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去面试财务岗位,人事问我中国现任的财政部部长是谁呢?我竟然答不出来,是不是很丢人呢?
先说一下这家公司吧!是一家做模具的工厂,在开发区,财务部有三个人,一个主管。一个会计,一个出纳,我就是去面试会计,我问之前的会计为什么不做呢?人事说之前的会计辞职要三胎?这理由有点勉强。要三胎需要辞职的吗?面试的流程也挺正规的,先叫我自我介绍。再说一下自己的优点缺点,然后为什么辞职?对我们公司是否了解。然后就是未来三年的职业规划。说到职业规划,我确实不知道怎么才能答好这个题,是实话实说,还是没规划也要编出来呢?说实在的我是一点规划也没有,我没想过要上升到什么职位之类的,就想着有一份工作做就行。伟大的愿望是没有的。本身我这个人没什么野心。我也经常搞不懂,公司是喜欢有职业规划有野心的人呢?还是说喜欢稳稳定定不争不抢老老实实工作的人呢?反正我是属于后者。我也是实话实说。面试到最后,突然问我一句:我们国家现任的财政部部长是谁你知道吗?我愣了一下,我没想到面试会问这个问题。我也不懂回答感觉太丢人了!
单位财会、人事部门、看门的、物业的、居委会、街道办事处、人才交流中心、派出所等等,都遇到过这样的人。
会计和出纳是不相容岗位,能一人兼任?岂不是很方便贪污挪用?你单位人事早就违法了。
#应高度重视财会监督的基础性作用#
在充满各种不确定性的风险社会中,财会监督作为党和国家多层次监督体系中的基础性监督工具,是一支对冲公共风险,构建经济社会发展确定性的重要力量。因此,加强和改进财会监督,是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提升现代治理能力的题中应有之义。
一、财会监督的本质是构建一种确定性
财会监督包括财政监督和会计监督,是二者的有机统一。过去通常把二者分开来表述,甚至当成财政、会计两个专业领域不同类型的监督,现在合并起来,更有利于从整体来把握其内涵和本质,也有利于在实际工作中一体化推进财政监督与会计监督。
对于公共资源配置来说,不仅需要政府会计来反映,还需要政府财政来统筹。而财政会计账本能反映全部政府收支以及资产负债,体现公共政策和政府活动的方向与范围,是对经济社会的综合反映。因此,财会监督是确保这种反映真实、全面、准确的核心要件,也是确保“权为民所用”、有效提升国家治理效能的重要前提。可以说,没有真实、完整和准确的财政会计账本,我们对经济社会的认识和决策就会失去前提,财经纪律和法规就会形同虚设,社会公平正义也就无从谈起。公款侵占、官员渎职、权力腐败、市场操纵和金融欺诈等违规违纪甚至违法犯罪,总是离不开在财政账本和会计账本上做手脚。若形成了严密有力的财会监督,就能从源头上杜绝许多不法行为,为市场运行和经济社会发展构建更大的确定性。
二、财会监督是筑牢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基础
财会监督具有行为和制度双重属性,既是一种监督行为,也是一种制度规定,涉及到行政主体权力与责任,以及民事主体权利和义务的界定。财税体制、会计制度的完善,又是强化财会监督的条件,并为其他监督提供依据。比如,政府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政府收支分类标准、公务行为的支出标准、预算流程和绩效要求等等。这些规则是否被遵循,都属于财会监督的对象。另外,财会监督本身又是政府审计、事务所审计的主要依据,是司法证据和统计数据可靠性的重要来源。好比一台机器,一经生产出来,就会内生出应有的操作规程,并需要监督这些规程是否被严格遵循。财政与会计一旦被社会“生产”出来,就会衍生出监督的功能,并成为其他监督的前提和基础。
在具体实践过程中,财会监督主要聚焦于监督体系的基础环节,通过与人大监督、审计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民主监督等多种方式良性互动,能够更好发挥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制度优势。
三、以法治化建设为引领强化财会监督
近年来,财会监督在规范政府收支行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会计信息质量、规范经济社会秩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此同时,财务舞弊、财经纪律松弛、基层财政乱象等问题尚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和时代起点,应以法治化建设为引领,进一步强化财会监督,促进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一方面,应在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引领下,提升财会监督的法治化水平。财会监督促进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一个重要前提是清晰界定财会监督的法律地位和职能定位。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若这个基础缺少法治这个刚性的外壳,国家治理的基础将是脆弱的。另一方面,应与时俱进,加快完善财税会计法律制度。放眼当今世界,但凡主张法治的国家,无一不是把财税法治置于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首位。相比之下,我国的财税会计法律不健全,部分已有法律的执行情况有待改善。下阶段,应不断提升财税会计的法治水平,这既是强化财会监督的根基,也是实现“把权力关进笼子里”,防范杜绝廉政风险的关键所在。