也没有什么优势,所以找工作经历不少拒绝和挫折,大多数公司认为女孩子没法胜任这么高强度的挑战,但王琳还是咬牙坚持参加一场一场的面试。
终于有一次,她面试一家全国排名前三的房地产公司,得到了机会。本来王琳的希望也不大,面试官觉得她并不是合适的人选,但她硬是凭借强烈的企图心,打动了面试官。在面试快结束,她这样表达自己——
“您用我绝对是明智的抉择,女人会请的婚假及产假,在我身上都不会发生,我会一辈子为公司打拼,工作就是我的人生目标”。
就是这句充满强烈企图心的经典台词,不仅让她争取到了一次试用机会,而且这句至今还在公司内不断流传。拼命、坚持、顽强的工作作风,让王琳迅速在这家公司占有一席之地,成为老板身边不可替代的一员干将。
2
王琳初涉职场获得了成功——不仅快速升职,成了女白领,月收入也轻松过万。但王琳心里清楚,虽然收入不低,但是单靠一份工作,想要实现财富自由,还是没可能的。所以,除了努力工作赚钱存钱,她还特别留心进行理财投资。
单身的王琳在这家公司一待就是10年,但她善用她对当地房地产市场敏锐的观察,一年就入手一套房。因为到这家房产公司上班的时候,正是当地房地产起飞的时刻,除了她现在自住的一宅外,另外拥有8房,全数都出租。精准的选择地点置产,王琳一个月光靠房租收入就30000元进帐。
3
“也没想过跳槽,现在的目标就是要转型成为公司德高望重的吉祥物”,王琳笑着和我们分享,她所待的公司汰旧换新的速度超快,任何职场,年纪都是最大的敌人。
10年她已经成了公司元老级人物,因为财务自由了,在工作上,她很乐意帮助后辈成长,升迁有位子她不争,在公司内,人缘超好。“我走的路线就是成为公司德高望重的吉祥物,没人敢动我。”
王琳确实有成为“吉祥物”的资本,她的老板一点不怀疑,王琳用自己黄金10年的拼搏,替公司带来好运,加上她不抢位子,“不争”反而替她争到继续安稳工作下去的王牌。王琳还是当年那个王琳,只是少了几分犀利,更多了大气和沉稳。
聚会结束时,王琳还大方地和同学们分享185的帅气老公,不知道还要气死多少女同学。
新书推荐:《女人的活法》,一本女性的枕边书,关于女人职场、婚姻、生活,书里给出了很好的建议,希望你也能活出不一样的精彩。
文:@远见读书
没考上研究生,最后上岸省考了!
大四的时候,头脑发热跟舍友一起考研了,作为一个英语渣渣,备考的时候不懂还报了英语一的专业,结果自然是没考上,室友也差了一点,准备来年再战,而我从来就没有这个念头,毕业就回家了
后来走上公考之路,也是因为表姐考了,我才跟风(感觉自己没有主见)。但没想到公考比研究生的难度要低,我竟然一次考上了!
今天就来跟大家说下我是怎么备考的吧
✎笔试
粉笔980
粉笔行测5000题
半月谈申论
华图真题卷
行测
粉笔分模块听讲,分模块练习,再查漏补缺,哪里学的不好补哪里了,我推荐大家如果基础课听的不好,可以再听下别的老师讲的,术业有专攻嘛。
推荐数资:花生十三
言语:小宝
判断:勾不了沉
常识:李梦娇
申论
半月谈有一个每日跟写,再批改的,我当时就买了那个课,没有系统学,但是练了很多,所以手不生,最后考的也不错,感觉申论学太多技巧又用不好,到最后会弄巧成拙的。
✎面试
半月谈
梦帆面试通关课
面试跟笔试的申论差不多,重在思路,还不是套路。
老师讲答题思路讲的很好,是多年从教的经验丰富,分析题型的时候说的很到位,跟着老师把基础过一遍,基本上就可以很顺畅的答题了。
接下来就是丰富内容
我还是选择了用半月谈,半月谈的内容很多,之前一直看申论被注意别的,但其实里面有很多时评文章写得都很好,我面试备考的时候每天都会看,学到了很多。
最后,预祝大家都能成功上岸!
#公务员面试# #公务员#
学而优则仕,现在人们还依然是这种思维!
我们县新来了一个主管卫生的副市长,,86年的清华博士后,绝对的一顶一的人才,不过这样的人才搞政治总感觉大材小用,或者说用错了地方。现在我们国家的科技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清北这种名校的人才是不是用在科技研发第一线更能人尽其才,否则不得不说是一种知识的浪费。这种现象现在很普遍,很多名校毕业生跟风式的考公务员,对于个人来说可能是个很好的出路,但是对国家来说是不是人才的损失呢,我感觉这是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
盲目跟風,随波逐流,往往自招災祸。
所谓羊群效应,就是羊群在一起行走的时候,永远会有一只羊走在前面。毛毛蟲放在花盆边圍着走,也会盲目跟随,直至餓死为止。我们也好不到那里;听说什么行业挣钱就一窝蜂进入,看到别人去考公务员,也跟着這样做。在做决定的时候,根本不去考虑到底适合不适合自己,搞不清楚自己真正想要什么,擅长什么。当遇到困难时,就会习惯性退缩和放弃。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一辈子庸庸碌碌地过去。
独立思考是一种客观辩证能力,拥有批判性思維,但大多数人却不具备這种能力。国内不少媒体都是追求读者的爱好,弄致很多人往往只会人云亦云,拾人牙慧。
国家興亡,匹夫有责,后者可從独立性思考做起,理性、清晰地认识世界。
不是什么都可以随大流的呀!
原来和我一个单位的女同事,家里有点小背景,工作安排的特别轻松。不知道她怎么想的,是真想离开还是跟风,反正就是参加了几次考试,不过都差很远。
终于有一次,她得到了内部消息,说有个特别好的机会,她也没有搞明白具体情况就又报名了。这次考的还不错,面试过后,刚好争取到了最后一个被录取的名额。
过了一年多,又见面,才知道,她现在工作特别忙,加班是常态,每天回家都累的不想动。还要经常出差,请假都困难。说还不如在原单位呢!
我以为她是故意这样说安慰我们呢!直到别的同事说起来,我们才知道,她现在变成了事业编。要知道原来她可是行政编,也就是公务员。也许她自己都不知道到新单位会转编吧!
事业编和公务员现在差别是越来越大了,补贴项目,标准都不一样。以后退休发的工资比例也不一样。
你说这好事是不是真好还真是不好说啊!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我看来,没有经过认真思考,看到别人取得成功以后盲目跟风,这样的努力是“假努力”。还有就是为了迎合别人的眼光,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这样的过程也是自欺欺人。
在生活中如果你仔细观察,这样的人并不少。
比如大家都是学生,老师布置了很多作业,写到晚上12点多都写不完。学习优秀的学生是这样做的:枯燥乏味的抄写练习就会敷衍地完成,会抄别人的。那些难题偏题会花时间去思考,把不懂的题目弄懂。
那些老实勤奋的学生,则不会投机取巧,老师布置什么作业,他都会有板有眼地完成,哪怕很多作业是重复性的,他也会认真去做。
第二天,老师检查作业,会当着同学们的面表扬那个勤奋的学生,把作业完成得很好的那个人。
乍一看,是不是后一个同学的学习态度很认真,非常努力?然而考试结果出来,往往会发现这类学生的成绩并不算太好,相反那些学习比较灵活、方法不拘一格的学生,学习成绩会在班上名列前茅。
前者不努力,取得了好成绩;后者努力了,结果却不怎么样。
造成这个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后者的努力是“假努力”,它是为了迎合老师的需求而做出的行动。老师布置什么作业,他从不去思考这样的做法对自己有什么好处,哪些弊端需要改正。哪怕老师布置的是1+1=2类似的作业,重复多次他也会完成。
因为在他心里看来,迎合别人的感受比自己的实际需求更重要。他会觉得,既然老师给我布置这份作业,就有他的道理,我不应该质疑他,相信老师是为我好的。
这样的人,不能说他的心理有问题,但是有一点是需要调整的,就是没有真正地去接纳自己的感受,别人说什么,他不会思考,只会盲目跟风地去做。
学生时代还好,没什么问题,只有读书的过程。进入社会以后,问题就大了。社会是一个多元复杂的局面,所有问题都需要自己思考面对。假如还是一味地“假努力”,就会造成一系列的困扰。
别人考公务员。好,我也考公务员,考了几次,考不上放弃了;
好友学金融的,去了银行,每个月赚两三万,收入很高,我也要去银行,努力考试,争取超过他。结果去了银行,发现自己收入只有四五千,工作几年仍然原地踏步,到后来不得不跳槽去别的地方。
来来回回折腾几次,大好的青春时光错过,渐渐地蹉跎了岁月。
很多人努力没法获得成功,问题就在这里。他们不是不努力,是很努力,考试认真复习,工作勤恳踏实地干,都在表现。遗憾的是,努力的背后他们从不会思考,我努力是为了什么,自己还有哪些方面是可以提高的,或者擅长的地方。
看到别人努力,有成就,我也跟风去做;或者身边的人怂恿,受不了大家的耳边风,装作自己也去做一做。可是这样始终是缺乏“内在动力”的动态。没有良好的动机,主观能动性的行为,终有一天耐不住枯燥就会离开。
眼看他人辉煌幸福,自己却默默沉沦,难受的心情顿然而生。
人要想改变“假努力”的状态,需要做的是“思考的行动力”,让自己变成“思考的巨人”。就像你中年失业,被裁员了,找不到工作,此时最需要做的不是盲目投简历,而是沉下心来好好思考,未来要干什么,给自己一两个月沉思的过程。
想好了以后再去行动,这才是有针对性地努力。
工作没了,盲目去找;找了以后不合适,再跳槽折腾几次,你会发现自己仍然原地踏步,没有任何进步的地方,这样的努力也是适得其反。
避免假努力,学会真正的努力,这是每个人需要去面对的事。
又到高一学生选科时节,上次模拟选科,年级1100人,首选历史才177人,选历史的惊人的少,让我这位从教31年的历史老师感受到了教历史的第一次尴尬,其实我教的四个班首选历史的人数还是有50多人,情况还正常。本届高一选历史类人数出奇的偏少,我认为主要原因有:1、2021年第一年新高考后发布的数据严重误导学生不选历史。2021年湖南历史类高考参考人数16万人,本科录取人数才5万人,物理类参考人数20万人,本科录数人教12万。老百姓没有看到,选历史一般是一些差生,至少有8万以上的无效生源。2、高考填报志愿,历史类没有好专业可报。家长们不明白“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的道理,跟风很严重。3、历史类上大学毕业后就业困难。家长和学生们不知道,其实考公务员和经济类专业,历史方向的同学更有优势。他们没有把历史类理解为偏文类,重理轻文思想在一些成绩好的同学中根深蒂固。 下期如只能开三个历史班的话,现在五位历史老师,一人退休,还有一人面临只能上物理类的学考历史课了。本人于1990年开始从事中学历史教学,第一次面临这种尴尬局面。
大学毕业季,我一学生大四,他说他寝室全都在考研,现在大一新生到校就开始咨询考研,我说为何不先就业?他说就业形势不好,好单位不好进,一般工资太低的不想干,还不如继续学习,有更好的起点将来会有更好的发展空间。
我大学毕业时候,全班1个出国,3个考研,其他的都毕业工作了,女孩子一多半考编制当了老师,男孩子只有一个当老师,其他的都去了北上广,做商务英语或者外贸方面的工作,有的现在开自己公司,有的项目经理。
我们那时候可能比较容易就业吧,没觉得就业压力大。而现在的本科生内卷太厉害,基本都考研,那么本科学历还有多大含金量,90%碗读研。我一亲戚,考研考了2年,才考上,读完后毕业回来,非要考公务员不可,又考了3年,最后30大几,天天在家复习备考,正当我们都觉得他没有希望劝他先工作时候,人家还考上了。
所以现在小学老师都是研究生毕业,我们单位刚毕业的女孩子,有三分之一都是研究生,有的大学谈朋友了,一工作就结婚了,还有几个已经29笨30了,都是读完研究生,再考编制,觉得真难为他们了。现在的孩子不容易,不是在考试,就是在考试的路上。真是学无止境!
今年考研人数达到457万,比去年增加80万。公务员考试资格审查合格200万,实际录用3.12万,这个比例考上真不容易,越来越难呀。
所以我觉得考研也好,考公务员也罢,适合自己最重要,不要盲目跟风,其实有的专业本科就业也能得到很好的发展。所以大家认为大学生都应该考研吗?为何现在考研这么热?这样内卷好吗?#教育听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